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太原

胡曉光 發表於個人公號“胡說胡又說”

前幾天,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在北大講課,其中有一小段我記得。易教授對中華泱泱五千年文化頗有疑問。易教授說中國文化確切的講只有3700年,證據是考古挖掘。文化最不打架的鐵證是二里頭文化,洛陽的漢魏故城等。這裡有城池,有實物,有簡書說明。

文化很亂,前段看甘肅人的描寫,“八千年文化看天水,五千年文化看洛陽,三千年文化看西安”,呵,甘肅要做文化大爺。河南人自然不含糊,自噓他們是文化源頭。我們山西人,更強勢的喊著,“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山西”。呵,反正關起門來嚎,誰也拿不出較量的實證,標準又是什麼,也沒人上心。

太原,太原

我們是太原人,自然為家鄉站臺。文學描寫的歷史靠不住,司馬遷筆下的“史記”,有些都是傳說。反正梳理一下可以認識,黃河是母親河,中下游是華夏文化發祥地。我們太原,可不止是傳說和神話,許多挖掘出的城池,今天尚存留的實物,毫不吹噓的說,這裡有的是華夏最早的文明。不和別人爭高下,要麼一飛沖天下,也是幾千年太原人的性格。

現代化了,也和考古找證據一樣,文明就表現在建築城池。如今水泥樹林子不缺。回頭比較的還是歷史文化故事。和人一樣,不管長的多麼美麗的軀殼,關健是靈魂有沒有重量。

說我們美麗的太原,沉澱著無數的魅力神話。今天只說一條濱河西路,就串起了幾千年的歷史珍珠。

太原,太原

新修不到十年的濱河西路,是沿著三晉的母親河汾河西岸,修成的一條全立交快速路。它橫貫太原市區南北,長約50多公里吧。北至尖草坪區柴村橋,南至清徐縣的文源路。這條路修的平直,立交縱橫,綠化帶漂亮精緻。這裡自然有太原市長耿大爺的一份匠心。人們大概只知道行車舒服,卻不一定知道,這條路從頭到腳描寫的是山西和太原老鄉的根祖故事。

濱河西路從南到北,簡直就是一部太原的歷史文化編年史,真是有意思。

河西路南頭,往東南十多里的地方,有個村莊叫堯城,這是4300年前陶唐氏堯帝最初建都之處。晉祠附近的王郭村,那是天下張姓的源頭,治水聖人臺駘的官銜,年份遠在五千年以上了。

濱河西路晉源區的晉祠,距今約2500年左右,唐叔虞的家祠,三晉文化的源頭。

太原,太原

濱河西路沿線的天龍山,蒙山,是東魏、北齊時代大規模的佛教摩崖石窟群。山腳下,1500多年前,隋唐時期的晉陽城,雄霸天下。北宋時被皇帝趙光義毀滅。

晉源區內,太原市復建的7、800年前的明縣城已成規模。

濱河西路北頭,400多年前的思想家,文化巨匠傅山先生的故園。

有人會問,4300年怎麼來的?這個不是神話,堯帝的生辰年代被證實的。堯帝是河北伊祁山(順平縣、唐縣一帶)生長的,13歲封陶地,15歲封唐地,後來做了部落大首領,率部落經過太行山井徑,西遷到太原,在呂梁山下,汾河谷地紮根,然後建設了城池。也就在清徐縣的堯城一帶。

太原,太原

前段,胡說曾寫過太原歷史這一段,受到晉南某鄉親的攻訐,說堯帝從來就是平陽(臨汾)一帶的,在太原是個鬼。呵,咱也是多個書藉看到的,誰會自己演義?

