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財政資金花得更「精準」

株洲網訊(株洲日報記者 高曉燕 通訊員/陳斌 譚豔)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家結構性減稅和調控政策力度加大,經濟發展面臨轉型升級,今年以來的複雜局面帶來財政增收壓力。

上半年,我市財政部門頂住壓力,該收的收回來,該花的花到位,該減的不手軟,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0.5億元,同口徑增長5%,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26.4億元,增長15.7%,稅收增幅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1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8.5個百分點,為10年來最好水平,有力支持了“三大攻堅戰”和“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

資金引導增強企業活力

財政資金的收支用度,體現的是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堅強決心。上半年,財政資金寧可“短”了自己,也不“缺”了企業。

減稅降費減輕企業壓力。上半年,我市持續實施積極的減稅降費政策,以稅費的“減”助企業投資能力的“增”,繼而促進經濟增長。比如,落實增值稅稅率調整,原適用於17%和11%稅率的,分別調整為16%和10%,重點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稅率,同時嚴格落實取消、停徵、免徵、降標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1-6月,全市共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4.05億元。

資金引導激發企業活力。解決企業資金難題,爭取上級產業資金近2億元,協助企業申報中央和省相關項目資金,飛鹿股份等企業的2018年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預計均可獲得千萬元以上資金支持;將成立規模為20億元的政府性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以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共同支持重點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增強企業“管家”實力,上半年安排資金4.1億元支持園區經濟發展,拿到1082萬元建設資金的株洲高新區動力谷研發中心,部分區域已經進入地上部分建設,預計明年6月投入使用。積極兌現財政獎補,上半年安排企業上臺階獎勵、標廠補貼、引進百家配套企業獎勵等資金近1000萬元。

在財政資金支出的減與增之間,“放水養魚”效應逐步凸顯,市場主體展現出更強活力。1-5月,軌道交通產業增加值增長23.3%,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長10.1%。1-6月全市企業所得稅完成22.9億元,增長35.1%。

逾七成支出,只為百姓幸福

在財政的賬本上,民生佔最大的分量。上半年,財政支出的民生“賬單”上,該花的錢一分不少,按時、足量撥付到位。

“幸福指標”有保障。各類社會保障標準仍在穩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各級財政補助支出提高到55元/人/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提高到490元/人/年,城鎮低保最低保障線提高到520元/月,殘疾人兩項補貼均提高到70元/月,計生特殊困難家庭經濟扶助提高到800元/月,城區高齡補貼全面鋪開。安排各類公共交通資金1.42億元,支持低價公交、智軌ART正式運營,百姓出行更為方便快捷。

脫貧攻堅有支撐。統籌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資金3762萬元,專項用於茶陵、炎陵兩個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財政預算向農業和農村傾斜,上半年市級投入的脫貧攻堅專項資金高達1482萬元。

汙染防治有成效。6500萬元的黑臭水體專項整治和全市排汙口專項整治資金,讓天鵝湖、翠塘、西湖等達到了整治標準;5000萬元的清水塘搬遷改造專項資金,讓這一區域加速成長為生態新城;4000萬元綠蔭行動專項經費,為城市增蔭添綠。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於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支出合計199.5億元,增長17%,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6%。

“緊箍咒”管好資金用度

財政資金投下去,使用效果怎麼樣?有沒有浪費、亂用?念好“緊箍咒”,資金使用才更有度。

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推進預算編制改革,實施政府支出經濟分類改革,進一步細化預決算公開工作,首次公開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申報表和單位專項支出預算績效目標表。今年2月以來,市級86家(3家涉密單位除外)一級預算單位相繼公佈“預算”,集中曬出了今年的部門預算信息,很多部門都在預算表中拉出清單,詳細列明各支出科目和支出金額,一些預算單位的相關費用甚至“縮水”到個位數。對標花錢,效果明顯。今年市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安排數比2017年下降6.36%,上半年市本級“三公”經費實際支出同比下降16%。

細化財政監督檢查。出臺《2018年度財政重點監督檢查計劃》,明確扶貧資金、環保資金、政府債務、預決算公開、“三公”經費支出等2大類12個重點檢查項目,對預算單位新增日常監督檢查,推動財政監督關口前移,有效防範財政財務管理風險。

強化資金績效監管。政府採購監管更嚴。上半年全市完成採購金額12.91億元,節約採購資金1.5億元,節約率為10.41%。加強財政投資評審,用更嚴格的財政評審制度對政府投資的“任性行為”說“不”。上半年共評審財政性投資項目262個,審查金額14.39億元,審減金額2.74億元,審減率為19.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