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肯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他關上電腦,坐在自己辦公室的椅子上,臉上露出了滿足的微笑。因為他現在和同事相處非常融洽,而且總是能和他們一起高效的工作;他的婚姻也很幸福,他和妻子彼此相愛,生活中總是充滿了樂趣;他的兒子和女兒是自己最大的驕傲,和孩子們在一起總是充滿快樂。

但是就在6個月前,他正處於人生的低谷,工作不順,和妻子天天吵架,一雙兒女也總是爭吵個不停,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像是地獄一樣。這一切的改變就來自於“1%法則”。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今天要為您分享的書是《1%法則》,這本書將教會我們實現人生蛻變的具體方法。本書以故事的形式,為我們展現“1%法則”的具體步驟和方法,讀來生動有趣。

本書作者是湯姆·康奈蘭,他是企業家、演說家、暢銷書作家以及個人管理顧問。他先後出版了10本書,其中三本榮登《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排行榜,累計銷量百萬冊。《銷售力》雜誌評價作者為“能在3分鐘內讓人熱血沸騰的激勵大師”。

小編將從“1%法則”的六個步驟,為您分享:優秀和卓越的差距只有不到1%;清晰的目標;20/80法則;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養成習慣;有足夠的休息。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一、優秀和卓越的差距只有不到1%

1、優秀和卓越只有不到1%的差距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級的運動盛會,奧運會上的金牌獲得者就是這個項目的王者,他會被全世界知曉,而此項目的第四名,他什麼也不是,不會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奧運會上的第一名和第四名在結果上的差別,可以說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那麼他們的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作者對多屆奧運會田徑和游泳項目的比賽成績都做了分析,最後的結論讓作者自己都非常震驚,他發現:“不論是游泳還是田徑比賽,其金牌獲得者於第四名平均都只有不到1%的差距”。

而有些項目其中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比如: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子100米蝶泳比賽,菲爾普斯以50.58秒獲得金牌,而第二名的查維奇只比他慢了0.01秒,也就是差距只有0.002%;即使是第四名也只比菲爾普斯慢了0.15秒,也只有0.333%的差距。

如果我們將奧運會的獎牌得主叫做卓越,而其他人叫做優秀的話,我們發現優秀和卓越只有不到1%的差距。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2、你可能不會贏得所有比賽,但是你能夠擁有一顆贏者的心,你可以一直嘗試比昨天進步一點點。

1990年新西蘭的鐵人三項比賽,其中包含有——2.4英里的游泳項目,112英里的騎行項目,再加上26英里的賽跑項目。這麼長距離的三項比賽,我們都會認為參賽者的差距如果不是幾小時,也至少應該是幾分鐘,但是最後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只有1秒,差距是如此之小。

獲得第二名的是格拉厄依然,他認為獲得第二名是他運動生涯中的輝煌時刻,他說他的經歷讓他明白:競賽的征程和精神往往會否定輸贏的概念,我們可能不會贏得所有比賽,但是我們能夠擁有一顆贏者的心,我們可以一直嘗試比昨天做得更好。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而不是“最快、最高、最強”。前者強調的也是一種持續進步的狀態,一次進步1%,然後持續的保持進步;而後者只會阻止人的進步,讓人固步自封。

所以“奧運精神”也是一種與過去的自己做對比,讓自己每次進步1%,讓自己持續進步的精神。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二、清晰的目標

1、一件事情,你做得越多,你就越有動力。

當我們瞭解了1%法則以後,我們接下來就是開始行動了,但是我們又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行動的動力不足。作者認為:“一件事情,我們做得越多,就越有動力”。

比如:作者在剛開始是極不情願去學游泳的,都是父母逼著自己去學習的,但是當作者自己能在水裡遊動以後,他的成就感就上來了。他還主動要求父母為他抱更多的游泳課程,學習更多的游泳方法和技巧,後來作者還去參加了游泳比賽,而且還獲得了不錯的名次。

