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新聞發布會給每個記者2000元現金,住五星級酒店還送香奈兒香水,這能算「行賄」嗎?

餘世鋮


本來這種如果放在平常,企業遇到一些輿論危機時,請媒體到企業看看,澄清一些情況,都沒什麼問題。出於尊重或中國人的禮節,熱情招待、給記者準備一點伴手禮,這也成了一種習慣。

那為什麼這次碧桂園的媒體活動會引起這麼大的非議呢?

這首先得看碧桂園之前經歷了什麼事兒。接連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在這個節骨眼上,對於公眾來說,更需要了解碧桂園為何事故頻發、今後會有怎樣強有力的整改措施。

而對於媒體和記者來說,這次的媒體見面會,也是一個很好的瞭解事件真相,為公眾傳達真相的機會。

但據現場媒體報道,對於公眾關注的問題,碧桂園並未給出充分的解釋,整場活動更像是企業的宣講會。

短短的媒體見面會之後,更多的是安排記者參觀和遊玩,甚至還包含參觀動物園的活動。

不可否認,在國內的確有不少媒體記者在拿了企業的禮物、車馬費之後,就一邊倒為企業鼓吹,但大多數主流媒體參加這種活動還是奔著新聞本身去的。

因此,就有部分媒體記者拒收碧桂園給的禮物和紅包,此事就很快就傳開了。

在碧桂園目前的輿論氛圍中,就很容易被公眾理解為這是企業花錢想擺平媒體,而不是想怎麼好好對事件本身負責。

從目前的狀況來說,這次碧桂園的媒體見面會,是一個很失敗的公關活動。


斑馬消費


面對輿論和公眾對自己的批評和質疑,邀請媒體進行實地考察,本身並沒有錯。一家大企業,確實需要做好宣傳和輿論應對工作,特別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更應當及時應對、全面應對、認真應對。

然而,對碧桂園來說,應對輿論和公眾,顯然不是最關鍵的問題,真正需要解決的,也不是讓睦自己有多少現代化設備、現代化手段,而是有多少切實有效的防範安全風險和確保產品質量的措施,能否有效避免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和質量問題。如果一邊現代化設備和手段越來越多,一邊安全事故不斷、質量問題頻發,那些所謂的現代化設備和手段,就都是擺設,是碧桂園用來掩飾問題、糊弄媒體、欺騙公眾的工具。

事實也是,從7月27日到8月1日,短短的五天時間,就發生兩起重大安全事故,尤其是第二次事故,是在企業宣傳全國停工的情況下發生的,還怎麼能夠相信碧桂園是重視安全生產的。不重視安全生產,又怎麼可能重視產品質量。

如此,我們就要發問,與其花高代價讓媒體來幫助其宣傳,幫助其走出輿論風波,幫助其消除影響,還不如把這些錢用到防範風險和提高質量方面。如果防範方面的投入多一點,措施實一點,手段精一點,可能許多問題就不會發生,安全也更有保證。平時不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到出了事後再緊急公關,對碧桂園來說,完全是顛倒了主次、弄錯了方向。所以,希望碧桂園能夠真正吸取教訓,不要再連亡羊補牢的的事也做不好。畢竟,房子事關每位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而碧桂園又在全國各地布點。如果房屋質量安全沒有保證,就等於拿全國各地老百姓的命在做賭注。


譚浩俊


有媒體朋友說,記者不是國家工作人員,所以不會涉及行賄罪,這一點有欠全面。

根據我國《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數額較大”指的是對個人行賄數額達到一萬元以上,對單位行賄數額達到二十萬元以以上的行為。

從問題描述來看,碧桂園給每位記者2000元現金,贈送了1000元的禮物,哪怕算上機票和住宿,額度也不太可能達到一萬元,因此尚不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的標準。

另外,該罪名的成立有一個前提,就是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具體指牟取暴利、追求不正當的高額經濟利潤。根據司法解釋和相關實踐,在市場中謀求壟斷地位,排除競爭對手,進行不正當競爭,同樣在此範疇之內。從報道來看,碧桂園僅僅是邀請記者參觀,似乎並不觸及此條。

但為什麼公眾會有如此大的不滿呢?就在於誰都沒有說出來,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潛規則”。這邊剛剛發生了施工事故致人死亡、工地失火的事件,那邊馬上花費上百萬公關費用粉飾太平,哪裡是有責任心的企業所為?

