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固陽縣城東小山崗上的這座紀念碑大有來頭……

包頭:固陽縣城東小山崗上的這座紀念碑大有來頭……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尤其是騎四師在解放內蒙古西部和剿匪鬥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1953年5月1日由烏蘭察布盟盟長畢力格巴圖爾提議,經烏盟盟委研究決定在固陽縣城東的小山崗頂部修建烈士紀念塔(當時烏盟盟委和烏盟人民公署駐今固陽金山鎮)。

經近兩年的施工,於1955年8月正式落成。塔高17米,階石結構,建築面積5776平方米。塔頂塑一尊肩背鋼槍、高擎馬刀、身跨戰馬的騎兵戰士的銅雕塑。塔身為四稜形,面南有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親筆題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七個鎏金大字。

紀念塔內存放著在解放內蒙古西部地區,犧牲在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武川縣、四子王旗、烏拉特中旗、固陽縣、土默特右旗、商都縣、興和縣等地的147名烈士和108名病故軍人的遺骨和牌位。

固陽縣為了加強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的保護和管理,於1983年、1984年、1989年分別對烈士陵園進行了小規模的維修改造建設。1993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命名為自治區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包頭市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包頭:固陽縣城東小山崗上的這座紀念碑大有來頭……

內蒙古騎兵第四師

內蒙古騎兵第四師始建於1946年1月,這是一支以錫林格勒盟、察哈爾省、烏蘭察布盟三地區的人民子弟為主組建的部隊。曾稱謂過:內蒙古人民游擊隊、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四支隊、內蒙古人民騎兵第十一師、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十一師。

1949年5月內蒙古騎兵部隊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騎兵第四師,簡稱騎四師。畢力格巴圖爾任師長兼政委。

1951年至1952年6月,騎四師兼烏蘭察布盟軍分區職能。自她創建伊始,即在晉察冀軍區和中共內蒙古工委、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及內蒙古軍區的領導和指揮下,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同其他兄弟部隊配合,在全國戰略防禦和戰略反攻的各個階段,艱苦奮鬥、英勇作戰,打退和粉碎了國民黨多次重兵進犯,有力地保衛了錫、察、烏革命根據地,並參加了平津戰役,解放了察哈爾省北、綏遠省北廣大地區。

建國初期,這支部隊在綏北、綏西等地區參加了剿匪作戰、減租反霸、民主建政等工作。

內蒙古騎兵第四師自1946年1月組建到1952年6月撤銷部隊番號的六年多的崢嶸歲月裡,走過了艱難坎坷的道路,付出過重大犧牲,多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終於戰勝了敵人,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各項戰鬥任務。

內蒙古騎兵第四師在三年多的解放戰爭和兩年多的剿匪作戰中,付出了沉重的犧牲和代價。以副師長腦門達賴,團長扎木斯冷、特古舍,團參謀長圖門烏力吉,連長那木吉拉、曹克斯冷,戰士陶高等305名英烈的英勇犧牲和138名同志的負傷換取了作戰238次,殺傷俘敵4300餘人的戰績,創立了前線作戰部隊僅800人的隊伍,殲敵五倍於己的光輝範例。

在此期間的戰鬥歷程中,革命烈士們在錫、察、烏三地區和察北、綏東、綏西地區的廣闊的土地上南征北戰,東進西擊爭取內蒙古各族人民和全國的解放事業,赤膽忠心,克服重重困難,堅定沉著,頑強戰鬥,以自己的寶貴生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撒銷騎四師部隊番號以後,以畢力格巴圖爾等部分幹部為主組建了烏蘭察布軍分區,其餘大部分轉業到烏蘭察布盟等地方黨政機關,投入地方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中,部分戰士復原回鄉參加農牧業生產。內蒙古騎兵第四師完成了光榮的歷史使命。(多彩固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