當作者回憶了自己學習游泳的經歷以後,他突然覺得:“一件事情,你做得越多,你就越有動力。”這句話有魔力。

我們從做事情開始,無論是多小的事情,一旦你完成了它,你的動力就會越來越強,然後你就會更多的做這件事情,之後你就有更強的動力。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2、有清晰的目標。

當我們開始運用“行動——動力”關係原則,我們在做事的動機方面會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我們用它來激勵自己去做那些不符合我們總體目標的事情,那麼就是在做無用功。所以對我們來講,有清晰的目標非常重要。

動力會激勵我們更多的去做某件事,但是在我們行動以前,我們需要確認這些行動是否符合我們的總體目標。

比如: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銷售代表,我們應該優化自己的電話銷售技巧,以及學會選擇正確的顧客群體,並找出他們的需求,而不是去關注我們網球的發球技術。

在這裡我們有兩個核心概念需要了解:第一個是“效能”,是指“做正確的事”;第二個是效率,是指“以正確的方式做事”。

首先,我們必須做正確的事,我們所做的事應當是有效果的;其次,一旦你確定你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那麼你就必須確保做事的效率,也就是要以好的方式方法來做事。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三、20/80法則

1、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直白一點講就是:“如果這個物體靜止,它就會一直處於靜止狀態,如果它動起來,它就會一直處於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發生作用”。

比如:一顆檯球,如果我們用杆子撞擊它,使它運動起來了,如果沒有摩檫力和空氣阻力等外力的干擾,這顆檯球就會一直運動下去;牛頓定律一樣適用於我們人,一旦我們行動起來,我們將會一直處於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外力的干擾。

牛頓定律告訴我們行動起來非常重要,如果是一個物體,那麼一定得有外界的撞擊才能由原先的靜止狀態變為運動狀態,它們的改變是被動的;而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能思考,有思想的,我們可以主動將自己的狀態由靜止變為運動,而我們一旦行動起來,我們就會一直處於行動當中。

慣性是那些渴望達到優秀的人們的勁敵,因為他讓你靜靜,讓你休息,而不再前進。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2、鑑於“20/80法則”,我們應該尋找那些使結果產生重大改變的小的轉變

“20/80法則”指的是:我們人生80%的重大成果,都是來自於20%的關鍵行動。

所以鑑於“20/80法則”,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那些帶來重大成果的行為上,需要辨別出那些可以產生重大成果的行為,然後開始行動。

另外一個物理學原理也同樣指向“關鍵行動的重要性”,那就是“槓桿原理”。

阿基米德曾經這樣說:“給我一個足夠長、足夠結實的槓桿,再給我一個支點和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槓桿原理”同樣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找到能撬動我們人生重大成果的關鍵支點,這比我們努力更重要。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四、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

1、要達到頂級水平,必須投入一萬個小時進行刻意練習

一位叫安德斯·埃裡克森得心理學家和其他專家一起針對一所精英音樂學校得小提琴演奏者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投入4000小時刻意練習的,演奏得還可以,達到能做小提琴老師得水平;投入8000小時的人,他們演奏得很不錯,成為了專業演奏家;而那些明星演奏家,都是刻意練習在10000小時以上的。

所以我們要達到頂級水平,我們必須投入10000小時進行刻意練習。

科學家們找不到一個天才,找不到一個有才氣、不加練習就達到頂級水平的人;同樣,他們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人,夜以繼日的刻意練習,最後卻一事無成的。

“刻意練習”需要我們跳出“舒適區”,來到“學習區”,在學習區裡面我們會覺得有一定挑戰,但是我們努努力又是能完成的。就像我們拉筋一樣,在“舒適區”裡面拉筋我們沒有任何感覺,而拉到“學習區”我們會覺得筋被拉得特別緊,而且還伴有輕微的疼痛感覺,但是是在我們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學習區”也可以被叫作“拉伸區”。

要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需要長久的努力,而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難免就會偏離既定的目標,我們需要定期的審視和調整我們行動,才能最後實現我們的目標。

