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國民黨保安團」是什麼部隊?戰鬥力如何?

dodo0328


國軍“五大主力”之整編74師的前身第74軍,號稱“虎部隊”,它所轄的三個師同時都有部隊別號,第51師為“克成部隊”、第57師為“天全部隊”、第58師為“長泰部隊”(第57師的虎賁是榮譽稱號)。其中這個“長泰部隊”第58師就是由時任浙江省保安處長的俞濟時(黃埔一期),以三個浙江保安團為基幹組建起來的,1937年初成立於湖北宜昌,作為蔣介石的一等嫡系愛將,第58師不僅得到了全套德械裝備,還加強了一個六門德制榴彈炮的炮兵營,出身就是闊少。



浙江省是蔣介石的老家,也是國民政府控制的中心區域,所以保安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俞濟時甚至自建了“浙江保安處士官教育團”,用以輪訓各縣保安隊長、常備隊長等基層骨幹,當時的浙江境內共有七個省屬保安團,其中最強的三個被俞濟時帶到宜昌,同時帶去的還有這個士官教育團,因此第58師的老底子就很是精悍,這也是國民黨保安制度的最高水準代表。粟裕將軍在閩浙贛地區打游擊時,比較難纏的對手就是浙江保安團。

保安團是民國時期地方武裝的核心力量,是保甲制度的衍生品,起點是北洋政府1914年頒佈的《地方保安團條例》,源頭則可上溯到晚清的“團練制度”,曾國藩的湘軍就是憑藉這一規則起家的。北洋時期其核心目的是為了彌補正規軍的不足、警察戰鬥力的薄弱而建立的地方治安武裝,到國民黨統治時期,由於地方上盜匪出沒,同時作為野戰部隊圍剿紅軍的補充,1929年開始加大保安團的建設和整頓力度,同年頒佈《縣保衛團法》。

(浙江省保安處長俞濟時)

準確地說,民國時期的保安團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國民政府直接控制的諸省(閩、浙、贛、蘇、皖、湘、鄂等)所建立的正式保安團,這種保安團是有番號的,例如“湖南保安第三團”等,它是按照國民政府關於“每省劃若干行政區、每區培訓一個保安團”的命令組建的,建在行政區級而並非縣級,有的行政區下轄多達11個縣,設行政專員和保安司令。這類保安團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那種,蔣經國就曾經擔任贛南第四行政區的專員兼保安司令,屬於到基層掛職鍛鍊但掌握實權。

正式保安團其裝備由南京軍政部提供,軍政和軍令由軍事委員會和省保安處共同負責,並且這類保安團的軍裝與國民黨正規軍基本相同,戰鬥力也最強。俞濟時在浙江時統領的七個保安團即是如此。它其實承擔了地方武裝和野戰補充隊的雙重職能,因為國民政府尚無完善的兵役制度,所以正式保安團在戰時可第一時間擴編升格為正規軍的師或旅,比如抗戰爆發後湘軍李覺第70軍增轄的預備第5師,就是以江西的三個保安團迅速組建起來的。

硬要對比現代的軍事力量的話,武警部隊是低估了它的,不妨類比為內衛師。1932年淞滬抗戰之後,國民黨正規軍不得不撤出上海市區,後來成立的“上海保安總團”中至少有兩個團是由憲兵團改頭換面的,作戰能力並不弱。



第二種是國民政府直接控制的諸省在各縣級政府建立的保安團隊,這是標準的地方武裝,無論是裝備、訓練和資金南京政府概不負責,完全由地方自籌。人馬較多的大縣可以稱保安團,人馬較少的就稱保安大隊、保安隊等等,更有什麼“靖衛團”、“自衛團”的稱呼,一般是由地方豪強聯合縣級政府組織起來的,雖然國民黨迫於地方治安形勢容許此類保安團隊的存在,但其實並不支持,因為它的人員、財政和使用具有一定自閉性,不利於國民政府軍令和政令的統一,一旦情況允許即被兼併或裁撤,稱為“民團”更精準些,早年井岡山紅軍的大敵肖家壁的隊伍,就是此類武裝。

上述兩類保安團統由省府的“保安處”指揮,聽起來這個保安處名頭較小,其實權力很大,它統轄省內除駐防的正規軍之外所有的武裝,包括保安團、警察隊、自衛隊、“還鄉團”等,保安處雖然名義上隸屬於省政府的民政廳,但處長的實際權力在戰爭年代僅次於“省府主席”,一般均由蔣介石信任的親信將領擔任。比如浙江俞濟時(中將、後任74軍軍長)、福建省保安處長葉成(黃埔三期,蔣介石侍衛出身)、江蘇省保安處長韓德勤(保定軍校、顧祝同的同學)、因長沙大火被槍斃的湖南省保安處長徐權(保定軍校、張治中同學)等等,1934年以後,各省保安處逐漸改稱“保安司令部”。