堯帝在太原建了中國最早的城池,處在汾河之濱,後來連年遭遇水災。堯帝就派人重新勘查,找到了平陽這塊風水寶地,所以又率部族南遷臨汾,修建了堯都。後來《漢書》等多個史書就稱太原叫“堯北都”。

清徐的堯城村,如今每年不斷舉辦祭祀堯的儀式活動。四千多年了,自然不會找到地上遺存了。

要說開發太原,最早應該數臺駘了。太原東山“臺駘山”,那就是為紀念治水英雄臺駘命名的。先人臺駘的治水早大禹若干年,他稱為“汾河之神”。神話中說他駕馭星辰,鎮汾河魔,劈山馭水,讓三晉變成今天的自然格局。

在晉祠王母娘娘的大殿旁邊,就有臺駘的殿宇。太原人會永遠懷念他的濟世功德。

濱河西路晉源區內,那就是我們太原最著名的“晉祠風景名勝區”。

太原,太原

晉祠是三晉文化的源頭。西周年間,也就是2500多年前了,周王讓他的弟弟叔虞管理唐國,也就是今日太原的這片地方。唐國,也是對堯帝在太原紮根的佐證,陶唐氏嘛。現在中國人喊的大唐,是唐朝李家王朝治理下的盛世。而李家王朝用的國號“唐”,就是借用的陶唐氏品牌了。太原那時的城市名並不叫晉陽。唐叔虞作為西周的諸侯王統治唐國,治理的有模有樣。他死後,接替他的王候正式修改了國號為“晉”。汾河水也叫晉水。到了趙簡子執政的時候,城市就建在晉水的北面,所以“晉陽”得名。如今,太原政府把太原建城史定格在2500多年,大概是考古實證的吧。實際遠不止的,從堯帝建北都在清徐晉源一帶算起,太原建城史應有4000多年。

濱河西路一條支線迎賓路,幾公里就是風景名勝區晉祠,還有本省標準最高的晉祠國賓館。風景區經過近十幾年的改造,方圓數公里,亭榭樓閣,樹木參天,綠植奇美。這裡不僅濃縮有三晉文化的精魂,而且存留的建築和藝術實物,堪稱是世界級的文化財富。晉祠正在積極準備中,擬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唐叔虞去世後,為了紀念他,給他修建了“晉王祠”,追認他為“晉”人文化的祖宗。根基是祭祀的廟宇。後來歷朝歷代在這裡增修建築,逐漸成了皇帝園林,成了供皇宮貴族休息賦閒的風景名勝古地。

太原,太原

晉祠背靠呂梁山的小支脈懸甕山,腳踏晉水汾河,自然就是柔風清流的寶地。漢魏時不見多的動作,自隋唐起,歷代皇家都大興土木,建設了豪殿奇台。特別是太原起家的大唐李家,更對這處寶地傾注了財力,唐太宗李世民還特為此處撰寫碑文。北宋年間又一次擴建,獻殿,魚沼飛樑,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木柱雕龍等建築和藝術珍品,都是國內外的絕版遺產。

濱河西路中段,大約就是南外環高速至晉祠,是太原旅遊點密集的地方。晉祠往北不遠的古城營一帶,是晉陽古城的遺址。這座遺址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城池遺產。有人拿它與意大利龐貝古城相媲美。國內著名的洛陽城遺址,長安城遺址等,雖然考古價值珍貴,但這些遺址都深埋在現代都市的水泥林下面。只有晉陽古城,沒有多的建築覆蓋。太原正在籌備“晉陽古城遺址公園”,使消逝了2千多年的城市文化翻新出來,加上在遺址旁邊已經復建的太原縣城。太原明代古城,巍峨的城牆聳立,保留了數百年來寺廟、民建、街巷等古物,規模宏大,不久便會驚豔亮相在世人面前。附近幾公里,再綴起不遠處的天龍山。天龍山是前1500年年間,北魏、北齊以及隋唐開鑿,是國內第五大的摩崖石窟群。蒙山大佛,世界第二高的佛像,僅低於四川樂山大佛8米,但開鑿年代還要早160多年。還有名剎開化寺的部分原存寺塔等,都有近1500年的歷史。

不妨國內搜尋看,像太原西南地區幾十平方公里內有多個朝代,數百年直至追溯上千年的風景名勝、古建築物的遺址,如此密度的分佈,還真是罕見。這些東西在歷史文化,考古,美學,建築等各方面展示的價值,將會引起全世界文化人的注意,這是我們太原人的驕傲。

