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實施藏水入疆,那塔里木盆地會成爲第二個天府之國嗎?

玄燁155974744


引水入疆肯定會對新疆特別是南疆的氣候環境和經濟發展有所改善,但是沒有幾萬年乃至更長時間增加十幾億畝耕地恐怕就不現實了,畢竟很多改變是需要時間的。對於引水入疆我個人有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 ,沙漠變綠洲甚至良田難度很大,不僅僅是水的問題,除了個別耐旱植物外,絕大多數植物生長需要的不僅僅是水,還需要含有有機質的土壤,而沙漠中除了少數低窪避風處是沙子和粉土的混合土壤外,絕大多數地方地表幾米甚至幾十米就只有沙子,缺水的地方沙子很難形成土壤,經過幾千萬甚至上億年風已經把為數不多的粉土都吹跑了。北疆我不太瞭解,在南疆所謂開荒都是在含有相當有機質的沙性土壤的戈壁灘展開的,而這些可開墾的戈壁灘多數又位於現今河道水系或古河道水系附近,只有這些地方土壤中才含有相當的有機質,才具有農業開發的價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地方哪怕是有水,光熱條件好的地方,農作物甚至植物的生長都是很困難的,大家可以看看夏季衛星圖片,只有在綠色的區域附近的戈壁荒漠才可能有農業開發價值,大片的沙漠戈壁中部即使有了水,恐怕也只能長出草。舉幾個例子,阿克蘇地區314國道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除了類似溫宿縣城以北的小部分地區處於水系附近,土壤條件好的地方外,從溫宿的扎木臺到烏什縣的阿合雅,農業用水並不缺,光熱條件也還可以,但是不論是農業還是林果業發展狀況都不好,就是最容易成活的楊樹長得都是半死不活的,果樹更是長三年都不如哈拉塔一年的生長量,就是因為地表多是缺少有機質的沙礫層,就算是有土壤,這就是薄薄的一點,十幾二十釐米的樣子,這樣的地方只能長長草和灌木,搞農業肯定沒有經濟價值甚至要賠錢的,有空開車去看看託乎拉以北至神木園公路兩邊就知道了。再說阿克蘇地區314國道以南的地方,除了新老水系附近外,土質基本就是從沙礫到沙漠,土質條件都不具備農業開發的價值。

第二,每年600億的水量看著不少,可是對於南疆乃至全疆來說恐怕並不多,關於這個本人也沒有確切的理論依據,但是,新疆缺水恐怕並不是來源少這麼簡單,經過幾百萬年的流入累計,新疆的氣候並沒有變得更溼潤,從幾十年的情況看,塔里木河下游斷流,羅布泊消失可以從一個方面證明除地下水外南疆總水量是在減少的,可是大規模人為把地表水轉為地下水的情況並不存在,相反,近三十多年來抽取地下水發展灌溉農業的做法是愈演愈烈,像這種水資源貧乏、交通不便的地方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新疆缺水不僅僅是來源少,更主要的是,新疆特別是南疆是一個總地表水量淨虧損的狀況,這樣看來即使每年有600億水量的補充,對於新疆這麼大的區域面積來說,水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補充,但是對於區域氣候的影響恐怕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畢竟南疆多數地區年降水量只有不到100毫米,而年蒸發高達3000毫米,最終是否能夠達到河北、山西、陝西的程度,這很難說,達到淮河以南的程度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達到河北、山西、陝西的程度,想要開發出十幾億畝良田也是空想,畢竟整個華北地下水都在超採,還需要南水北調工程的救濟補充。

第三,關於技術可行性,我缺乏水利方面的知識。從理論上來,說有高差,有坡度就能實現自流,即便有些地方自流有困難,還可以設泵站提升,畢竟不論從西南到西北電力資源都相對富餘,技術上還是可行的。但是從其他方面說,管渠流經路線多為多山地區、地震多發地區,不論是工程造價、可靠性還是供水安全性方面來說,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畢竟從工程規模、複雜程度、流經長度來說不一定是後無來者,但一定是前無古人,這樣規模大、地質情況複雜的項目,如果不經歷長時間的研究論證是不可能貿然投入鉅額資金開工建設的。

第四,對環境的影響,也有很大不確定性,理由同上,而且由於水源來自多支下游處於鄰國的河流,使得情況更加複雜,不能不慎重,畢竟前幾年幾個鄰國因為水資源的原因還是有一些雜音的。

