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馬謖丟街亭,你覺得誰把蜀國坑的最慘?

桅子花香


張飛丟徐州確實把劉備弄的是狼狽不堪,劉備好不容易弄了一個徐州牧來噹噹,人生第一次有了屬於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舞臺。

可是,因為張飛的意氣用事,和當地的土著軍閥曹豹鬧矛盾,爭老大,致使曹豹勾結呂布,共同來討伐劉備。結果劉備打敗,還沒有站穩腳跟徐州就這樣被丟了。

劉備落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徐州牧。

但是,張飛丟失徐州,對於劉備來說並不是什麼致命的打擊,因為徐州這個地方,沃野千里,一馬平川,是不容易防守,很容易丟失的。

可以說張飛這一次即使沒有丟掉徐州,保不齊將來的某一天,徐州還是會被丟失的。

對於劉備有致命打擊的是關羽的荊州之失,因為荊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的曹操雄踞北方,東吳的孫權雄霸東南。

只有劉備佔據了荊州以及益州兩個地盤,他才能從容的和北方的曹操,以及東南的孫權開始斡旋。

按照諸葛亮和劉備的隆重對策,若是他們想打曹操的話,直接從荊州和益州各自派一路人馬北伐。

這還是很有希望能打敗曹軍的,畢竟劉備佔據的地盤是比較有優勢的。

劉備佔據荊州也是孫權不能安枕的原因,因為荊州恰好在他們東吳地盤的上游,只要劉備想打他們,建設一批船,順江而下,是很容易到達他的地盤的。

這也是孫權不得不聯合曹操,逼走或者殺掉關羽,奪取荊州的真實原因。

結果,在孫曹的聯軍之下,關羽打了敗仗,被逼敗走麥城。關羽一死,整個荊州全部落入了孫權的手中。

劉備失去了荊州,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北伐戰爭成為了泡影。

所以,當劉備得知荊州失去之後,他趕緊召集人馬來和孫權幹仗,結果這一戰,劉備大意了,他竟然被陸遜給打敗了,而且是敗的極其的狼狽。

好不容易突出重圍的劉備,走到白帝城的時候,馬上就要死了。這也就宣示著劉備的這一生就這樣了,他已經沒有參加北伐的機會了。

可以說劉備是帶著遺憾而死去的,恰恰這種遺憾是關羽丟失荊州造成的。所以說關羽丟失了荊州,致使劉備統一天下的夢想成為了泡影。

馬謖失去街亭,其實這件事處理起來可大可小。並不是什麼決定生死的事情,畢竟街亭這個地方,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它不像函谷關那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白了你諸葛亮可以把這個地方給奪過去,曹操也是很容易把它給奪回來的,諸葛亮能不能守住這個位置,還真的不好說。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個位置不那麼重要,為什麼諸葛亮還要斬馬謖呢?

原因就是諸葛亮要在軍中樹立屬於自己的威望,畢竟這時候的劉備已經歸天了,諸葛亮新握重權。他要擺平蜀國內的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

淚斬馬謖就是要讓所有的人明白,蜀國是一個法治社會,誰若是違反了法律,那就應該接受法律的懲罰。

諸葛亮也明白馬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殺了馬謖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但是,當時的他確實不能不把馬謖給斬了。

畢竟這是關乎到日後蜀國安定的大事,所以,只能借馬謖的腦袋來安定整個蜀國了。這件事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個可以成交的買賣。


史學達人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劉備雄才,但是在關鍵時刻總被身邊的兄弟所拖累。張飛丟下邳,致使徐州丟失。關羽失江陵,致使荊州無存。劉備死後,馬謖丟街亭,差點氣死諸葛亮。這三件大事都對劉備及其創建的蜀漢政權產生了巨大影響,那麼誰把蜀國坑的最慘呢?

首先我們看看張飛丟下邳事件,劉備入主徐州是人生當中第一件大事,在此之前,劉備兵不過千,職位不過別部司馬。但是當劉備幫助陶謙守徐州,正好適逢陶謙病死時,劉備成為了徐州牧。

也就是說劉備從此有了馳騁天下的資本,名聲有了,徐州牧。地盤有了,徐州。但是就在這關鍵時刻,負責守衛下邳的張飛與徐州的資深地方軍閥曹豹不和,造成曹豹勾結呂布,最後下邳失守,整個徐州也跟著丟失。

張飛的本意肯定是好的,劉備初入徐州,要穩定軍心和團結軍民。但是這個曹豹仗著徐州舊將的資格,根本不服從張飛的指揮。張飛怒了,他要教訓一下曹豹這個不知好歹的傢伙。殊不知道,劉備喧賓奪主,初定徐州,最關鍵的是穩。張飛卻意氣用事,激怒了曹豹,最後釀成大禍。

劉備肯定是很生氣的,好不容易得來的地盤就這樣丟了,最氣人的是連自己的家屬也被呂布擒獲這人丟大了

。劉備記住了這次教訓,也看清了張飛的為人,以至於多年後,劉備奪得漢中,在考慮漢中太守人選時,大家都認為張飛最適合勝任,但是劉備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魏延。或許那一刻劉備還在記著張飛丟徐州這筆仇。

當然了,張飛丟徐州不能算給劉備帶來了致命的傷害,坑的不算最慘。為什麼這樣說呢?徐州之地優點在於富,靠近海邊,民豐物阜,比較容易積攢軍糧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徐州太小,地形上也是一馬平川,易攻難守。孫權曾經想霸佔徐州,呂蒙對徐州有過如下論斷:

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意思就是,徐州根本不值得進攻。徐州易攻難守,只要出兵就能攻克,但是要留下七八萬人來防守。而一旦曹操來爭奪徐州,即使放這麼多人防守還是很令人擔憂的。這就是徐州之地的特色,大小也是塊肉,但是不容易攬入懷中保護起來。因此,丟也就丟了,不會對劉備造成太大的影響。

再說關羽丟荊州,這件事情影響極大,直接造成了劉備後來發動夷陵之戰,然後在白帝城病逝。可以說關羽丟荊州坑劉備最慘,而劉備的反應也最大。為什麼這樣說呢?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就對劉備說過,奪荊州,取益州。待天下有變,選一上將,自荊州北上,劉備領兵出漢中,兩路大軍遙相呼應,則天下可定矣。而關羽丟荊州直接造成其中一路大軍消失,只剩下漢中這一路大軍,除非韓信重生,否則劉備一輩子也不可能平定天下。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諸葛亮奇才,但是也沒有出漢中,佔領哪怕一寸關中的領土。你說劉備生氣不生氣?