濱河西路的這一串美麗的珍珠,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裡,正逐漸從歷史的塵封裡發掘出來。除了還未發現多的兩漢時的寶貝實物,幾乎每個朝代的影子都可摸得著。

太原,太原

依古到今,濱河西路的北頭,是年代較近的崛圍山風景區,還有一代文化巨匠傅山先生的紀念園。傅山先生集思想、哲學、醫學、書畫等文化內功於一爐,他又是罕見的剛強氣節的烈士,鐵骨錚錚,武骨文豪,當在世界文化之林是獨秀的擎天一柱。

有空沉澱了時間,一定去尖草坪西村,傅山園裡泡半天,感染一下傅青主的耿耿氣概,傳奇一生。

濱河西路的市區段,太原人都知道,現在由30年前的荒草河灘,褪變成城市的主動脈心臟地帶。車流如織,晝夜不息。兩旁的摩天大廈從南到北綿延幾十裡。尤以迎澤橋西的中海、華潤等為最,50多層的超高住宅區,高聳260米的太原之冠的兩座鋼構雙塔,成了美麗太原的新地標。

濱河東路,濱河西路兩條快速路之間,一到夜幕降臨,華燈齊放,看吧,從柴村橋往南,攝樂橋、北中環橋、漪汾橋…。汾河上共建了十八座橫跨市區的橋樑。

十八座燈虹,十八個夢。現在智能的光電效應,不妨航拍一次太原夜幕下汾河橋,都是撼人心魄的美。

說濱河西路的現代故事,不能不提長風商務區。還得提一筆值得山西人懷念的老省長於佑軍先生。如今的晉人掰起指頭數數歷年的省頭兒,一說到於省長,除了由衷的思念和欽佩,就是打心裡的惋惜。於省長也就幹了一年多,他潑辣的施政風格,真抓實幹的勁頭深印在山西人心上。

長風商務區就是於省長時動工的。它如今是太原乃至全山西,是現代化世界的風景線。會展中心,大劇院,美術館,科技館…,成群的藝術概念的場館,高端典雅,各具美感。從有她開始,太原才有了今天的都市自信。

太原,太原

太原變化了,濱河西路就是縮影。這條路講出了太原幾千年的變遷,擺給了我們時光的穿越和飛流。胡說也是碎片的抓了其中的幾顆珠子閒諞,也企圖讓世人認識一下太原的本來面目。

魅力太原,生養我們的地方,活在我心上的城市。順便的話,先走一趟濱河西路看起。

太原活在三面環山,南門開口的“簸箕”中。若站在中北大學的二龍山上往南眺望,一座窩在東西山中的城市,高廈如林,繁華似綿。晉中平原舒展遠去,一條汾河環繞其中,正應了易經對好風水的描述,山環水繞必有氣。氣當然是祥瑞之氣,是孕育大地和萬民的天罡地氣。說太原盤龍臥虎,自古英雄輩出,是華夏文化的發祥之地之一,隨手就可拈來一段又一段美麗的傳說。

所有關乎太原的美麗故事,源頭必須的找到,他是太原數千年文化的源頭。他是太原最早有記錄的先人。比喻說吧,假設太原正式在地球上註冊了戶口本,那麼戶口上的第一個有名姓的原住民就叫臺駘。

臺駘是四、五千年前的歷史人物。那時候,還沒有記錄事和寫劃文學的文字,都是靠歷代老祖宗口口相傳,把一些大事和重要人物傳載講述。許多古代重要的文獻,如《史記》《左傳》《水經注》等,都記下了上古時代的這位英雄,我們太原的先祖臺駘。浩瀚的史海,別人可以忽咯不記,可我們生活在今天的幸福的太原人,應當有感恩心,永記太原的拓荒者。