再者,高調發放車馬費的行為,即使不涉及違法犯罪,也容易招致普遍的牴觸情緒。根據第一調查網的統計,41.44%的網友認為車馬費是一種“腐敗現象,社會不正之風”。而媒體界的朋友也有不少人反感以車馬費作為重要收入來源的做法:除了少數到處薅羊毛樂此不疲的從業者之外,大部分有良知的媒體人,寧可能拿到體面的薪水,自主地進行報道,而不是天天看著“爸爸”們的臉色發通稿。

相關法律的空白,企業的責任意識缺失,以及媒體行業正常收入水平的低下,共同造就了今天“走進碧桂園”活動的亂象,又豈止是一日之功呢?


王瑞恩


作為媒體從業者我來談一談回答裡面很少涉及到的媒體收車馬費這個問題,很多答主更多地是從碧桂園這個角度來回答,可能這個也會忽視了一些媒體行業的問題。

車馬費這個問題,一直是可謂是媒體行業潛規則,經常和媒體打交道的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都心知肚明。但是其實本質上行業以及公眾都是比較反對這個事情的。

在一些比較好的自律性比較強的媒體裡面,有明確要求不能收取任何費用的,或者說有一些場合實在無法拒絕的話,回到單位之後要上交。其實這樣也是對記者自己的一種保護,因為如果一個記者收了五千元以上的話,就可以被認定為受賄罪的。

但對媒體行業瞭解的人就會知道,很多媒體記者尤其是一些小眾的行業性媒體,工資收入不高,但是他們的外快(類似車馬費)收入可能一個月會遠遠超過他的工資收入。

所以也誕生了一個名詞叫“會蟲”,就是專門跑會場收受車馬費,收到之後就馬上換下一個場。回去的話也不用寫稿,就收一下對方發的通稿發佈一下即可。

這種媒體在行業裡面是大家被鄙視的。這基本上可以是屬於說媒體的最底端存在。但遺憾的是,這個比例其實有時非常大的。因為媒體行業跟任何其他行業一樣,都是一個金字塔的結構,優秀的記者是在頂端還是比較少的,大部分在中間,然後還有更大一部分是在底層,靠各種車馬費,甚至有的是敲詐勒索存在的媒體記者,這也是不少見的。

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假冒的記者,我曾經就被一些人假冒過,冒充我的名字去參加一些會議,領取車馬費後就跑了。這個很多真記者估計都遭遇過。

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其實碧桂園發佈會2000元的車馬費,還有伴手禮,可能並不是一個罕見的行為,也不是它要為了這次公關才這樣下血本的。以我的瞭解,房地產企業的發佈會,基本上都是這個行情的,所以這次碧桂園是因為它受關注才會把這個曝光出來,其實它原來可能一直是這樣的,包括其他的房企。

當然,如果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其實也構不成一個行賄的行為,首先是它的單個金額數量不足,其二是目的是為了實現不當得利,這其實嚴格意義上不算。法律是這麼界定的: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


張天潘


這不就是媒體圈的行業潛規則嗎。發佈會之前不都是會做這事嗎?紅包啊,伴手禮啊,發通稿,甚至還有記者利用掌握的證據,要封口費啊!

常見公關手段,新聞發佈會就很難有負面,真調查都暗訪去了

從公關上看,和當地媒體搞好關係,讓他們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是很常見的手段。

碧桂園這樣做不就是希望記者手下留情,不要寫那麼難看嗎?

這群記者大部分去的,也是心知肚明,不然這種事情,調查報道,怎麼會依靠發佈會的通稿,肯定是隻有暗訪,偷偷才調查的到東西的。

發佈會,就不會出現負面的稿子。

但是無奈碧桂園還真是犯了眾怒,否則一開始我們就看不到他這麼多負面報道,估計得罪了太多不該得罪的人了。

至於算不算行賄,難!

