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聰明

李彦宏聪明

本文寫於2006年。

李彥宏在寫檢查,越寫越覺得委屈。“打架是有原因的,是他惹了我,我才打的。”經過多次檢查,這次,李彥宏像上次一樣,又寫道:“一個巴掌拍不響……當然我也有過錯……”

1968年11月17日,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父親是兵工廠工人,母親是皮革廠工人。家中5個孩子,他排行第四,是唯一的男孩。小時候,吃蘋果,姐姐將蘋果皮削的厚一些,自己吃蘋果皮,蘋果讓給李彥宏吃。

1976年,李彥宏在兵工廠子弟學校上一年級。他媽對他說:“我們家沒有後門,你今後要有好工作,就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媽媽經常讓姐姐們去餵雞、去郊區菜地撿菜,幹這幹那,只要求李彥宏不要貪玩,好好學習。

李彥宏一年級是紀律委員。“我長得比較高,老師覺得拿我來管那些調皮的孩子比較有效果。”李彥宏性子急,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寵著,又身高體壯,遇事當然委屈不得。“我打架不屬於特別野的那種,都是淘氣。原因無非是不寫作業、遲到、到廠裡果園偷摘水果之類。”李彥宏學習成績一點一點好起來,老師對他的表揚越來越多,“也就不好意思打架了。”李彥宏的職務也跟著升至副班長、班長、少先隊隊長。

李彥宏喜歡錶揚,受用表揚,自從有作文課,老師就拿他的作文在班上當範文讀,“如果有一次沒讀,我就覺得很鬱悶。”表揚讓李彥宏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彥宏最得意的作文是《23個100分》,寫農村來的初中地理老師靠質樸與真實和學生打成一片,同學們因為喜歡上地理老師而喜歡上地理,期末23個同學得100的故事。

中考,李彥宏502.8分,全校第二,“僅比第一名少0.1分。”考上省重點陽泉一中。文理分科,讓當時喜歡聽劉蘭芳評書的文學青年李彥宏很為難。“歷史地理我喜歡,物理化學我也很喜歡。”最終選擇理科,因為李彥宏發現,和他爭的同學都選擇了理科。“我這個人如果沒人和我爭,我就發揮不出來。”李彥宏需要壓力。

家裡5個孩子全都考上了大學,大姐是恢復高考後第一屆大學生,三姐考上了北大。“我爸爸從小上過私塾,在文學和語言方面有一些功底。爸爸影響我大姐,我大姐影響我二姐,二姐影響我三姐,三姐又影響我。”高一暑假,李彥宏隨三姐第一次來到北大。“感覺真好”。

上中學,李彥宏就喜歡計算機,他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編程大賽,陽泉第二,山西省級比賽卻沒能得到名次。

這件事情使李彥宏清楚了陽泉只是一個小城市,他的見識和太原同學沒法比。“我當時很受打擊,我不得不承認,全國計算機比我好的,多的是。”1987年高考,填報志願,李彥宏沒敢報計算機系。喜歡文科,喜歡計算機,喜歡北大,1987年,李彥宏以陽泉第一的高考成績邁進了北大圖書館系情報學專業。“我的成績報任何一個大學都能上,沒上清華是因為清華要5年,時間太長。”

被拒籤

從1991年春到1991年秋,從女友家到公司,從公司到女友家,李彥宏陷入苦悶的等待,他不願見同學,不願和其他人交往。如果需要,他就自己安慰自己:“他們一個月也就掙幾十塊,我一個月150塊……萬一不行,就繼續幹廣告市場調研,市場調研還挺有意思……”

進了北大,一直是班幹部的李彥宏沒能繼續當上班幹部。老師認為北京孩子當班幹部,更能玩得轉。“後來想開了,感覺無所謂,我又不想在這個學校裡怎麼樣……”

進了圖書館系,老想和別人比一比的李彥宏才發現許多同學是分數不夠才上圖書館系,不像他第一志願就是圖書館系,而且,想象中的文理科完美結合並不存在。“幾十年的文科系,老師還在講一些圖書館方面的知識。”

圖書館系老師主要教李彥宏怎樣擺放存儲資料,更方便讀者閱讀。他們告訴李彥宏,即便讀者知道在這裡一定能查到某條資料,如果付出的努力較大,讀者依然會放棄。“比如,讀者知道國圖有一本書說魚香肉絲怎麼做,但是,去國圖很麻煩,需要坐公交車,他就不查了。”

好學生李彥宏硬記下了這些理論,但他那時並不知道這些知識有什麼用。“這個理論對很多人而言,簡單到沒意思。但對應到搜索引擎,就能解釋為什麼一定要強調應向速度。用戶付出的努力大一點,就會趕走一部分的用戶。”“是在圖書館系學到的理論,後來指導我強調搜索引擎的應向速度。為提高0.1秒,不惜血本。”

實踐性的計算機課程由計算機系老師講,計算機系老師給外系講課比較簡單。李彥宏認為,照這樣下去,即使做圖書館系統開發,他都做不過計算機系學生,於是,他開始自學計算機課程,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重要的課程都直接去聽計算機系的課。

談過戀愛,當過家教,幫出版社翻譯過書,李彥宏成績在班上依然算上等。1988年,李彥宏三姐從北大化學系出國,李彥宏很快將目標鎖定在出國。“我沒有遠大理想,許多人小時候想當科學家,我沒想過,但我每個階段目標都很明確:初中考高中,我一定要考上省重點陽泉一中,否則考大學就沒太大希望;高考,我一定上北大;進了北大,我一心想出國。”

