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萬語話「民聲」

不時聽到一些官員私下抱怨、糾結、哀嘆,辛辛苦苦建了這麼多地標性建築,卻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任勞任怨建了這麼多名人故里,卻聽不到老百姓的點贊;廢寢忘食建了這麼多山寨國外小鎮,卻見不到老百姓的好評。但老百姓說起來卻是,官員花那麼多錢修建了那麼多中看不中用、好聽不好吃、勞民又傷財的東西,都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為領導臉上增色,替官員臉上添彩。跟我們的生產、生活、生存沒多大關係。

老百姓的話揭示了真相。原因是“民生”沒有做到百姓心裡。譬如,有的地方地下水源汙染嚴重,百姓得怪病而難以治療的人很多,解決飲用水問題已成當務之急。而有些官員卻忙著花巨資修廣場、建噴泉、搞亮化,百姓當然有埋怨;有的地方商業樓盤飽和為患,卻還把最好的地界給開發商建起集團式樓群,而幼兒園、學校、醫院卻少得可憐,從而導致人滿為憂,有的班居然擠坐80多個孩子,百姓當然有意見;有的地方在上級部門視察所經之地,大建景觀風光帶,在景觀帶上栽種名貴樹木,裝點豪華燈具,佈置穿衣戴帽。但在上級部門不會去的地方,卻道路泥濘、垃圾遍地、車輛亂停,百姓當然有看法。凡此種種,老百姓怎麼會買賬?相反,你花錢越多,耗力越大,折騰越兇,群眾的怨恨也會越多、不滿也會越大、謾罵也會更兇。

“民生”務必跟著“民聲”走。官員在位想建功立業誠然不錯,但這個“功”“業”的著眼點、立足點、定位點只應是“民生”。百姓最難的,就是民生最要幫的;百姓最苦的,就是民生最要解的;百姓最需的,就是民生最要乾的。“民聲”才是民生工程的“風向標”“指南針”“晴雨表”。據某報載,河北獻縣在抓好就業“民生之本”、夯實教育“民生之基”、做強社保“民生之依”的同時,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民生工程的“應聲點”,投資近2億元用於中小學校建設、學前教育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飲水安全、電力設施改造、社會保障工程、農田水利和鄉村公路建設,為此,老百姓對官員挑起了“大拇指”。歸根結底,誰應著“民聲”搞“民生”,不論事情大小,都能贏得民心。

改善“民生”先聽“民聲”。“眼睛向上”還是“眼睛向下”決定著“民生”的取向。如若總是瞅著上級領導的眼色“順杆爬”,雖會在上級眼裡獲得“政績”,但在百姓眼裡卻很難“落好”。不真正瞭解百姓想什麼、要什麼、盼什麼,就如同隔靴搔癢、不得要領、勞而無功。什麼樣的工程才算真正的民生工程,關鍵還得看老百姓的評價,他們是否享受實惠、得到好處、獲取方便。正如湖南長沙市天心區委書記曾超群所言,“如果幫他們(老百姓)把家門口那些最簡單的事情做好了,老百姓每天都會受益,會感覺幹部做了實事”。這樣的事情,肯定是民生工程。而曾書記的一番話語也透露出一個常識,民生工程民生項目是不是民生工程民生項目,應該讓老百姓說了算,應該以老百姓是否得實惠為標準。既然是“民生”,自然就跟“民”脫離不了干係,那老百姓的話語權與評判權便不能缺位。

從這個角度來說,長沙市天心區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其提出的“民生立區”三年行動計劃,便統攬各項社會事業,也從不起眼的小事抓起,比如其在水電氣改、下水管網和危房改造、養老醫療、街巷提質和環境整治、停車場建設等方面便有積極的作為,這些項目不足以“驚天動地”,也不會被“大書特書”,但就是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這些方面的努力,一定能贏得百姓的好評。畢竟,百姓有獲得感的工程,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欲改善“民生”,需先聽“民聲”。要面子要不來“民聲”,講排場講不來“民聲”,走形式走不來“民聲”。只有俯下身子接地氣,真心實意聽民聲,“民生”跟著“民聲”走,官員的辛苦與努力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與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