首先,行賄罪,是特定的群體,主要是給予國家工作人員、集體經濟組織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

但是我國記者,其實很多人都沒有編制,都不算公務人員,因此那些沒編制的和這個罪完全沒有關係。(注,我國有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再說行賄,強調的是前提,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其實這點除非碧桂園明示暗示,以錢財為報酬,讓記者發正面的軟文可能才算數,但是碧桂園並不會那麼傻說,收了我的錢辦事吧。

加上這樣的送東西本是公開的行為,很容易就是被認定成普通的送禮,為了的是搞好媒體關係。

說到最後,其實大家也不必在意記者的稿子會改變什麼,畢竟出事就出事,既然已經報道出來了,就無力迴天了,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怎麼會因為稿子就可以改變什麼?


廖彩琳律師


碧桂園最近是多事之秋,出了不少事,尤其是多個工地塌方,造成7死多傷,引起社會批評。

對待問題,最好的做法是閉門思過,痛則改之,而不是巧言令色,用技巧處理,這樣的輿情其實是沒有技巧可言的,尤其不要想著收買媒體和人心,網民是不會買賬的,實情決定輿情,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處理不好,輿情沒有解決,反而形成了次生災害,導致次生輿情。

其實一個建築企業發生人員傷亡事故,有時候真是難以避免的,這就需要這個企業認識錯誤,認識問題,積極整改,用事實來改變輿論的形象,這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而不可急功近利,這次碧桂園的輿情處置,不知道是哪家高手給出的損主意,坑死東家了。

碧桂園的本意實際是媒體修好見面會,感情聯絡會,碧桂園召開發佈會致歉,這本是可以同情和理解的事。但是碧桂園卻把發佈會開成邀請全國記者"走進碧桂園",展示企業成就和老闆情懷的會,據稱,到場200家媒體除了五星級酒店、飛機報銷,見面送香奈爾,每人還有2000元車馬費。有網友給碧桂園算了一筆賬:碧桂園新聞發佈會來了200個記者,200個信封一共是40萬元;200份禮品一共是20萬元;五星級酒店住宿大約10萬元;吃飯大約20萬元,機票總計30萬元;來往租車接送10萬元;長隆的門票大約10萬元。算下來,一共花費了140萬元。

這樣一來,問題就麻煩了,錢沒少花,事沒辦成,還成了輿論的大笑話,那些拿了香水錢和享受酒店的人也是一肚子惱火,而且為了表現他們事大義滅親,以後的新聞報道可能會更狠一點,因愛生恨。

其實,碧桂園完全沒必要這麼做,我給他們出幾個招,不要香水也不要錢,完全出於江湖道義:

1、200個記者,等於沒記者,都是朋友就等於沒朋友,不超過10個記者,核心媒體,這才有價值。

2、媒體報道需要新聞價值,而不是開記者會道歉,說白了,記者寫新聞需要料,沒有料,他們寫不出故事的,所以怎樣供料很重要,最好的料就是比差。看看誰更差。

3、過去的問題,默默忍受,不要解釋,要重塑形象,網民的記憶都是屬金魚的,過期就忘,所以在正面輿論引導上面做文章。比如花140萬給學校送空調,送電扇。


韓東言


作為一名大學老師,看到這個新聞真是氣炸了,可以用“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來形容。出了事,不是盡力去彌補、去解決,而是來搞媒體公關,這樣的企業能好不到哪裡去?!