李彥宏托福考了600多分,向美國20多個學校寄出了材料,但美國很少有大學開圖書館情報學專業,直到1991年畢業,李彥宏才拿到一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由於這個錄取沒有獎學金資助,李彥宏因移民傾向被拒籤。

1991年,國內氣氛沉悶,很多同學畢業分配到基層鍛鍊,李彥宏認為自己也找不到好工作,他就不費勁去找,隨便找了一份廣告市場調研的工作,“就因為我自己要養活自己。”進去的時候,就和公司說清楚了:“我要出國,做不了很長時間。”

1991年秋,李彥宏終於等到了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是計算機專業,有獎學金,李彥宏捏著通知書沒敢高興太早,他又去簽證,這次終於過了。

放棄到手的博士學位

電話賬單來了,三個人拿著筆輪流在賬單上打勾,選出每通電話到底是誰打的,另外兩個人在認真確認每一通電話,李彥宏站在那裡,很不耐煩……買菜、做飯、交房租,李彥宏焦頭爛額。

紐約州立大學是全美最大的公立大學,排名中等偏上,李彥宏所在的布法羅學院計算機系排名20多位。“前幾名的計算機系當時基本不招大陸來的人。”“他們認為大陸來的人計算機水平太差。比如,MIT計算機系不要GRE成績,只要推薦信,他得認你的老師才可能收你。”

李彥宏進校的時候,已耽誤了一個學期,而且,他以前不是計算機系學生,很多計算計課,即便用中文他都聽太不明白,英文課當然更不明白“非常痛苦。”“我拼命地學,經常熬夜。一晚上,一晚上不睡覺。”“原以為美國學生都很笨,進去之後,才發現美國學生都很聰明。”

李彥宏同另外一對中國夫婦還有一個越南學生合租一套房子,廚房大家公用,他餓的時候,碰到別人做飯,他要等著;輪流打掃衛生,忘記了,別人就會很不高興。“房東喜不喜歡你,都很重要。”“這段時間是我綜合壓力最大的時候。”

1992年,李彥宏的導師就意識到信息檢索將會有大的發展,得知李彥宏本科學的是信息檢索,導師就讓李彥宏跟蹤信息檢索方向。“我有底子,這方面的論文我看得懂。”

在布法羅,李彥宏將信息檢索技術層面東西都搞明白了,他將在北大學的信息檢索往計算機技術上一套就是很好的論文。李彥宏“利用信息檢索理論解決光學識別問題”的論文很快在美國電子工程學會會刊上發表了。“一般,博士畢業也上不了這樣的期刊。”憑這篇論文,李彥宏拿到了綠卡。

儘管博士資格考試過了,但在布法羅二年半之後,李彥宏決定離開。“這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選擇。”“我姐姐讀化學,在洛杉磯加州大學讀博士,在加州理工學院讀博士後,一共讀了5年。對我來說,上博士是正路,拿個碩士走人,需要和很多人解釋,面子上過不去。”“但我的興趣不在學術,我希望做一個東西幾十萬人用。學校研究的東西都比較長遠,一個問題都提出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每個人還都在研究新的辦法,即便這個問題解決了,對實際應用也產生不了多大影響。而在工業界,遇到一個問題,立即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很大商業價值。”

硅谷給了李彥宏工作,華爾街給了李彥宏更誘人的工作,年薪5.4萬,有獎金。“博士畢業就也這個工資。”李彥宏選擇了工資更高的華爾街。工作內容是為職業炒股人提供金融新聞的檢索,每日新增15萬條金融新聞,要求實時信息檢索。李彥宏寫的第一個程序是,識別財報中的表格,並將表格對齊。

要李彥宏和美國人比誰的程序寫得好,有難度,後來,他發現,他網絡編程不行,但涉及到信息檢索,就很少有人能和他比。所以,“我就不再折騰網絡編程,反正有很多人寫。我專注在信息檢索。老闆也很重視我。”

發明超鏈分析

看完《財富》雜誌報道Excite拿到風險投資,李彥宏在Excite搜索了一下java,返回了大量的個人主頁,Sun公司的官方網站卻排不到前面。李彥宏研究了一下,發現這些個人網站堆積了大量java關鍵字,所以排在了前面。

1992年,布法羅佈置和提交作業都已開始通過Email。李彥宏很喜歡新聞組,每週五不睡等著下載華夏文摘的更新。“在學校裡感到互聯網真是太方便了。我就覺得,我要找工作一定要能上網。”

1996年4月,Excite首期200萬股股票上市,李彥宏也在此時想到了如何解決搜索引擎作弊問題。“我想到了我在北大所學的科技論文索引,科學論文通過索引被引用次數的多寡來確定一篇論文的好壞,超鏈就是對頁面的引用,作弊網頁沒價值,不可能被很多網站主動超鏈。”“超鏈上的文字就是對所鏈接網頁的描述,通過這個描述可以計算出超鏈和頁面之間的相關度”總之,“超鏈是別人評價你,超鏈上的描述是別人怎樣評價你。”

想到這,李彥宏很興奮,他找到老闆,對他說:“我們應該做搜索引擎。”老闆聽了很高興說:“很好。”但老闆並沒真正認識到李彥宏這個發明的重要性,“或者在他的位置上,覺得沒有必要做這個。”其時,李彥宏所在的公司已被道·瓊斯收購,大家都在忙著做華爾街日報網站,李彥宏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在道·瓊斯看來,這個公司最值錢是編輯和記者,公司雖然給軟件和技術工程師比較高的工資,但軟件和技術人員並不重要。”

