稻盛和夫:宇宙的發展和「意志」

稻盛和夫:宇宙的發展和“意志”

宇宙間那股力量一一能讓萬物誕生、繁衍、發展和進化的力量,這就是"宇宙的意志"

——稻盛和夫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的哲學《人為什麼活著》第一部分——與宇宙的意志相和諧,第二章節——宇宙。

稻盛和夫:宇宙的發展和“意志”

《人為什麼活著》全書共三部分二十一章,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慾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為什麼活著”這一哲學基本命題,並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秘所在。

1

現代物理學對

宇宙形成的說法

宇宙究竟為何物?

假如大至人類、小至草木對宇宙而言都是有價值的存在,那麼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疑問,才讓所有的存在變成了真實的吧?這也是我接下來想提出的觀點。

我生於現代,又是學理工出身,因此為了說服自己,凡事都是以科學的合理性為主軸進行思考的。

根據現代物理學的說法,宇宙的形成主要是在一百五十億年前,由粒子產生的大爆炸開始的。

那次的宇宙爆炸被稱為"宇宙大霹靂",本來手可盈握的塊狀粒子,在經歷超高

壓、超高溫的大爆炸過程之後,不斷膨脹而變成現在的宇宙。

把地球看成一個質量單位已經很龐大了,而構成太陽系的主要天體太陽,其質量竟是地球的三十三萬倍;和太陽一樣的恆星,在銀河系中大約有一千億個;和銀河系一樣的銀河在茫茫宇宙中早已無以計數。

廣袤元垠的宇宙,其所具有的質量,可以說完全超乎人類的想象。但是它開始的時候卻只是拳頭大小的一塊粒子,時時刻刻不斷膨脹而成今天的宇宙。這個宇宙,現在也還在膨脹之中。

形成宇宙的原始粒子有數十種,物理學界到目前還在研究,他們認為真正的原始粒子應該是可以聚合的。這種粒子聚合之後,最早形成的應該是氫原子。太陽的本體主要就是由氫原子組成的,內部的氫原子進行核融合,繼而燃燒產生光與熱。宇宙中由氫原子組成的星球不計其數。

宇宙大爆炸時,有些粒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了質子,有些粒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了中子,還有一些結合之後變成了中間子,通過中間子、質子和中子的結合形成最原始的原子核。

在這些原子核周圍的粒子則形成電子,電子依軌道固定環繞原子核,於是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子,即氫原子。

接著,氫原子的原子核結合而產生核融合反應,而後產生了氮原子;同樣的核融合反應不斷進行,於是各種質量比較大的原子相繼誕生,最後形成了目前的元素週期表。

這是現代物理學界對於宇宙形成的說法。

2

宇宙的意志

推動萬物成長和發展

我認為,我們不妨將這種宇宙形成的過程,視為一種"進化"。

提到進化,

一般人都以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為主,幾乎沒有人提及元生物(無生命物質)的進化,這主要是因為大家通常都認為元生物是不會變化的。

但是,我認為,宇窗最初是始於劇烈的"元生物的進化",之後才逐漸形成現狀,這樣的想法或許是比較正確的。

那麼,為何會產生這種進化呢?換言之,為何大霹靂發生後,粒子不能維持原狀,而結合生成質子、中子和中間子?

以上物質又為何會結合成原子核?電子又為何非得環繞原子核而一起構成氫原子?最後,氫原子又為何會經由核融合反應再生成氮和之後的各類元素呢?

面對這些問題,既成的意見不外乎"宇宙有其自然的法則"。換言之,由科學的角度來看,宇宙的生成發展是依循一定的"宇宙法則"而進行的。

就我的理解,與其認定宇宙有其法則,不如說宇宙間包羅萬象的存在,並非是一成不變地存在,而是隨時朝著成長和發展的方向流動著

。也就是說,宇宙間有一股力量,不斷將萬物推向成長和發展的進化方向。

總之,與其談元生物的生存法則,不如思考:宇宙間那股力量一一能讓萬物誕生、繁衍、發展和進化的力量,這就是"宇宙的意志"

為了能讓大多數的讀者瞭解,我試著用擬人法來描述,討慶這種敘述方式的讀者,不妨繼續採信宇宙間有其既定的法則。

宇宙大爆炸之後,本來只有粒子存在的宇窗,開始出現各種原子,原子結合產生分子,分子再演變成構成宇宙的無機物質,接著內含生命的生物開始形成,於是宇窗擁有了像現代人類般高度進化的生物。

我對於宇宙形成的理解是,從元機物到生物的進化,宇宙萬物的生成與發展,皆是在宇宙的法則和宇宙的意志下完成的

3

宇宙意志形同萬物的本源

宇窗的法則與意志促進了宇宙的進化。在進化中,粒子集結成原子、分子,之後形成高分子的多糖體、蛋白質,並構成 DNA (脫氧核糖核酸)和所謂"生命"的物質體。生命產生之後,宇宙的進化依然持續進行,從未停歇。

就這樣,促使所有的生物朝著發展方向前進的宇宙意志,存在於像我們一樣的生物之中,也存在於石頭之中。換言之,宇宙意志形同萬物的本源

已經開悟的聖賢,將這種現象稱做"宇宙間遍佈著愛"。換言之,道旁的一草一木或是一粒石子,裡面皆存在著愛一一亦即"宇宙意志"。

此外,釋迦牟尼的教誨中也有"萬般皆有佛性"的說法。

佛性指的是開悟的狀態,換句話來說,就是真智、真如、真我,意即這種真智慧之源就存在於萬物之中。

佛教的另一支"天台宗"的教義也強調"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意思是元論山、川、草、木皆有佛性,萬般皆佛。

日本研究伊斯蘭教的權威人士、已故的井筒俊彥先生,通過冥想、打坐,在進入接近人定的境界時,曾經這樣描述:

感覺到自己的意識消失了,只留下自己依然存在的感覺。

通過直覺,感覺到其實宇宙萬物和自己是一體的存在. . .

總之,個人的意識如果變得很細膩,由五官開始,某些感宮的知覺就會消失。但是這種情況和熟睡並不一樣,意識還是保持全然的清醒,當時也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和其他所有東西的存在,雖然可能元法以語言形容,但感覺是真實

的。

對這股促成萬物生成和發展的無以形容的力量,只有以"宇宙的意志"來代表吧!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所謂的宇宙意志,另外,宇宙意志與人類的死亡也有一定關係。

就現代醫學的角度,判定死亡有三種定義: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及腦活動停止,但這三種定義都只是指肉體上的死亡。

即使肉體毀滅,就存在的基本定義來看並非完全毀滅。

我相信,只要宇宙的意志仍然存在,那麼,肉體的死去,並不意味著個人真的已經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