(福建省保安處長葉成)

就是這個葉成,槍斃了戴笠的軍統閩北站長張超,可見權勢非同小可。

第三種便是各地方軍閥自建的地方武裝,比如廣西李宗仁、山西閻錫山、寧夏馬鴻逵、雲南龍雲等地方實力派,雖然上述各省也模仿國府直轄省份建立了“保安處”或“保安司令部”等機構,但並不受南京軍政部的領導和指揮,是他們綏靖地方治安、培訓預備部隊和應付國民政府裁軍命令的自留地,比如廣西民團就是“寓兵於民”政策的體現,至於建多少個保安團、每個團有多少人員和裝備,完全取決於地方軍閥的財政能力。

而每當蔣介石代表國民政府中央要求各地方軍閥裁軍時,他們就會把正規軍改編成為保安團來對付,四川的大小軍閥也是這麼幹的。所以這類保安團的戰鬥力很難統一評價,紅軍在長征和西征(西路軍)中,所遭遇的廣西民團和青海民團都非善類,戰鬥力很強,而川黔的保安團則是一觸即潰。

(在贛南任行政專員時的蔣經國)

更正一下,宋子文的稅警總團是不能劃到保安團範疇的,它是由國民政府財政部供養的專業緝私部隊,從裝備到人員完全是正規軍的水平,最後被蔣介石吞併到黃傑的第八軍中,並非地方保安部隊。

到抗日戰爭爆發後,各省的保安團紛紛升格為正規軍參加抗戰,比如韓德勤的第89軍就是由江蘇省保安團和警察隊(這才算武警)組建而成的,而桂軍從兩個軍擴編為三個集團軍時,也塞進了多達20個保安團。


度度狼gg


保安團是民國時期的地方武裝,是保甲制度的衍生品,是作為警察力量的重要補充而設立的。1914年5月20日,北洋政府頒佈《地方保衛團條例》,組織保衛團。保衛團由縣知事任總監督,地方豪紳富商任協辦,在縣設團部,每戶指定一人參加,以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五甲為一保,分設牌、甲、保長,團設團總。其職責是輔助軍警維持地方治安,經費由各地就地籌集。其成為此後保安團的前身。

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以後,出於鎮壓的需要,同時也為了彌補警察力量的不足,組建並急劇擴大了各種名目的民間武裝。這些民間武裝的出現,雖然有利於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但是,也有可能增加地方割據勢力的實力,影響南京政權的政令統一。因此,南京國民政府決定整理民團。其指導原則為:“各省保安團隊以到達國家管理為最終目的,其進行步驟應首先統一於縣,進而統一於區,再進而統一於省。”

1929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頒佈《縣保衛團法》,把保衛團的編制改為:每閭為1牌,每鄉(鎮)為1甲,每區為1區團,每縣為1總團,閭、鄉(鎮)、區、縣長分任各級長官,20至40歲男子必須參加受訓。1932年6月,為了加強對根據地的“圍剿”,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清剿”會議,制定了《豫鄂皖湘贛閩粵各縣保安總隊及保安大隊組織綱要》,將各地民團統一改為保安隊,由縣指揮、調度。

其中規定:各縣保安總隊或保安大隊分甲、乙兩種,甲種保安總隊轄9箇中隊以上;乙種保安總隊轄6箇中隊以上至不足9箇中隊;甲種保安大隊轄4箇中隊以上至不足6箇中隊,乙種保安大隊轄2箇中隊以上至不足4箇中隊;其職責是鎮壓群眾反抗、配合國民黨正規軍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同年,國民黨政府軍委會頒行《剿匪區內各省民團整紀條例》將每省劃作若干區,每區每年至少編訓1個保安團、規定凡18—45歲的男子均需就地受訓4個月。

1934年頒佈的《各省保安制度改進大綱》進一步完善了保安團體制。省保安處成立以後,即命令取消縣保衛團。各縣按保甲編組壯丁隊以代替縣保衛團,繼續作為警察的補充以維持治安;另組建省保安團作為警備地方的常備武裝。壯丁隊、保安團一併由省保安處管理。省保安處直屬於省政府。至此,南京國民政府完成整理民團工作,縣級武裝統一收歸省政府管轄。1936年5月,國民黨計劃在3年內逐步把各級保安團裁撤改編為警察。但由於抗戰爆發計劃流產。