碧桂園近日多起塌方事件,造成7死多傷,引發社會的大量關注。8月3日上午,碧桂園在廣東順德總部召開媒體發佈會,總裁莫斌鞠躬道歉,發表了一段深情的講話,請求社會原諒。

不僅如此,在新聞發佈會上,碧桂園更是出手闊綽,直接送現金,高檔奢侈品等給200多位新聞記者。不得不佩服碧桂園的公關能力,對於這一舉動,不少人會認為是在行賄,堵住記者的嘴,不讓事情迅速擴散。

我認為,碧桂園的這種做法,違背社會道德,態度不夠端正。如果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錢去解決,那麼生命是不是可以不被重視,人性是不是可以隨意踐踏,對於那些在事故中去世的人,是不是就變得如此卑微,值得所有人深思。

至於說媒體該不該拿,我認為,不該拿,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媒體充當社會信息傳播的媒介,又是獨立的第三方,不僅還原事實真相更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更要站在正義的一方,譴責所有的邪惡。媒體要有良知,而不是見風使舵,唯利是圖,全然不顧道德底線,被金錢誘惑。對於碧桂園這一做法,媒體應該強烈抵制,金錢收買不了人心,只有端正認錯態度,才有可能得到社會的原諒。

公道自在人心,任何對生命的不尊重都將受到懲罰。在這裡,希望所有和碧桂園一樣的開發商都要重視安全問題,因為一次事故,帶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資本家不能一味的掙錢,多少得要有點良心吧!


富有正義感的朋友們,請在評論區留言發表您的觀點,一起譴責這種無恥行為!


有態度的童桐


需要奇怪嗎?碧桂園不經常做這樣的事情?


要說碧桂園是專門因為今年事故頻發所以邀請、討好媒體,那倒是冤枉他了,因為過去他一直這麼做的——儘量和媒體搞好關係,不管是全國性媒體還是地方上的小媒體。


比如2017年9月17至19日,金地碧桂園淺山藝境項目媒體採風活動隆重展開:


2018年7月25至27日,河北媒體採風團走進碧桂園:


2018年4月3日,河南媒體走進碧桂園:


這是孔方兄隨手一翻就能找出來的,而且這還只今一年的情況,碧桂園全國那麼多項目(2400多個工地),經營了那麼多年,它和媒體的關係網絡,要更為龐大、複雜。


問題描述所說的這次碧桂園媒體活動,邀請的是全國全國性的主流媒體,除了送香奈兒,看看碧桂園下面的活動安排,還有高級酒店、午宴晚宴、長隆旅遊等等,當然來回機票肯定也是有的。



孔方兄也在傳統媒體待了很多年,在媒體行業,地產、汽車是兩個最重要的廣告收入來源,媒體和房地產可以說有著天然聯繫。當然對於開發商來說,也需要媒體為它推廣產品(中國那麼多吹上天的房地產廣告),為他們被曝光負面以後及時“洗地”。


最近的案例就是,7月24日(7月27日就是安徽六安的6死事故),人 民 日 報發表了一篇“報道”,裡面有句話:碧桂園集團新聞發言人表示,質量和物管是我們的生命線。碧桂園隨後把所有媒體給碧桂園的“報道”收集起來,寫了篇文章“碧桂園高質量發展得到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認可”。而在此之後,網上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文章:《解碼碧桂園發展秘籍》:



對碧桂園這樣的開發商來說,當出現重大負面輿情的時候,處理好媒體可能比處理好事情本身更為重要,畢竟媒體的傳播讓一個單一事件可能成為普遍性的事件。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負面的東西終會淡下去。


毫無疑問,碧桂園會繼續執行這樣的策略。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碧桂園的這個全國記者見面會,早不開、遲不開,偏偏在碧桂園最近事故頻發、被輿論聲討之際召開,而且規格很高,集團老總楊國強親自出面接待,來回飛機票,車接車送,車馬費、五星級大酒店、香奈兒香水,這些記者平時能享受到這種待遇嗎,這其中難道不透露出一些蹊蹺之處嗎?

說白了,這是一種心照不宣,大家都是場面上的人,對於這種情形是司空見慣,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而且“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自然提不出什麼火辣的問題,寫不出什麼有觀點、有分析、有深度的報道。

只可惜,不是個個記者都買賬的,總有那麼一兩個人,還是秉持著操守,把此事給捅了出來,否則人人都笑納這些禮品禮金,我們能知道這件事嗎?碧桂園本想通過此事挽回形象,沒想到卻反而失分,估計氣得要直拍大腿了!