太原,太原

太原最早的文字符號叫“大原”,就是一塊很大的高平之地,太也是大的意思,到了春秋戰國後太原成了專有名。太原和晉中盆地在群山佔領的山西,在古人的視野中當然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可是上古時期,這裡是碧波盪漾的晉陽大湖,後來叫“祁澤藪”,沒幾塊陸地。

我們是炎黃的子孫。活到今天,十幾億人口了。不管五千年多少變故,天災人禍,戰爭的硝煙,部落的生滅,仇恨和愛,流淌的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臺駘是黃帝的五世孫。傳說黃帝的一個兒子叫少昊,臺駘是少昊的玄孫,少昊兒子青陽氏揮的孫子。據說太原晉祠附近的王郭村,是很有說道的古部落。古代叫尹城,附近還有青陽河,這就是少昊兒子揮的封地了。揮發明瞭弓箭,把人類的狩獵生產工具推進到新的階段。所以以弓見長的揮就被皇帝賜姓為張。太原王郭村還是華夏張姓的源頭呢。姓張的人口據統計有9000多萬。臺駘現在不光被太原人供奉,還被天下姓張的男女祭拜為張氏宗親的源頭之一。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唐代,這裡曾建有規模宏大的殿閣,紀念張姓始祖揮,還有治水英雄臺駘,他還是姓張的三世祖呢。因臺駘治水有功,被顓頊帝任命為汾州的地方官員,官署也在王郭村這個地方。

太原,太原

姓氏排列,是中華文化的偉大內容了,把一堆堆麻亂的男女人口,用數學的排列與組合串起來,檢索分類,貫之以年代,裝填了經過的故事。放到千秋萬代也挺有嚼頭。

臺駘具體的生卒年代誰也搞不清。他是黃帝的嫡親後輩。他爹是個官,叫玄冥師。玄冥是治理水患的官員,估摸著和水利局長差不多吧。玄,是對自然的膜拜,冥,是深奧難測,那時候是不敢喊征服自然口號的,人畏懼天地。臺駘子承父業,他爹去世後,他做起了玄冥師,足跡踏遍了今天的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地。他也是中國最早的水利工程師了。他按照天上的星辰分佈,規劃大地的山川河流,是華夏早於大禹,治水成功的第一人。

關於臺駘,民間還傳說不少神話。太原陽曲縣北邊有系舟山。相傳這裡在大禹治水時,乘船到此停靠的地方。上古時代,晉中及太原一帶一片汪洋大湖。有黑龍肆意橫行,號為汾魔,製造水患,坑害沿湖百姓。玄冥師臺駘接受了治水大任以後,首先是以他的神勇之力,與黑龍惡戰,終於降服他,將汾魔永縛於晉陽水岸。黑龍龐大的軀體,系舟山為首,龍角為山峰,崛圍山、龍山、天龍山為龍身。這也是我們如今為何稱作太原為龍城的始話了。

太原,太原

歷代皇帝佬兒,雖然是史前神話,但最恐懼太原一地的巨龍復活。龍城寶地,群雄迭起。尤其是北宋皇帝趙光義,火燒了華麗的晉陽城,滅絕這裡的龍氣還不放心,還專門派了大批人馬,把系舟山的山巔挖平,毀滅了龍首之龍角。企圖讓龍永世不得翻身。

臺駘治水,傳說下來有顯赫的幾項大工程。一是鑿開靈石口,引出晉水入黃河,讓晉中、太原大平原成為適宜人類的生存之地。在此之前,汾水自管涔山一路狂瀉,帶來了沿途流域的黃土,久而久之,形成了晉中及太原的沖積型平地。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淤泥和障礙物,洪水肆意橫行,水澤漫天,一片荒蠻之地。臺駘受命於治水重任,他依照天上的星斗排列,規劃出晉水的水路和疆域。尤其可貴的是,他不屈服老天爺的安排,自發的帶領民眾挖河道,壘壩堤,既疏又堵,將洪水馴服。鑿開靈石、中鎮霍山的口子,汾河被駕馭,太原大晉陽湖的水順流南下後,太原及晉中盆地的陸地才逐漸形成,從此成為華夏文化重要的繁衍之地。