就全國而言,各省保衛團最初由縣管轄,縣以上按照一般行政系統,歸省民政廳統轄。但是,由於軍事上的需要,部分省份在省政府下設立了特別機關對其進行管理,如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等省設立保安處,陝西、福建設立省保衛委員會、福建省成立團務處等,督理各該省保衛團事務。但這些機構均屬於臨時設置。

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相繼頒佈《保安處組織條例》和《修正保安處暫行組織條例》,在省政府下設立保安處,規定:為掌理全省保安及軍事行政,各省特設省保安處及區保安分處。省保安處受軍事委員會的命令,直屬於省政府。其有關於中央內政部、軍政部、訓練總監部、參謀本部等各部事務,則接受各該部的命令。

省保安處的職權包括:統轄全省保安部隊;指揮編練全省的地方保衛團;維持治安,指揮省內水陸警察,並監督指導其訓練;辦理省內徵募、召集、退役事宜等。為使省保安處易於實行其職權起見,各省政府又在省內劃分若干保安區,設置保安分處分掌其事。省保安處設處長1人,副處長1人,參謀長1人,或副處長2人之中指定1人兼任參謀長業務。從此,保安處成為省政府下的常設機構。

1934年7月,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公佈了《各省保安制度改進大綱》,省設全省保安司令,省以下分區設立之保安機關,定名為某某省第幾區保安司令部,區保安司令部代替原有的保安分處,只在區一級得以實施,在省級只有保安司令,而無保安司令部,具體工作仍然由保安處負責。由省政府主席兼任保安司令,實際上就是承認現任軍職者可以兼任省政府主席,為軍人干政披上了合法外衣。

1947年12月,行政院制定並頒佈了《省保安司令部組織規程》,規定:省保安司令部隸屬行政院,受國防部指揮監督,其中有關警保事項兼受內政部監督指揮。省保安司令部編制分甲、乙、丙三等,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參酌各省情形分擬等次呈行政院核定。省保安司令部置司令1人,中(上)將階級;副司令1人中(少將)階級。司令由省主席兼任,副司令及參謀長由國院部派充。


諍聞軍事


保安團性質:也稱靖衛團,都是國民黨縣級地方政權組建的武裝部隊,和封建時代的團練(參考蘇軾曾任黃州副團練使)是一個性質(按現代人的理解,不是警察,不是軍人,但履行兩者的部分職責,類似武裝城管和武警的聯合部隊,或者武裝城管+民兵這樣的性質), 屬於國家承認其編制、合法地位,但不發正式軍餉的團級單位,經費主要有當地縣政府籌集的財政資金,也存在縣政府向縣內商會或商戶攤派的經費(這裡就存在相當部分保安團對境內商戶的欺壓和巧取豪奪,以及當地大戶的貢金,這在很多影視劇中得以體現,真實性可靠。因為沒有軍餉,還要保境衛民,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講,極難生存下來)。

保安團編制:各省屬保安部隊、稅警財經保安部隊、水運保安部隊、交通運輸保安部隊、鐵路保安部隊、城市保安部隊、礦業保安部隊、空軍機場保安部隊、防空保安部隊、裝甲保安師。(這些都是有編制的保安部隊,大量無編制部隊在抗戰中被日本人改編為皇協軍,命運較為悲慘,他們一方面無能懦弱做了漢奸,一方面實在是隨波逐流無能為力。)

保安團戰鬥力區別很大,下面分類講下:

1.最強大的稅警部隊:稅警總團是宋子文在1932年任財政部長期間建立的私人武裝。顧名思義,應該是一支用於緝私徵稅的非正規部隊。但是在宋子文的大力經營下,變成了一支連國民黨內甲級正規軍都不敢一較長短的精銳部隊。(稅警部隊經費來源於每年攤還八國銀行團借款的鹽稅剩餘款項,所以使用裝備極為精銳,博歐美國家之所長,步槍、機槍、防空機炮、兩棲戰車,可以說應有盡有,甚至戰車坦克都有)

下屬五個團,加總團直屬部隊,相當於六個團,另配特種兵連七個,每團戰鬥兵員共5000餘人。總團部直轄特務營、高炮營、炮兵營、通訊營等七個營。整個總團擁有兵力三萬餘人。