第五,從純粹的安全方面說,與以前三峽大壩的情況不同,管渠本身就比一座鋼筋混凝土大壩更加脆弱,很長的距離使得安全保衛變得更加困難,這也是不能不考慮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疆人,我是非常希望這樣一項偉大的工程能夠開工建成的,不論從區域還是國家層面來說都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可是凡事有一利往往就有一弊,雖然經過改革開放,國家實力有了極大增強,但是越是這樣對於重大決策越要慎重,畢竟摸著石頭過河可能還是要付出成本的。由於不是專業人士,我的很多理論觀點都是道聽途說,但是作為一個本地人,自我感覺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遇到關於家鄉的事,不論對錯總是躍躍欲試想說幾句,歡迎大家一起評論、討論。


長工2017


沈琛628,我可以非常負責地告訴你,沙漠變良田已經不是計劃,你娃娃根本不曉得良田是怎麼來的?你的知識結構太匱乏,居然以專家的口吻自稱,沙漠只要有水,變成良田就是一個過程。居然提出在哪裡拉土的幼稚問題。新疆建設兵團,農一師,農三師,農七師等等大部分都沙地有的就在沙漠邊緣,甚至連戈壁灘都開墾出來了,戈壁灘?懂不懂?卵石比沙子還多的地方。只要有水就會變成綠洲。而且沙地種出來的水果,品質遠遠超過黏土的地的品質。因為沙地透水透氣,果樹紮根深。名滿天下的紅旗坡蘋果,若羌紅棗,全是沙地種出來的,沒有到東北拉一把土。隨便給你科普一下,勞動人民對付沙漠的辦法: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先是種水稻,目的一是壓鹼(鹼?懂不懂?新疆都是鹽鹼地),二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鹽鹼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後,再種棉花,再種果樹。。。

還有一個,你根本不曉得600億立方水對新疆是一個什麼概念。塔里木河2137公里,流域總面積102萬平方千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徑流量才398.3億立方米,養活了多少新疆人。有600億方水進新疆,沙漠的生態環境都會改變,蒸發量大了,降雨量也會變大,變成塞外江南不是神話。

至於建設難度,肯定是有的,但也用不著你說的1千公里隧道。再大的難度有解決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大嗎?我們每年需要進口多少大米,多少棉花,多少大豆,多少玉米?你娃娃肯定不懂,你只知道吃,只知道喝,只知道穿。一旦被別人卡脖子,你娃娃拿錢都買不到。

新疆平坦的沙漠有多大?只要有足夠的水,都可以變成良田,比全國的18.51億畝耕地還多,說是再造一箇中國,一點也不過分。


西北狼0604


這個話題已經炒作了很久,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善林金融""紅旗河""就知道這個工程的由來了,那麼藏水入疆到底可不可行呢?讓我們來用小學的知識分析一下。藏水入疆目前網上民間學者的方案是打隧道利用落差重力年輸送600億方水到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那麼平均一天引水量約1.64億立方水,約1900立方米/秒(未考慮壓力),這根自流入疆的輸水管要多粗才能滿足這麼大的流量?直徑20米的管道夠不夠?我們目前國內最大隧道盾構機也才15米,一般常用的也才6~7米,那麼這每天1.64億立方的水量如何自流實現?而且這水量還沒考慮長途輸送的損耗,以及嚴寒冬季的冰凍期,你知道藏北高寒山區和新疆的崑崙山冬季溫度有多低嗎?既使不考慮這些因素,一根直徑20米的輸水管水量按300立方/秒計,一天輸水量約2592萬立方,要達到每天1.64億立方水量,自己去算一下需要多粗的輸水管或引水渠。這還未考慮豐水期和枯水期因素,一般水利工程引水和蓄水主要集中在春夏的豐水期,西藏豐水期大約只有5個月,枯水期引水量較小,也就是說實際上全年要在5到7個月內實現600億立方的輸水量,則每天輸水量至少要達到4億~2.86億立方,要實現這個量,輸水隧道的那個洞要多大?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家旁邊最高的建築物,我們國家有這麼大的盾構機嗎?當然專家也會說,我多打幾個洞唄!一個洞不行,我打上二十個洞還不行?行不行?專家你說了算,反正活不用你幹,錢不花你的,有網民捐款呢。那麼輸送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水,到底能利用多少呢?我負責任的說,能利用三分之一那就很理想了,你可能對蒸發量2400~3500毫米沒什麼概念,那你可以夏季到新疆來實地考察一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走一走,當然一定要帶夠充足的飲用水,不需要你待多長時間,待一天就行了,在空氣溫度達到40多度,地表溫度可達到70度的沙漠裡你若還認為那點水能把沙漠改造成良田,那恭喜你,你已經是專家了。另外,做為本地人的我很納悶,民間學者說可以把沙漠改造出3個華北平原,那麼這3個華北平原的土從哪來呢?從東北拉過來嗎?可別告訴我有了水,沙子就能變成土,你在家放一盆沙子,天天澆水,看它什麼時候能變成土,可以種糧食的土。至於網上的什麼高科技"沙變土",若真的實用,那個教授應該獲得諾貝爾"人類貢獻"獎的。

