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懷揣炙熱的大愛之心——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專家李巍專訪

始終懷揣炙熱的大愛之心

李巍,醫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1997年就職於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本以為在醫院呆久了的人,會對生死有一種淡然,能夠理智冷靜的看待人間所有的悲歡,但是李巍醫生帶給我的,卻是炙熱的大愛之心。

仁愛堅守,不忘初心

初見李巍大夫,他帶著一點醫生特有的嚴謹,神色平和。都說醫生這個職業對數字格外精準,分毫之差即可生死相隔,但是聊起下班時間,他卻說沒有準確的時間,"七八點鐘,九十點鐘下班的時間多得是",我追問原因,他回答是因為手術,"少的時候三四臺,多的時候十幾臺",然而他正常的下班時間是下午五點整。

按照醫院規定,李巍醫生的年假應該是兩週,但是他從來沒有休過年假,"沒歇過,沒休息過",問起那這麼忙碌的工作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他眼裡流露出一種無奈,"很難平衡,有的時候可能就需要家裡人多付出一些",為了患者,李巍醫生犧牲了大量與家人相聚的時間,都說醫者父母心,為了這個"父母心",他沒有扮演好一個家庭丈夫和父親的責任。捨棄小家,為了大家,是一句太空泛的口號,但是在李巍大夫這裡,這就是他的生活。

談及當初畢業來到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李巍大夫臉上寫滿了自豪,當初自己是被選中了來到消化內科,而自己心中理想的科室正是消化內科。北京友誼醫院是一個綜合實力很強的醫院,當時選擇科室的時候,李巍大夫坦言"自己並沒想太多",而自己非常幸運的是被選到了消化內科這個重點科室,談到這裡,李巍大夫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意,甚至用"天上掉餡餅"來描述這種幸運。

面對繁重的工作,幾乎全年無休,但他並不後悔當初的選擇,甚至對這份工作抱著一種慶幸,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兒才能從事這份工作,這種情感從97年參加工作以來,到現在二十一年的時間,從未變過。

始終懷揣炙熱的大愛之心——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專家李巍專訪

李巍教授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上進行手術直播演示

感念師恩,傳承仁術

說到醫院,李巍大夫回憶自己剛剛步入工作的時候,我國微創技術尚處於雛形階段,對於微創工作也在摸索當中,北京友誼醫院的於中麟教授、院長張澍田教授、冀明教授以及其他專家,都給予了他非常大的幫助,從1997年加入消化內科到2001年真正學習內鏡以來,他一直都記得老師們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細心的指導,"很多時候都是手把手的指導",尤其在進行一些比較複雜操作的時候,老師特別信任他,放手讓他親自完成,老師在後面為他保駕護航。可以說,在眾多內鏡專家領導的培養下,李巍醫生的醫術越來越精湛,並在全國多個內鏡大會上,都做過內鏡手術直播演示,展現了北京友誼醫院醫生的風采。

始終懷揣炙熱的大愛之心——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專家李巍專訪

李巍教授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論壇上進行手術直播演示

回憶起這些,李巍大夫感言,"如果沒有這些老師領導的支持,很難達到現在的熟練程度,站在誰的肩膀上幹事真的不一樣"。友誼醫院對於後備力量的培養有著自己的傳統,如今李巍醫生已經是消化內科的中堅力量,他也在身體力行的傳承這種傳統,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新鮮力量。

李巍大夫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自己也進行了學術研究,從事一些基礎研究的工作,同時也專研新課題,力求在自己的醫術方面能夠精益求精,以便能夠為想要從事醫學工作的學生提供更多血液。

仁心仁德,大愛無私

談起遇到過的病人,李巍大夫講到一個肝硬化的患者,第一次搶救時已經處於彌留狀態,李巍醫生將他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後期在恢復階段,李巍大夫給予了患者非常多的關懷,在第二次第三次搶救時,患者都讓值班大夫給李巍大夫打電話,只讓李巍大夫對自己救治,醫患之間的信任靠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術,更是醫生的一顆救死扶傷的心。現在患者進行了肝移植,恢復的非常好,聊到這裡,李巍大夫的神情明顯流露出自豪,這是一份作為醫生的自豪。

另外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患者是一個肝癌晚期的患者,經過治療與搶救,最後還是離開了人世,"這是我第一次因為搶救病人沒搶救過來而流下眼淚"。患者與醫生,本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在醫院裡,患者卻成為了最能牽動醫生心的人,我能想象出一位年輕的醫生站在手術室,面對已經拉平的心電圖,是怎樣的一種沮喪與懊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維繫除了血脈,還有比血脈更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責任,他不能辜負了這種責任,當一切無力迴天的時候,他流下了淚水,因為生命的逝去,也因為自己的無力。

"其實在平時,我是一個感性的人"這種感性是難得的,李巍大夫本身是一個父親,在治療兒童的時候,他常常由己及人,將別人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有一年父親節,李巍醫生治療好了一個患兒,當天他發了條微信"在父親節這天,給別人家的寶寶解決了問題,是不是更有意義?"。他說自己談不上偉大,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

醫者心語,大局意識

談到癌症數據,李巍大夫說,你看到的是數字,但是這些數字之下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些生命後面揹負的是家庭的責任,醫生挽救的不只是生命,而是一個家庭。

此外,李巍大夫也同時致力於早癌知識的科普工作,比如抽出時間到電視臺去做醫療知識宣傳。因為李巍大夫一直覺得即使每天做上一百臺手術,那面向的也只是這一百位病人。而必要的科普工作可以讓更多人獲得健康知識,甚至改變更多百姓的傳統觀念,使更多的人們認識消化系統疾病、認識早癌,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其實除了治病救人,作為處於全國內鏡領先水平的北京友誼醫院,這些年在全國內鏡人才的培養方面,也投入頗多,比如 "一帶一路"消化內鏡直通車萬里行、手拉手、友誼直通車等活動,都定期委派內鏡專家走入下級醫院手把手做內鏡手術指導,而內鏡操作技術深湛的李巍醫生便是其中一位,這不僅是機遇,更是對他醫術的肯定,同時也因為他深知內鏡人才培養之難,每一次便也都儘可能細緻的指導以及"放手"。除此之外,這些年來北京友誼醫院也不遺餘力的貢獻著自己優秀的醫療資源,比如走進偏遠地區做義診、參與抗洪救災、支邊等等,發揮著醫生的光和熱。

始終懷揣炙熱的大愛之心——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專家李巍專訪

我們說醫院是最能體現"信、望、愛"的地方,患者給了醫生信任,醫生給了患者希望,彼此之間是一種博大的人間大愛,總是去安慰,常常是幫助,有時能治癒,那些生澀的專業技術詞彙都是表象,在這個表象之下,究其根本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共情,這種共情讓李巍大夫為一個個陌生的患者揹負了責任,傾注了情感,消耗了青春,在北京友誼醫院還有很多李巍大夫這樣的醫療工作者,他們始終懷揣著炙熱的大愛之心,無私奉獻著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