前幾任總團長都是高等軍事院校畢業,多人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生,後來大力支持孫立人將軍(清華大學、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孫立人將軍還設立了“孫氏操典”,結合了西式訓練軍校教育和中國傳統教育,士兵軍事水平遠勝其他部隊。

在淞滬抗戰中,第一次亮相,極大的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後來稅警部隊從姓宋到了姓蔣。再後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新一軍,橫掃緬甸,打的日寇抱頭鼠竄進入原始叢林。


2.比較強的保安團:湖北省保安第4團,前身是襄陽的地方自衛隊,打殘了日軍的一個聯隊,擊斃了一名日軍大佐,聯隊長神崎哲次郎大佐被擊斃。(因為是伏擊,又是半渡而擊之,自身傷亡極少)(這樣的保安團應該還有,但是不多,在這裡只舉一個例子)

3.剩下的基本都是烏合之眾

多數都是強徵的民壯,拉來的壯丁,地痞流氓之流,90%都是文盲。意志薄弱,後勤保障基本沒有,裝備落後且雜亂,軍裝也是亂七八糟,各色都有,也有不穿軍裝的。

這些人組成了日本人高達數百萬的偽軍、皇協軍。(個人認為,出工不出力的偽軍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日寇)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國民黨保安團的戰鬥力要看是屬於哪一類保安團,在民國時期主要有三類保安團:一、受國民政府直接領導的(

即歸蔣介石管的),二、受地方大軍閥領導的(如山西閻錫山、廣西李宗仁等人保安團),三、地方保安團,屬於地方武裝勢力的。

這三種保安團戰鬥力的排名是蔣介石的>軍閥的>地方武裝。

保安團是民國時期的地方武裝,是作為警察的補充而設立的。他們不屬於政府即不是正式人員,是古代保甲制度的衍生品,一般是由地方豪紳等出錢創辦,或者是地方組織籌集,其主要職責是輔助軍警維持地方治安

,這類保安團由於沒錢,缺乏訓練,因此戰鬥力很低。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為了政令統一,決定整編保安團,1929年將各地民團改編為保安團,進行訓練,1934年取消縣保安團,用保甲取代縣保安團,並著手創辦省保安團,直隸於省政府,由國民政府進行補貼,抗日爆發後,因軍事上的需求,一些軍隊被改編成保安團,方便進行遊擊戰,蔣介石的嫡系俞濟時就曾任過保安處長,所轄部隊還配備有德制火炮,

所以這累保安團戰鬥力強,甚至比一些軍隊的戰鬥力還強。

南京國民政府雖統一了全國,但只是形勢上的。某些地方還是由當地的大軍閥說了算,因此他們也整編了自己的保安團來維持自己在地方的統治,由於個人還是無法和國家比拼的,因此這類保安團戰鬥力並不是很強。


史裡有料


保安團,顧名思義,就是保衛地方安全的武裝力量,最早脫胎於保甲制度。北洋軍閥時期,北洋政府頒佈了《地方保衛團條例》,在各地方以“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五甲為一保”建立保甲制度,每個縣都要組織一個保衛團,用來輔佐軍警,維持治安,這就是保安團的前身。



國民黨取代北洋軍閥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後。各地土匪遍地,治安極為混亂,為了彌補武裝力量的不足,南京國民政府開始在全國各地組建保安團,他們在每個縣設立保安團,在省設立保安處統一指揮全省保安團。例如,蔣介石的“太子”蔣經國,在抗戰期間就曾擔任江西省保安處副處長。


尤其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色根據地遍佈全國,革命如火如荼。為了控制人民,擠壓紅色根據地的生存空間,在根據地周圍國民黨進一步推行保安團制度,他們將各地民團統一改編為保安隊,以作為控制地方和輔助進攻的軍事力量。

由於國民黨的保安團屬於地方武裝,保安團的兵丁也多被以拉壯丁的方式強制參加,戰鬥意志薄弱,再加上地方武裝裝備落後,重武器幾乎沒有,訓練匱乏,因此保安團的戰鬥力普遍很弱。一般只能作為輔助力量用於後勤或在家地方。



當然,也有個別保安團戰鬥力強大。例如,紅軍西征軍2萬多人試圖打通國際交通線時,在青海遇到了馬步芳的圍剿。西征軍紅軍所面臨的馬步芳部隊,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方民團,也就是保安團。

這些保安團在金錢和宗教的誘惑下,利用騎兵的優勢,戰鬥意志極為頑強,悍不畏死,且極為殘忍,給紅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雖然西征軍由於經過長征後,戰士們極度疲乏,武器裝備也極為欠缺,但能夠擊敗紅軍,也可看出這些保安團的戰鬥力。最終西征軍的失敗也與這些民團有很大的關係。