我們國家不能再搞虛、大、空的事了!浮誇風只會讓我們這個民族盲目的自大,迷失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


沈琛628


首先來看看西北乾旱的原因

先看地形圖:

從地形上看,阿爾金山脈-崑崙山脈-帕米爾高原完美的形成了塔里木盆地的南線,從西藏到新疆有高度差,理論上是有引水入疆的可能性。既然如此,為什麼沒有形成天然的水系呢?

再看水系圖:

從水系圖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塔里木盆地有天然形成的水系:塔里木河。塔里木河由葉爾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等匯合而成,自西向東蜿蜒於塔里木盆地北部,最後流入臺特馬湖。如果說有水就能使塔里木盆地煥發生機的話,這肯定是與現實不符的。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Roc(本人)認為這可能是由季風引起的。

來看看季風圖:

從季風圖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冬天乾冷的西伯利亞季風向南吹過,帶走了空氣和土壤中的水分;夏天潮溼的印度洋季風向北吹過,卻被喜馬拉雅山脈阻隔了。也就是說水分一直在流失,卻得不到足夠的補充,因此造成了包括新疆在內的大西北越來越乾旱。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藏水入疆是否可以改天換地?

第一步,我們需要考慮要引多少水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據資料顯示,若羌1957年全年降水量3.9毫米,民豐安迪爾1966年降水量5.0毫米,而若羌的蒸發量高達2952毫米!塔里木盤底西高東低,面積達53萬平方公里。若需要維持東部一半面積區域的水分平衡,粗略計算每年需要輸入76.85億噸的水!這個工程有點大,造價多少我也不清楚……

第二步,有水之後如何才能有良田?這個也可以解決,大量的種植生命力旺盛的牧草,定期用飛機噴灑氮磷鉀肥料,等幾十上百年後自然會積累足夠的沃土層。當然,這個工程也有點大,造價多少我也不清楚……

改造後會不會引起新的問題?

光想好處,不考慮壞處是不行的。這種改天換地的大改造,肯定會造成局部的生態危機的。如果冬季季風攜帶了大量的水汽南下,很有可能造成藏北地區變的溼潤,使雪山的雪層積累速度加快,從而進一步遮擋了印度洋溼暖氣流,造成整體性的乾旱。或者造成西藏和新疆的局部暴雨等等。(限於知識儲備不夠,無法推算出更多的情況。)

有沒有其他更靠譜的方法呢?

好吧,我要開腦洞了!

西伯利亞的冬季季風乾冷,是因為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上有大量的凍土層。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開始逐步融化,冬季季風會逐漸從乾冷變為溼冷。當然這需要千百年的變化。

另外,如若要引水的話,帕米爾高原的冰川水可能會比較靠譜,可以加大塔里木河的流量,擴大溼潤區域。

以上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歸去來兮Roc


藏水入疆工程的實施只是時間問題,這點我們必須並且要相信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據說:早些年,國家就開始組織專家對此工程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現在巳初見成果,認為引水方案可行。目前已到選擇最佳方案和工程細節階段了,工程實施已為時不遠。此工程竣工後,對西北的人民來說那是天大的福祉,對我們國家的西部開發和邊疆的鞏固來說都將是功德無量。至於塔里木盆地會不會變成第二個天府之國?我想那肯定有差異,這是地理位置和水量的原因。但是,只要有了水,那裡肯定會出現別樣的美麗景像,真所謂的塞外江南。我們都很期待。





霧裡看花130812208


引藏水入疆根本不可能實現。技術上難度並不大,但成本太高。不過成本並不是制約的唯一因素。根本是因為如果真的引藏水入疆,將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變成大湖大海,那會引發巨大的生態災難。因為新疆的水就變得太多了,新疆、新疆周邊省份和國家、黃土高原,甚至整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降水量將急增,難道還要再去應付洪災嗎?