老闆那邊沒動靜,李彥宏這邊很著急。“拖下去,別人也可能想到。”李彥宏買了本怎樣申請專利的書,寫了兩個月,將想法寫成了專利,並遞交了專利申請。

申請遞上去之後,李彥宏覺得還是應該和老闆說一聲。老闆一聽急了。“這是你的職務發明,應該由公司來申請這個專利。”1997年2月,道·瓊斯申請了“一種超文本的相關性排序方法和系統”專利。“它的本質就是超鏈分析。”

道·瓊斯不可能提供足夠多的資源讓李彥宏做搜索引擎,李彥宏用一臺服務器只索引互聯網上的超鏈,然後用ranklink.com跑一個DEMO演示。“當時有雜誌記者採訪我,發表了第一篇講超鏈分析文章。”Rankdex在公司立了項,還給李彥宏配一個銷售,賣超鏈分析技術。

1997年夏,李彥宏工資已經漲到了年薪8萬美元,但他總是覺得沒意思。一次學術會議上,李彥宏遇到了InfoseekCTO威廉·張。李彥宏拉威廉·張看ranklink.com。微軟、雅虎的人也在場。李彥宏輸入chinatimes,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中國時報的網站,再搜IBM,IBM官方網站排在第一。“當時任何一個流行的搜索引擎都做不到。”

威廉·張立即給李彥宏開了更高的工資,邀請他加入Infoseek,李彥宏欣然接受,離開華爾街來到硅谷,出任Infoseek主任工程師。

在INFOSEEK位卑言輕

1997年,硅谷,INFOSEEK辦公室。威廉·張和李彥宏關在裡面連續講了幾天搜索引擎,威廉·張將自己的想法講完了,就讓其他優秀工程師繼續和李彥宏談。

威廉·張做出了INFOSEEK第一代搜索引擎核心,他想讓李彥宏主持開發出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

威廉·張和INFOSEEK看重李彥宏發明的超鏈分析,李彥宏則從他們那徹底理解了“工業界的搜索引擎到底要做哪些事情。”對搜索引擎,李彥宏此前已經畢竟只是一些想法和愛好而已。就像他在北大愛好計算機,在布法羅才理解了計算機。

1998年4月,李彥宏不負眾望,領導完成了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成為第一個使用超鏈分析的主流搜索引擎。那時,INFOSEEK在業界有口皆碑,李彥宏代表INFOSEEK參加會議,總能迎來羨慕和熱情。

INFOSEEK是上市公司,搜索引擎還沒找到商業模式,每季度比華爾街預期的少虧一些,就是成功。到1998年,INFOSEEK已經收錄了6400萬網頁,董事會開會說:我們已經把互聯網上比較重要的網頁都收錄了,多收錄一倍網頁,就會增加多一倍成本,卻無法增加一倍的回報。為什麼還要繼續收錄網頁呢?

1998年之後,INFOSEEK很長時間沒有收錄新網頁。DEC為了顯示Alpha芯片的強大而維護的AltaVista搜索引擎卻在繼續收錄網頁,到1999年,“AltaVista已經是最好的搜索引擎,但是論相關性還是INFOSEEK最好。”

無法承受繼續虧損,1998年6月18日,INFOSEEK被迪斯尼收購,同年9月放棄INFOSEEK改名go.com。收購讓李彥宏賺了不少錢。“我得到的期權價格是5美元,一年後就漲到100美元。”李彥宏一下就成為百萬富翁,但他卻決定離開。“我不想再去另外一家公司,不想命運被別人掌握,他做錯了,你再厲害也沒用。”

2001年1月底,連年鉅額虧損之後,迪斯尼關閉了www.go.com,。2001年2月3日凌晨02:26,李彥宏在他的DoNews專欄(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7/7219.html)上發表《我與GO.COM》,對這段往事唏噓不已。

雖然早已是預料之中的事,但得知GO.COM關閉的消息時,還是有些傷感,畢竟我為她和她的前身INFOSEEK工作了兩年半之久。

是的,2.5年在因特網這一行是很長的時間!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自從1997年加入INFOSEEK後,我是很認真的,我曾經立下誓言,只要我在INFOSEEK一天,就要保住她搜索引擎在業界第一的位置。

頭半年,我日以繼夜地工作,終於在98年4月發佈了ESP技術,這是世界主要搜索引擎中首次採用超鏈分析技術,此後的三年中,各大搜索引擎陸續採用了這一思路。

那個時候也正是早期網絡公司從搜索引擎向門戶網站過渡的時期,Hotmail的興起,使得各個門戶競相效仿。Lycos推出了以lycosmail.com結尾的免費郵箱,可能是excitemail.com以被他人搶注了的緣故,Excite推出的免費郵箱是以mailexcite.com結尾的。雅虎和INFOSEEK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我為自己的公司在這一方面出手較晚而焦慮,於是提出我們的免費郵箱要以INFOSEEK.com結尾,這樣我們的免費郵箱就比競爭對手的要好記得多,因為畢竟那時候上網的人誰不知道INFOSEEK!然而那些來自傳統行業的,自己也沒上過幾天網的決策者堅持認為這樣做會導致公眾以為那些免費郵箱的使用者是的INFOSEEK僱員,如果他們用這樣的郵件地址發送什麼不得體的東西的話,人家會來起訴INFOSEEK。他們甚至提出如果這樣可行的話,Excite和Lycos為什麼沒這樣做-整個一個跟風者的心態!

