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高管也踩了分紅險的「大坑」 收益保障兩頭空

理財不是

簡單粗暴的“一錘子買賣”

銀行高管也踩了分紅險的“大坑” 收益保障兩頭空

本期分享理財師:徐祥輝

在做理財規劃諮詢時,很多理財觀念偏保守的客戶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買銀行理財產品應該是最安全的吧?畢竟有國有銀行“兜底”,就算兌付不了,也不會出現像P2P平臺動不動“跑路”的情況。

我曾短暫在深圳一家國有銀行營業部工作過半年,對於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定的瞭解,可以負責任的說,銀行理財產品在風控方面或許做得比一般金融機構要好,但收益偏低,也絕非100%安全。

不要迷信銀行理財。我經常告誡客戶,有一類銀行理財產品絕不能買——就是這些年熱銷並坑了不少人的銀保理財產品。

這類以保險作為包裝“噱頭”的理財產品,讓許多家庭客戶“誤入歧途”,每年交著高昂的保費卻沒啥保障。

個案:銀行高管的理財誤區

買貴价銀保產品 收益保障兩頭空

理財規劃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家庭,其中一位客戶令我印象深刻。

張強(化名)來自深圳,就職於某國有銀行任副行長。當得知他的工作身份時,我有些詫異:一個銀行高管,應該深諳理財之道,會有什麼難解的理財困惑需要特意過來諮詢理財師呢?

細問之下,我明白了張強來意——

張強雖是銀行高管,但在銀行主要從事對公業務,平時工作很忙,對個人投資理財這塊其實不太熟悉。

兩年前為了衝刺部門網點業績,張強為自己一家三口配置了所在銀行的一款理財型保險,保費為5.3萬/年。

按理說保費這麼高,張強一家的保障應該非常充足,事實正好相反。

張強一家所購買的銀保產品,每個人的重疾和壽險保障額度僅有5-10萬,每年預計的理財收益率也非常低,只有2%-3%。

張強說:

“我以前沒什麼保險意識,為了衝網點業績,就購買了自己單位推出的銀保產品。這兩年我看了不少孫老師的文章,也不斷反思:每年花那麼多錢買這款產品,收益率低就算了,但一家人的保障確實太低了!我想了很久,決定來找你們。”

張強所繳納的銀行保險屬於繳費期為20年的理財型分紅險,保額低、收益低且保費貴,繼續購買顯然毫無意義。我建議張強最好退掉之前購買的銀保產品。

如果選擇退保,張強將面臨2年約10.6萬的保費損失,想到這個問題,他有些猶豫。

我給他算了筆賬:

1、退保面臨的損失(不計現金價值,按最大損失計算):已經繳費2年約10.6萬元(5.3萬 X 2=10.6萬)

2、退保後選擇其他保障型保險產品,每年只需繳納2.2萬/年,就可獲得重疾50萬/人,住院醫療200萬/人、壽險100萬/人的高額保障。與理財分紅險5-10萬的重疾和壽險保障額度相比,保費更低,保障更好。

3、選擇保障型保險,每年可省下5.3萬-2.2萬=3.1萬元。20年累計可省下62萬元。

4、這筆省下來的62萬,通過理財(就算把錢放在貨幣基金或餘額寶裡,年收益率預計最低也能達到4%),複利滾存20年可得135萬元。

而原來的理財分紅險如果持續繳納,按平均年收益率2%計算,複利滾存20年可得92萬元,兩者的差值是43萬元。

也就是說,張強如果選擇退掉理財分紅險,改為配置保障型保險,雖然貌似虧掉了此前已經繳納10.6萬保費,但只要把省下的錢進行理財,依然能賺取更多的資金,同時,一家人可以獲得更高的保障額度。

經過一番分析,張強豁然開朗:“慚愧!之前我怎麼沒想到呢?”

張強最後退掉了此前購買的理財分紅險,一家人購買了性價比更高的保障型保險。

理財方式單一

流動資金全買了銀行理財產品

除了在家庭保障上不小心踩了銀保產品的“大坑”,張強在理財方面也存在理財渠道過於單一的問題。

張強一家現有400萬的流動資金,除了留下20%的家庭應急資金外,他將80%(320萬)的流動資金全部投進了銀行理財產品中。

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通常銀行高管會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可以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理財,可張強的投資渠道明顯過於單一。

在交流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了張強在理財投資上經驗不足的原因所在:

● 張強具有銀行從業人員嚴謹、保守、風險意識強的職業特質,出於銀行從業者自身對風險的敏感,他更願意選擇自己熟悉的銀行理財產品。而銀行營銷多以理財產品為主,甚至銀行保險都會包裝成理財產品發售,這也是為什麼張強一家三口配置了性價比極低的銀行理財型保險的原因。

● 張強在銀行主要從事對公業務,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個人理財投資相關業務。繁忙的工作,也導致他的經驗只侷限於企業貸款,對投資理財業務不熟。

張強並非不知道目前單一的理財方式有問題,也清楚銀行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並不高,有些產品甚至無法跑贏通脹。

他買自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一是出於業績考量,用自身的存款來給網點衝業績;二是出於安全考慮,覺得其他理財方式風險太高,不敢嘗試。

我知道以張強謹慎保守的的性格,短期之內很難接受其他的金融理財渠道,但至少,他已經跨出了理財規劃的第一步。

銀行高管也踩了分紅險的“大坑” 收益保障兩頭空

說說我的感受——

“一錘子買賣”無法為家庭理財保駕護航

張強的理財案例,算是比較典型的個案。

說這個案例是想告訴大家——

如果連一個銀行高管都有可能不太懂理財,而且在家庭保障配置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那作為普通老百姓,可能更難在平時的生活與工作中,獲取正確的理財觀念和保障意識,這也是國內理財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銀行理財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是金融科班出身,畢業之後我順利進入了深圳的四大銀行工作,被分到了分行營業部。

初入銀行時,我的最大心願就是能夠進入理財專區工作,為此我還鉚足了勁,在大學時就考取了AFP經金融理財師的證書。

可真進入銀行系統內部卻發現:

銀行所謂的理財,就是銷售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理財經理只需問客戶有多少錢、想要什麼收益的產品,就可以直接下單了,銷售本身不需要什麼專業技巧,接待每個客戶,說的話都一樣,根本無法做到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去量身定製理財方案。

這跟我在AFP(金融理財師)培訓中學到的理念完全背離。

我本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專業,幫助家庭解決理財方面的問題,結果銀行理財給我的感受,就是一錘子買賣,簡單粗暴。

這個感受很不好。銀行內部機械化的工作、形式化的體制也令我倍感壓抑。經過一段時間的權衡和思考,我最終決定辭去這份在大家看來光鮮亮麗、收入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目前我從事的理財規劃師工作,更貼近我最初對理財規劃理解:

幫助客戶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保障意識,根據不同家庭的實際需求和經濟情況設計理財方案,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

銀行高管也踩了分紅險的“大坑” 收益保障兩頭空

徐祥輝,畢業於廣東金融學院,金融理財專業。喜歡運動健身、深度旅行。AFP持證金融理財師,熟悉金融機構運作模式,考證“專業戶”,具有會計、證券、銀行從業資格


我是孫明展,候選北美精算師,中山大學金融系、統計系專業導師,專注家庭理財規劃7年。感謝您閱讀並分享我的文章,也歡迎留言互動。我還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孫明展”(ID:zhenlicaiAPP),所有內容會首發在公眾號上。我,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理財師,可以提供家庭理財諮詢服務,如果你有需求,可以點擊“瞭解更多”,免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