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號」列車

“會寧號”列車載著會寧縣一萬三千戶貧困人口,開在連綿不絕的六盤山裡,在脫貧攻堅的這條路上,會寧摸索出了“一戶一策”政策,該政策成為這趟列車脫貧路上的推進器,但是脫貧道路上日漸顯現出來的矛盾、問題能否有效地解決決定著會寧縣能否在2020年按時到達脫貧道路的終點。

“會寧號”列車

近年來,會寧縣按照“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的增收思路,大力發展“1+N” 產業模式(“1” 是以全膜玉米、黑膜馬鈴薯為主的基礎產業,“N”是能夠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持續增收的養殖業、特色種植業、家庭工商經營業等勞務產業)。在發展“N”產業方面,會寧縣實施產業補助政策,貧困戶每引進1頭良種基礎母牛,縣上補助5000元,每戶最多補助4頭牛,經過繁育,農戶飼養基礎母牛(10月齡以上)5頭以上即為產業達標,農戶每年可以額外獲得產業補助2500元,換句話說一旦農戶養殖母牛產業達標,農戶每年可以獲得2~3萬的收入。

“會寧號”列車

然而,如此優惠的政策在落實過程中並不是特別順利。“有些農戶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期望政策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金錢補助,發展‘N’產業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導致內生原動力不足,這就需要駐村幫扶幹部化繁瑣為簡單,通過‘算賬’講道理”,會寧縣脫貧幫扶辦姜博如是說道。

駐村幫扶幹部既是政策的解讀、傳達者,同時又是農戶發展現有產業的指導者,與群眾建立通暢的聯繫和交流是脫貧道路上的基礎。只有農戶思想上發生轉變,政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為此,會寧縣開展了一系列“道德講堂”“技術培訓會”“連心卡”等活動,在宣傳新政策的同時也調動農戶的主觀能動性。

“會寧號”列車

通過走訪會寧縣丁溝村,記者瞭解到,近一年來,農戶思想上相對以前已經有了轉變,丁溝455戶有286戶為貧困戶,其中通過養殖產業達標的農戶有46戶,相較去年增長了30餘戶,但距離縣裡的要求“產業達標60%”還有很大的差距,採訪過程中,村幹部告訴記者,發展基礎產業養殖母牛所需的草料成本有些農戶還是負擔不了的,村子裡還有很多農戶是靠著低保過日子。

如何將達標標準與農戶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實現由“輸血型”扶貧向“造血型”扶貧轉變,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問題仍然需要我們社會各界商討對策,為貧困人口脫貧盡一份力量,為“會寧號”列車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