出了問題,不去直面問題,反而搞這些裝飾門面的事情,難道天下就這200個記者了,難道此舉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隨手一拍,隨手一傳,那就是新聞,所以想要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還是把安全生產抓好,還是把房屋質量搞好,不要搞那些“治標不治本”的東西,完全是南轅北轍!

對於此事是否夠得上行賄,那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是要看這些媒體人是不是國家工作人員,二是看碧桂園是不是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比如請媒體人刪帖,不要發佈他們的負面信息,如果這兩條都符合的話,那麼是可以構成“單位行賄罪”的。如果只是一般的請媒體人過來幫助宣傳碧桂園,那麼就構不成行賄,不過這些媒體人,如果是代表報社或單位前來的,那麼收受禮品禮金和接待,就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責,可能構成違紀違規。


打虎拍蠅


碧桂園新聞發佈會給每個記者2000元現金,住五星級酒店還送香奈兒香水,這能算“行賄”嗎?這個很明顯啊,就是赤裸裸的行賄啊,最近碧桂園又攤上大事情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碧桂園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走勢如何了,因為股票股價的走勢,它反映和包含了一些已知和未知的消息。


碧桂園:日線

碧桂園,股價最近也是一路狂瀉,當然這背後,是市場整體的力量,因為大部分港股和房地產企業相關的股票都在跌。

碧桂園簡介:官網介紹

碧桂園是什麼

碧桂園是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身體力行者,是全球綠色生態智慧城市的建造者,不僅為超過400個城鎮帶來現代化的城市面貌,提升當地人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還在新加坡旁以當今世界先進的城市設計理念首建立體分層現代城市——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地面都是公園,車輛在底層穿行,地面是無汙染軌道交通,建築外牆長滿垂直分佈的植物,每一天,人們就都生活在花園裡,呼吸在森林裡,愉悅在自然之中。森林城市將是未來城市的榜樣。

20多年來,碧桂園都是所在城市亮麗風景線和名片。園林景觀、生活廣場使當地人民流連忘返,會所、物業服務令人生活舒適、安全。城市的建築、園林、管理都應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碧桂園在每座城市都將小區品質做到一步到位:建世界一流的小區!所以現已有超過300萬業主選擇在碧桂園安居樂業。

碧桂園是2007年在香港上市,2017年銷售約5508億元,納稅額超300億元的守法依規企業。

作為擁有超10萬名員工的企業,碧桂園大多數帶裝修產品平均售價僅為每平方米8000多元。碧桂園每到一處都以匠心精神努力建造高性價比的房子,並同時在教育、生活、醫療等方面,滿足高品位追求者的居住生活夢想。

碧桂園期望每位員工都心懷如下理念並全力做到:“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立業至今,碧桂園創始人及集團累計參與社會慈善捐款已超36億元。

這就是碧桂園,一直在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懈努力。碧桂園——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

一直以來“碧桂園”給我的印象都是不錯的,因為2018年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金額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就是碧桂園。

所以,當時碧桂園給我的印象滿深刻,也蠻好的,因為我有個朋友就是從事地產銷售的,而且在惠州碧桂園的房子,賣的很火爆,沒想到這背後,竟然是這麼多套路啊,難免有人說,做地產銷售的,經常要賠客戶吃喝晚,如果是女性銷售業務人員,估計要潛規則了,這個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情,做銷售的大多都經歷過,我自然也明白其中的潛規則。

  •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碧桂園究竟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只是受賄記者這麼簡單的嗎?其實不然,關於碧桂園,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碧桂園回應9000億負債 高管對安全事故鞠躬致歉

