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當下中國的房價是否抑制了居民的消費?

賺錢的竅門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雖然在城鎮定居的人都可以稱居民,但是經過放大仔細甄別後你會發現,人與人其實真的不一樣,那些月收入幾萬、幾十萬的土豪以及月收入上萬元的荒涼群體,除非他們把收入的全部都用於炒房投資,你能說這部分人員因高房價被“抑制”消費了?而真正被“抑制”消費的,是那些月收入在2000~4000元為數眾多的基層群眾以及農民兄弟。除非他們不買房,一旦買房就變成名副其實的“房奴”。

以三四線城市為例,中心區域二手房以及新開盤樓房都已經破萬,老城區二手房均價超過8000,四環邊緣商品房均價也在6500以上(沿海發達城市更高)。家庭收入與房價增長不成正比,小學生都能算出,如今中下階層買房,即便不吃不喝也要幾十年時間。有人說你可以暫時不買或貸款買,問題是你可以等孩子等的起嗎,現在還有哪個城市孩子入學不是按照學區劃分的?想進好的學校接受優質教育家長勒緊褲腰帶也必須買!而貸款買房的門檻越來越高,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都已提高,只能加槓桿買了。

只能說,將戶籍與學區捆綁,是當前“房奴”們邁不過去的坎,那些希望給孩子更好未來的父母其實是“被剛需”的人群。

在房貸的重壓下,那些加槓桿買房的人群,每月收入扣除房貸,剩下不多的部分必須精打細算,確保每一塊錢都花在“刀刃”上,消費降低成為必然。簡單舉例說明。筆者有一哥們,以前三朋四友隔三差五的要聚上一回,穿的衣服也光鮮考究,朋友圈經常發些自駕遊視頻,最近半年來,朋友聚會已經不見身影,電話裡總說很忙,現在才知道他前段時間家裡買房了。

筆者曾經也做過“房奴”,回想那段苦逼的日子,真TM不是人過的。“房奴”們的共同體會是,腰包憋憋,不敢生病,不想外出,社交範圍縮小,消費水平降低,生活質量下降。。。

真不想再寫下去了,有同感的朋友留個言相互鼓勵下吧。


抽時間來看看


一人所失即為一人所得。

現在房價這麼高了,錢都用來還房貸了,抑制了人民消費,所謂消費降級。

購買力少了,錢都去房地產了,剝奪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機會。於是其他行業都不行了。

以上全錯。

貨幣

假如中國目前的總M2,是200萬億。

就算房地產佔三分之一,佔60萬億,實體佔140萬億。

實體經濟佔140萬億,14萬億,1.4萬億,都是等價的。

哪怕我“留給”實體經濟的現金,只有140億。 經濟依然可以完善運轉,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那假如“留給”實體經濟,只有14萬億,那會發生什麼情況。

情況就是,所有的物價,砍掉一個零。

你吃一碗拉麵,不是20元,只要2元。

你覺得房地產佔60萬億資金,使得購買力減少了。假如這部分錢從房地產回來,購買力就會增加,拉麵就能多賣幾碗,實業老闆就會掙錢。

這是不對的。

如果“產能”沒有增加。單純的貨幣增加,只會引發通貨膨脹。

拉麵的價格也會增加,同時你會很快發現,麵粉漲價了,牛肉漲價了,拉麵師傅跑過來喊要加工資了。

拉麵和成本一樣,都在以+20%的速度上漲。

然後你發現,不僅拉麵漲價了,汽油也漲價了,足浴保健也漲價了。你的生活質量並沒有任何改善。

貨幣總量不變時,當資金進入房地產。

這種情況下,通常會發生“通貨緊縮”+“房價飛漲”。

也就是說,成本下降,售價下降,最後大家扯平。

但在中國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房地產成為了通貨膨脹宣洩口。

消費降級

保時捷最近出了一款低配Macan,最便宜的裸車,也就60萬。

那麼Macan的目標客戶是誰呢。是原先的寶馬奧迪車主。

寶馬奧迪,主流配置的價格大約是40萬。

現在您只要再加20萬,寶馬就可以換成保時捷!

請問您心動麼?