令人可笑的是,關羽圍襄樊,一開始的初衷也是想幫助劉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的情況是劉備在漢中和曹操展開拉鋸戰,而曹軍的補給線要走崎嶇難行的棧道,由於軍糧接濟不上,造成大量士兵逃亡,都不願意在漢中作戰。沒有辦法,曹軍開始逐步撤軍。

與此同時,孫權出兵合肥,威脅淮南地區,兵力在十萬左右。曹操為了對付孫權,又抽掉了大量的軍隊去合肥防守。這樣的話,東西兩面都受到牽制,洛陽、許昌以及襄樊的守軍都顯得兵力不足。關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兵圍襄樊,困住了曹仁。

誰知道孫權太不給力,十萬大軍竟然連一座合肥新城都攻不下,而漢中的曹軍也陸續撤回洛陽。曹操為了救援曹仁,陸續派了于禁七軍和徐晃等多股部隊去襄樊,終於將關羽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口子。

後來,孫權在呂蒙的建議下決定偷襲江陵,奪回本屬於自己的荊州。這時關羽就慘了,腹背受敵,最後敗走麥城,命喪臨沮。

關羽所守的荊州地處魏、蜀、吳中間地帶,任何一方都想獨霸荊州。所以

關羽能守住荊州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關羽卻自認為可以北吞襄樊,東防孫權。玩了一招險棋,最後目標沒有實現,荊州丟失,自己也丟了性命。

關羽丟荊州坑劉備最慘,從此劉備只能蝸居於巴蜀之地,和自己的祖先漢高祖劉邦的囧狀一模一樣。因此劉備才急著要奪回荊州,給關羽報仇是口號,而最終目的其實是奪回荊州這個必爭之地

最後說馬謖丟街亭,這件事情存在爭議,許多人都指責馬謖不對,其實真相沒有這麼簡單,為什麼這樣說呢?

馬謖丟街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時間,這一次北伐諸葛亮準備時間最長,也準備的最充分。結果是取得的效果也最好。但是諸葛亮的胃口太大,造成了貪多嚼不爛的後果。為什麼這樣說呢?

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是這樣的,突然出重兵佔領隴西,包圍祁山,然後進攻隴右,最後派兵守住六盤山上的隘口-街亭,鞏固隴山附近的戰果,然後進兵關中三輔地區,兵臨長安,拿下這個關中。

諸葛亮真是下的一步好棋,當時魏國上下都知道蜀國在劉備新喪後一直忙於平定南中四郡,根本不會想到諸葛亮會突然在隴西出兵。造成的後果就是隴西兵力空虛,隴西失守,祁山失守,隴右失守,簡而言之一句話,關中除了長安城和三輔地區,基本都被諸葛亮一窩端了。

因此,街亭這個隘口成為必爭之地,於是張郃帶領五萬大軍匆忙急行軍去爭奪街亭,於此同時諸葛亮派心腹愛將馬謖去守街亭,馬謖走時諸葛亮有交代,

守住大軍主力來到即可,不可妄自出戰

馬謖看到蜀軍兵力正勝,魏軍不堪一擊,於是腦袋一熱,改守為攻,把兵駐紮到山上,企圖消滅來犯的魏軍。結果被魏軍斷了水路,最後慘敗。諸葛亮氣的差點一口鹽水噴死馬謖,不得不在三軍前揮淚處斬。

那麼馬謖真的就是失街亭的唯一禍首嗎?我覺得不是。諸葛亮也有一定的責任,為什麼這樣說呢?十萬大軍,目標是佔領隴西、隴右這麼大地方,還要守住街亭,任務太艱鉅。

簡而言之就是諸葛亮的胃口太大,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鞏固戰果。

假如說馬謖按照諸葛亮的吩咐來守街亭,我覺得也未必能夠守住。為什麼呢?街亭這個隘口是關內之口,不如關外四大口那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關外四口陳倉道的大散關,武關,潼關,蕭關都是大關,基本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是街亭就是一個小口,馬謖那一萬多人未必能守住張郃的五萬大軍。因此,關鍵不在於馬謖如何守,而是在於諸葛亮能不能及時的來支援。最後馬謖沒守住,成為了唯一的背鍋俠,我認為不太公道。

馬謖失街亭,意義也非常重大。諸葛亮唯一一次最接近出漢中的夢想,最後因為馬謖的失誤而功虧一簣。從此以後,諸葛亮多次試圖從別的地方出漢中,都沒有成功,最後諸葛亮也累死在五丈原。

最後總結,關羽失荊州坑蜀國最慘,本來諸葛亮的戰略佈局就是東、西兩路北伐,但是荊州丟失造成了一路人馬基本不存在,劉備興復漢室的夢想也成為泡影。馬謖丟街亭其次,造成諸葛亮唯一一次準備最充分的軍事行動功虧一簣,從此以後,蜀兵出關無望。最後是張飛丟下邳,造成劉備人生第一炮沒有打響,開啟了流亡的生活。不過徐州丟失意義不太大,

只不過太丟人而已


每日趣評


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大致瞭解一下三個人所做的"糗事,"看看誰犯的錯誤對蜀國危害最大。

張飛丟徐州。話說陶謙三讓徐州,劉備推辭不過,做了徐州牧。

劉備心想,總算有了立足之地,當時劉備還沒有和曹操翻臉,劉備是漢臣,必須聽丞相曹操的調遣,曹操命令劉備討伐袁術,於是劉備就把徐州託付三弟張飛鎮守,準備帶著二弟關羽前往。當時諸葛亮還沒出山呢。