臺駘又一顯赫的治水業績是晉南盆地。晉水汾河千年萬年一直是南向入黃,由今天的山西平陸縣茅津渡一帶會合黃河。後來由於地質大變化,流經的中條山一帶地形隆起,河水受阻,漫淹晉南盆地。又是臺駘,他帶領民眾,在今天候馬市的臺神村一帶,向西鑿開了一條新的汾河入黃河道,讓涑水、汾河二水分流,解除了危害晉南的水患,使其成為三晉的肥沃糧倉。

太原,太原

臺駘治水,之所以稱為華夏第一人,因為他留傳的業績比共工,比鯀禹有實在的佐證。因為他有功,帝顓頊還對他大加獎賞,封了汾州官員。特別是太原,是臺駘開天闢地造出的,太原人今天賴以生存的地方,是臺駘的智慧和辛勞的結晶。

中華有史記載以來,臺駘一直作為有貢獻的偉人被傳頌。太原大都市圈正逐漸形成,以現省城為核心,向南敞開吸納晉中盆地各市縣。太原市區的東山,是罕山,老百姓叫看山,巍峨之勢自有,這一片蒼松翠柏擁立的峰巔,又叫臺駘山。這是永久寄託太原人對先聖臺駘的懷念。至於這座山是哪朝代命名的,沒查得出。寺廟比碑文莊嚴,大山的記憶比寺廟更永恆了。

山西各地有幾處紀念臺駘的寺殿。最早的按記載是侯馬的臺神廟。春秋時期,晉平公年代就開始祭拜臺駘了。規模宏大的臺廟早已不在,現存的是明代的重修。在汾河源頭寧武縣定河村,有"昌寧公祠“。這個官銜是五代十國後晉皇帝追封的。到了宋代,臺駘又被”提拔”為國公。裡邊供奉著臺駘和夫人的座像。臺駘在晉水汾河源頭治水時,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

太原,太原

臺駘還被歷代官家和民間供奉為“汾神”“雨神”等聖號,都表示了千秋老百姓這位治水大師的崇敬之情。

太原今人有心要向臺駘磕頭祭聖,最近的可以到晉祠博物院。晉祠聖母殿旁邊,就建有臺駘廟。相傳是明代,太原的後生高汝行被朝延封了官,任命為浙江刑部按察司副司長,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廳副廳長吧。他異地上任的途中,乘船過長江時,突然狂風驟雨,波濤翻滾,船傾刻就要翻底了。這時天降一人,將他救了。他再三跪拜,詢問恩公何人。那人說“臺駘也”,隨即消失了。高汝行回過神來,哦,原來是太原老鄉臺駘顯靈了。後來他做了幾年官,沒期滿就卸任回到太原,捐資修了恩公臺神的廟。

太原,太原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的太原鄉親們,笙簫歌舞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永遠不要忘記,我是從哪裡來的。

咱碼字說太原,心裡是不大有自信的。來太原30多年,充其量也就是半個太原人。

童年在晉中祁縣鄉下外婆家,也就7、8歲的樣子了,聽說村裡回來了兩個太原家,小夥伴們相跟了好幾個圍過去。從太原來的也是兩個同齡的娃,男孩子和我們一般高,女娃略高點兒,扎著小辮,穿的方格布裙,顯得俏皮高雅。見一群小土猴圍過來,兩個太原娃覺得好笑。我們滾滿身的泥土,臉上自然也是雲山霧罩。一堆洋娃土娃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是相視著嘿嘿笑著。

太原,太原

小太原拉她姐姐走,女孩說,幹甚圪呀。甜甜的一句太原話永遠烙在腦際。我那陣的潛意識是那麼興奮,哼,老子長大了,一定吃(娶)個太原的婆姨。

調來太原的時候,已經是有了妻小。生長在離太原不遠的榆次,來回走太原太方便了,所以對省城不陌生。太原已經不是太原人的城市,和許多現代城市一樣,這是天南地北的“大燴菜”。尤其近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南來北往的人云一樣頻繁流動。太原開放的程度還不大,外省過來的商戶不多,倒是近多年全省市縣的蜂擁而來。你到菜市場轉悠,這邊是五臺話忻州的,那邊是長治的萬榮的,半截子過來的,再裱裝的好,繞著舌頭說普通話,家鄉味至少保留一半。