 8月3日,碧桂園在廣東順德總部召開媒體見面會,首席財務官伍碧君回應9000億負債表示,9331億元是財務資產負債表總負債的餘額,2017年底可動用現金餘額1484億,短期有息負債683億,未動用銀行授信額度2485億。公司當前現金充裕,信用評級良好。總負債是會計上的報表科目,並非真正的有息負債,有息負債僅有2148億元。
 Wind數據顯示,碧桂園2017年度總負債9330.57億元,負債總額相比2016年總負債5000多億增長了幾乎一倍,高達88.89%。而高負債背後是碧桂園較為激進的擴張模式。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碧桂園共拿地7079萬平方米,拿地金額2645億元,規模全國第一,遠超第二名萬科的2812萬平方米。僅今年5月,碧桂園就在全國拿地75宗,拿地金額200.27億元,領跑行業,而同期第二名萬科僅拿地11宗。2018年1-5月,碧桂園實現銷售3346.8億元,在港股房企中率先突破3000億關口,緊隨其後的中國恆大和萬科地產,累計銷售還在2000億級別徘徊。

碧桂園的問題:瘋狂拿地背後的質量安全問題

2017年剛剛登頂的碧桂園,猝不及防地迎來了“至暗時刻”;作為房地產行業規模化競爭的王者,碧桂園正在為極速的高週轉模式買單。
6月24日,碧桂園上海奉賢區在建項目紅墅林發生事故,致1人死亡9人受傷;
7月12日,碧桂園杭州前宸府基坑坍塌,所幸無人傷亡;
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園城市之光工地圍牆和板房倒塌,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傷。
7月30日,時隔一個多月後,上海奉賢區安監局初步調查結論顯示,紅墅林項目任意壓縮工期,隱瞞危險性較大的工程不上報,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間接原因。

8月3日,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和總裁莫斌均承認,上海項目確實存在人為趕工,這是不符合集團安全管控要求的;同時,旗下項目的工程管理存在漏洞。

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怎麼看待此事情呢?我們來看看關於碧桂園的一些相關報道:

 碧桂園的算盤是什麼?200萬元鑽頭高於一條人命,香奈兒伴手禮打發一場事故。
  8月2日,是碧桂園六安那6名建設者的頭七。按照傳統殯喪習俗,這一天是他們在人世間最後的日子,他們會“回”到他們的家,“吃”最後一餐飯。  同樣在8月2日,碧桂園啟邀請來自全國的媒體記者,參與他們“走進碧桂園,全國媒體行”活動。
大多數趕赴現場的媒體,更多的是希望聽到碧桂園包括六安項目在內的工程事故的回應。然而,他們首先聽到的是碧桂園的人才戰略,扶貧事蹟。在聽這些以前,他們還要先參觀碧桂園在東莞的項目。對此,接觸的多位地產媒體人士表示,這是碧桂園拙劣的公關表演的開始。
根據目前流傳出來的行程安排,碧桂園全國媒體行活動為期3天,除了午宴、晚宴與自助餐,其中還包括參觀SSGF項目、碧桂園總部及碧+體驗館。碧桂園很壕,對於邀請來的媒體,一出手就是香奈兒的伴手禮,據說還附帶有2000元的“車馬費”。

看了這些報道,我真的不知道說啥好呢?其實這都是碧桂園的公關活動,但是也太不拿人命當回事了。

碧桂園近日多個工地塌方,造成7死多傷,引起社會批評。碧桂園召開發佈會致歉,這本是可以同情和理解的事。但是碧桂園卻把發佈會開成邀請全國記者"走進碧桂園",展示企業成就和老闆情懷的會,據稱,到場200家媒體除了五星級酒店、飛機報銷,見面送香奈爾,每人還有2000元車馬費。有網友給碧桂園算了一筆賬:碧桂園新聞發佈會來了200個記者,200個信封一共是40萬元;200份禮品一共是20萬元;五星級酒店住宿大約10萬元;吃飯大約20萬元,機票總計30萬元;來往租車接送10萬元;長隆的門票大約10萬元。算下來,一共花費了140萬元。你怎麼看這件事?媒體該拿這些錢嗎?

樓主說的這些個事情,碧桂園新聞發佈會給每個記者2000元現金,住五星級酒店還送香奈兒香水,這能算“行賄”嗎?如果這都不算行賄,那麼什麼算呢?這樣的公關活動和行為,也太赤裸裸了吧。

8.3 做空碧桂園

我只想說,做空的好,讓碧桂園的股票大跌。。。。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