臨行前,劉備擔心張飛一向嗜酒如命,再三囑咐張飛不得酒後鞭打將士。張飛於是向劉備保證守城期間不飲酒、不鞭打將士。可是劉備前腳一走,後腳張飛的老毛病就犯了,由於喝高了毆打呂布的老丈人曹豹(曹豹的女兒是呂布的小妾),曹豹心中不忿,於是勾結女婿呂布,裡應外合打開城門,奪了徐州,張飛只好棄城而走。



我們通過上面的地圖可以看出,徐州是在曹操、袁術、東吳的包圍之中,張飛丟掉徐州反而是因禍得福,讓劉備死了在徐州做大做強的心思,助推了劉備往西南發展的決心,徐州並不是劉備最好的根據地,離許昌太近了,徐州沒有發展壯大的空間。劉備失去一個小小的徐州牧,換來的是蜀國皇帝。正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張飛丟掉徐州時,諸侯混戰,城池失而得,得而失是家常便飯,徐州只是劉備最初的立足之地,在以後的諸葛亮《出師表》中,沒有把徐州作為奪取天下的重要之地。所以我認為,張飛丟徐州對蜀國基本沒有任何影響。】

關羽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在歷史上眾人皆知,其影響是深遠的。

話說赤壁之戰時,孫權和劉備聯合打敗了曹操,曹操敗退,於是三家把荊州瓜分了,荊州這個地區共有七個郡(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郡)。

曹操敗退時,佔有了人口眾多的南陽郡,劉備佔有五個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和桂陽郡),其中南郡是借東吳的。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孫權佔有一個江夏郡。(如下圖所示)





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也就是進攻曹仁據守的樊城,然後關羽水淹七軍,曹操大驚失色,決定遷都,以避關羽的兵鋒,幸虧司馬懿獻計,讓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果然東吳得手,關羽夜走麥城被孫權手下活捉,後誓死不降被孫權殺害。這就是關羽丟荊州的過程。






【關羽丟荊州是蜀國最大的戰略失誤,荊州一丟,諸葛亮北伐只有兵出祁山一條路可走了,這也是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緣故。假如荊州不丟,從荊州攻打襄陽南陽,這地方離許昌很近;蜀漢從涼州方向,攻打雍州和涼州。曹魏不可能兩線同時作戰。如此一來,消滅曹魏、統一中原指日可待。結果一手好牌,讓關羽給打爛了。這也是關羽死後,劉備為什麼大哭不止,你以為是傷心關羽嗎?他這是心疼的慌,要不張飛死後就沒有大哭,而是說:"咦,飛也死矣!"】

馬謖丟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最接近勝利的一次,最後被馬謖丟了戰略要道"街亭\

秉燭讀春秋


三者不是一個等量級。



張飛丟徐州時候,劉備本來就實力不強。亂世中群雄紛起,劉備屬於比較弱小的一個,只要被有人瞄上了,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有徐州和沒有徐州,本質上的差別不大。從當時的情況下,張飛比徐州重要。



馬謖是個坑爹貨。街亭雖然重要,但並不難守。諸葛亮為了白送他功勞,耳提面命,親自把防禦方略都點點滴滴地手把手教給他,還不放心,又讓老成持重的王平給他當副手。簡直就是把功勞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往嘴裡灌,問題是馬謖還是沒嚥下去。這有什麼辦法?

街亭丟了,這次北伐就失敗了,但好在元氣未傷,以後還能再來。軍法處置,也只斬他一人,還不算致命。



關羽丟荊州,事情就大了。軍事方面兵敗喪師,政治方面聯盟瓦解,土地方面洞門大開,戰略方向上就少了一個進軍路途。更慘的是,由此而造成的是人員方面的巨大損失。

關羽、關平父子:被俘虜殺死。

趙累:都督,被擒殺。

樊胄:武陵郡從事,被殺

習禎(人稱亞龐統):零陵郡都尉,俾將軍,自殺。

傅方:南鄉太守,自殺。

胡修:荊州刺史,自殺。

雷緒:自殺或失蹤。

投降人員:糜芳、傅士仁、潘浚、郝普、文布、陳鳳。

只逃走一個廖化。



後續損失:劉備報仇伐吳,彝陵之戰造成張飛被殺,黃忠、馬良、程畿、馮習、張南、傅肜、王甫、沙摩柯等人皆戰死,杜路、劉寧等勢逼降吳;黃權退路遭阻而降魏,劉封被斬,孟達投魏。劉備身死白帝城。



結論:關羽失荊州損失最大。


饞嘴肥貓1


對於百姓而說,關羽好象是最坑劉備的人。但是對於古代政治家來說,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馬謖丟街亭結果都一樣,並沒有那個坑最慘的事情,勝敗是兵家常識。張飛是在劉備最早得徐州時被呂布偷襲失去徐呵的人。劉備不會殺了張飛。可諸葛亮把馬謖丟街亭後殺了,是馬謖把蜀國坑的最慘嗎,顯然不是,馬謖為什麼要被殺了哩,我們看馬謖歷史,他是跟四個哥哥。跟大哥馬良隨劉備從荊州到成都,他們兄弟都是有很高才華的人和名氣,他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是個才氣超常人物。但比諸葛亮小九歲。劉備臨終之時,對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是以死人制能人不可信。就是有可是諸葛亮,卻是重用以後又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是藉口罷了,孔明斬馬謖咬身忍痛都不是真的。





諸葛亮之政敵習鑿齒所說,“諸葛亮之不能看上國也,豈不宜哉,今蜀僻限一方,才少上國,而其俊傑,退收駑下之用,明法勝才,不師三敗之道,將以成業,不亦難乎!且先主誡謖之不可大用,豈不謂其非才也?亮受誡而不獲奉承,明謖之難廢也了。為天下宰匠,欲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知之大,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卻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見可在當諸葛亮殺馬謖是反對他制國思想策略,比他高明的人物,是有意除去自己政敵 ,而且只是手法更高明罷了。