抗日戰爭爆發後,迫於壓力,馬步芳派兩個師前往抗日戰場,為了保存實力,這兩個師的組成依然是民團。雖然只是地方武裝,但是這兩個師在抗日戰場表現十分優異,再一次證明了西北保安團的戰鬥力。


鳶飛九天2018


地方部隊,團練一類的性質。老蔣的嫡系俞濟時就當過保安處的處長...但時他的權力可就大了,大家請看:(他在一二八負傷後調任保安處長)浙江省保安處,繫於1929年由“浙江省省防軍司令部”改組而成,與省政府秘書處同在梅花碑舊省政府內合衙辦公,對外不另行文。俞濟時為了不受牽制,將保安處由梅花碑移駐將軍衙門內辦公,高懸“浙江省保安處”招牌,對全省保安團隊及各縣、區保安部門發號施令,把軍權抓到自己手裡。並採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 1、 調整和培訓幹部。過去浙江省保安團隊的營,連,排長,大部是浙軍第一,二師遺留下來的,多數行伍出身,沒有受過一定軍事教育,一般防區固定很少調動。俞接任時,浙江省共有七個保安團。他首先將營長以上非軍事學校出身的官佐,全部更換,非軍校畢業的連排長,年老的淘汰,年輕力壯的分期調士官教育團訓練,遺缺悉以第八十八師舊部接充。在南星橋營房內設立士官教育團,自兼團長。分設學員隊與軍士隊,輪流抽調各團的連、排、班長,及招收一部分外來人員訓練。以三個月為一期,學員隊畢業後,充任連,排長,軍土隊畢業後,派充班長。又在杭州成立新兵教育總隊,接收的新兵,訓練三個月後,再外調擔任防務。

2、 整編各縣保衛團。俞先接管民政廳的保衛團案卷,在保安處設置兩個參謀長,分掌保衛和保安的職責。接著,擬訂了一個整編浙江保衛團的三年計劃。即初步將現有武裝的保衛團,編組為若干基幹隊,視各縣治安情況,分別編組為大隊,中隊,分隊,劃一薪餉給與,補充械彈,擔任地方防務,第二步,調查各縣適齡壯丁,編組為常備隊,視人數多寡,編為大隊、中隊,在農閒時,集中訓練,並規定各縣設保衛團總團部,由縣長兼任總團長,副總團長由保安處委派,專負保衛團的編練指揮責任。俞認為這個計劃“異常周密”,詎料送省府後,久無訊息,乃將原件徑送“南昌行營”審核,並說明“此案業已報送省府逾月,魯主席託病不予處理”。蔣介石審核後,親批“准予試辦”,交俞濟時全權執行,並電斥魯滌乎“整編保衛團,事關國家百年大計,該主席怠忽職責,貽誤要政”。魯亦無可奈何,聽憑俞恣意獨斷,不加過問。當俞獲悉省府之所以擱置“整編保衛團”計劃,是魯滌平的親信楊綿仲從中百般作梗時,懷恨在心。一次省府會議上,他一見楊立即火冒三丈,當場責問道:“整編保衛團,乃委員長特交事項,所擬的計劃,系秉承蔣委員長的旨意,你算什麼東西,膽敢從中阻撓。”說罷,舉拳向楊揮去。楊見勢不妙,急忙從側門溜走。事後,楊向魯滌平申訴,魯嘆息說:“我從軍數十年,轉戰千里,當我身為大將時,這小子尚在襁褓中,何必與他爭一日短長,算了吧!楊默然無言。

3、 浙省各縣財政向極枯竭,各縣應繳省庫的款項,在1935年以前,每多遷延不解。省財政廳撥發省級各機關的經費,大都填發“劃撥支付通知”,由各機關自行派員赴指定縣份財政科提取,但各縣財政科往往藉口收入不足,不能一次付清,甚有拖欠數月的。保安處及所屬隊的經費數額,在省預算中佔第一位,每月領到撥款通知後,派出大批人員,分赴各縣提款。保安處系軍事機關,縣財政部門大都不敢拖欠,唯嘉善及餘姚兩縣,仍多方推諉,拖欠不清,尤以餘姚財政科長壽某為甚。壽為金融界巨頭壽勉成的胞弟,對提款人員,態度亦較傲慢。俞據報後,當即指示提款人員隨帶槍兵,如有拒不付款者,押解來杭究辦。提款人員遵令照行,將壽某押解來杭,關進禁閉室不準接見。當時財政廳長王徵瑩,也是蔣介石的親戚,聞訊後向俞當面道歉,始獲保釋,謔者稱俞此舉為“請財神”。不久財政廳發放各機關經費,一律改由省庫直撥。