我提出美國在線的例子,人家的客戶郵箱就是以aol.com結尾的嗎!但遭到的反駁是:美國在線是ISP,所以別人不會有誤解。我說當人們習慣了INFOSEEK的免費郵箱之後,也就不會有誤解了;但決策者還是不願意承擔任何潛在法律糾紛的風險。

幾天以後,雅虎推出了免費郵箱,正是以yahoo.com結尾的!雅虎本身的員工從此開始起用yahoo-inc.com的電子郵件。然而這並沒能改變決策者使用INFOSEEKmail.com的決定。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Excite和Lycos都把他們的免費郵箱改成了與他們公司品牌一致的地址,而INFOSEEKmail.com卻從來沒有推出過。沒有推出的原因是因為98年4月迪斯尼參股INFOSEEK,給了一點錢,好象是7000萬,然後把沒上市,也幾乎永遠要虧錢的Starwave強行賣給了INFOSEEK,迪斯尼信誓旦旦地要把INFOSEEK和它所有的網站資源整合到一個新的互聯網品牌之下,就是後來的GO.COM。

消息宣佈的時候,INFOSEEK上上下下都很興奮,覺得這回算是有靠山了,雅虎算什麼,世界上90%的人都知道迪斯尼的品牌,迪斯尼在品牌建設上是大師,而雅虎最多算是個初出茅廬了毛頭小夥!那時候沒有人想到,僅僅一年多以後,華爾街就有了毛頭小夥要收購品牌大師的傳言!

我對迪斯尼的進駐並沒有特別激動,直覺告訴我,背上迪斯尼這個包袱,我們就再也不能象一個互聯網公司那樣,高速,靈活地奔跑了。所以我對朋友們說,這件事情相當於我們買了個保險,不會倒閉了,現在這個預言應驗了,GO.COM的股票即將被置換成迪斯尼的股票,幾乎永遠不會死掉,也永遠不會令人激動了。

1998年9月,INFOSEEK和迪斯尼對外宣佈了GO.COM這個名字,不久又展示了據說是迪斯尼CEO撳釘的GO.COM標識,就是那個後來被人起訴的黃底綠芯的交通燈標識。Goto.com看到這個標識後覺得有機可乘,提出要迪斯尼賠償。在品牌領域高處不勝寒的迪斯尼哪把小小的goto放在眼裡,迪斯尼甚至覺得他們不屑於收購這樣的公司。而事實上,一年以後,goto的股票市值比GO.COM還高!經過10個月的整合(10個月在互聯網時代意味著什麼,同志們!〕,GO.COM在99年一月正式發佈,所提供的免費郵件也自然地使用了以go.com結尾的地址--而那位拍板要用INFOSEEKmail.com地址的人,被任命為GO.COM網站的總經理!

GO.COM的問題很快就顯露出來了,作為互聯網公司的INFOSEEK和作為傳統公司的迪斯尼在公司運作上有著太多的分歧,而迪斯尼是從不妥協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它總是對的。

此後8個月的同床異夢使得INFOSEEK的創始人下決心把公司完全賣給迪斯尼。消息宣佈是在1999年8月,INFOSEEK的股票在11月份轉成了GO.COM的股票,INFOSEEK這互聯網產業的先驅從此在華爾街消失了。雖然此後很長的時間中,人們還是通過鍵入www.INFOSEEK.com來訪問GO.COM,但是INFOSEEK這個品牌卻被逐步地扼殺了。

在硅谷,沒有人願意為傳統的大公司工作,迪斯尼連這點也不理解,他們甚至認為大家應該為成為迪斯尼的一員而感到驕傲。但事實還是事實,迪斯尼必須用許諾很多現金獎金的辦法來換取人們在GO.COM多呆幾個月的承諾。迪斯尼從一開始就低估了在互聯網上重新建立一個大眾品牌的難度,犧牲INFOSEEK的品牌並不意味著迪斯尼的GO.COM會建立起來,在傳統行業屢試不爽的品牌策略卻在網上一籌莫展。再加上官司纏身,標識被迫改動,並賠款求和,帶著迪斯尼這樣沉重的翅膀的GO.COM再也沒有能夠飛起來過。

總結這段經歷,我覺得自己雖然是作技術的出身,但在很多商業性的判斷上有一定的悟性,比如在免費郵件的地址問題,GO.COM的前途問題等,這為我後來創建公司帶來了很大的信心。經歷了這麼多,我想GO.COM/INFOSEEK的很多失誤應該不會在百度重演。

以上文字全憑記憶,引用數據未經核實,表達的觀點純屬個人觀點,如有冒犯,還請見諒。作者版權所有。

3:1向徐勇出價

1999年11月,斯坦福大學,《走進硅谷》首映式。李彥宏抓住忙來忙去的製片人徐勇,對他說:“明天來我家,談事。”徐勇如約而至,李彥宏向徐勇攤開兩個選擇:1、幫我找錢,給你1%提成;2、一起創業,我3你1分配股份。徐勇選擇了後者。

1997年,李彥宏通過太太馬東敏結識徐勇。“我太太1990年去美國,比我早一年。她在一家生物公司做銷售,徐勇在另外一家生物公司做銷售,他們在一次聚會上碰到。”徐勇雖是生物學博士後,但對互聯網很感興趣,對硅谷整個機制很感興趣。1998年李彥宏出版《硅谷商戰》,徐勇就經常和李彥宏聊硅谷和互聯網。1998年,徐勇組織拍攝記錄片《走進硅谷》,李彥宏扮成記者,旁聽過對楊致遠的採訪。《走進硅谷》讓李彥宏感受到了徐勇的活力與能量。

徐勇通過這個記錄片結識了很多投資人。“我最初的想法,是想讓徐勇幫我找錢。後來想想,覺得只是找錢,投資人會懷疑徐勇的動機。如果這是我和徐勇兩個人的事情,一起去找錢,徐勇的角色就順理成章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徐勇的太太認為徐勇需要和李彥宏這樣的人一起創業;李彥宏的太太馬東敏也覺得,內向的李彥宏也需要熱情洋溢的徐勇作為創業夥伴。

