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中國的院落是內向性的,並且有家庭倫理秩序。是安頓生命、安頓家屬和安頓精神的場所。一道牆把一個家庭圍起來以後,裡面是個獨立的世界。”

——餘秋雨

一個院子裡承載的不僅僅是厚重的歷史文化,也承載了人們的情感回憶。

人大概是個喜歡懷舊的動物,當我們厭倦了高樓大廈、人情世故,我們總會懷念起小時候大院裡的美好時光。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神氣十足的機關大院

當時,每個機關大院都是一個功能齊備、自給自足的小社會。禮堂、操場、浴室、游泳池、俱樂部、商店,甚至醫院、郵局、儲蓄所、幼兒園、小學、附屬中學……應有盡有。人們足不出院就可以得到生活、工作所需的所有資源。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那時候院裡的孩子們說起自己父母的工作部門,有副食品局的、糖菸酒局的、紡織品局的、日用百貨局的的等等,幾乎囊括了老百姓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每月一到糧店、副食店發放票證時,院裡的居民都會紛紛趕來排隊領取定量票證,同時副食商場也會利用大院的空地設個臨時供應點,將供應的食品、憑本供應的節日商品擺放出來,每到這時,院裡的大人孩子你呼我叫排隊的排隊,搬運的搬運,十分熱鬧。這其中也不乏部長、局長的身影。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大院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在這個“小社會”裡,早上聽起床號起床,中午放學到大院的食堂吃飯,有著共同的童年和青春記憶。

他們似乎永遠也不消停,三五成群滿院子亂串,夏天在游泳池裡瘋玩,夜晚趕不同場的電影……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那時候的人們生活雖然緊巴巴,但大院裡的生活卻也有滋有味。

離不開“國營”的工廠大院

生於70年代至80年代的人,日常生活和國營單位息息相關,吃飯去國營飲食店,買東西去國營商店、國營副食店、國營糧店,工作在某某國營廠。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那個年代,國營兩個字不僅僅代表著正統,更代表著驕傲和榮譽。

這裡的早晨,是從無數大喇叭播音開始,伴著廣播,一天的工作生活開始。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上班兒的,把飯裝在鋁飯盒裡用網兜兒套上,掛在二八自行車上。上學的,脖子上除了紅領巾還別忘記掛上鑰匙串。等到下午,放學回家,廠裡廣播再響了,就知道爸媽估摸著要下班了。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院裡的每個小孩兒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每到飯點,誰家做了紅燒肉,誰家包了餃子,滿筒子樓都能聞到香味兒,孩子們順著味道就尋了過去。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生活在這個“小社會”裡的人們,都是帶著“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的信念,一輩子在廠子裡工作、生活,廠就是家,家就是廠。

那時候的牆很矮,卻踮起腳就能接過鄰居手中的肉桂;那時候的院子並不寬,只夠種一棵枇杷樹,但抬起頭看天地,方方正正,心無雜念。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那時候的時間,過得很慢。

然而快速發展的城市生活將院落文化逼出了人們的視線,那些承載著和諧雅緻的中國文化價值精髓的院落建築,也隨著大規模的破土興工,永遠地留在了這座城市人的記憶中。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盈,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需要現代化,而情感表達、內心渴求卻始終難以與傳統文化剝離。人們開始懷念那時候的日子,

四方天地半畝田,內心富足通透。

記那段在大院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山有水,比鄰而居,人們開始追尋另一種院落生活,安放自己無處寄託的情感回憶。

而我們也在山間尋得了一方淨土,滿足你對院落的無限幻想,“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詩意的棲居

,不再只存在於中國人對院落的酣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