對關羽荊州失敗,劉備已經無能為力了,人家關羽堅決反對劉備稱漢中王。有比劉更強大軍事勢力叫曹孫劉都擔坐大,叫喊到“大丈夫絕不和老兵同列,分道而行,不在立列劉備旗下,不接受劉備的前將軍印信。劉備的蜀國,得以剛立,關羽就公開決裂,堅決不參加,也就沒有了坑的說法。關羽是自己發展壯大後卻沒有能人扶持。樊城小敗後,就潰散消亡被殺的,與劉備天關了。

諸葛亮對於抗敵守土失敗將領,也是不會隨便殺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諸葛亮不會不懂。但是對於反對他的思想做法和行動的人,是很難留情的,諸葛亮讓趙雲作疑兵,就是假扮主力去引魏兵主力,不想要魏兵主力要直接去攻馬謖那裡的街亭。讓趙雲扮成蜀軍主力攻擊箕谷郿縣,可趙雲是早早就失敗。並沒有完成扮演主力的責任,引來魏軍主力到南線為蜀軍爭取時間完成取得拿到天水以西三郡的接收,馬謖是諸葛亮北伐主力軍以先鋒將領,當然是前線指揮,擔當著阻擊魏軍進入反叛以後魏地重責,可是也是兵少被人家包圍潰散逃跑了沒有全軍覆伏都分散回到蜀國,沒有被魏軍張郃幹掉,就是如此,兵少必敗,如在孤小城也許全軍覆伏也許會堅持對峙但勝利很難,殺他也是諸葛亮早就算好行動,不是他把蜀國坑慘結果。街亭之戰是諸葛亮樹威之戰,本來蜀軍在劉備成為皇帝以後,要完成繼承劉家漢朝的統一中國的大業在消孫吳權的夷陵之戰後,除魏延為西線沒有損失,趙雲完整,只有剩下二萬餘人,諸葛亮接手時國內外叛亂不斷,用幾年時間才平息,成都大姓雍闓,孟獲的叛亂,自己才得以組織建立有一萬多人武裝,全國總共不到四萬人軍隊。憑實力,諸葛亮是沒有能力北伐的。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大聲宣揚聲稱要由斜谷道攻取郿縣,趙雲,鄧芝為疑軍要佔箕谷。曹軍的大將軍曹真去守郿縣,諸葛亮親率大軍出祁山發動北伐,魏國的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響應叛魏,關中震動,魏明帝親到長安督戰,張郃率領五萬精兵去抗擊諸葛亮。

戰前魏延獻策,”聽說夏候楙是曹操的女婿,此人膽大少謀,給我五千精兵口糧。從褒中沿秦嶺向東,過子午嶺折向北方,盡十天就抵達長安。魏軍聽我突然間到來,一定棄城逃走,長安城就是我們的。等到魏國集結起來軍隊,要二十多天。而您的人馬從斜谷接應也會能趕到 ,我們就能一舉平定咸陽以西的地區了。諸葛亮認為很危險不用。從而也不用魏延去為統師 ,而用馬謖統領將軍去街亭,率軍戰在最前線抵抗,同張郃在街交戰,馬謖的先鋒王平,才有一干人,馬謖人少,違背諸葛亮的指揮調度,放棄水源,上山駐紮,沒有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水源發動進攻後大敗馬謖,軍隊潰散逃跑,蜀軍潰散損失很大,戰後諸葛亮殺了馬謖和將軍李盛,張懷。還奪了將軍黃襲等的兵權。完全是諸葛亮膽大狂為的預謀行動,他平息叛亂,就用五年時間,七擒孟獲都不殺 ,雖然是收買人心之舉,還未打到天下太平,就該殺自己將領嗎,如果準備充分,率領大軍可以北伐成功,還有說道。沒有接收到了魏國三郡,是街亭大敗,是為了達到立威殺將,統領全軍的自己有尊嚴,有殺一敬百之效,得以殺了異己分子,剷除抵抗思想行動計策達到了成功。是的魏軍的虎臣逐北,蹈屍涉血,猛銳踴躍,鹹思長驅下的街亭失敗。使蜀軍以後士氣長期低迷,多次北伐都無功而還。都有這次失敗的影響。主帥瞎指揮,無才能卻殺將領,讓別人替過,再沒有主動擔當的將領,他才是幹啥都得事必親為,還是沒有戰果,總是瞎忙。

想想諸葛亮讓年老趙雲,做為疑兵就疑點。就是引魏兵殺向他們那裡才對,做為疑兵趙雲能成?而全師而退必敗跑了。主力曹軍並沒有到那裡,趙雲完整歸師。不追究責任,卻要追究馬謖沒有死戰犧牲。馬謖也是兵少是逃跑了,戰場是沒死,刑場必讓他死,因為馬謖才高,有遠見,反對他計策的緣故,沒有用魏延做將,是魏能識破罷,而馬謖沒有認破。後面認破卻晚了,(很多故事不在多說)在說諸葛亮事後完全明白是自己的責任。卻殺了一批人。完全就是政治迫害了和陰謀策劃了

諸葛亮夲應該要前線街亭考查定策,他率領大軍沒在戰場,沒有和魏軍交戰,只在西縣搬走魏國的一干多家人回到漢中。馬謖原想諸葛亮己經用疑兵,能把魏軍大隊引到南線了趙雲那裡,這裡可能沒有機會和曹軍主力作戰的思想,他也無法和曹軍主力作戰,王平才一干人,他能帶多少。魏延是丞相司馬,放大膽子才敢要伍千人馬去長安諸葛亮都沒有給他比不了魏延不能給更多,蜀國兵本身不多,張郃才用五萬人,他錯誤思想卻讓他偏偏碰撞上魏軍主力張郃五萬精兵,原想敵人是遊擊部隊,不會太強大眾多,駐紮山崗之地,勢如破竹的打伏擊仗,必得勝利。可偏偏碰上曹軍主力精銳張郃率軍前來。兵力明顯不夠,打伏擊條件不成,反被人家圍困在山上,幾次突圍不成,潰散逃跑,這夲原本就是諸葛亮戰略和戰術失敗的結果,和魏國三郡突然響應反叛變化結果,張郃大軍來了,