“其實,在最初,我也接觸了其他投資者,也都挺有意向,最後選擇徐勇介紹的投資者,是因為他們兩家VC比較有經驗,思想先進,不是什麼都管,也比較懂互聯網,可以給我們增加錢以外的東西。”

當時,美國風險投資因為沒有商業模式已不看好搜索引擎,而且,沒有搜索引擎技術的雅虎越來越成功,所以,李彥宏的商業計劃是,向中國門戶網站出賣搜索引擎技術。“不管搜索引擎有沒有商業模式,搜索依然很重要,每個人都很需要,我的商業模式再不濟,也能掙一些小錢。”

1999年底,簽訂投資合同前,投資人問李彥宏:“在搜索技術方面,誰是前三名?”李彥宏列出了包括威廉·張在內的三個人,在其他投資人繼續與李彥宏聊時,一個人離席,過了會,他回來了說:“Robin(李彥宏英文名),我剛才電話問了一下你提到的著名的Infoseek CTO WilliamZhang,他說,搜索技術前三名,一定有你。”

李彥宏本來想融100萬美元,PeninsulaCapital(半島基金)和IntegrityPartners各投了60萬美元,共120萬美元,佔百度25%股份。

拍桌子摔手機

2001年8月。深圳。病倒在這裡的李彥宏正在電話上和散佈在新加坡、美國、北京的董事們爭吵。徐勇反對李彥宏跳到前臺做搜索引擎,做競價排名。“我們這樣幹,肯定會影響搜索技術的銷售。”董事們支持徐勇:“Robin!我們當時投資可不是讓你做競價排名!”吵了3個小時,李彥宏怒了。“我他媽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別做了,把公司關閉了拉倒!”李彥宏猛地將手機朝桌上摔去。

2000年1月1日,李彥宏和徐勇在中關村安營紮寨,招了5個程序員,用4個月就做出了一個搜索引擎。“我當然也可以自己寫,但我剛從搜索引擎公司出來,自己寫有法律風險。”“我和他們交流,有些地方幫他們點破。”

2000年5月,百度賣出第一套搜索服務,每年8萬美元服務費,買主是硅谷動力。“我和徐勇一起賣的。百度的投資人也投資了硅谷動力。2000年初,硅谷動力一下子拿了1000萬美元,急於擴張……”

2000年9月,通過百度第一個投資商IntegrityPartners推介,德豐傑聯合IDG向百度投資1000萬美元。到2001年夏,ChinaRen、搜狐、新浪……中國主流門戶一個接一個採用百度搜索引擎。

面對於此,李彥宏不但不高興,反而憂慮了起來“當時互聯網泡沫已經破裂,大家都不願意花錢。他們說你們能不能便宜點,我說便宜後服務質量就不行了,他們說不在乎質量,只在乎錢。”百度當時幾十人,靠出賣搜索技術,賣到最好,還難以盈利。而李彥宏不滿足於幾十號人,他要不斷地擴張,不斷找人。“我從美國放棄那麼多回來,受這麼多苦,顯然不是為了掙幾個小錢。”在美國,李彥宏住別墅,在北京,他和徐勇擠一間北大資源賓館客房;在INFOSEEK,李彥宏很輕鬆,在百度,李彥宏白了第一根頭髮。

早在1998年,Overture競價排名一出現,李彥宏就利用業餘時間模仿了一個試驗系統。2001年,Overture在美國已經被證明成功,李彥宏決定放棄既定的賣搜索技術模式,轉而自己運營搜索引擎,靠競價排名廣告盈利。儘管李彥宏向董事會拍桌子,摔手機,逼迫董事會同意他做競價排名,但他此時心裡並沒譜。“我一心想將公司做大,出賣技術做不大,就要找別的出路,新出路怎麼樣,我不知道,但總比做看著就不行的事情強。”

2001年8月,Baidu.com Beta版上線,2001年9月20日,Baidu.com開始競價排名業務。當時,不僅中國絕大多數廣告客戶不明白什麼是競價排名,百度的銷售也無法講清楚什麼是競價排名。後來,他們乾脆對客戶說,你們也不要明白競價排名是怎麼回事,總之,你買一個排名,在新浪搜狐網易都能看到。很多人就是因為在新浪搜狐能看到而買了百度的競價排名。

2002年3月12日晚7時20分,百度停止為新浪提供的搜索服務,在搜索頁上顯示“因新浪欠費,百度暫停對新浪的搜索服務!”新浪當時的執行副總經理陳彤對外解釋:“新浪不是不付款,而是延期付款。原因在於新浪發現,得到的百度服務和原先的協議有衝突,比如競價排名等,這是協議裡沒有的。”被停服務後,新浪很快向百度支付了費用。“最糟糕的情況沒有發生。還是門戶們不重視搜索引擎,用戶又有需求,又找不到更好的,更便宜的質量太差,大家只好還是給百度付錢。”“新浪欠費”事件第一次大規模提升了百度的品牌。

Baidu.com最初的流量來自在各大門戶打的powered by Baidu。“新浪頁面上很多廣告飄來飄去,用戶可能連搜索框都找不到;百度的頁面很簡潔,頁面很快,慢慢就有人開始過來。”百度流量積累到100萬時,口碑效應開始展現,百度跟著適時推出了mp3、新聞和圖片搜索,進一步吸納門戶的搜索流量。

