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才爭奪戰」,需警惕負面效應蔓延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近年來,武漢佈局了一場大手筆的“人才爭奪戰”。2017年,大學畢業生留漢人數達30.1萬,是2016年的3.1倍;新落戶大學畢業生14.2萬,是2016年的近6倍,人才戰略效果明顯。

據不完全統計,除武漢之外,目前已有天津、重慶、成都、杭州、南京、廣州、深圳、珠海、青島、長沙、無錫、鄭州、瀋陽、濟南、西安、南昌、廈門、福州等超過20個城市發佈人才政策,形式包括放寬落戶標準、提供購房租房優惠和生活補貼等等。央視指出,“人才爭奪戰”是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

“搶人”戰況火熱的同時,也有人擔憂政策的後續影響。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藍志勇表示,引進人才必須跟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和樓市調控政策結合起來,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劇湧入,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出現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九派智庫注意到,“搶人大戰”措施如不得當,也會出現多種負面溢出效應,例如引起房價不合理上漲。6月19日,《湖南日報》曾毫不留情地痛批長沙樓市亂象:“人才新政”問題,我們不去趕熱鬧,也不去圖花哨”,“一座被房價綁架的城市,四處‘搶人’又有何用?萬千優秀人才,如果居不易、望房愁,又怎能把心留住?而是要“通過房價窪地,打造人才高地。”

九派智庫認為,如何防止城市“搶人大戰”的負面效應蔓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本文結合多位專家學者的研究予以分析,以供武漢參考。

城市“人才爭奪戰”,需警惕負面效應蔓延

一、各城市“搶人大戰”特徵分析

2017年初以來,武漢、西安、長沙、成都、鄭州、濟南等先後掀起“搶人”大戰。總的來看,本輪城市“搶人”大戰主要有如下特點:

1)搶人區域:一二三四線城市均有涉及,海南等省也參與其中。本輪城市“搶人”大戰已蔓延至東西南北,既有成都、西安、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也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有不少三四線城市。2018年海南、四川、江西、山東、吉林、雲南等若干省份也先後加入,使得“搶人”競爭更加激烈。

2)“搶人”對象: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包括中專生,是搶人才也是搶年輕人口。武漢、成都、天津等多數城市以引進高校畢業生為主體,同時高規格引進國際頂尖專家及各行業傑出人才;鄭州、瀋陽、西安、呼和浩特等不少城市把引進學歷型人才的門檻降至中專,並放寬對高級工等專業技能人才的引進。與此前多數城市的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相比,本次“搶人”大戰範圍廣、規模大、門檻較低,是搶人才,也是搶年輕人口。

3)“搶人”政策:“零門檻落戶”及家屬隨遷、人才公寓、租房購房補貼、創業補貼和優惠貸款等。多數二線和三四線城市都對學歷型人才完全敞開懷抱,實行“零門檻”落戶、“先落戶後就業”,家屬隨遷等。其中,多數城市對學歷型人才進行大額補貼或買房打折、提供人才公寓等。針對普通學歷型人才力度大的購房補貼一般在1-10萬之間,力度大的租房補貼一般在1500-5000元/月之間。比如,武漢承諾大學生八折買房,臨空港經開區首批392套大學生安居房以6800元/平方米出售。鄭州給予青年人才首次購房一次性補貼,其中博士10萬元、碩士5萬元、雙一流本科生2萬元。從對就業創業支持力度來看,部分城市除了對高層次人才有高達百萬元至上億元的支持外,對大學生創業也給予10-100萬元之間的免息或貼息貸款。而且,西安、成都等部分城市在短時間不斷加碼優化引才政策,比如西安從2017年3月至今已八度升級。

4)“搶人”目標:武漢、長沙、西安等多地提出引進百萬青年人才計劃。比如,2017年2月,武漢提出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工程。2017年6月,長沙提出未來五年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到長沙就業創業。2018年1月,西安在前期人才新政基礎上,正式實施“百萬大學生留西安就業創業5年行動計劃”。2018年4月,南京提出實施青年大學生“寧聚計劃”,每年吸納20萬以上大學生在寧就業創業。2018年5月,海南省出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人左右,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5)“搶人”效果:深圳、西安、成都、武漢等城市新落戶人數暴增。深圳市2017年常住戶籍人口增量49.7萬,較2016年增長65.7%。西安放寬高校畢業生落戶政策後,2017年新落戶24萬人,同比增長330%;2018年政策進一步調整為大中專以上畢業生只憑身份證和畢業證辦理落戶,一季度已遷入戶籍人口24.49萬。成都市從2017年7月發佈人才新政後,至2018年5月中旬累計落戶已超過18.7萬人。武漢2017年新落戶大學畢業生14.2萬人,是前一年的約6倍;2018年一季度又新增落戶大學畢業生3.9萬人。特別是2018年5月天津啟動“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後,不到24小時就有30萬人登陸並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掀起一波“搶人”高潮。

二、城市“搶人大戰”容易出現的負面效應

長期來看,人才爭奪戰引發的“鯰魚效應”會倒逼各地重視人才,有利於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從近期來看,在發動“搶人大戰”的城市裡,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溢出效應,需要加以重視和規避。

