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縣:在脫貧戰場上釋放「內生動力」

阳曲县:在脱贫战场上释放“内生动力”

通過釋放內生動力,陽曲縣城鄉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圖為改造後的陽興公園。楊治國 攝

2017年,陽曲縣實施脫貧攻堅項目210個,帶動2775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762元,陽曲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在全省22個省定貧困縣中綜合考核排名第一。

與其他縣相比,陽曲縣並沒有太多優勢,但是卻能在考核中排名第一。這主要得益於,該縣在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和鄉村振興中釋放出“內生動力”,為想要富起來、強起來的陽曲縣人民群眾撐起了強有力的脊樑。

脫貧攻堅:構建產業扶貧格局

8月11日,陽曲縣黃寨鎮錄古咀村的大棚採摘觀光園內,熟透的葡萄掛滿葡萄樹梢,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暑假又逢週末,採摘園裡的遊客比平時多了不少,這讓村民袁月英笑得合不攏嘴。

“這幾年,村裡集中建設了大棚採摘觀光園,種植菊花等中藥材,建設陽光玫瑰葡萄園……項目引村入戶,實實在在幫了貧困戶。”袁月英說,“現在我們不僅能享受到玉米、小雜糧、經濟林等種植補貼,而且還通過流轉土地、生產經營、公益崗位務工等,全年收入超過了2萬元。”錄古咀村黨支部書記白二雲向記者介紹,2017年村裡人均收入已達萬元,通過借本還息、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多措並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每年50萬元以上。

這只是陽曲縣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陽曲縣通過強化“公司+貧困戶”利益聯結,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扶貧,形成了“鄉鄉有龍頭企業、村村有帶動主體、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能脫貧致富”的產業扶貧格局。

“去年,陽曲縣40個貧困村、8362戶19905人穩定脫貧,14項退出指標均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標準接受了省級貧困縣退出評估。”縣委書記劉晉萍說,“今年,我們還將以鄉村振興戰略統領全縣發展大局,通過項目建設進一步築牢改善民生基石,持續加勁、繼續發力,讓脫貧村穩得住、能致富。”

項目建設:打造轉型發展引擎

夏日的陽曲,項目建設工地上車輛穿梭、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處處可感受到項目建設的滾滾熱潮。而這一個個在建項目,正成為陽曲縣釋放內生動力的強勁引擎。

2018年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實際、審時度勢、統籌全局、瞄準目標確定的“轉型項目建設年”。陽曲縣高度重視,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不斷築牢新產業、新動能的堅實基礎,在全省實現“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區、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三大目標中展現“陽曲作為”。

縣長裴耀軍接受採訪時說,為紮實推進“轉型項目建設年”取得實效,該縣今年實施17項重點工程。共有40個項目列為市級轉型項目,總投資114.59億元。截至目前,新開工和復工的項目有34個,其中新建項目開工15個,手續辦理19個,復工率達100%。

陽曲縣充分發揮PPP項目在轉型發展和改善民生中的巨大作用,總投資16.2億元,先後實施了陽興公園改造、縣城街巷改造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等9項工程,縣城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環境更加宜居,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陽曲縣通過技術創新壯大新興業態,釋放產業動能。依託土地資源優勢,充分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重點推進22.827兆瓦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和18餘兆瓦的屋頂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

鄉村振興:築牢改善民生基石

作為農業縣,陽曲縣並沒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是陽曲縣發展農業的瓶頸,更是陽曲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繞不過去的坎兒。

如何在農業發展中釋放內生動力?一場旱作技術革命給陽曲縣帶來新的希望。2018年3月15日,全省首批有機旱作農業示範片區名單公佈,陽曲縣高村鄉北社村入榜。1230畝穀子統一種植、統一收穫、封閉管理。“靠天吃飯的日子終於到頭了。新技術能鎖住地下水,蓄住天上水,以後種糧再也不怕旱了!”村民張立新感嘆到。

“鄉村振興,首先要抓住耕地這個根本。對於陽曲縣來說,破解水瓶頸,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則是重中之重。”劉晉萍向記者說道:“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拼面積、比產量’向‘拼綠色、比質量’轉變,讓特色產品綠起來,優勢產業強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2018年,陽曲縣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穿於全縣全年工作大局之中。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題中之意。今年,該縣將大力實施減玉米、增蔬菜、增葡果、增雜糧、增藥材、增花卉“一減五增”工程,發揮政策優勢,持續發展10萬畝有機旱作穀子、10萬畝乾鮮果經濟林、10萬畝中藥材花卉和10萬畝綠色蔬菜“四個十萬畝”產業。

為了擴大陽曲農產品知名度,該縣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持續增加在市區的實體店數量,“首邑田園”農產品入駐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並在“貢天下”特產網開通陽曲銷售專區,擴大銷售。該縣目前還正在努力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力打造全省小雜糧和農產品集散中心。

本報記者 王雁 王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