如今想聽到純度高的太原老話,也成了奢侈的享受。只有50歲以上的,呱呱墜地到太原,堅守到今不挪窩的男女,半個世紀的拉風,才說岀淳樸全活的太原話。近年常和我在一起的龍哥,就是滿資格的太原人。他操著太原話和我們這些土洋結合的二圪攬聊天,有時不自覺的就捲起舌頭諞京腔了。如果遇到同齡的老太原,他那個興奮就溢於言表,叨歇的津津有味,帶勁兒。

太原,太原

太原人,並沒有標準的印記,只是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十來八年,踩這邊的地,喝這裡的水,看著這裡的山,吸著本地楊柳吐出的氧氣,吃著本地養的雞鴨豬牛。你不知覺之間,你必然沾上太原的味道,吃飯動筷子舉酒杯,都是太原風格,話音裡也擋不住,忍不住也會說出太原人的“鬧你鬧他”。

古代的太原人,大概和現在有區別。漢唐以來,太原在黃河流域地區,一直是大國心臟中原地域的邊緣。漢胡交匯之處,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自然衝突不斷,太原是邊關重要城市,交匯拉鋸,戰爭不斷,也是民族融合雜居的要地。太原人的基因本就是強悍型,善鬥好勇,堅強不屈。古晉陽城破毀,就是惹惱了宋皇帝趙光義,害怕了龍城,恨透了太原人,一把火滅了太原晉陽古城。

太原,太原

人的性格性情,有歷史文化的傳承,更有地域山水脈絡的烙印。太原是龍城,骨子裡有高貴天下的元素,依山勢,繞晉水,有的是好風景,陽剛之氣,陰柔之情,一樣的兼備。所以基因大數據一下,太原人的遺傳基因是很優質的,血統不一般。

現代太原人,更多有的是包容,胸懷廣闊。這也受統治階層文化的影響和薰陶。民國即辛亥革命以後幾十年,山西一直受閻錫山的統治。閻錫山是近百年來三晉顯赫的政治人物。他不但在本土獨裁霸氣,就是在國民黨的政治舞臺上也是叱吒風雲的人物。閻錫山外王內聖,治山西主張“造產救國”,興建實業,初步建成了門類較齊全的工業基礎。前幾天還看到個數據,不知準確不,說1949年臨建國時,山西省的人均GDP是全國第一位。閻錫山是厲害,但反映到他的行事風格上卻很低調謙讓,圓滑中庸。他具體的調子就是“原諒人”,包容他人。他主政山西太原多年,自然這些做人做事的風格傳染給五臺和忻州人,再同化了部屬和下層官宦。久而久之,放射成一代太原人的基本性格。

周邊市縣的人比較,太原人似乎不怎麼激烈,性情也較溫順。語調綿綿中,是含有山的耿氣,但柔和毛刺少。就是口邊的“鬧甚了”,也不怎麼強烈。

太原,太原

太原屬山西中部地區,敦厚,善良,是胡說對太原人的基本描述。晉南人,文化悠久,能說會道,晉北雁門關兩邊人,質樸耿直,不善言辭。這多年在省直機關工作,走遍了各個縣區。太原人中性一些,晉南人的古老文化還是行,到民間搞一次採訪和海聊,拉出一個晉南種地的農民,都比晉北的宣傳幹部擺乎的精彩。