一是簡單粗放地引人政策波及房地產市場,抵消國家房地產調控成效。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搶人大戰”,引進人才的門檻在“拼搶”中不斷被放寬和降低。過於寬鬆的落戶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戶,引才新政也給購房者甚至炒房者帶來了便利,實際上等於變相給本地房地產調控進行鬆綁。寬鬆人才引進政策推動了本地房價上漲,“搶人大戰”在部分城市變成了“搶房大戰”,住建部近期已約談了12個城市。

二是政策過於同質化,出現引才引智的零效益。本輪搶人大戰中各大城市發佈的政策大都包含著簡化落戶手續、提供補貼、對創業者提供資金補助等條件。過度同質化的“搶人大戰”之後,也可能造成潛在的人才迴流。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就有不少二三線城市釋放“利好”吸引來自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人才,但不久之後就出現了人才紛紛“逃回北上廣”的現象。人才政策並沒有讓這些城市產生長久持續的競爭力,最終各地可謂“竹籃打水一場空”。

三是政策頻繁“打補丁”,誘發政府的信任危機。以天津搶人政策為例,從“零門檻”網絡申請,到要求先調入檔案才可辦理準遷證,再到調整為外省市有工作單位的人員不能申報落戶,最後嚴格實行先落檔後落戶的規定。頻繁進行“政策修補”給地方城市打上了“朝令夕改”的“不靠譜”烙印。尤其是相當多不符合最終政策要求的先來者,卻已經拿到了準遷證,這種人為造成的政策不連續、不嚴肅、不公平境況,後續政策即便調整也無法彌補。

四是“搶人大戰”滋生“戶口空掛”問題,增加城市社會治理難度。在部分城市降低落戶門檻之後,出現了人未到、戶先落的“戶口空掛”,易誘發包括“高考移民”在內的一系列敏感問題。儘管部分城市要求必須嚴格實行落檔才能落戶的規定,但在現實中,“戶口空掛”現象並非個例。無論是人在戶不在,還是戶在人不在,“戶口空掛”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的規劃、配置、使用等方面都會造成誤導性錯配,進而增加城市社會治理的難度。

五是“搶人大戰”滋生“政策綁架”問題,降低了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的有效性。東北振興、西部開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投身於上述國家重大戰略。然而,一些發達地區以引才引智為藉口,挖走不少欠發達省份的高端人才,造成一些地區“失血嚴重”。這不僅使得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無法得到有效實施,更導致區域發展差距存在進一步拉大的風險。

三、城市爭奪人才要規範和引導才能制止負面效益蔓延

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其配置應該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通過構築“引、育、用、留”並重的引才聚才格局,使市場機制更加有效、微觀主體更加有活力。因此,針對目前出現的“搶人大戰”,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地方引才引智工作進行規範和引導,並對國家重大戰略的人才配置進行有度的宏觀調控。

一是既要因城施策,更要精準引進。城市發展不能因“搶人大戰”而衝動,更不能陷入落戶人數多寡的政績比拼之中,而是要結合本地實際,因城施策。人才的引進要精準,通過對本地勞動力需求結構的測算,把產業規劃和人才引進規劃匹配起來,圍繞地方需求來制定政策,做到人才的引進與本地區發展戰略、產業結構調整同步謀劃、同步推進,促進人才規模、質量和結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

二是既要積極而為,更要量力而行。人才引進必須與地方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結合起來,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劇湧入,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出現因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短缺而帶來的“新人”與“老人”群體性社會矛盾激化問題。要長期留住人才,地方出臺和承諾的政策,必須具有嚴格的可執行性和延續性,不能朝令夕改。與戶籍相適應的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配套政策要同步推進,地方財政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也要持續加大投入,引才引智的層次和規模更要考慮地方的財政負擔,防止出現地方財力透支。

三是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城市引才引智只是第一步,更長遠的是要創造一個適合人才發展的工作、生活、交往的環境。對引進人才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積極為人才幹事創業和實現價值提供機會和條件。要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和政府服務,不斷優化城市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的條件和規模,完善精細的生產生活服務保障,增強城市的歸屬感、親近感,真正形成城市對人才的“拴心留人”。

四是既要做大增量,更要盤活存量。通過引才引智做大人才增量固然重要,但城市發展最終還是要靠本地人才來長期支撐。相比給予“新人”的優惠政策,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更體現在如何對待“舊人”上,不可招來“女婿”氣走“兒”。要常態化對本地人才進行摸底與儲備,加強對本地人才的教育和培養,科學評價和“同才同待遇”使用本地人才,努力營造尊重本地人才的良好氛圍,實現本地人才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五是既要服務本地,更要服從國家戰略。加強對地方引才引智政策效果的追蹤評估、引導和糾偏,研判其對東北振興、西部開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影響,實施有度的人才流動宏觀調控。制定鼓勵和引導人才向國家重大戰略流動的意見,在工資、津貼、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使他們在政治上受重視、社會上受尊重、經濟上得實惠。重大人才工程項目適當向國家重大戰略傾斜,設立國家重大戰略人才開發基金,完善對口支持人才開發機制,保障國家重大戰略的人才需求。

(本版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湖北日報、光明網、21世紀經濟導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