試想山下有就能長久支持嗎,王平住在小城,曹軍未攻,退走了圍住沒有堅城就能堅久,如果諸葛亮兵多將廣,有條件列成第二道防線,何以全線大敗。其結果是蜀軍剛剛組成的以平息內亂反叛為戰鬥對象的軍隊,與曹軍虎狼之師抗衡,以一觸即敗,本來兵力就少,還要南線北線分兵作戰,首尾難顧必敗無疑。諸葛亮是想聲東擊西,可自己力量太弱兵少又無重兵。本身就不足以戰勝曹軍,又分兵兩路更不足以有勝,就是人家無準備也不行。曹睿知道後,魏國人心荒荒他卻都笑了,我準備去消滅他,沒想到他小子卻來了,看我如何收拾他 。完全勝利在手要打孩子,一付教訓孩子的樣子,可見諸葛亮當時是多麼無知無識,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樣子真得很可笑。但是為了尊崇,為了立威還是殺了馬謖,李盛 ,張休等,將領黃襲被奪了兵權。是簡單事情嗎了,但沒有對趙雲問責,還有獎勵。不是陰謀。也很讓人難以信服。殺馬謖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雖然天水三郡聽到響應反叛。但作戰目的,和戰略方策。是做為主帥諸葛亮必須應該有明確的方向。可是諸葛亮率領大軍沒有做為,沒有任何軍事行動,就為了遷回幹家人口回漢中讓姜維歸漢,如此大動干戈,沒有準備作戰方向難道沒有目的白去了,也許開始就是象同匈奴擄奪人口一樣打了跑 ,搶上就好,結果才如此之差,不但沒有收到三郡,反而吃了大敗仗,在街亭損失犧牲蜀國最缺的人員。是諸葛亮最痛心的。街亭是魏國的地方,當時兩家也許沒有劃界,但在魏國管轄之內,儘管反叛魏國,也不等於是蜀國的,更不要認為那是蜀軍的重要據點,是蜀軍想接收三郡,要必須建立軍事據點要地。馬謖還沒有辦到,張郃就來了是精兵重兵。所以說諸葛亮殺馬謖,和其它將領是所預謀的迫害,消除政敵的行為。街亭失敗的影響,以後再沒有那個將領(包括魏延)用有豐富戰爭經驗再提出征服魏國策謀,沒有那個人搶先承坦軍事作戰任務,沒有人主動去組織有效進攻,一切聽諸葛亮的,進退很有秩序再也沒有軍人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軍事靈魂,一切軍事都是跟著諸葛亮瞎忙。當然魏延還是打過勝仗。

回過頭來,看劉備的馬謖的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也是不對的。從劉備215年拿下益州成都,劉璋投降。馬謖也相當得到重用,馬謖的從遠處綿竹縣令,調到天子腳下成都縣令,又升為越嶲太守,全面主持京師事務,是主持一個地區的干將,全面和諸葛亮合作最長的人物,又是一起平息成都的叛亂唯一依賴朋友和勢力。難道是不可重用,是一般人物嗎。諸葛亮以劉備臨終說法明顯站不住腳,但當時需要殺一敬百,馬謖是老朋友就是犧牲品。

對諸葛亮是政治家,古人今人是沒有差言,就算封建以諸葛亮是大臣典範,實行嚴酷文字迫害,還是都留下不看好他文字。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的誚笑中。更有且亮既據蜀,恃山嶺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眾抗衡上國。出兵隴右,再攻祁山,一攻陳倉,疏遲失會,摧衄而反 後入秦川,不復攻城,更求野戰。魏人知其意,閉壘堅守,以不戰屈之。知窮勢盡,憤結攻中,發病而死。由是言之,豈合古之善將見機可而進知難而退者乎。還有為人主之體固不可代下司職,但擇人委任,責其成效,賞罰必信,誰不盡心。還有孔明有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而無用眾之智,故嘗數動其眾,而亟於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己瘋,此孔明失於所用蜀也。古人也對他相當看不起。更有坐以十萬之眾,而無一矢之備,何異驅大羊之群,餌豺虎之口?故知應變將略非武所長斯言近矣。等等很多不是說軍事家是慮掛其名,絕對不是三國演義神奇妙算大英雄。



ww3721


要說把蜀國坑得最慘的,當然是關羽丟荊州。張飛丟徐州,馬謖失街亭都是戰術性錯誤,但關羽丟荊州卻是戰略性問題。

張飛丟徐州是在劉備剛起家時發生的。當時曹操準備接父親曹嵩到他的大本營兗州,徐州牧陶謙為了討好曹操,派部下張闓護送,結果張闓見利起意,殺了曹嵩搶了財物跑了,曹操大怒,起兵攻打徐州。(《三國志》認為是陶謙故意派人追殺)

陶謙看到曹操兵多,怕打不過,向四方求救。劉備這時候跟隨公孫瓚,就向公孫瓚借了三千兵協助陶謙守衛徐州。後來,曹操因為呂布偷襲,就先放過陶謙,轉頭攻打呂布去了。陶謙與劉備交往過程中,看出劉備的能力,認為徐州非劉備不能守住,就三次相讓徐州牧。

劉備據有徐州後,被曹操打敗的呂布上門投靠。劉備出兵攻打袁術,派張飛守城,結果張飛喝酒誤事,丟了徐州城,呂布鳩佔鵲巢。

徐州是戰略重地,也是四戰之地。雖然丟了徐州張飛要負主要責任,但此時劉備力量弱小,四周有曹操、呂布、袁術等人虎視眈眈,即使張飛沒丟,劉備遲早也守不住。而且此時劉備不過一普通軍閥,在豪強並起的東漢末年,僅僅佔據一個徐州也不一定能成大事,只是給了他暫時安身的地方。

