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護中綻放生態魅力

在保护中绽放生态魅力

人類建立自然保護區已有百餘年的歷史。19世紀初,德國博物學家洪堡首倡建立天然紀念物以保護自然生態。美國於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開創了保護自然的新途徑,現在已有自然保護區669個,國家公園39個,佔國土面積10%。德國和日本還劃定了具有自然保護性質的景觀保護區和天然公園,總面積都佔其國土面積的13%以上。

在保护中绽放生态魅力

生態旅遊對自然保護區的干擾與破壞

在保护中绽放生态魅力

我國人口眾多,自然植被少。保護區不能像有些國家那樣採用原封不動、任其自然發展的純保護方式,而應採取保護、科研教育、生產相結合的方式,而且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保護對象的前提下,還可以和旅遊業相結合。因此,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內部大多劃分成核心區、緩衝區和外圍區三個部分。這種保護區內分區的做法,不僅保護了生物資源,而且又成為教育、科研、生產、旅遊等多種目的相結合、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場所。

自然保護區擁有眾多特點,無論是山林還是溼地都有很強的自然性。對於森林保護區,無論是樹木花草還是奇特地貌都是人們嚮往的聖地,是人們度假旅遊首選。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長時間處於擁擠的城市狀態,急切渴望與自然環境相接觸,去享受寧靜優美、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以舒緩長期以來的壓力。由此可見,自然保護區旅遊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

當人們置身於自然環境中時,可以欣賞優美的自然環境,也可以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在導遊講解下,人們可以獲取很多自然界知識,瞭解生物進化規律,並加深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更加熱愛自然。在很多大城市的自然保護區中,普遍建有國家科普訓練基地,每年寒暑假時都有大量學生進入。在這期間,學生們學到了書本上不可能獲得的知識,培養了與大自然交往的興趣。

然而,隨著生態旅遊的興起,生態旅遊對自然保護區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在一項針對全國自然保護區的調查中,近一半保護區存在垃圾汙染,有的保護區存在水汙染,有的保護區存在空氣汙染,其他保護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汙染。國家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一把雙刃劍,給保護區當地經濟帶來了繁榮,但是也給保護區自身帶來了破壞。主要的破壞因素有以下幾種:

保護區為了獲得更高收益,將旅遊線路延伸到保護核心區,甚至修建了直達核心區域的公路,使得保護區周圍環境受到破壞。

在保護區周圍興建了大量人工設施,如餐館、娛樂場所等。這些人工設施給遊客帶來了方便,但是給當地環境帶來了巨大汙染,如產生了廢水汙染、噪音汙染和環境汙染。

為了修建更多公路改變保護區的地理環境,如開山修路。有些保護區設置纜車,嚴重破壞了自然景觀的和諧。

很多遊客隨意亂丟垃圾,在保護區隨意大小便。這些行為都嚴重影響到保護區的自然環境風光。

此外,保護區當地的土地權屬未有具體規定,很多主體競相爭搶,在保護區設置重重關卡,嚴重影響自然保護區的和諧。有些自然保護區與開發公司合作,對於自然景觀優美的地區採取重點開發模式,這種開發模式使得景觀遭到嚴重破壞。

在保护中绽放生态魅力

防控生態旅遊的對策

要想促進保護區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保護保護區內動植物多樣性,還要保護保護區內資源不受破壞。

自然保護區主管部門必須與規劃公司加強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瞭解,在開發自然保護區時,決不能採取破壞式方法,而應以保護為前提,在實驗區內進行開發,開發線路不能太多,環境容量必須進行精確計算,絕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失去環境利益。在設計線路時,不應該隨意改變自然景觀,應當儘可能維護原有自然風貌。

在進行規劃時,應當對生態景區進行全方位瞭解,對於生態環境、生態質量和動植物資源進行綜合評價。在設計自然風光時,必須考慮到形狀、質地等其他因素,自然風光應當保持原貌,而不應隨意添加人為因素。在進行調查時,還需要對自然景區中的危險事項進行排查,例如對泥石流、滑坡、放射性物質等危險性事項發生概率進行調查,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險事故發生。還需要對自然景觀中生態脆弱部分進行調查,防止旅客侵入生態脆弱區,保障生態環境的原貌。

自然保護區與其他的環境區有很大不同,自然保護區擁有生物多樣性特點,為了更好地開發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首先必須保障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隨後才能進行適度科學開發,促進旅遊業發展。為此,我們應當貫徹三控制原則,促進旅遊業發展。對旅遊開發區域進行嚴格控制,只能在實驗區域開發旅遊產品,絕對不能在核心區域開發旅遊產品。設計旅遊產品項目應當受到嚴格控制,不能隨意設置賓館飯店,更不能建設遊樂園等大型遊樂設施。開發強度應當嚴格控制,對於景區每日招待遊客人數也應當有所限制,防止景區超載招待遊客。

在開發自然保護區的同時,也應當加強當地社區發展。在開發自然保護區時,應當適當提升私人保護區內人員生活水平,使自然保護區內人員生活水平與自然保護區外人們生活水平相一致。在開發生態旅遊時,必須促進自然保護區人民生活水平與精神水平雙提高,使得當地人民能夠自覺地投入到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工作中來。必須加強對當地景區生物資源生態環境的監控,及時發現潛在問題並予以改正。

旅遊開發與自然保護區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實現協調發展。自然保護區規劃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足夠的優質資源,也是旅遊開發活動產生的首要條件。而自然保護區內的旅遊開發,在提高了保護區知名度的同時,最為重要的是為其提供了保護區保護與研究所需的資金來源途徑。自然保護區與旅遊開發看似矛盾,實則統一。兩者在科學規劃與開發的前提下,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

儘管現在旅遊開發與自然保護區還面臨著一系列諸如機構重置、管理混亂或者保護與開發相互衝突等實質性的問題與矛盾,但事物發展的腳步總是向前的,自然保護區向來有著人文景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而人們在目前的旅遊活動中更傾向於一種迴歸自然的出行動機,在自然保護區的優良生態環境中,旅遊者通過體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態文明,更加透徹地領悟到生態魅力,進而實現旅遊者群體對自然和生命的愛護與理解。同時,自然保護區和旅遊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文化責任與社會義務上也有著越來越重的承擔。這也是一個產業獲得認可、走向成熟的標誌。與此同時,保護區的相關保護措施問題不容小覷,若保護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對保護區造成不必要的破壞與損失。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專業的人員來進行保護區規劃工作。在對自然保護區的旅遊規劃中,將會有更多實質性、原則性的問題需要考察並等待解決,而國家對自然保護區下達的政策,僅僅是從理論上保護了大批珍貴的動植物資源與有著重要科研與歷史價值的自然、人文景觀,但要真正實現這個自然保護區和旅遊的完美接軌,保護區本身的真抓實幹和與旅遊開發者的密切配合恐怕才是最為關鍵的。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與自然既無法相脫離也無法相隔離,生態保護的根本點是處理好人的問題,目標同樣是為了人。“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鏗鏘宣示,值得從監管者到旅遊者在內的每個人加以省思。

在保护中绽放生态魅力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