閃電戰Google無法使用

2002年8月,百度閃電行動小組。時間已經過去大半,任務還沒有頭緒。“這個功能多長時間能做完?”“三天。”李彥宏吼道:“不行,你一天半就要給我做出來。”

1998年Google.com一上線,李彥宏就看到了。“當時它索引庫比較小。”“感覺還比較嫩。”“一直到1999年底2000年初,Google索引量超過別人,用戶才多起來。”

“不是Google多了不起,是因為其他搜索公司都放棄了。”“Infoseek被迪斯尼收購,2001年關閉;1999年5月,Excite與AtHome合,2001年9月28日:ExciteAtHome破產;Lycos被西班牙電信收購,越做越慘,後來賣給一家韓國網站,現在是一韓國網站的子公司;AltaVista跟著DEC賣給了康柏,康柏感覺玩不轉,轉賣給了CMGI,CMGI又將AltaVista轉賣給Overture,Overture後來下嫁沒有搜索技術的雅虎。”真正有搜索技術的公司下場都很慘,所以,到2000年,大家都不做搜索引擎了。

2000年9月12日,Google中文版一發布,李彥宏就很緊張。他看到了百度和Google的差距,但他又不服氣。“我當時想,我們也可以做的一樣好。”但此時,李彥宏的商業模式不是運營搜索引擎,而是為門戶提供搜索技術,所以,比Google差點也能賣。

2002年2月,百度決定做搜索引擎之後,需要直面Google的競爭,李彥宏對投資人說:“現在唯一的辦法是我先將公司的管理放下,我來做項目經理,親自管開發。”已經領教過李彥宏脾氣的投資人此時已經無可奈何,他們此時對百度的態度是“死馬當活馬醫”“那你就先做項目經理吧。”此時,百度內部的心氣也不高,有人認為,Google是一家美國公司,錢比百度多,實力比百度強,百度理應做不過Google,再努力也是白費;在悲觀的同時,百度人也流行著認為“自己已經做得不錯”的驕傲心態。“兩種思想矛盾的結果是,細節執行上沒有那麼細,宏觀上又沒多大信心。”

閃電計劃2002年2月開始,組長是百度第四名員工,是首席構架師雷鳴。李彥宏給雷鳴的任務是:日下載數據庫內容比Google多30%,頁面反應速度和Google一樣快,內容更新頻率全面超過Google。這場針對Google的“閃電戰”一共15人,被稱為“野戰排”,當時Google800人。

2002年4月,李彥宏又病倒了,住進了廣安門醫院,在病床上,他給手下打氣說:“我們是在自己的國家‘打仗’,你們每個人平時不都對Google不服氣嗎?這回真刀真槍幹起來了,誰怕誰?”2002年8月,李彥宏對“閃電戰”進展不滿,自己任組長。

2002年9月,十六大召開前,Google無法使用兩個星期。Google無法使用之前,百度先無法使用,百度緊急處理了有害信息,4小時後,變得重新能夠使用。針對Google無法使用,最大受益人是百度的質疑,李彥宏感到很委屈。“Google無法使用和百度有什麼關係?我們吃了很大的啞巴虧。”李彥宏甚至認為,“這麼一來反而會導致Google品牌在中國迅速擴張。”Google進中國後,Google創始人布林時不時地扔出了“如果無法在提供信息服務與滿足中國政府要求之間建立平衡,會重新作出評估”的清高言論。布林在“賺錢”和“扮酷”之間平衡著,Google在“可用”和“不可用”之間折騰著;李彥宏在“生存”或者“死亡”之間追趕著,在總裁室隔壁給工程師鋪好“行軍床”,日夜趕工。2002年12月,閃電計劃完成。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刪掉Google鏈接,從此理直氣壯地用百度。李彥宏從此感覺百度已經和Google一樣好。“百度整天就琢磨中文搜索,就是笨一點也可以做到和Google一樣好。”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內容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同一內容有成千上萬個副本,此時的情形已經變成了將誰排在前面,都能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Google的排序優勢失去了從前的神奇。“搜索引擎越到後來,細節越重要。Google雖然人多,但他們在萬里之外想的和我們在中國用戶面前想的肯定不一樣。”“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使用習慣。比如,百度搜索結果打開新窗口,用戶就喜歡這樣。Google以前不開新窗口,原來的搜索結果找不到,中國用戶很不習慣。這樣的細節可能有上千個,我們都想到了,他們可能只想到幾個,這樣差距就明顯了。”“是否打開新窗口不是技術問題,是理念的問題。Google開始認為打開新窗口會降低速度,現在Google也在打開新窗口,也有相關檢索和拼音擴展。”

面對重新漲回100多美元的百度股價,李彥宏有些傷感,他想起了徐勇、劉建國、雷鳴以及離開百度5%的員工。他一會想得開,一會想不開。“他們都有了錢,錢對他們已經不重要了,他們當然可能有更多的選擇……”“要是還能在一起幹該有多好。”“畢竟人各有志,人家做那麼長時間,做了應做的貢獻,走也是合理的。”“只有5%離開,百度已比其他公司好多了。”

2002年6月,李彥宏從用友請來堅信競價排名商業模式的朱洪波,任高級副總裁。2003年底,百度第三次融資前夕,不看好競價排名的徐勇被擠出董事會。2004年1月,朱洪波出任百度COO,徐勇改任虛職CSO首席策略官。2004年12月16日,徐勇選擇離開百度。董事會做出決定:未經各輪優先股絕大多數股東書面同意,公司創始人不得轉讓所持股份。所以,徐勇離開百度的時候,“只賣了一點點股份給另外一個機構,但決對不是Google。”

