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年:如何從遙不可及走進尋常百姓

近日為響應十九大關於文化主題,有記者採訪過故宮“掌門人”單霽翔,這位故宮文化的守護人,十年前的故宮遭遇“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哥窯門”、“瞞報門”等十重門後,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單霽翔剛接手時面對他的是個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很多人看到的是故宮現在的地位日漸穩固,越來越走入百姓,展品正在以各種各樣的新形勢走進我們的生活,那故宮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完成這次華麗的轉身的那?

故宮六年:如何從遙不可及走進尋常百姓

單霽翔總結了自己這麼多年在故宮工作的經歷,歸納了幾點:1.讓故宮方方面面更人性化,讓博物館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近幾年去過故宮的人或多或少能感覺到,故宮內2.讓每個來到故宮的人能最大程度的參觀到我們國家的寶藏,而不是隻是“走馬觀花”

故宮六年:如何從遙不可及走進尋常百姓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有兩個現象特別突出,一是過去80%的觀眾“到此一遊”,沒有看到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就出去了,現在80%的觀眾都要看院內的各個展覽,無論是午門城樓上的各類特展,還是珍寶館、鐘錶館等常設專館,以及2015年開放的外西路區域,每天都迎接熙熙攘攘的觀眾前來參觀,節假日期間很多展廳門口還排起長隊,這在以往是極為少見的;再有,過去看展覽的觀眾中極少能看到年輕人,估計連30%都不到,現在這個比例徹底逆轉了,展廳裡70%的觀眾是年輕人。這就是從“故宮”到“故宮博物院”的徹底轉變。

故宮六年:如何從遙不可及走進尋常百姓

​3. 在物質文化極大發展的前提下,人們想更多瞭解歷史文明與發展,如何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去展示文物的獨特魅力,最現實的做法,就是努力擴大開放,舉辦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展覽,讓更多深藏不露的文物藏品以更加富有創意的方式與公眾見面。同時,也要不斷創新觀眾服務方式,避免觀眾長時間排隊等候,以精細化的管理措施,保證觀眾的參觀質量。再有,努力舉辦“立體化”展覽,通過數字影像輔助導覽、展覽宣傳策劃等,並且針對重點展覽研發相應的隨展文化創意產品,讓一項展覽的社會影響最大化、觀眾體驗最優化。

故宮六年:如何從遙不可及走進尋常百姓

4. 想讓普通百姓瞭解歷史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一種普通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就是“接地氣”真正的文化不應該與社會發展脫軌,而是應該與時俱進,很多媒體熱衷於宣傳故宮“萌萌噠”的文創產品,實際上“萌萌噠”的文創產品並不佔故宮文創的主流,不超過總量的5%。去年年底,故宮已經研發了10500種文創產品,大量體現故宮文化底蘊、實用性強、製作精良、創意十足的故宮文化創意和數字作品,正在以各種鮮活生動的方式走出紫禁城、來到社會民眾身邊。

這就是文化產業創新的目的與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