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古語說,嗜慾深者天機淺,嗜慾淺者天機深。其實這句話源自《莊子•大宗師》。原文是:“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

成大事者,必定具有凡人不能理解之智慧,同時更有凡人難以洞徹之天機。

古來影響中國歷史走勢深遠的帝王將相,莫不如此。

比如說,太祖皇帝……還是說說高祖皇帝的事情吧。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01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有許多的遊俠。各國公子為了自己和本國的利益,流行養士。於是出現了著名的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在當時,劉邦也是一個遊俠。他最崇拜的人物是信陵君魏無忌。

說起魏無忌呢,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竊符救趙”的故事。事實上,信陵君還曾經兩次出任合縱長,組織五國合縱攻秦並取得了勝利。

與孟嘗君的“雞鳴狗盜”、趙勝的“毛遂自薦”、黃歇的“圍魏救趙”相比,信陵君謀的是全局,其他人謀的是一隅。

所以我們看,劉邦成為信陵君的粉絲就不是無緣無故的了。

劉邦天生就是一個做大事的人。他一直都是一個遊俠,因為他不願意到任何人的門下去當門客。他是天生領導別人的人,所以就不會接受任何人的領導,更不會去仰別人的鼻息。

劉邦當遊俠的日子貌似是在打醬油,實則不然,因為在這段時期他認識了一個人,此人正是張良。

張良是韓國人,韓國是被秦滅掉最早的國家。當時張良到處尋找遊俠一起去刺秦,那時候結識了劉邦,可惜劉邦的武藝並不夠高,不過劉邦的恢宏帝王之氣還是給張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知此人絕非池中之物,二人結下了深厚友誼。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之後,張良繼續遠走他鄉,據說到了海外找到一個大力士,然後謀劃刺秦大業暫且不表。

如果說,一輩子當這樣一個遊俠,或許劉邦難有出頭之日。可是天降大任於身,上天必定要給他創造機會。這不,秦始皇的新法令頒佈了。

大家都知道,當年商鞅變法之後,留下了一個戶籍身份證制度。如今,雖然商鞅已死多年,可是秦始皇覺得這個制度還是不錯的,要執行下去。他發現,這許多的遊俠就是對戶籍制度最大的挑戰。

這些遊俠沒有固定職業,到處流浪,簡直就是城市裡的流浪漢,這要是天天聚在一起,時間一長,還不鬧事呀。

於是,秦始皇發出詔書,凡城市中沒有戶籍、沒有固定住所、沒有固定職業的流民,全部返鄉。

劉邦就成了第一批被大城市遣返的待業者。

遊俠看來是做不成了,可是劉邦早就已經習慣了這種“落花踏盡遊何處,銀鞍白馬度春風”的漂泊生活。雖然回到了家鄉沛縣,他還是到處流浪交友,然後一起暢談理想。

要說這段時間他的日子過得的確有些蹭蹬拮据,畢竟沒有經濟來源呀。好在自己還有個家。劉邦在家裡行三,小名就叫劉三。他雖然不幹農活,可家裡兩個哥哥都是本分人。

劉邦整天帶著一群朋友來家裡吃吃喝喝,他大哥二哥不堪其擾,最後都分家另過了。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總這麼著也不是長久之計呀。於是,他的朋友們決定幫助他暫時找一份工作。

說了半天,他的朋友都是誰呀?

其實,劉邦的核心朋友有五個。都是他們一個縣裡的,這些人現在都籍籍無名,馬上就都會光耀史冊了。他們就是:縣文書蕭何,獄吏曹參,屠夫樊噲,馬伕夏侯嬰,樂師周勃。

幾個朋友當中,蕭何的官職算是最大的。基本就相當於縣衙秘書長。他是給縣長寫材料的,所以經常接觸縣太爺。

蕭何來找劉邦說,給你安排一個泗水亭亭長的位置幹不幹?

劉邦說,不幹呀。

其實在那個時候,許多人都非常願意當官的。因為大秦朝的稅收很高,當官的手中都有一定的權利,這個權利是可以轉化為利益的。

劉邦並不是看不上這樣一個小官,而是他對大秦實行的這種壓榨百姓的制度非常不喜歡。

蕭何就跟他說,先有個事情做,慢慢再尋找機會。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從那時候起,蕭何就看出來,劉邦是成大事之人。所以說,他不是在劉邦起義之後才跟著他,而是從很早時候就已經打算跟著劉邦了。這是有證據的。