比如:我們要駕駛帆船去英國,從我們出發的地方到英國需要40天的時間。在航行中我們需要關注周圍的環境,然後不斷的調整適應,如果我們讓自己的目光偏離了航線和目標,哪怕只有1%,我們最後到達的可能就是法國或者愛爾蘭,而不是我們要到的英國。

這只是一個40天的目標,一開始偏離也只有1%,可是最後的結果卻相隔千里,如果時間再長一點,如果我們是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那將會偏離得更遠。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2、你必須從你現在所處的位置開始努力,在當下盡你所能。

要實現我們的目標,過多的追憶過去,以及過多的展望未來,對我們來講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只有在當下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鮑勃曾經在企業遇到危機的時候,就開始追憶過去自己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而且對未來失去信心,最後當他明白過來應該著眼於現在,在當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時,企業才因為他的一系列正確的措施給搬回了正道。

我們需要活在當下,在當下盡我們最大的努力。

你可以考慮一下明天,也可以幻想一下未來,但是當下盡你所能才是基本規則。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五、養成習慣

1、每天堅持新習慣,連續30天習慣就會成自然

人們往往是自覺的用同樣的方式做事,如果做每件事情事都要有意識的做決定,這會讓人們筋疲力盡。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一個星期能提升1%,而我們第二個星期提升的1%是在第一個星期已經提升了1%的基礎上繼續提升的1%,如果一年下來,我們就能進步1.7倍;如果經過10年的積累,我們就進步了177倍,這就是複利的魔力。所以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每天的堅持。

當我們開始進行一個新的習慣時,我們是不習慣的,會覺得彆扭的,而且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才能做到,只有我們將這個新的習慣真正變成我們的習慣以後,我們才會自然而然的就按照這個習慣去做了。

比如:我們閉著眼睛將我們的雙手合十,我們發現我們是有一隻手的大拇指在上方的,然後讓我們再合十雙手,但是要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在上方,我們就會覺得不自然,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才能做到,這就是因為前者是我們的習慣動作,而後者不是。

當我們學習新知識時,我們的大腦就會生長出許多新的連接,它做出物理上的改變,來處理我們給它的新任務,在做事方式方面實現持續性改變的關鍵在於,瞭解支持這些新連接的最佳方式。

麥克斯威爾·馬爾茨是一位作家、思想家和整形外科醫生,他觀察到,接受過整形手術的病人平均需要21天才能在感情上適應這種改變。他進而發現,人類大腦至少需要21天才能適應新的事物,形成新的聯結。

所以要建立積極的習慣,至少需要經過21天有意識的努力。

作者的30天養成新習慣主要是為了方便計算和記錄,而且能夠讓21天養成的新習慣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我們習慣養成的最初的30天內,因為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行動,而且最容易放棄,所以我們需要多關注成功的成果,而不是失敗的後果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2、信念會決定我們對事情的感覺,決定我們的行動。

除了我們行為上有固定的習慣,這個行為上的習慣有積極的和消極的以外,我們的心理也有固定的習慣,而且也有消極和積極之分。

當我們遇到關於我們自身或者外界的某種情況(我們稱這為“激發事件”)時,我們可以採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感覺,但是每次我們往往會侷限於同一種方式,就如同某種習慣一樣。

比如:心理學院的三名學生在研究生院輔助教授做研究,有一天,教授突然發火,對三名學生大喊大叫說:“對你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非常失望”。教授剛爆發完,其中一名學生就要放棄,雖然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心理學家,但是他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後來他真的就改了專業;另外一名學生覺得教授只是心情不好,他和以前一樣的繼續工作,就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而克麗絲剛開始也感到震驚和沮喪,就出去散了會步,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開始考慮教授的話。覺得教授雖然帶著情緒,但是他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回到實驗室以後,她決定採取一些新的方法來工作,最後自己的創新終於見到成效。本來這只是一份短期的助理工作,最後竟然成了她事業的起點。

三個人,針對於同一個“激發事件”,有著不同的信念,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最後也導致了不同的人生結果。