殺豬用鈍刀WX


藏水入疆設想最早源於清末林則徐、左宗棠的思想,早年提出南水北調之大西線工程,今天調查、論證後相關專家提出了AB方案,A案是多巨壩(帶水電站)、超長隧道、超長渡槽、超長溝渠、多個涵閘等組成,主工程約1500公里長度,這成本與工程太浩大,工期長且對當地本來脆弱的生態影響也大,A案還易受地震等災難影響(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多地震),估計要耗1.5—2萬億20年左右完成; B案半環青藏高原東南部串聯3大外流大江與長江、黃河的巨工程並命名為紅旗河工程,這主要在地表完成,由大水壩(帶電站)、隧道、渡槽、溝渠、涵闡串聯構成,經河西走廓入疆,主工程要跨2000米左右的落差約6000公里的長度,紅旗河對環境影響小且在地表易維護,調節水量與補水的地方都多且大,這工程對陝、川、青、疆、內蒙五省大部地區都有益,這從根本上解大西北缺水問題,僅耕地可直接造3-6億畝,其它農、林、漁、牧、礦等方面收益也巨大,估計耗2-3萬億30年完成。 AB方案都值且中國的現實力能完成,收益將數倍於投資,B方案比較多水利、工程專家贊成,為我中華必須志建紅旗河浩大工程!


看侃妞來侃


看到好多人說這個生態問題,說引進水是對生態的破壞,這個我也不懂,我想說的是,現在你們瞭解下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連接著新疆羅布泊看見的全是乾旱,沙漠,戈壁灘,認為這裡是不是一直是這樣的?這裡的老人說,他們年輕的時候灌溉是拉著抽水機到月牙泉裡抽水澆地,現在呢靠人工湖給月牙泉補水。在我小的時候我們村裡的黃草湖挖個坑春秋都會有潮水供羊洗澡喝水,在我父親10幾歲的時候可以划船,游泳。現在呢?修火車路挖了一個米深的大坑取土,然後隊上在裡面栽樹,大部分樹都渴死,樹葉泛黃,根本沒有水了。靠近玉門關有一個大湖叫哈拉湖,現在只能在博物管見。渥窪池也見底了。我的大伯是當兵的當年大鍊鋼鐵把北大湖的原始森林給砍了現在成茫茫戈壁了。瓜州的疏勒河還沒機井的水大,動不動還斷流。其實在60年前這裡是綠洲,看過漢武大帝的都知道霍去病當年到酒泉的時候還是水草豐美的大草原,現在也是大戈壁。現在給大西北調水只不過是恢復到60年前罷了。


up羅特爺爺


完全可以,主要是解決水的I問題,我曾經百度過朔天運河,覺得郭開教授的這個方案很好,可調水兩千億方,以青海湖為水塔,向塔里木供水,不僅解決塔里木用水問題,還能改善這裡的氣候,增加這裡的降水,形成良性循環,根本改善這裡的環境。這個方案是以自流的方.式從稚魯藏布江的朔馬灘開始以水壩加隧.道的方案連接怒江瀾滄江等,引水到青海湖,然後分別流向天津塔里木等缺水地區。此方案從朔馬灘到天津,工程太大,前期若小一些,以我們的工程能力,只引水到塔里木的話,10年內就能完成。國家一定會重視這個方案的。


手機用戶6611996851


個人覺得難度太大,實現的可能性比較小。至少在近五十年,沒有實施的可能。

可以先由民間討論著,行還是不行,先不著急定。民間的討論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可以百家爭鳴,把各種好處和壞處都儘量想齊全了,這樣既不浪費資源、不影響國家在其它方面的發展,也不會因停滯不前而放棄這一構想。

等時機成熟了,再把這一構想逐步上升到國家高度,由國家來立項,著手實施。三峽工程從民間討論到國家立項,不也經歷了近百年麼,最終還是實現了。

所以說,先討論著,不能著急,但也不放棄。

雅魯藏布大峽谷


塔里木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