為了將百度送上市,李彥宏一直在想方設法增加自己對百度的控制權。百度在上市前一個星期,董事會還無法決定是上市?還是賣掉?“各種各樣的公司都想買百度,如果風險投資商覺得短期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就會不同意上市。而且,他們都有一票否決權。”對李彥宏而言,上市本身不累,無法確定是否上市很累。

李彥宏對百度的信心超過任何一個人。“別人說百度股價值20塊,我想百度不止20,應該值40塊;別人說百度值40塊,我想百度不止40塊,應該值60塊。”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日報收於122.54美元,遠高於27美元的發行價。“我知道會上漲,但沒想到那麼高。當時沒太多感想,後來得知破那麼多記錄,真高興,實在是給中國人爭了光。”

富豪李彥宏生活沒什麼變化。“我最喜歡的東西是工作,沒有時間花錢。”而公司CTO劉建國變成富豪之後想改變一下生活。他認為“百度三五年內技術優勢沒懸念。”所以,決定儘早離開才幹了9個月的CTO職位。李彥宏並不這麼認為,他覺得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我們這幾年幹得還不錯,但這只是個開始。”2006年12月6日,李彥宏請Infoseek原CTO、自己的原老闆威廉·張出任百度首席科學家;2006年12月25,升任產品架構師俞軍為產品副總裁,並且繼續尋找CTO的新人選。李彥宏決心越走越遠,誰跟不上,或者不願意跟,都請走人。李彥宏現在大部分時間用在“關注產品和關注人。”但七大唱片公司狀告MP3搜索侵權、客戶門前抗議“惡意點擊欺詐”、“百度裁員事件”和“女員工被害事件”也讓李彥宏很頭痛。

2006年9月11日13:17,李彥宏在百度空間發佈文章《誰說了算?》回應天極網指責百度操作搜索結果進行不正當競爭。

百度好不好,公正不公正誰說了算?這個問題從2001年9月20日百度推出面向終端網民的搜索服務www.baidu.com那一天起,就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這些年風風雨雨,百度遇到了各種挑戰,但每次我靜下心來思考的時候,就發現這個答案是不會變的。那就是網民說了算!上億的網民,我怎麼知道他們的心聲?很簡單,看pageview!如果百度做的事情是對的,是對網民有利的,pageview就會漲,網民就會不斷的回來,更多的使用百度,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是錯的,人家就會離開百度,到別的地方去。所以當我看到百度的各項服務在流量上不斷的創下新高的時候,我就不會被外界那些汙言穢語所迷惑。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總有一些人以為他們可以通過花錢,通過媒體,通過公關的手段,廣告的手段來對百度造成傷害,這個人試過了,那個人還要試,這種手段試過了,那種手段還要試,有些個手段,如果放在別的公司身上,也許一次就被搞跨了,怎奈百度命硬,就是沒有倒下,不僅沒有倒下,反而越活越好,流量越來越高,為什麼?因為有上億網民的支持,沒有一種手段可以改變這麼多人每天都可以免費接觸到的一個服務,這一點上百度和其他公司不一樣。

2006年09月11日16:45,DoNews總編輯洪波發佈《誰是網民》回應《誰說了算?》

在中國,誰說了算?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至於誰是人民,老實說,我不清楚。當你說你就是人民的一員的時候,其實,你不是。我想,除了那些不屬於人民的人,剩下的,都是人民。北島說:“人民在古老的壁畫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沒錯,這就是人民。到了互聯網上,人民可以被替換為“網民”,所以,誰說了算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網民說了算(原文已刪除,參見網頁快照)。像“人民”一樣,“網民”也是一個靈活而空洞的概念,反對我的人,肯定不是網民;有獨立思想的人,也肯定不是網民。網民就是那些熱衷搜索“性”、“成人小說”和“美女”的人,網民就是那些泡在貼吧中用嘴操別人的人,網民就是那些默默地為MP3搜索貢獻流量的人。我從來不敢奢望一個更美好的大同世界,我只能默默期待一個更多樣的世界,多樣要好過一統。所以我想,讓那個面目模糊任人擺佈的“網民”去死吧。

2006年9月12日0:54李彥宏在百度空間上刪除了《誰說了算?》一文。2006年9月20日,百度宣佈梁冬不再負責市場工作,改任虛職創意品牌副總裁。李彥宏現在認為“少出頭露面”是避免解紛最好的辦法。“商業是商業,私人關係是私人關係。出來說話,很可能把商業的東西變成私人恩怨。這個就不好了,比較麻煩。”

“任何一個市場早期都相當混亂,我自己經歷的時候很痛苦,但可以理解。”“現在比以前好一點點了,起碼媒體和公眾比以前看得更清楚。完全避免不大可能,總體在變好,媒體變得越來越成熟,因為,你再中傷,別人就不認你。”

李彦宏聪明

採 訪 手 記

1999年,北京風入松書店。我翻到《硅谷商戰》這本書時,看到作者是李彥宏,就放下了。我不認識李彥宏,不相信一箇中國人能對硅谷有什麼切身瞭解,以為這又是一本剪刀加漿糊攢出來的書。

2000年冬,北京CD酒吧。我作為《計算機世界》報記者應邀請參加百度年終媒體答謝會。最後一個節目是“殺人”遊戲。我第一次玩,輕易舉手同意將李彥宏“誤殺”。李彥宏被“誤殺”後告訴我,不應該先將他“殺掉”,因為他是會玩的人,一開始應該先將不會玩的人“殺掉”,這樣遊戲才好玩。那之後,“殺人遊戲”開始在圈子裡流行。那天,大家喊李彥宏Rabin,我並沒有聯想到此Rabin就是《硅谷商戰》作者李彥宏。

