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液化氣罐「革命」進行時

西安液化气罐“革命”进行时

6月8日,西安電視問政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節目最終滿意度僅為20.47%。6月21日,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發佈文件,要求7月8日前,雁塔區轄區全面完成鋼瓶智能化,全市全面完成時限為2018年12月30日。一場液化氣罐的“革命”由此拉開帷幕,智能液化氣罐如何在西安推行,則成為了事件的焦點。

西安電視問政市政公用局後,這個容易被人忽視的行業終於面臨重新洗牌。拉了30年液化氣罐的“老闆”、64歲的樊成斌感覺到,這次液化氣罐整治,是30年來最為嚴厲的一次,他感覺已經幹不下去了。

據官方數據顯示,西安市每天需要的液化氣為300噸,每個鋼瓶按照12公斤裝氣來算,每天的瓶數在2.5萬個。

樊成斌估算,西安市場的送氣工在3000人左右。

送氣工的故事

幹了30年的送氣小買賣 如今“打游擊戰”

樊成斌這樣的人被稱作“黑氣販子”。

來自柞水縣的樊成斌,越來越感覺他的小買賣無法正常維持了。他在西安市城中村幹了30年的送氣小買賣,每天向一些個人換氣點送氣,每天能送出150罐液化氣,每罐氣能賺到四五塊錢。

在西安奮鬥了30年,樊成斌在西安買了房子,還有一輛麵包車。如今他已經不開車了,僱了年輕的司機給他開車拉氣。

每天兩趟,每趟拉75瓶鋼罐,兩趟就是150瓶。上午下午各一趟,他的軌跡很簡單,就是將城中村一些“黑作坊”裡面的液化氣空罐拉出來,帶到氣站充滿,再送回這些“黑作坊”。

從6月8日電視問政市政公用局後,樊成斌就覺得火藥味越來越濃。和他一樣的送氣工在雁塔區一個城中村租賃的民房儲存液化氣鋼瓶,不斷的檢查越來越頻繁。有時候還有警察配合,已經出現有送液化氣的同行被警察帶走調查的情況。

而在那次電視問政中,有商戶給暗訪的電視臺記者說,他們使用的液化氣罐子都是從配送點租的,平均一兩天就要換一次。而液化氣配送點管理、液化氣罐年檢超標等,都存在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製作年限超過8年的鋼瓶屬於報廢鋼瓶,不得繼續使用。

記者暗訪中發現,不少商戶使用的液化氣罐都是2002年和1999年的。這些換氣站、配送點除氣罐儲存條件極為簡陋,還常設置在人口密集區,安全隱患非常大。

短片報道中,在接到投訴以後,市政公用局的基層檢查人員前往現場去排查,門口雖豎立著一眼就能看到的“燃氣配送點”廣告牌,檢查人員卻視而不見,將其認定為一家民宿。就連燃氣配送站老闆都承認“這是一個灰色地帶,一直沒人管”。

這則問政的短片播出後,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立刻行動起來。街道辦、社區以及城中村村委會和派出所聯合排查,因為雁塔區是城中村比較聚集的地方,外來務工人員密集,此次曝光的恰好是雁塔區的王家村。

樊成斌以及眾多的“黑氣販子”,開始“打游擊戰”。

市場現狀

目前西安市液化氣站均為民營企業 共39家

今年60歲的孫曉超,是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安慶商會會長。在西安夜市,晚上賣小籠包子和餛飩最多的就是安徽安慶人。

2018年8月13日才經西安市民政局和西安市工商業聯合會批准成立的西安市民營新能源商會,有眾多企業會員,孫曉超是商會會長。

孫曉超在西安市雁塔區魚鬥路有一家陝西華億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8月16日,孫曉超告訴華商報記者,目前西安市液化氣站都是民營企業,一共39家,其中有30家都是該商會的會員。

1998年3月5日,位於西安市西郊、全市最大的液化氣儲存區的液化氣罐洩漏並連續多次發生閃爆。西安市液化氣公司員工和公安消防官兵衝進危險區排險。當年,數千警民參與搶險。在一次次突然閃爆中,共有14人(7名消防官兵、7名液化氣公司員工)犧牲,30多人受傷。

孫曉超當時就是這家企業的辦公室主任,他深刻感受到液化氣安全帶給一座城市的重要性。

這次事故後,西安市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液化氣公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的民營液化氣站。

