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造走向「智造」 中聯重科掘出產業新藍海

中新網長沙8月3日電 題:從製造走向“智造” 中聯重科掘出產業新藍海

作者 劉曼

無論在何種施工環境下,中聯重科研發的56米高精高效泵車臂駕的振動幅度都能保證在200毫米以內,並且臂架關鍵部位的衝擊能降低30%。

該泵車是中聯重科出品的“產品4.0”智能產品之一,除了質量可靠,還很“聰明”。

“它通過對行程控制、方量統計、臂架主動減震等關鍵參數的歷史數據分析和優化,在不需要人介入的情況下,可使設備進行一個自動適應工況。”中聯重科混凝土產品開發、技術支持工程師黃大為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道。

創新是賦予每一個產品新魅力的“魔術手”。上述泵車的車身就聚合了62項專利技術,結構件的耐用性可做到輸送45萬方混凝土不開裂,達到歐洲先進水平。

从制造走向“智造” 中联重科掘出产业新蓝海

中聯重科工程機械產品展示。 楊華峰 攝

受週期性影響,工程機械行業從2012年至2016年間處於低谷期。為了扭轉頹勢,中聯重科以提質增效、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為重點,開展產品的型譜優化和智能升級。

其中最典型的要數“產品4.0”工程。該工程是中聯重科在2014年啟動的以“模塊化平臺+智能化產品”為核心,深度融合傳感、互聯等現代技術,研發整體性能卓越、作業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智能化產品,堪稱行業同類產品中智能製造的“排頭兵”。

2017年,中聯重科共研發4.0升級換代產品41款,其中28款完成樣機下線。中聯重科的混凝土、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等產品有了4.0的“加持”後,“戰鬥力”成倍增長。

“像我們56米的高精高效泵車,通過實施動力模式自動切換,綜合油耗能百公里降低3%以上。”黃大為說,目前該款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在同類型產品中全球排名第一。

不僅有智能製造,還有智能管理。在中聯重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全國各地數萬臺中聯重科產的工程機械,只要聯網在線,就能實時查到它當前的工作狀態。

“以4.0智能產品為載體,中聯重科實現了從‘設備生產商’向‘服務提供商’的轉型。”中聯重科工業互聯網公司總經理王曉冬介紹,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連接設備、企業與客戶,經營模式發生了顛覆式創新,重構著商業模式。

在智能工廠的建設上,中聯重科擁有全球第一條塔機和升降機標準節智能生產線,可以自動匹配物料、柔性混流實現10種不同規格的標準節生產。經過30臺工業機器人並行作業與數控加工,全自動化地完成整個製造過程。

得益於產品結構的升級,2017年,中聯重科核心業務工程機械板塊的銷售收入達179.21億元,比上年增長69.77%。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國內市佔率,持續保持行業前列。(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