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在匯演中也出現了,令幾個評委眼睛一亮。尖胡,顧名思義,是它拉出的曲調高而尖,是懷的特有主弦。但為啥現在幾乎失傳了呢?因為尖胡小巧,琴桿短,只有一個把位,因此只能拉出一個調;一臺戲,男女同調,聽起來就感到壓抑。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尤其是坤角,常為催眠曲般;要變調,就需多備幾把尖胡,無疑為樂隊增添了麻煩,這就不如板胡方便自如,所以現在都以板胡替代了。會演中出現的惟一一把尖胡,也成了會演的一個亮點。這次大賽,不少樂隊都增添了電子琴、大提琴等西洋樂器,以豐富音樂伴奏,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自覺不自覺地走革新之路。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此次大賽由於是初次舉辦,加之時間緊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有些劇團來不及準備,未能參賽;二是參賽隊水平參差不齊,應該進行初選;三是一些農村業餘劇團經費緊張,服裝陳舊,沒有彩褲,有些演員乾脆穿皮鞋上場;四是不少演員不會化妝,扮相不美;五是唱腔欠整理提高,唸白用什麼語不統一;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六是劇本粗糙,唱詞囉嗦,有生活氣息但欠文釆;七是獎項設置可考慮增加編劇、舞美、伴奏獎等;八是參賽劇目,摺子戲難以反映劇團水平,以後可考慮以整本戲參賽。在熱烈的掌聲和美好的期冀中,首屆懷梆大賽完成了它喚醒懷梆、拉開保護懷梆序幕的使命。回想六天的演出比賽,除了興奮,還有一種改革奮進的緊迫感。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目前懷梆現狀不容樂觀,雖然在這次大賽的籌辦中,至少有六七十支業餘劇團露面,但是,沒有參加大賽,確是一大遺憾,更是美中不足。惟一的懷梆專業劇團沁陽懷梆劇團,由於經費拮据,人心思走。它的存亡,直接關係到懷梆劇種的興衰。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懷梆在其三百多年的傳承中,一直是口傳心授,劇本不規範,各自隨意演出,加工創作水平低,不免理解有差異,傳承有錯訛。演出時,演員唱詞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只有咕咕噥噥、支支吾吾過去,弄得觀眾一頭霧水,不明不白。因此,要振興懷梆,就要馬上組織人力,下大力氣整理傳統劇目,整理唱腔,科學地規範道白。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其中,要抓好領軍的專業劇團,對它的現狀來個“全面體檢”,對症下藥。對於懷梆劇團的崛起,除了需要經濟上的傾斜政策外,作為一個編劇,我認為劇團本身在劇目選擇上應做好這樣三點:一是選擇2到3出優秀的傳統劇目加以精加工,力求出新,作為懷梆革新的樣板戲,養家饋口的看家戲;二是排演蘊含地域文化的劇目,如朱載堉,寫新劇本,排新編歷史劇,排成精品,作為拳頭戲;

懷梆樂隊有一件特色樂器尖胡,說明古老的懷梆音樂也在走革新之路

三是為尋求政府支持,眼下最迫切要做的,就是乘“保先”教育的春風,借樹為民村官王東明之時機,排演王東明的戲,既可服務黨的中心工作,踐行“三個代表”,又能得到可觀的經濟回報。這樣,力爭三年見成效,五年結碩果。我們將無愧於後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