要改變我們的消極信念,我們就得利用“還未”的力量。

比如:我們這樣表達一件事情“我不是百萬富翁”,我們是不是覺得有一點失望的感覺;我們換一種表達方式,利用“還未”的力量,“我還未成為百萬富翁”,是不是感覺好多了,這樣表達會讓我們更積極樂觀,感覺身體有一種幸福和能量在湧動。

這就是積極信念的力量,利用“還未”的力量的結果。

另外我們在堅持目標的過程中可能中途也會有沒有執行的時候,我們不要太為遺漏的那幾天而煩心勞神,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消極情緒當中無法自拔。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六、有足夠的休息

1、專心做事和有計劃的休息,每天交替進行

我們在為自己夢想而努力的過程中,除了不斷的努力以外,還得有足夠的休息。

比如:傑夫是一位奧運會選手,他每天都非常刻苦的訓練,他會從自己的時間中擠出每一分鐘、每一秒鐘來訓練。他自己也覺得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自己的關節也在反抗自己,但是他選擇了忽略。直到參加鐵人三項的比賽,在前兩項游泳和騎車時自己都處於領先的位置,但是在最後一項長跑時,自己的膝蓋撐不住了,開始劇烈的疼痛,雖然他勉強的撐了下來,但是卻是最後到達的。

比賽結束以後,自己又接受了多次手術,而且花了很長的時間來康復。只是為了能像以前一樣的正常走路。

從這件事以後,傑夫明白了,我們除了不斷努力以外還需要休息,因為我們的身體需要恢復。

傑夫將肯帶到奧林匹克訓練中心參觀,那裡的教練對肯說到:“他們的訓練計劃主要就是幫助訓練者弄清楚什麼時候應該努力,什麼時候應該休息”。

那1%最優秀的人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往往是專心致志的工作和有計劃的休息。

當然除了體育運動員訓練後需要休息以外,我們同樣需要在專心工作後有計劃的休息。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體,以便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時,我們每個星期至少安排3次鍛鍊,每次不少於30分鐘。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耗費更多腦力,而不是體力,那麼太多的放鬆活動,實際上會讓你覺得更累,而運動可以讓你不那麼疲乏。

我們每次專心工作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90分鐘,我們需要在專心工作90分鐘以後安排一次10分鐘左右的休息,然後再投入工作,如果讓自己勉強工作,我們的效率則會非常低,達不到我們預想的效果。

另外在中午可以安排一次20分鐘的午休,以讓自己在整個下午精力更充沛,當然午休也不能時間過長,超過30分鐘我們就會進入深度睡眠,起床以後我們也會覺得全身乏力,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2、保證每晚至少八小時的睡眠時間

因為現在生活的快節奏,很多人成了夜貓子,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很多人只有3~4個小時的睡眠,而我們要有充足的精力,我們就得有足夠的睡眠,保證每天至少8小時的睡眠非常重要。

睡眠的過程,也是我們大腦處理和鞏固記憶的過程,因此要想進行刻意練習,我們需要養成保持良好睡眠的好習慣。而且保證充足的睡眠,我們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長遠的看問題的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如果我們缺乏睡眠,我們往往會情緒不佳、急躁、很難集中注意力,而且會更容易犯錯。我們會發現,如果我們連續加班,特別是加班到很晚的時候,那麼我們僅僅是熬過這一天都會覺得很難。

保證每晚至少八小時的睡眠,也是我們實現高效率非常重要的一步。

還有就是我們得給自己定期的假期,讓自己完全的放鬆下來,放下所有的勞累,完全的放鬆一下。

《1%法則》簡單六步,讓你實現(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最後總結一下:

當我們要挑戰自己,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時,主要可以考慮兩種類型的支持:第一種就是移除阻擋你邁向新臺階的障礙;第二種就是找到可以指導你前進的有力支持。

我們可以從一件具體的小事開始,然後利用“20/80法則”,分辨出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在這些關鍵的事情上持續努力,最後養成習慣,讓成功的行為成為我們習慣的一部分。最後在追逐人生理想的同時,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

恭喜您,又讀完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