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吉:86歲老人沒上一天學,給子孫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


精神矍鑠,才思敏捷,談吐自如,這是筆者對一位86歲的高齡老人的第一印象。對於往事,其實老人不願多說,在筆者的一再請求下,老人將幾十年的往事娓娓道來,雖然有些事已過去了幾十年,但發生的日期老人至今能清清楚楚的說上來,超強的記憶力令人折服。這就是家住西吉縣吉強鎮的馬福寶老人。

馬福寶老人原本祖籍甘肅莊浪縣人,1938年,為躲避國 民 黨抓壯丁,父母帶著5歲的他來到沐家營西吉縣逃難。從5歲開始他就在磨房裡磨面,那時候物質條件匱乏,牲口少,磨面用的是石磨,主要靠人推拉,每天要幹十多個小時的活,吃不飽穿不暖,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1947年父親去世,1948年母親又撒手人寰,生活的重擔落在了年僅14歲的馬福寶身上,身邊還多了一個5歲的弟弟需要照顧。

饑荒年代的艱辛並沒有動搖他從小養成的頑強而執著的意志。解 放 後,馬福寶的生活迎來了新的轉機,1952年,因吃苦耐勞,他被介紹到縣政府擔任通訊員工作,除了負責機關院子的衛生和作息時間外,還要負責傳遞信件。沒有上過一天學的他此時才有了學習和機會。


“那時候機關各辦公室的門上都訂個木牌,上面寫著各個科室的名字,機關幹部說這是個教育科,我就拿個鉛筆照著門牌寫下來,領導在文件上簽名批閱,我就問寫的什麼字,然後默默的記下來,又寫到本子上。就這樣,幾年下來,認了不少字。後來,組 織上讓我到百貨公司擔任主任職務,公司開會學習文件,剛開始,我讓識字人的在會上念,我邊聽邊記,認識的字多了,就自己念文件,遇到不會的字就虛心請教。

學習要不恥下問,沒有丟人的”馬福寶老人說道。懷著對知識的尊敬,馬福寶老人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常常教育子孫後代:人的尊貴不是靠長相、金錢,而是靠知識,知識是靠不斷的學習得來的。退休後的他一有空閒時間,就帶上老花鏡,一邊讀書看報,一邊做筆記。報紙上有些好的內容他就剪下來貼子本子上,日積月累,老人的手抄本越寫越厚,越寫越多。靜寧有位在西吉做生意的老人也喜歡看書寫字。

馬福寶老人忍痛割愛,將自己多年來精心製做的幾本的剪貼本送給了他。“不要做溫室裡的花朵,工作上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定要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這些樸實無華、朗朗上口的來自於爺爺的期冀早已深深地印在我們每一個晚輩的腦海裡,指引著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想,爺爺給我們的力量,來源於爺爺眼鏡盒裡的一支鉛筆、來源於早已刻在我們心裡的諄諄教誨,也來源於一摞摞手抄本和本子裡工工整整的方塊字。


就是爺爺留給我們最好的這是傳家寶。老人的孫子馬鵬斐這樣評價自己的爺爺。在這裡,讓我們衷心祝願老人晚年生活辛福康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