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累的話,我們回家

我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一樣

每天都要做的兩件事:崩潰和自愈

在自己人生的願望清單上加上樁樁件件的條例

當遇到瓶頸期的時候

上進心就成了最大的煎熬

我是如此

如果太累的話,我們回家

&

那日深夜

把青雉時碼的所有文從頭翻起

挑出這篇來與各位分享

作於二零一八年春月

如果太累的話

就想家吧

&

如果太累的話,我們回家

【家】

關於家的話題總是敏感又長情,我們時常在這個簡單的詞上去思考度量家的意義,常常又在反思中苦惱,距完美似乎總差那麼一步。

寫這篇文章以前,我試著搜了“家”一詞,百度給的答案不出意料的官方,琳琅滿目的釋義裡,有一句最惹眼,它說“人是漂泊的船 家是溫暖的岸”,這一句讓我心動。記起高考後渴望離家的迫切,成長至今又在晝交夜替時百感交集。我想我們一定一樣,在無數個難寐的深夜,突然想家想的發顫。

少年時,陪奶奶看劇,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幫媽媽做家務,和爸爸聽戲,在哥哥球鞋上塗過鴉,一群人,叮叮噹噹,鍋碗瓢盆般,在日子碎末中軋出滋味。就是這樣被血緣維繫起來的一群人,無論何時回望,總在身後。

有人說,家是幾間屋子,一群人,三餐四季,柴米油鹽。可我覺得這句話本身是沉重的,在無限碎片中精心打磨,一切才有了溫度。是家,讓房子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意義。準確來說,是日子。

我不信什麼歲月悠長,長長的路我們慢慢的走那一套說辭。我要好好的記住每一次與家人相處的珍重,能夠在某一天分別突然將至時,也了無遺憾。

突然惦念起放學回了家在書桌前開小差的時候,聽見媽媽的腳步聲立馬翻開書本,裝作認真寫作業的少年時光。惦念爺爺教我練毛筆字太極拳,惦念端著米粥滑滑板的日子。別急,那些溫柔又慵懶的日子,以後,我慢慢講與你們聽。

細心的人兒一定會發現,我寫作的選材大多是親情。寫爺爺奶奶的陳年舊事,寫爸媽的細碎,寫哥哥和嫂兒的嚴謹,甚至,想寫寫爸爸撿來的那條斑點狗。這些年,在他們的庇護下,我一直很好。初嘗離家之喜,我像脫了韁的野馬,急著橫衝直撞。可是我突然就想明白了,小城有小城的好,累了的時候回到一個人的小窩躺著,開盞小燈聽聽歌。這種熨帖是任何人任何地方都給不了的窩心舒服。

一個完整的家,像一支隊伍,你們彼此需要,相互扶持著走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當夜深人靜,碾轉反側的時候,心裡知道,這萬家燈火縱使熄滅了,也有一盞,永遠是屬於你的。

如果太累的話,我們回家

那如果還是太累,我們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