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留守阿爸」:龔仙彥

藏區“留守阿爸”支教扶貧照亮學子路

——記我市第二、三批對口幫扶藏區深度貧困縣幹部人才龔仙彥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藏區的白天來得有些早,清晨7點,太陽還沒衝出晨霧,龔仙彥就已經出現在阿壩州壤塘縣寄宿制小學的校園裡。帶著孩子們跳繩、跑步,然後洗手、洗臉,這是龔仙彥每天的“必修課”。“要讓這些娃娃養成愛衛生的習慣。”龔仙彥說。

龔仙彥來壤塘已快5年了,此前,他是我市遊仙區石板鎮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副校長。2013年8月,龔仙彥來到壤塘縣寄宿制小學支教,原本一年後就該返回,但第二年我市在壤塘城關小學設立了一個“綿陽班”,需要有經驗的老師來教學。於是,龔仙彥便留了下來,當了“綿陽班”的班主任和數學老師。

言傳身教 用耐心澆灌每一個花朵

雖然龔仙彥有著20年教齡,但是面對這個“綿陽班”卻頭疼起來。綿陽班的40個孩子來自壤塘縣各個鄉鎮,新生入學,百分之七八十的孩子不會漢語,他只能夠藉助幾個略懂漢語的孩子和他們進行交流、教學,嘗試著“小翻譯”“兵教兵”教學模式等。

“課堂的時間永遠不能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於是,龔仙彥早上7點、中午1點準時到班,陪孩子們鍛鍊、聊天,給孩子們洗臉、放動畫片等。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每堂課之前,龔仙彥都要製作形象直觀的課件,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上,他還要“手舞足蹈”地“表演”,用身體語言講好數學課,用耐心、愛心澆灌每一個花朵。慢慢地,孩子們能夠聽懂、看懂了。龔仙彥說:“現在想一想,那是一個多麼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但是我的內心是開心幸福的,因為孩子們會高興地叫我阿爸,這對我來說是何其榮耀!”

除了學習以外,他還每週利用星期天陪伴留校學生,輔導他們學習、教他們做飯,讓他們懂得自食其力。“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孩子們每天都在進步”龔仙彥說。

師徒情深 支教老師成“阿爸”

壤塘和綿陽相距600多公里,除寒暑假、“五一”“十一”假期外,龔仙彥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藏區。

龔仙彥說,按照援建計劃,他在2016年7月就可以離開了,當時兒子也順利升入高中,本打算陪兒子走過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但看到“綿陽班”孩子們和家長們的各種不捨和近乎哀求的挽留,他最終選擇了留下。

“有一天我在課堂上暈倒了,孩子們哭著叫著請同學、找老師幫忙。很多家長也打電話或到學校瞭解我的病情。”“還有一次,孩子們正在上自習課,我家裡打電話說我父親得了重病,生命垂危,我聽到眼淚都出來了。班上娃娃看到我傷心,都哭了,我當時感動得不行。”龔仙彥講述著一個個令他感動的時刻。

一年又一年,龔仙彥就這樣繼續“留守”藏區。他不但成為了孩子們喜歡的龔老師,還成為了孩子們眼中的“阿爸”,家長們心中的“小活佛”,家長們也由不理解、不信任,到以孩子進入“綿陽班”為榮。

舍小顧大 求學路上再送一程

2018年7月,龔仙彥第三次援藏結束,他的兒子也將進入高三關鍵期。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師,分身乏術,本該回綿陽和妻兒團聚的龔仙彥,再一次彷徨了。

一邊是還未小學畢業的學生和殷殷期盼的家長們,一邊是步入人生重要轉折點的兒子,思前想後,龔仙彥再一次選擇了堅守:把“綿陽班”正在上四年級的孩子們教到小學畢業。

“我放不下這40個孩子,雖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這幾年和他們有了感情,他們捨不得我,我也不忍心中途離去。”龔仙彥說,“對妻兒的虧欠只有以後回綿陽再彌補了。”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有像龔仙彥這樣的綿陽支教老師的無私奉獻,“綿陽班”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歷次參加學年檢測,各科成績均居全縣前列。龔仙彥所教的數學一直名列壤塘縣第一名。“綿陽班”教育團隊也被評為壤塘縣“優秀支教團隊”,龔仙彥也先後被評選為“四川省優秀援藏幹部”“四川省對口幫扶先進個人”,2017年,他順利晉升為副高級職稱。

“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教育援藏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這裡需要我們。”龔仙彥說,“希望通過‘綿陽班’的引領,讓壤塘的孩子享受到綿陽的教育理念,讓壤塘的教師隊伍學到綿陽的教學模式和管理經驗,從而有效提升壤塘縣的教育教學水平,培育一代又一代壤塘學子。”(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橋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