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我不在乎失敗 只有殺了我才能阻止我

人生和創業的成功有很多種,也有很多不同的路。有人家境優越,從小接受好的教育,工作起步就是大公司好工作,創業起步就是大格局大視野大生意。

但我更欣賞李書福式的成功,家境差,起點低,5次創業,這樣的人最終能大成,更需要雄心和魄力。為什麼?因為窮人的孩子,沒見過大錢,很容易小富即安。

但李書福不是,他每次到了一個比較舒服的狀態,就會不斷進化,尋找合適的時機向上攀爬,即使是失敗也絕不停留原地。

從19歲做生意,到今天,李書福已經幹了36年,他從120元起家,最終做到現在的百億富翁,很了不起。

為了造汽車,他向政府申請了6年

吉利成為中國首家汽車民營企業

“什麼叫創新,就是人家都反對你還堅持去做。如果你和大家的觀點一致,這叫創新嗎?”李書福說道。

1994年,李書福洞察到汽車的商機,他想做汽車,但政府只限國有和外資生產,當時民營企業裡沒有人敢這麼想,這麼做。

可即便這樣,也沒能攔住李書福的野心。

為了實現造車夢,他瞞著政府部門,偷偷在臨海市徵地850畝,打著造摩托車的幌子,籌建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區”。

眼看著政府許可還沒批下來,李書福只能一邊偷偷造車,一邊向政府申請。

1996年,他向浙江主管部門提出造汽車的申請,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當時的民營企業不可能拿到汽車行業的準生證,更有人笑話李書福,說造汽車不是造摩托車。

但李書福偏不信這個邪,“造車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4個輪子,2張沙發,再加上一張鐵皮嗎?”

為了可以正式造車,他好幾次跑到北京,堵在有關部門門口苦苦哀求給民營企業一次做汽車夢的機會,並聲言不用國家投一分錢。就這樣,他堅持了6年。

可能有的人早就放棄了,但李書福卻為了這個夢想不惜北京、浙江來回跑,而且一跑就是6年。

不顧眾人反對,不懂生產技術,但他卻堅定的說:“我們要讓吉利車走遍世界各國,而不是讓世界各國的車走遍中國。”

這種決心與毅力,真的不是一般人所擁有的。

1996年,吉利集團成立。

不禁感慨,任何時候我們都是有選擇權的。一個開掛的人生,可能就差一次勇敢的選擇。

1997年,李書福買了一個四川客車的生產資質,只能生產客車和麵包車。當時,不僅沒有政府支持,同行也在嘲笑打壓他。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李書福在這種打壓下堅持了下來。

1998年,吉利在寧波建立工廠,開始規範進入汽車製造行業。但還是不能生產轎車,只能生產客車。

那段時間有多艱難?研究汽車技術的時候,李書福要把房子和倉庫都用布蒙起來,像小偷一樣生怕被人舉報。

他不斷告訴自己,“我們要堅定,我們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

1998年底,第一輛兩廂“吉利豪情”車下線,李書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場價定在4.79萬元,是當時中國最便宜的“電噴車,”救贖者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但挫折只是開始,那一年李書福專門搞了一個“下線儀式”,他發出去700多張邀請函,結果來捧場的只有一位副省長。原因是當時這輛車還未列入國家規定的生產目錄。

“我當時真想哭。辦了100桌酒席,卻沒有來賓,這是什麼滋味?”回想起來,李書福仍有些心酸。

面臨一系列的挫折,這位“汽車狂人”不僅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

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視察吉利集團,李書福對他說:“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終於,2001年12月,吉利獲得轎車生產資格,成為首家中國汽車民營企業。

1998年8月,第一輛吉利豪情下線

這場持久戰終於打贏!回想這段經歷,李書福感慨:“吉利汽車的目標是要做真正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受人尊重的中國汽車品牌。雖然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得不會很平坦,但我相信我們每走一步,就會取得一點積累和進步。”

申請成功後,吉利仍然頂著巨大壓力。畢竟全世界那麼多同行已經在中國紮根,作為後來者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非常艱難。

為了在這個領域立足,吉利主打低價路線,讓普通百姓也能買得起。

當時的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每輛價格都在3萬多元。高檔一點的吉利優利歐售價也不過4萬元。

這樣下來,吉利的客戶不斷累積。生產的第一款轎車,最高的時候每年銷售量就高達十多萬輛。

“我不是偉人,是草民。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我們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到來嗎?”回顧這一切,李書福說道。

從決定收購沃爾沃到收購成功,他用了8年時間尋找機會

所有的看似一帆風順,背後都有你看不見的眼淚。

吉利起來了,但它最初主打的低價策略卻被人詬病廉價低端,上不了主流。另外,因為過於模仿其他汽車,吉利沒少吃官司,李書福的處境極為尷尬。有人說他快瘋了,見人就講自己是怎麼造出3萬元轎車來的。

這給了李書福很大的打擊,有一回,他與同事喝酒後號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搶,每天從早晨6點半工作到晚上11點,辛辛苦苦辦企業,為什麼別人總嘲笑我?”