到2001年,百度在業內的口碑已經不錯。我的一位朋友有意加入百度,託我約李彥宏。那天下午,我們在北大資源樓李彥宏辦公室見面,談了很多,至今能記住的是,他說,辦公司應該專注。“我們想到很多好東西,但需要忍住不做。”

2002年,在千龍組織的一次會議上,碰上了李彥宏和徐勇。我在他們面前大談Google好用,李彥宏很有修養地應著,並對我不著邊際的建議,和徐勇一起煞有介事地點頭。

2002年底,李彥宏當選天極十大風雲人物。頒獎現場,李彥宏第一次不再謙虛,他說百度已經和Google一樣好用。我問他:“現在不少人用百度,是不是因為Google老不能正常使用。”李彥宏說:“這很公平。我們為了讓百度總能使用,在技術上做了很多工作。”

百度搬新家,我去百度辦公室坐了坐。其時正逢思科和華為打知識產權官司,李彥宏給了我許多知識產權的知識,讓我們明白了企業為什麼要註冊那麼多不著邊際的專利,其實很多都是為了阻擊競爭對手或者用來和競爭對手討價還價的。知識產權已經不僅僅是知識產權,它是企業間競爭的手段之一。臨了,我問李彥宏:“為什麼要和3721搶地址欄?那是周鴻禕的命根子,那又不是你的主營業務。”李彥宏回答得很乾脆:“我們在給門戶做搜索時發現,3721流量確實很大。”

2004年夏,百度請媒體去青島玩。在車上,我問李彥宏Google的股票是否可以買?李彥宏說:“可以。Google股價高是定價的問題。”那天,我向李彥宏學了許多股票和基金的知識。在我眼中,李彥宏一直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但直到那時我依然不認為百度有什麼大的前途。就像1999年我看到李彥宏寫的《硅谷商戰》不以為然一樣,我經歷過太多本土公司面對跨國公司的失敗,所以,潛意識裡會認為百度一定不是Google的對手,更何況微軟也要加入搜索的角逐。就像潛意識裡不相信中國人能寫好描述硅谷的書。

此時,不僅我一個人這樣看百度和李彥宏。2003年度中關村優秀企業家評選需要知道百度的營業額和利潤,百度稱公司即將上市,不方便透露。很多評委不知道李彥宏是誰,就因為這一條輕易將李彥宏Pass掉了。2003年底,我和李彥宏一起參加中關村的一次研究會。席間柳傳志、段永基、張維迎侃侃而談,李彥宏舉手才獲得了一次發言機會,但主持人還沒等李彥宏說完,就打斷了他。

2005年8月5日,百度上市,大家才突然發現李彥宏和百度做了件大事。2005年8月6日下午3:09我寫了一篇Blog,記錄了當時的心態。

1.8月5日晚。開完會。我、洪波、大剛、王樂照例一起聊天。

2.洪波第一個讀到百度上市的新聞。我們都沒想到一開盤,就是72元。第一個反應是,27寫錯了。

3.到子夜兩點左右,王樂說,已經漲到150多元。

4.這讓我想起當年的Netscape上市,股價飛漲的情景。

5.洪波說:“媒體今後會追捧李彥宏。”是啊!財富的光環打在李的身上,也藏在眾人心理。洪波說,李彥宏給了剛去百度的小生,3000股。不是期權,是股票。

6.就像去年,我們追捧陳天橋一樣,今年我們將開始追捧李彥宏。

7.我想此時,抓緊時間記下一個真實的百度,將十分有價值。

8.昨晚早些時候,和金宏偉討論歷史。我堅持認為,記錄下更多的文本比以史推今更為重要。

9.我同意金宏偉所說的,史學從出發點開始,標籤是邊界條件。

10.如果讓我記錄百度。我的出發點是:百度暫時的輝煌來自於,他在一個對他合適的地方,逢對他合適的時候,用對他合適的方法,做了一件對他合適的事情。我將使用的標籤是:中國市場、中國政策、知識產權。

11.當然,這不妨礙別人使用另外的出發點:百度成功源於技術。繼而使用:中國創新、中國技術、中國奇蹟作為界定的標籤。

12.股價飛漲暫時不會改變百度。它依然是那個百度而已。股價飛漲會改變很多人對百度的態度。至少感覺它挺勝總。

13.百度從股市拿到錢。會拓展和搜索相關的產品線,會有更多競爭對手。但願,百度能在更多的監督之下,自豪之下,修正自身。

14.洪波在大約3個月之前,告訴我,百度會超過盛大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我沒多想,也不願意多想。

15.我曾經認為兩個人無法成功,結果他們都成了。昨晚,我們開玩笑說,今後只要我認為不會成功的,洪波他們都去買他們的股票,一定大賺。我至今還認為另外一個人不會成功,但我真的無法再像以前那樣自信了。

16.如果成功=很多財富,那麼,成功只和哪些因素相關?和哪些因素並不相關?

17.……

2006年初,5G在討論Google進中國後搜索引擎市場份額的變化,大家都覺得Google的市場份額肯定會升,唯獨搜狐副總裁、搜狗負責人王小川認為Google肯定會降。最後的結果真的是Google大降,百度大升。2006年中,和周鴻禕吃飯,周鴻禕第一次向我承認百度還是有些技術的。3721本來可以轉到搜索方向,但周鴻禕因為懼怕Google,不敢碰搜索,從而喪失了將3721做大的機會。

李彥宏的意義也許不僅僅是百度,他讓張朝陽、丁磊重拾做搜索的決心和信心,他讓周鴻禕不再懼怕Google……

李彦宏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