街邊3元香飄飄奶茶,到8元的快樂檸檬,再到30元的喜茶貢茶。

是消費升級麼?不是。

真正的消費升級是什麼呢。真正的消費升級是:

可以觸摸更高檔次的一個大類。而不是同類打轉。

對於真正的消費升級,是當你進入一個全新的大類。以前喝奶茶的,現在買摩托。

以前玩摩托的,現在買房子。

以前有房子的,現在買遊艇。

那我們才叫這是“消費升級”。

如果你以前沒房子,現在買房子。而把奶茶和襯衫,換回最便宜的牌子。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消費升級”。

房產證的炫耀,才是真炫耀。


萬歸藏


中國捆綁式管理認為,中國的房價沒有抑制居民日常消費。

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的房價基本上隨著GDP的增長而增長,除了個別城市外,應該大部分是正常。

我們還是用數據來說話。2000年到2017年,中國的M2增長了13倍,而GDP同時也增長了十倍,那麼中國的房價,尤其是一線房子的房價也增長了十倍左右。房價與GDP同步有什麼錯?

筆者再舉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吧。筆者家鄉是一箇中原伏牛山區的小縣城,1997年從政府下海。當時單位集資房,價格是180元/m2,筆者當時的工資是120元每月。2017年,我家鄉的房價是5000-6000元/m2左右,而家鄉公務員的工資加獎金也基本在5000元左右,大家可以算一算,工資漲了40倍,房價基本上漲了30倍。

筆者再舉廣州的例子吧,筆者97年到廣州,第一份工作工資每月1500元,當時天河北的民房價格大致是2500元,不到3000的樣子。20年後,大部分中產者的收入基本上在每月30000左右,房價呢基本是3萬到4萬之間。大家可以比較,工資增長了20倍左右,房價增長基本上10倍左右。

第二,中國的房價背後是兩代人或者兩家兩代人的共同承擔。

很多人說中國的房價高,跟過去比肯定是高,但80後、90後是購房主力的情況下,購房的金主,其實是50後,60後上輩人,80後、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只有一個孩子,80後、90後夫婦買房,背後是兩個家庭四個父母兩代人在支持,與只有一對夫婦供房,完全不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房價並不算高。常言說,有賬不怕算,自己可以算,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如果說兩家人兩代人共同買房都覺得貴,50後、60後沒老可啃,不是也同樣買房了?!該怎麼講?因此,房價抑制了消費之說 ,不成立。

第三,一個人工資跟不上房價,抑制了消費,跟時代有關,也跟是個人能力及消費習慣有關,是少數,不應該是主流。

中國的房價不低,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100%進城買房子,有30%-40%的人租房子,也是正常的。中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只有那些工資能跟上房價或父母工資能跟上房價的人,在城市化進程中買房子,再正常不過了,畢竟中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沒有到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境界。

看完上面的分析,你就會明白,真正抑制居民消費的是不是所謂的房價。中國捆綁式管理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養老需求與醫療需求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才是大家不敢大膽消費的罪魁禍首!


本文作者系中國捆綁式管理創始人,中國恆大管理模式的締造者,四川中制工業設計院研究員。對宏觀調控、企業管理有興趣的朋友與企業家,可以加作者關注,私信作者瞭解更多。


武六鋒


肯定的啊 現在房價怎麼貴 首付得湊或者使勁攢 還有房貸 我問同事基本上房貸能佔工資的一半 剩下的錢得還是加緊的不敢花 別再碰到生病啊 朋友結婚呢 都是要花錢的 所以肯給你會抑制消費的


22404774


毫無疑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很多人的消費!由於高房價的消費進而影響到其他的消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給很多人一個好的未來!從過去到現在,有房的人有更多的房產,沒房的人可能沒房,也可能想買房。有了很多房的人,到今天為止,肯定也已經真正的實現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啦,真正走上了人生巔峰!😃😃😃簡單的說,就是,今天很辛苦,今天的消費被壓抑住啦,但是不出幾年,買到了好的地段的房子,通貨膨脹,人民幣貶值等,房子必然也跟著水漲船高,現在消費,通過套現也能真正的實現財務自由的!最後總結:買房需要好的目光,不是所有地區的房子都買,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有了這個標準,也許未來您買到的房子就不是限制消費啦,而是拉昇消費!我在廣州,買賣廣州佛山的房子可以關注我,感恩支持,歡迎關注,私信一定回!