再說關羽大意失荊州。赤壁之戰後,劉備進軍益州,佔有了荊、益兩州後,劉備此時勢頭正盛,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是要等待“天下有變”,也就是聯合吳國,等待三國形勢發生變化,比如魏國發生內亂或者重大災害,蜀國乘機起兵,兩路夾擊,一舉統一北方。

但諸葛亮《隆中對》第二步公開戰略,我認為只是掩人耳目,兩路出兵完全不可能。因為聯吳政策是為了抗曹,魏國在,則吳蜀聯合有用,魏國被蜀國滅亡,吳國還能同意聯合嗎?這才是三國權謀的關鍵所在。

諸葛亮面上拋出《隆中對》,但內裡還防了一手,所以他一方面高喊東和孫權,另一方面又派關羽率重兵駐紮,前期諸葛亮本人還親自駐守。

荊州也是戰略要地,對任何一方都很重要,吳國無論想統一還是自保,關鍵節點也在荊州。劉備和諸葛亮的本意是重兵守住荊州,拖住魏、吳兩國相當兵力,然後北上漢中,從關中突破,最終統一中原。

對劉備而言,保持荊州現狀對他最有利,因為他佔有的地盤最多。最難受的當然是孫權,“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可是又怕魏國偷襲,所以關羽不動,孫權也不敢動。

可惜關羽沒有正確理解這一戰略,打破了三方平衡,最後失去了荊州,也讓蜀漢政權永遠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會。

最後說馬謖失街亭。這次事件比較複雜,要從劉備入川說起。劉備進入益州後,面臨著荊州、東州(原劉焉帶來的人馬)、益州本土士紳集團三股勢力。劉備在世時,各方相對平衡,劉關張死後,內部平衡被打破,蜀國問題重重。

關羽失荊州後,蜀國實際上已沒有可能統一中原。加上劉備夷陵大敗,蜀國元氣大傷。諸葛亮接手後,除了國力孱弱外,內部矛盾又成為主要問題。

諸葛亮頻頻對外用兵,表面上是為了“匡扶漢室”,實際上是掩蓋國內矛盾。只有打仗才能凝聚力量,也才能統一意志。所以諸葛亮每一次出兵,都沒有大舉決戰,只是淺嘗輒止,勝利了提升軍威國威,失敗了也不會損傷根本。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馬謖失街亭很可惜,但對於蜀國整體戰略來說沒有太大危害。換句話說,即使街亭守住了,諸葛亮也不可能打到長安,因為實力擺在那裡,蜀國傾全力攻魏,如果大敗一次,國家就亡了,魏國大敗一次,還有第二次。

更何況,還有孫權隨時準備在蜀國屁股燒火。


華哥雜談


不論《三國演義》,我認為是關羽丟荊州對蜀國影響最大。張飛丟徐州的時候蜀國還沒建立,而且丟失徐州責任不全在張飛;馬謖丟街亭則隻影響了一次北伐的失敗;關羽丟掉荊州才是最為致命的,不僅導致了戰略重地的丟失,更引發了之後一連串的損失,士兵、人口、將領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導致之後諸葛亮北伐只能通過千里蜀道,已經基本喪失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香茗史館,專注中國古代史,歡迎關注交流】

丟徐州,責任不全在張飛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軍餘黨管亥圍困,劉備率軍前往徐州救援陶謙,陶謙為感謝劉備,上表朝廷封劉備為豫州刺史,並未劉備提供了小沛這個臨時基地。在陶謙死後,劉備又受邀以徐州為根據地。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術討伐駐守徐州的劉備,劉備派張飛守下邳,自己帶兵抵抗袁術。下邳曹豹是陶謙舊部,與張飛素來不和,於是他寫信向呂布求援。袁術則同樣給呂布寫信,勸其趁機襲擊下邳,答應事成之後給援助呂布糧草。於是呂布率軍進攻下邳,劉備中郎將許耽開門投降,這才導致張飛敗走。

徐州丟失的時候蜀漢還沒建立,對當時實力較小,沒有什麼根據地的劉備來說影響其實並不大。而且,丟失徐州有內部不合,將領投降的原因在,責任其實也不全在張飛。

失街亭,僅導致一次北伐失敗

公元228年(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岐山北伐魏國,以趙雲、鄧芝為疑兵,佔據箕谷,自己則親率十萬大軍,土西魏軍據守的岐山。在手下有魏延、吳壹等大將的情況下,諸葛亮卻力排眾議,以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犯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兵馬在街亭阻擋馬謖。馬謖則並未按照諸葛亮的戰略部署進行禦敵,甚至對王平的多次勸諫置之不理,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了南山上。張郃大軍到達後,切斷馬謖水源,隨後發動進攻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

諸葛亮的大軍由於丟失了落腳點,無法繼續北伐,只得攻取西縣後過些一千多戶百姓回到漢中。

諸葛亮回軍後,將馬謖連同與之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

從當時情形看,馬謖丟失街亭,只是導致諸葛亮的北伐無法繼續進行,使得這次北伐最終失敗罷了,損失的也僅是馬謖手下的兵力而已,其實影響並不大。

丟荊州,帶來一連串致命影響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趁孫權進攻合肥的機會,令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軍向駐守樊城的曹仁發動進攻,然而圍攻許久也未能攻下。

同年末,曹操派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之後又派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作戰失利,只得撤掉了圍困樊城的兵馬,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孫權由於之前派人為自己兒子向關羽女兒求婚,但使者卻遭到關羽辱罵之事而惱火,逐命呂蒙為帥偷襲荊州。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糧草原因與關羽有嫌隙,最終不戰而降。

得知南郡失守後,關羽率軍南撤,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關羽被擒,和長子關平在臨沮被害。

荊州的丟失,主要帶來了三個致命影響:

  1. 丟失戰略重地。荊州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簡直就是蜀國向曹操和東吳發動進攻前沿基地。荊州往東嚴重威脅東吳長江中游心臟地帶,擁有荊州的蜀國基本對東吳保持著戰略主動權,這也是孫權為何要奪荊州的原因。而從荊州北上則可直接進攻魏國,交通便利,而丟失荊州後,諸葛亮北伐只能通過千里蜀道,魏國則可以以逸待勞。客觀上來說,荊州的丟失讓蜀國完全失去了戰勝曹魏,統一天下的可能。

  2. 連串致命損失。丟失荊州後,不僅損失了關羽、關平、周倉等大將和五萬多兵馬,更是導致劉備惱羞成怒之下率兵進攻東吳,從而引發了劉備的大敗,以及導致張飛被屬下殺害。一連串的損失下來,除了前面那些將領,還損失掉了張南、馮習、傅彤等大將,以及一位頂級謀士馬良,前後損失兵馬更是至少達到十五六萬。
  3. 損失大量人口。荊州丟失之後,導致蜀國只剩下了益州一地人口。據統計,當時的蜀國只有人口94萬,兵馬10萬。魏國人口為443萬,兵馬60萬;吳國人口230萬,兵馬23萬。在古代,有了人口就有了兵馬糧餉,失去了地廣人多的荊州,蜀國的10萬人馬偏安一隅尚且捉襟見肘,面對兵馬是自己6倍的魏國,又何談一統天下。

綜上所述,我認為其實關於丟失荊州才是最為致命的,而更為致命的是荊州丟失帶來的一系列損失。


香茗史館


丟掉徐州劉備因禍得福,丟掉荊州劉備江山丟了一半,丟掉街亭,蜀國丟掉了最後的希望。

這三個如果排序的話,張飛丟徐州讓劉備因禍得福,關羽丟荊州徹底打亂了蜀漢的優勢佈局,馬謖丟街亭完全掐滅了蜀漢克復中原的希望。

大家可以看看三國時期徐州的地理位置,徐州東面是大海,南面揚州是孫堅、袁術的地盤,西面兗州和豫州是曹操的地盤,北面的青州、幷州、冀州、幽州是袁紹的地盤。徐州原來的太守時陶謙,因為劉備救援,陶謙讓徐州給劉備。

這個地方四面都是強敵,地理上沒有天險——沒有江河、也沒有關隘。劉備如果在這裡駐紮,只能永遠做一個太守——前提還是曹操、袁紹、孫堅、袁術等人不攻打他。當時周邊徐州時最弱小的。後來劉備接納了呂布,呂布趁著劉備外出,張飛醉酒的情況下趁勢奪了徐州。剛剛站穩腳跟的劉備回來沒了老巢,又打不過呂布,不得不委曲求全,駐紮在小沛。如果劉備一直在徐州,他就不可能成裡後來的蜀漢。一個如此弱小的——只有關張趙,謀臣沒有一個,兵力又少的情況下。在強敵環伺的環境裡,怎麼可能生存下去?就連呂布最後在徐州也是被比他強大的曹操所滅。

張飛丟徐州,對劉備來說是因禍得福,迫使劉備離開這強敵混戰的地方,去開闢更廣闊的天地。

關羽丟荊州,讓諸葛亮的隆中對化為了泡影。

從上面這張圖,劉表佔據的荊州,就可以看出其荊州的地理位置多麼的優越:

佔據了河南南部,湖南湖北、雲南、廣西北部;而且佔據長江中游,北延伸到中原,南延伸到交州。更為關鍵的是:荊州幾乎沒有受戰亂干擾,人口多——600多萬人口。有了人口就有了兵力、人才、稅收,赤壁之戰後,荊州有七個郡,曹操佔據了人口最多的南陽郡,大約100萬人口。劉備佔據了五個郡,孫權佔據了一個郡。所以當時荊州的主要的人口、經濟發達的地區都落入了劉備手裡。關羽之所以能夠威震華夏,就是荊州人口多、有錢。否則怎麼可能有能力北伐。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是:佔據荊州、益州、漢中,等到穩定的時候,荊州攻打襄陽南陽,這地方離許昌很近;蜀漢從涼州方向,攻打雍州和涼州。曹魏不可能兩線同時作戰。克復中原後,孫權將會不戰而降。這一戰略佈局高明之極,可惜讓關羽一把給打爛了。

劉備剛評定漢中統一東西兩川兩個月,還沒有內部穩定的時候,劉備還沒喘口氣。關羽就急忙出兵攻打襄陽,荊州的丟失,並且滅有安穩號後方的孫權。結果荊州丟失,蜀漢失去的不僅僅是戰略要塞,還有人口(兵源、稅收)、財政收入幾乎少了一半。此消彼長,戰略優勢到了別人手裡,反過來威脅到了蜀漢。

再說馬謖失街亭,徹底斷送了蜀漢克復中原的希望。

失去了荊州之後,蜀漢只能北伐,北伐要走的地方必然是要先奪取雍州和涼州。然後奪取長安,那麼曹魏就基本上嗝屁了。(注:北伐不能走子午谷——那是一條死路,曹真走了一個月一半都沒走完,領的兵走的快死了)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差一點就成功了的北伐。諸葛亮讓趙雲出斜谷佯攻吸引住了曹真的大軍。自己帶領蜀漢大軍奪取了秦州(天水),在曹魏的土地上開闢出了根據地。但是此時,