4、 成立特務機構。俞濟時接任之初,即與“軍委會特務處”商定,在浙江保安處的編制上,增設“諜報股”。這個特務機構專事負責收集共產黨地下活動情報,及國民黨內部軍、政、黨各方面的情報。逐日摘要送俞批閱,同時大批逮捕愛國人士和進步青年學生。 5、 俞在保安處長任內,執行“南昌行營”的禁毒指示,以禁“紅丸、鴉片”殺人聞名。他當時明文規定:販毒主犯殺頭,吸毒者槍斃。當時人們一說起俞濟時的名字,頗有談虎色變之慨。


李三萬的三萬裡


00

吳林寶1

以山東為例,國民黨在抗戰時期就組建了35個三團制保安旅,合計100多個保安團,解放戰爭中,應該多於此數。

其中相當一部分保安部隊,從抗戰時期維持下來,部隊中有血仇的反動分子,還鄉團頗多,戰鬥力較強,不次於國民黨野戰軍(許世友語)。在臨朐 萊陽等戰役中,國民黨保安團,完全是當正規軍使用,敢於和華野刺刀見紅。

張天佐,徐振中,王洪九等部都是山東保安團隊中的翹楚。

當然,像陝西岐功縣保安團,戰力就比較差了。

創建於2018.6.6


吳林寶1


保安團屬於地方武裝,都是由當地的官紳、地主組織和統領,絕大部分戰鬥力比較渣,但是有極少數戰鬥力比較強,最出名的是遂川縣靖衛團團總四大屠夫之首肖家璧。

從秋收起義開始肖家璧靖衛團就是紅軍最兇殘的敵人,從1929年井岡山失守肖家璧在井岡山地區進行瘋狂地報復,提出的口號是: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

直到解放戰爭1949年9月28日抓住肖家璧,1949年11月11日開公審大會將其處決。


二欣哥


也就是地方部隊,通常以一個縣或者一個要地為單位,負責維持地方的治安和秩序,有時也會去剿匪,或者和進入該地的敵軍交戰。

兵員主要來源於當地,素質低下,缺乏訓練。武器裝備特別差,以步槍為主。人員不多,有的也就兩三百人,上千人就撐死了。軍官呢,許多縣長兼任團長,或者由縣長的心腹擔任團長,軍官基本都和團長沾親帶故。戰鬥力呢,大多都很差勁,未必打的過當地的土匪。

但是呢,有的地方捨得花錢,或者不差錢,願意砸錢去訓練軍隊。或者當地的民風比較彪悍,戰鬥力自然不差。例如:河南商城的顧敬之部、湖北東部夏鬥寅老家的民團、井岡山有個肖家壁部、豫西有別廷芳的民團……紅四方面軍在鄂豫皖地區很能打,卻不得不承認顧敬之和夏鬥寅老家的地方部隊,特別難纏。

也有許多保安團,由省政府直接招兵,派人訓練,駐地未必固定,隨時聽從省裡的調遣。如有必要,直接調入野戰部隊,改編為主力團,或者打散編入野戰部隊。這種保安團的人員素質、人數、武器裝備、戰鬥力、士氣、紀律……通常優於某個縣,某個要地的保安團。例如,原74軍軍長俞濟時,在浙江省擔任保安處處長的時候,直接編了幾個保安團。後來以此為基礎,和58師的殘部,合編為新的58師。抗戰中,湖北省保安第4團,曾經在襄河還是沔河畔,伏擊日軍一個聯隊,殲敵300多人,擊斃了日軍的聯隊長。


姑蘇城城主


前面有關保安團的建立過程已經介紹得很詳細了,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電視劇《亮劍》中張大彪說“抗戰前,國民黨的保安團就去圍剿過謝寶慶,謝寶慶在哪裡折騰了七八年”。李雲龍說,國民黨保安團那也能叫軍隊。事實上,國民黨保安團的戰鬥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例如王耀武的第51師就是由浙江的保安團組建的,這支軍隊給紅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地方軍閥為了應付中央的裁軍,將主力部隊裁到保安團,如川軍和桂軍。抗戰時,桂軍的好幾個團都是直接從民團或保安團擴建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