哭完之後,李書福萌生了收購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念頭。

2002年,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不久的李書福,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對員工們宣佈:“我們要收購世界名牌沃爾沃!” 但當時,收購沃爾沃只能以“夢”的形式留在李書福的大腦中,因為他“沒錢、沒本事做成(這件)事情”。

所有人都在笑話他,包括內部的同事。

殊不知李書福暗下決心,正一步步往他的夢想靠近。

2006年,吉利集團贏得英國百年汽車企業錳銅控股公司的垂青,雙方合資成立了上海英倫帝華合資公司,在上海生產知名的倫敦黑色麵包出租車,實現了“英國品牌中國造”。

2008年,李書福又趁著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拿下全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

這一切都是為了向他的“沃爾沃夢”靠攏。

甚至,李書福私下跟吉利的一位高管說道,“我要你知道一件事——一旦我們開始這次冒險,一旦我開始收購沃爾沃,唯一能阻止我的辦法就是殺了我。”

李書福絕不只是說說而已,為了收購沃爾沃,他整整花了8年的時間。

吉利收購沃爾沃簽約儀式

2007年,看到福特深陷財務困境,李書福開始“找錢”,並委託美國一家諮詢公司給福特公司高層“帶話”,表示吉利集團有意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他還親自去美國拜訪福特公司高層。儘管對方甩掉了捷豹、路虎等知名品牌,但它仍然捨不得出售沃爾沃。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書福,仍然不死心。後來的連續兩年,他又跑到美國底特律參加車展,目的就是找機會和福特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喝杯咖啡,“聊聊沃爾沃”。

但都遭到了拒絕,原因是吉利公司沒有國際知名度,自不量力。但李書福一直軟磨硬泡,福特公司很多人也因此記住了這個黃皮膚的中國民營企業家。

2008年底,當福特公司決定甩掉沃爾沃這個“包袱”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書福。

經過幾番溝通,董事會內部始終未能達成一致。

為了說服福特公司,李書福甚至通過一家英國公司組建了一個200多人的談判團隊。

當時談判有多艱難?光是雙方準備的資料和談判記錄,就重達幾十公斤。而且吉利集團的談判成員,由於經常往返中國與歐洲,常常早上醒來都反應不過來自己身在何處。

為了收購沃爾沃,他不知疲倦不知險阻,從收購國外企業到多次與福特公司高管的交涉,都看出李書福的決心,他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2009年10月31日,福特公司終於在兩個競購者——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和中國吉利集團當中作出了選擇:吉利集團被列為優先競購者。

2009年12月,福特對外宣佈已和吉利達成框架協議。

一個才有12年曆史、年銷售收入只有160億元的中國民營企業,最終以27億美元的代價吃下了有86年光榮歷史、年銷售收入上千億元、製造世界上“最安全”汽車的頂級汽車品牌之一的沃爾沃。

這在世界汽車史甚至產業史上,都是一個驚人之舉。

周星馳曾說過一句話,“如果每個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子?”

一路走來,很多人都不理解李書福,甚至笑話他。

但他從不在乎,也從不害怕失敗,因為他知道只有去做了才有掰回的餘地。

就像他說的那句,“人生沒有標準的答案。”

耗費90億美元收購奔馳母公司

你看不到李永福做選擇有任何恐懼

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團正式宣佈以90億美元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佔股9.69%,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

這有多瘋狂,很多人都想擁有一輛奔馳,而“汽車瘋子”李書福的做法是直接買下它的母公司。

90億美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比李書福和其兒子財富總額的一半還多,是收購沃爾沃價格的五倍。

李書福不僅“瘋”了,而且還出乎你的意料。

曾經有媒體問李書福,“你個人的終極追求是什麼?”

李書福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什麼終極追求?人生是一個不斷奮鬥的過程,所有人最終都會進墳墓,哪有什麼終極追求啊?”

如今,55歲的李書福已經功成名就,他也成為汽車行業的風雲人物。但他仍然在追夢的路上。

看到這裡,感觸頗深。這幾年來,看到很多人的起伏。

2015年,是自媒體創業元年。有個朋友也剛好趕上這個風口“一個月賺20萬,幾乎天天有廣告接,挺爽的。”

我聽完後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建議他樹立自己的壁壘。

原因很簡單,憑藉風口賺快錢不會持續很久,如果只是靠粗製濫造的內容根本留不住用戶,現在迭代這麼快,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打倒。

他明白,但明白的不夠徹底。接著又這樣混了2年。道理很簡單,如果有門生意,每天隨便弄一下,一個月能賺上萬,大多數人即使明知道不好,也不想去改變。

但2年後,他的公司已經走下坡路,因為沒有核心的商業模式,曾經10個人的團隊縮減到3個人,收入也艱難。因為害怕失敗,他嘗試都不敢嘗試,等到醒悟過來,早已經被替代。

人這一輩子,不是隻有短短兩三年,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要放棄提升自己。

這麼簡單的道理,並不是每個人都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