街亭是蜀漢大後方連接秦州的咽喉——糧道。任何大軍出征,糧道被斷,基本上就是輸了戰爭。

聽說司馬懿前來救援,諸葛亮迅速就判斷除了司馬懿會搶奪街亭。因此立刻派大軍前去駐紮。

諸葛亮要馬謖當街駐守,就是扼守住大路。副將王平也是這個建議,修建木欄阻擋魏軍,如果魏軍前來攻打,那麼就成了添油戰術,蜀軍佔據優勢可以讓魏兵無法前進。

上圖就是街亭的地貌,街亭這裡的兩座山都是孤山,啥意思。就是山很小,對方可以把你圍一圈,圍的死死的,

山上也沒有水源——這是最要命的。結果馬謖搬出來了韓信背水結營和居高臨下的理論,很明顯,他忘了對手是誰——司馬懿,外號冢虎,諸葛亮不防備曹真都要防備司馬懿。

最終的結果,司馬懿把馬謖圍住,斷了水源,又在山下放火。山上的士兵科的嗓子都冒煙了,結果不戰自亂。街亭丟了,諸葛亮開拓的根據地就成了孤懸在魏國土地上的一塊飛地,失去了和大後方的聯繫,成了砧板上的一塊肉。

此戰之後,曹魏堵上了這唯一的缺口,後來諸葛亮幾次北伐,雖然打敗了魏軍,但是沒有奪取到任何一座城池,因為時機已經錯過了。

後世毛澤東評價:初戰亮宜自臨陣。意思是,這一次諸葛亮應該親自去街亭。畢竟對方來的是主將,而且是北伐的第一次敵我大戰。


嘟嘟讀讀


個人認為是關羽吧。

先說說關羽,諸葛亮也說了要爭奪天下必須要有兩個基本盤那就是荊州和益州,荊州的地理位置可以說很險要,中間有長江經過,同時漢水和湘水也是由此注入長江,可以說佔據了一箇中樞地位,向南可以直接通入南海、向東可以順流而下直逼三吳、向北能夠配合益州兵分兩路直指中原、向西也可直拿巴蜀。加上荊州地區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可以說是個好地方,扼住三國的咽喉屬於兵家必爭之地,佔據荊州則佔據主動位置。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則是“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因此這也是魏吳兩國一直想要荊州的原因。很多人說劉備不該那麼衝動打夷陵之戰導致國力耗盡之類的,其實是不對的。打夷陵之戰並不是純粹為關羽報仇,而是必須要奪回荊州這個戰略要塞。荊州的丟失也完全破壞了隆中對“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部署,隨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均未能破魏無功而返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荊州丟失不能分兵合圍,而沒了後顧之憂的魏國可以騰出兵力全力抗衡。況且那時候天下大局已定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三者力量都很強大互相制衡,丟去荊州就意味著失去一半力量,那樣實力受損嚴重則要面臨更大壓力,從此無力與魏吳爭雄。

隨後馬謖失街亭也是因為丟荊州而導致的影響,諸葛亮要全力對付魏國,但是魏國一邊以逸待勞佔據主動。因為荊州丟失讓蜀國失去一半力量,失敗也是命中註定的,因此丟不丟街亭,對大局也毫無影響,何況諸葛亮六出祁山都失敗了。

而前面雖然張飛把徐州丟了,導致劉備家屬都被抓了,兄弟也走散了,劉備也因此失去了一次爭雄的機會,但是那時候劉備其實根基也不深,兵又不多,諸葛亮等人尚未加入。可以說勢單力薄。加上與陶謙的部下們不和,因此這是註定要失敗的。況且那時天下的局勢仍就是群眾亂鬥,打得你死我活,各自的實力都不算太強僅僅是雄踞一方的霸主。因此可以趁著各路英豪逐鹿中原時候暗中發育,還有機會東山再起,事實證明劉備做到了。


釃韏剳颮鞷䐌櫫鬇囈


張飛丟徐州無關緊要,大家對此沒什麼爭議;其次,我以為關羽丟荊州也沒有大礙。至於馬謖丟街亭,其實也沒什麼值得可惜的地方。現在來大致分析一下原因:

荊州和益州的戰略價值

《三國志》載諸葛亮初見劉備時所言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可見,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但並不如益州險塞。這不難想象,如河南中原地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正得益於它的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戰略交通上卻又四通八達,得之可作前哨。諸葛亮說這句話的時候劉備還沒有得荊州,而荊州“不能守”,顯然已經指出荊州這塊地方不容易守住。所以,後來曹魏政權和孫吳政權都想攻破荊州,以此鉗制蜀國。

此外,在古代經濟和糧食資源上它又不如益州那樣屬於“天府之土”、“沃野千里”,因此,荊州的戰略意義比經濟、糧草要大得多。

蜀國人才凋敝,糧草不足

三國鼎立,其實本不存在。最強大的是魏國,僅以州計,其共有十地,東吳則有兩地,蜀國也是兩地,而東吳又強於蜀。後蜀國失去荊州部分(蜀國只擁有部分荊、益地區),僅餘下一地,吳則有三地。所以,蜀國在國力上從來都是很弱的,它之所以能與其他二國鼎足而立,主要是因為劉備賢明睿智,又有文臣武將等賢臣良才輔佐。所以,一旦賢臣隕落,猛將老矣,地處巴蜀後繼乏人的蜀漢,滅亡起來就成了一種必然。

所以,《三國志》在讚頌諸葛亮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批評: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這裡面指出了諸葛亮不斷北伐的原因,即一方面是武侯早年自比管、樂的志向,另一方面,是武侯自知時日無多,蜀漢地處偏僻,缺乏良才賢能,面臨著人才斷代危機,所以想要趕緊突出重圍,給蜀國多打下一些根基。

此外,又指出內在失敗原因:武侯長於治國,短於戰事,缺乏奇謀,該攻該守不太明確,並列舉管仲與蕭何舉薦將領來說明諸葛亮不應獨自兼任蕭何、韓信之職務。外在失敗原因:敵國要麼人傑輩出,要麼過於強大。兩個因素加起來,導致了蜀國連年動眾,卻未能有克。

其實前面我們分析了三個國家的國力對比,已經可以看出首先在國力基礎上蜀漢已經處在谷底;其次,蜀漢地處偏僻,教育資源先天不足,前期良將賢臣歿後,導致人才方面完全比不得魏、吳二國有新鮮血液注入。所以,即便馬謖沒有失去街亭,關羽沒有失掉荊州,蜀漢的衰敗仍已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