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伍橋記憶》序言——伍橋之幸

伍橋,是位於江西省高安市一個有著千餘年人文歷史積澱的古鎮。千百年來,世代生息繁衍在這裡的伍橋人勤懇勞作,開基立業,鼎盛族嗣,傳承文明,在這方富庶豐饒的沃土上建樹了淳樸的民俗民風,昌達的人文教化,繁榮的鄉村經濟。千百年來,伍橋古鎮人傑輩出、文明昌盛,在文武政商、各朝各代都留下了濃墨重彩。

如何讓伍橋古鎮的人文光彩留芳青史?如何讓伍橋人寄託自己的鄉思鄉情鄉愁?如今,生於斯長於斯的伍橋人易鵬飛做了一件功德無量、傳載厚重的文化偉業,一部洋洋灑灑十餘萬字的《伍橋記憶》付梓成書。易鵬飛無愧於故鄉。

書籍《伍橋記憶》序言——伍橋之幸

當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紛紛離開了故鄉故土,成了自由流動的人。人們似乎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我們能在哪裡立足,那裡就是“家”;哪裡生活得更好,“家”就可以安在那裡。但這個“家”與心靈深處眷戀的“家園”是不可同日而語,不是同一個涵義的概念。只有故鄉的鄉音、鄉俗、鄉規、鄉情……才是我們每個人最拙樸、最原始、最純淨、最本真的念想。故鄉是孕育繁衍了我們祖先的地方,只有故鄉才是安放我們“鄉愁”的“子宮”啊。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逐漸地在銷蝕著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習俗、親情和人倫。人們追逐著時代潮流,背井離鄉,逐利而居,傳統式的家族甚至家庭不斷被肢解剝離,血脈親情相隔千里而被疏遠稀釋,隨之演化衍生瞭如今的一些社會怪相:獨巢老人、留守兒童、露水夫妻、一夜情愛……當人們在高速運轉的社會潮流中得以短暫的掙脫或是得以歇息,最為眷戀念想的心靈寄託和情感歸宿恐怕就是“回家”。因為,在我們情感世界的深處,鄉土情結,血脈親情並未銷蝕到泯滅。

“鄉愁”是一種割捨不斷的情結,無論身處何方,無論世界發生多大變化,它都會使人從內心生起認同之感。

易鵬飛的《伍橋記憶》是一部寄託承載鄉愁的記史傳情的文學作品。這些年來,易鵬飛走遍了伍橋的山山水水,村鎮街坊。可以說,他是懷著一腔摯愛去膜拜親吻這方故土的。《伍橋記憶》全書按內容歸類分列了“村莊古韻”、“尋勝訪幽”、“民風習俗”等九大章節,從伍橋的旖旎景色、秀麗風光的自然景觀到自古至今的名門望族、匠人工藝的人文成就,從伍橋的民風民俗到伍橋的土產特產,從伍橋的文化盛舉到伍橋的今古奇事……凡是伍橋事、伍橋人、伍橋山、伍橋水,幾乎無所不涉,無所不包。幾乎可以說,這是人們認知伍橋的一部百科全書。在作品裡,易鵬飛以文學的筆觸,以不尋常的視角和感受力,展現了鄉土民間的尋常事物。讀著這些文字,可以感觸到作者濃郁的故鄉情結、家園情結。“家園”、“故鄉”,在任何文化中都是非常神聖的語言。可以說,任何人,只要他的思維和生活是正常的,“家園”和“故鄉”的意念都會在他心靈深處蘊蓄。

易鵬飛的這部《伍橋記憶》成書已是十餘萬字,我們可以想見,這是他多年來遍訪故里,蒐集查閱各類散軼文書,並大量在坊間通過採錄口碑、旁徵博引得來了數倍或是數十倍於成書文稿篇幅的海量資料。在此基礎上,作者對浩若瀚海的原始資料糾謬補缺、去粗取精,明是非,甄臧否,撰出初稿。又經釐正體例,分類架構,脩潤文字。最終以秉筆直書、還原本真、文約事半為準則,慎而統稿,方才付梓成書。其間不乏嘔心瀝血之用功,奔波勞動之辛苦。作者念大學是學的中藥專業,眾所周知,這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醫藥學,古文或說是古漢語應是主修課目之一。這就正巧契合了易鵬飛深蘊在心底裡那份追求和眷念,為他“半路出家”的作家之路夯實了古漢語文學的基礎。我們循著易鵬飛創作《伍橋記憶》的征途似乎可以看到這麼一幅幅動人感人的畫面:一位勤勉的青年,他以中藥師的職業操行,在伍橋的土地上披星戴月,餐風露宿,細心地採擷著故鄉家園的百味花草。他用文化為犁鏵在故鄉的土壤裡精耕細作,為人們調製烹飪了一份鄉土文化的“心靈雞湯”,發掘出了極有震撼力的成果。

鄉土世界負載的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不能割捨的命脈,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鄉土文化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中式微甚至消失。鄉音鄉情鄉愁是我們寄寓心靈的家園,我們也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式微甚至消失。

易鵬飛以文字的形式實現了對故鄉特別的擁抱,而故鄉的一草一木、人事物件在他的這種擁抱中具有了非凡的意義。易鵬飛是個有著滿腔家園情懷的人。就這點上來說,易鵬飛不愧為伍橋之子,而這也可以說是伍橋之幸。

易鵬飛送來書稿給我已有近一個月,因百事冗繁,難以靜心,延宕了一些時日。捧讀之後,頗有上述感觸,以記之,姑且為序。

(作序者簡介:中央企業首批教授級高級政工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力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建作家協會主席、《中國電建文學》主編。)

書籍《伍橋記憶》序言——伍橋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