1998年3月5日以後,西安市委、市政府對危化品企業的生產和儲藏都出臺了一系列規定,不再將液化氣罐體建設在主城區,而是將這類企業佈置在西安周邊地區。

這種化整為零是否能真的減少或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眾多的民營液化氣站由於實力不等,所以良莠不齊。媒體曾經多次報道過個別液化氣站在安全生產中存在安全隱患,而液化氣罐離開液化氣站後的監管,幾乎成為了空白。

對於難以計數的送氣“游擊隊”以及無處不在的液化氣配送點,西安市市政部門認識到,要緊緊抓住液化氣站,才能管好下面的“游擊隊”。

在採訪中,有西安市政府的官員感慨萬千,要是液化氣公司能回到以前,只有一家公司該多好。

業內困惑

“普通鋼瓶變智能需要100元,成本太高”

2011年11月24日西安嘉天國際公寓發生的液化氣爆炸事故,最終造成11人死亡,31人受傷,教訓十分慘痛。為此,西安市人民政府印發《西安市城市公共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工作實施細則》(市政發〔2012〕70號),在這個實施細則中,西安市政府規定,在公共場所嚴禁使用液化氣鋼瓶。

華商報記者瞭解到,這個“公共經營場所嚴禁使用鋼瓶液化石油氣 ”規定,在執行了兩年後就執行不下去了。

西安市市政公用局有官員到外地考察發現,一些經濟發達的地方,對於液化氣罐的依賴依然很高。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天然氣替代液化氣,同時,天然氣管道有很多地方是到不了的。

一些學者也認為,液化氣和天然氣以及電能,在城市中將長期同時使用,而且越是發達的城市,液化氣使用率越高。

孫曉超說,他們30家會員單位,液化氣的配送數量佔到全西安市的90%,這次西安市市政公用局推行的限期換用智能液化氣罐工作,他們商會持反對意見。同時,商會有25家會員單位蓋章或簽字,反對西安市限期推廣智能液化氣罐的使用。

孫曉超說,西安市還有很多的城中村以及沒有通天然氣的老小區,一直在使用液化氣罐。他將每天300噸的銷售大概做了統計,其中小區和城中村使用的液化氣能佔到60%,30%為餐館和夜市,10%為工業使用。

那麼,西安市民營新能源商會,為何要反對智能液化氣罐的限期推廣呢?

孫曉超說,2017年,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曾經下文,為了加強安全管理,在每一個液化氣罐護欄上,用鉚釘將“二維碼”條紋增加上去,這樣能起到鋼瓶的追溯性,只要用手機一掃二維碼,就能知道這個鋼瓶是從誰家氣站出來的。

質監局作為鋼瓶的主管行政部門,這個用二維碼追溯的辦法,很快就被燃氣主管的部門市政公用局給否定了。日前,記者聯繫西安市質監局欲採訪此事,工作人員稱,一切以市政部門的答覆為準。

孫曉超說,電視問政後市政公用局就開始強制性推出“智能鋼瓶”。在孫曉超看來,智能鋼瓶是在將一些功能重複使用,比如,原來一個鋼瓶貼一個二維碼,只需要4元就足夠了,而智能鋼瓶的推廣,使得每個鋼瓶需要100元的費用。

孫曉超說,即使一個使用者剛剛買來的新的鋼瓶,將它變成智能液化氣罐,需要給它安裝一個智能角閥,這個角閥裡面有一個芯片,這個芯片具有追溯性。西安市目前執行的規定是,一個鋼瓶只能使用8年,每4年檢測一次,一個鋼瓶有過2次檢測記錄後,就會自動報廢。而剛買的新的鋼瓶,由於要加智能角閥,在增加智能角閥的時候就進行了一次檢測,也就是說,這個鋼瓶只有4年的使用年限了。

孫曉超說,這個智能角閥的價錢大概是60元,買到這個角閥後還不能自己換,需要讓有資質的企業進行更換。在更換智能閥門時,還需要交40元的檢測費,這樣下來,一個普通鋼瓶變為智能鋼罐,就需要100元。

該商會另外一名不願具名的副會長說,他們企業需要10萬個鋼瓶才能正常運轉,每個液化氣罐需要增加成本100元,也就是需要一千萬的費用,對於一個小企業來說,成本太高,無疑很難正常運轉。

在採訪中,有些會員表示,西安市市政公用局推這種智能鋼罐第一沒有開聽證會,第二無法可依。

還有會員認為,西安市市政公用局和西安市質監局都是平級單位,氣站到底該聽誰家的意見呢?

孫曉超說,液化氣的整治,主要安全隱患是在零售的攤點,而作為液化氣站的管理應該規範得多,但是政府將這一棒全部打在了氣站的屁股上,的確讓人無法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