蕭何有才學,那時候,他本來有兩次升遷去省城的機會,可是他都沒有去。因為如果走了,就要和劉邦分開了。所以說,這就是蕭何的智慧。

那麼除了蕭何,劉邦手下曾經有漢室三傑,分別是蕭何、韓信、張良,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很重要,他就是陳平,可稱為漢室四傑。四傑各有所長。

如果說,張良以“謀”見長,被稱為“謀聖”;那麼蕭何就是以“智”見長,堪稱“智聖”,陳平以“計”見長,可稱“計聖”。

那麼,在蕭何苦口婆心勸說之下,劉邦終於答應了去當泗水亭的亭長。

就這樣,劉邦暫且算是“苟全性命於盛世,不求聞達於豬狗”了。

這俗話說得好,是撲稜蛾子總會破繭成蝶的。雖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也有慧眼識珠的。

一次縣長組織宴會,要根據送禮的多少排座次。看,吃飯坐個位置都要競價,大秦的索賄制度居然這麼堂而皇之耀眼奪目,怎不令人瞠目結舌?

身為泗水亭長的劉邦高喊,我出一萬。實事上,他只是虛喊,可並沒有真錢。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結果,劉邦被排在了首席,恰好與本縣的大富戶呂公坐同桌。

呂公是呂不韋的侄重孫,他擅長看相。他一看,啊呀,此人相貌稀奇,將來貴不可言啊。

於是,呂公把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

02

由於秦的暴政寡恩,天下各地紛紛起義。

劉邦的機會也來了。他的泗水亭亭長相當於什麼官呢?大概就是一個小鎮的派出所所長的位置。

這天,劉邦奉命押解一批囚犯到驪山去修墓。途中一些囚犯就逃跑了。按照大秦律,劉邦這是要掉腦袋的。他把剩下的囚徒召集到一起,就說,大家也別跑了,我這個派出所所長也不幹了,正如陳勝王所說,天下苦秦久矣。乾脆,咱們也反了吧。

就這樣,劉邦帶人到芒碭山斬白蛇,這就算起義了。

劉邦進山當了山大王。再說沛縣那邊,蕭何聽說劉邦起義了,馬上跟曹參商議,咱也別閒著了,跟縣長說說,讓他去芒碭山迎請劉邦,等到開國時候這也是大功一件呀。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開始時候,縣令覺得這個買賣做得過,就讓樊噲負責去迎接劉邦。

等劉邦到來的時候,縣令又反悔了。結果劉邦與蕭何、曹參等人裡應外合,把縣令殺了,攻佔了沛縣。之後,他們又順便打下了旁邊的豐縣。

問題就出在豐縣了。本來,劉邦行軍打仗還是有一套的。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追隨他。

前面說了劉邦手下有五個元老都是他的嫡系,其實還有一個人也算是元老,此人就是雍齒。

雍齒跟蕭何、樊噲這些人沒有什麼區別,平時都是在一起吃吃喝喝的主。要說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個人的心有點野。

打下豐縣之後,劉備就讓雍齒負責守衛。可見此人的能力是被劉邦肯定的。

不過,等劉邦一走,雍齒居然叛變了。

劉邦非常憤怒,親自帶人來攻打豐縣。連續打了三次,損兵折將也沒有打下來。

就在這時候,前面咱們說的刺秦的謀聖該出場了。

劉邦久攻豐縣不下,帶人去下邳招兵買馬。恰好遇到了張良。

張良在博浪沙刺秦不成,看天下都起義了,他也組織了以前韓國舊部一百多人起義了。那他不去攻打咸陽,跑下邳幹什麼來了啊?他來這裡,當然是專門偶遇黃石老人的。

說說高祖皇帝劉邦年輕時候那點事,誰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貴人?

眾所周知的“圯橋拾履”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下邳。張良因為在沂水圯橋為黃石老人三次拾鞋子,得授《太公兵法》。

熟讀兵法之後,恰好又遇到了劉邦。

聽說了劉邦的遭遇之後,張良說,別急,我幫你介紹一個人吧。

張良介紹的這個人就是項伯。項伯跟張良是舊識,通過項伯認識了項梁。

在張良的推薦之下,劉邦從項梁處借兵五千,再次攻打豐縣的時候,就把雍齒打敗了。

雖然這次戰鬥勝利了,張良跟劉邦說,以後咱們打仗,要儘量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運動戰為主,儘量不打攻堅戰。

劉邦就問,你這些兵法都是誰教給你的呀?張良就說,我剛來下邳時,在沂水圯橋遇到了黃石老人,恩師贈我一本《太公兵法》。

自此之後,劉邦沒事就跟張良一起研究兵法,在楚漢相爭之前就很少打敗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