買房這些事兒


我覺得這要分兩方面來說。總得來說,我覺得房價並沒有抑制總體消費,甚至拉動了消費。但微觀層面,確實又抑制了家庭和個人消費。

我並不是說買房了就是消費了。

先說為什麼抑制,因為大家比較好理解。

中國人的土地情結導致現在我們說的“丈母孃現象”,就是不管你是不是剛開始工作,有沒有積蓄和買房的經濟實力,只要你結婚,孃家人就覺得你必須有房。

所以幾代人會為了小兩口買房掏空存款,甚至透支未來的收入,揹負房貸。

這麼說,未來年輕人的收入分配就非常的不自由,所以說抑制了消費的動力和能力。

下面我說為什麼房價又促進了消費。

第一,就是房價的高漲事實上拉動了經濟發展。中國過去幾年的高增長中,80%以上的gdp是房地產拉動的,這還是中國沒有把房地產銷售本身計入gdp的前提下。

因為房地產是一個太大的產業鏈條了,影響更是廣泛。房地產火熱,因此上游的水泥,鋼筋,原材料全都走強,下游的餐飲,外賣,快遞等服務業也全面活躍,其他諸如金融服務和互聯網,也都能或多或少由此獲益。因此,房價高漲帶動的房地產投資,實際上帶動了經濟活力,從而拉動了人均收入的增長。這個角度說也帶動了消費。

第二,房地產帶動了收入重新分配。這個聽起來並不那麼好受,但實際上就是,有錢和有能力買房的人,通過把自己大筆支出放在房屋上,這些錢轉移到了建築工人,拆遷戶,水泥工人,石材開採工人,加工業工人等等勞動者手中,進行了財富的重新分配。

從這個角度說,房價也是促進了整體消費的。

所以回覆到我的結論。微觀到買房的個人,房價抑制了消費。而宏觀上,房價卻促進了整體消費。


諮詢師天生


我認為角度不一的;早有房一族,多出來的錢為了跑贏GDP,忙著再多賺點錢,哪有時間去消費;剛需購房者,每月的收入,支撐還貸,生活開支可能得縮水,省點花;炒房客呢?使勁往房子裡注資,賭上明天,儘管賺的錢多,也還是一個理,越有錢越不願意多消費,越會精打細算;現在說回來消費啥呢?吃、穿、用、學習、旅遊、健身、、、、還有啥?買房也是消費的一種啊!而且是高消費呢!要是要讓大家加強傳統消費觀念,還是得源頭上捉起,軟件不時的升級,倒逼硬件更新換代;新功能、新材料、新做法、對應著不同需求的群體,有辦法將大夥都引來消費嗎?做到的,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你信嗎?再說回來,浪費是可恥的,建議加強“燒腦”遊戲,保護資源環境,讓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


路過—路過




改革開放20年的時候,大約在1998年,國家開始有了商品房,那時候普遍工資在500元到2000元之間,人們剛從貧窮中嚐到點甜頭,開始改革,不分配福利房了,鼓勵買商品房,此時商品房價大約在600到1000元之間,開始不敢消費了,捏緊褲帶存錢買房子。


10年之後,2008年,普遍工資大約在2000到20000元之間,這下可以把生活質量提高了點?否,還是要存錢買房啊,這時候房價已經到了5000到30000元。


還沒完呢,又是1個10年,時間到了2018年,普遍工資沒有漲,還是2000到20000元,房價呢?已經是10000到50000元了。還得存錢買房啊……


所以,題主,你看你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不應該有疑問,應該是一個肯定的陳述事實。


老楊說房


只能說當前的房價已經阻礙了中下收入階層和大城市(一線或部分準一線)外來年輕人的消費。由於房價的不斷上漲(企業即及個人的炒房,三四的棚戶區改造),大家覺得不買房以後更買不起了,所以很多中低收入者及大城市的外來年輕人給自己加槓桿,紛紛帶款買房。據說中國的居民負債率已排在世界的前列,有的家庭使用了六個錢包,整個家族都為了一套房子在奔忙,那還有信心消費啊。我瞭解的情況是:城市的土著基本不缺房子,有的還有很多房子。大城市的外了年輕人很多已經集全家之力在大城市加槓桿買房子,中小城市中低收入者及進城的的農民子女也加槓桿貸款買房子。你想一想大約百分之六七十的居民都有房貸,哪還有能力和信心去消費呢,真可以說房子綁架了老百姓生活啊,想想都鬧心,怎麼辦好呢?


馬雲燕2


是的。

自從買了房子和汽車🚗,又生了孫子寶寶,經濟真的緊張許多。

想想好像這兩年衣品差了,衣服鞋子很少買,也不再像過去講究品牌,能穿的體面就可以。倒是吃的方面比以前花的多,一方面是孩子小為了保護他,另外一個就是都擠在我這裡,生活費增加不少。

房子已經成了家庭絕對的財產主力,其他東西價值相比起來微不足道。也許是特殊時期吧,孩子們還沒有真正的站起來,兒子媳婦三十歲工作時間短。

希望再過十年,存款也好其他投資也好,可以和房產的價值並駕齊驅,少些也沒關係,但不能再讓房產一枝獨秀就好。

手裡活錢少了,消費自然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