80年代調到太原工作時,我們編輯部有十幾人,大都是省內各市縣拼湊來的。太原土產不多。和我相處最近的正平,是生在長在太原的。他善良憨厚,滿口太原話,由於他很不善於官場的投機取巧,一直提拔不上來。他是骨子裡充滿藝術情調的人,才華橫溢。他總是和我說,兩樣東西他最喜歡,一是美酒,二是美女。編輯部裡有幾位漂亮的女同事,引起一些處室的男士不時來串門。每當來人,正平便揚起頭微笑著示意我,看,幹啥來的,李向陽。我起初不解。李向陽是影片《平原游擊隊》的英雄。李向陽什麼意思呢,正平說,李向陽下山打日本,不正是為解決根據地的糧食嗎,我說明白了。黑色幽默。正平說來編輯部的男士不是談稿件的,主要是奔著漂亮女士來的,是打著工作藉口賞花的。呵呵。

太原,太原

太原話也始終離不了我們山西老鄉通用的“圪”字。圪搗,圪蛋,圪梁,圪僦…。有個性的方言,咋地,應是太原人獨有的味道了。咋地,可以簡單理解為怎麼辦,這麼辦,疑問一類的,還不盡然。正平用地道的太原話講了一個小段子:

多年前,一對結婚不久的小女帶夫婿回孃家。孃家是鄉村的,正趕上收拾偏房,晚上住宿只有正房一大間。老孃也覺得不是外人,就在房中間拉了塊布簾,做了隔離。老兩口與小夫妻各住一邊。夜深人靜,新婚小郎君蠢蠢欲動。

小娘子:“咋地,咋地,你想咋地?”

小女婿:“咋地?哼,想咋地不能咋地。”他很無奈。不料,一席布簾隔不住悄悄話兒,那邊聽見了。

老孃:“有老孃在,你們不能咋地!”強勢慣了的。

老爹是個溫和脾氣:“別嚷了。他們咋地,我們也咋地。”

……

正平的語調柔柔的,但是充滿了機智和情趣,人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把方言遊戲成故事,那是不可能的。可惜正平老兄英年早逝,甚悲。

太原,太原

太原人正逐漸把本土方言去掉。也是近幾十年的發展吧,開放的世界,人口的頻繁流動,溝通和交流是接受陌生事物的首要,各地不盡相同的方言成了障礙。普通話的推廣速度,在太原進行的很快。現在的太原話,是經過改造的本土味道濃的普通話。太原市的新人類,覺得祖宗的話土的掉渣,索性就徹底拋棄了。50歲以上的老太原,一是舌頭根子硬了,繞不出新語言的調子,二是濃濃的太原情,放下不甘心。

語言的蝶變,實際上和文化的自信有關係。你看北京人,京味濃厚,但凡在一群人中,話音響亮,肥舌頭繞的你不煩不行。京味不謙遜,人家骨子裡冒著帝都的貴氣,當然說話含糊不了。太原的周邊城市,西安,普通話就不如咱太原,羊肉泡饃的陜味十足,關中腔,硬朗勁道。連河南鄭州,大街小巷,職場休閒場,唱歌一般的河南話也是佔主流。唯有太原人,讓我們的太原老話變得很孤獨。估計在不遠的將來,後代人要想聽到地道的老太原話味兒,只能聽太原“蓮花落(lào)子”曹強先生的錄音回放了。

人這個東西很怪,放在眼前的好物不珍貴,專盯著別人手中的稀罕物件兒。時過境遷,浮躁的時尚文化風颳過去,沉澱下來的才是歷史文化的真料。雖然在經濟發展上,太原相形之下失了點兒顏色,但龍城的深厚積澱足夠支撐我們的自信。

親親的太原話,親親的太原人,好好的嚼著話的味道,好好的看著鄉親的臉,聽著,看著,描繪的全是真實的春秋故事。

且看俺太原的變化吧,黑土巷不黑咧,全是大樓,圪僚溝也鬧的不圪僚咧,圪洞垃圾不見咧,亂石灘成了旅遊攤子,大街小巷老漢娃娃光眉俊眼,人人過的日子都不賴。“鍋舍”飯店出來進的,點的過油肉,喝的“鬧他小酒”,活的受用煞咧……

太原,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