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從「好就業」向「就好業」轉身

中职,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身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全國中職學校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超過大學生就業率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就業的對口率也不斷上升,2016年全國中職學校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達到75.60%,中職正從“好就業”向“就好業”轉身。

從就業去向來看,升學比例提高。

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的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畢業生仍占主導地位,但比例大幅降低,從2012年的75.40%下降到2016年的45.49%,降幅近30個百分點。2016年,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就讀的中職畢業生佔25.10%,比2012年上升近14個百分點,表明現代職業教育的立交橋不斷拓寬,中職學生升學的路徑已經打通,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幅提升。2012—2016年從事個體經營的比例始終保持在13%以上,表明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推動下,畢業後創業已成為中職畢業生髮展的主要選擇之一。

從就業結構來看,第三產業居首。

2012—2016年在第一產業就業的中職畢業生雖然有小幅增長,但直接就業人數維持在9%左右;第二產業就業畢業生有小幅波動,但始終保持在30%左右;第三產業就業畢業生的比例保持小幅增長達到60%,服務業已成為中職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從教育部發布的數據來看,能源與新能源類、加工製造類、教育類、醫藥衛生類、旅遊服務類、輕紡食品類、交通運輸類、石油化工類、休閒保健類等9大類專業對口就業率均超過平均對口就業率,其中能源與新能源類專業對口就業率高達81.60%,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實現了對口就業,中職專業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不斷提高。

從就業地域來看,以本地就業為主。

2012—2016年,在本地就業的中職畢業生佔70%左右,異地就業佔30%左右,境外就業佔3%左右。中職畢業生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為推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從就業質量來看,穩定性、薪酬保障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2013—2016年,在直接就業的中職畢業生中,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始終在88%以上,就業質量持續穩定。就業月平均起薪、社會保險和就業滿意度持續走高。2016年,就業月平均起薪在2001—3000元的佔37.70%,3000元以上的佔15.76%,比2015年增加了3.74%,有社會保險的就業畢業生達84.61%,畢業生的薪金待遇和社會保障狀況有較大改善,對就業不滿意的僅佔畢業生總數的3.38%。

新時代,使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從“好就業”到“就好業”的轉變,需要在抓好政策的貫徹落實上下功夫,進一步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內涵式發展。辦好職業教育活動周和中職“文明風采”競賽,運用多媒體講好“中職教育”自己的故事,提高吸引力和影響力。統籌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協調發展,建立和完善中職學校生均撥款制度,提高中職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建設一批高水平中職學校和專業,建立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臺,提高中職教育招生比例和質量,努力實現普職大體相當。切實提高各級各類技術工人的收入水平,暢通晉升和成長渠道,保障福利待遇,使技術工人成為“有吸引力”“有希望”和“受尊重”的職業。

同時,“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持續發力,深化中職體制機制改革,在工學結合基礎上探索“德技並舉”的育人機制,重點培養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完善中職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及時調整專業或專業方向;推動專業設置和評估有機銜接,探索依據專業績效差異化撥款機制;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在發佈人才供需信息和評價人才質量方面的作用;加強中職教師隊伍制度建設,從培養、標準、聘任、管理、培訓、實踐、評價和待遇等方面,打造一流雙師型中職教師。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統籌中職學校(專業)與市(縣)發展佈局,實現協同發展;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拓寬參與途徑、降低參與成本、深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健全中職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制度,加強區域公共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作者單位:遼寧教育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