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和尚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常爭


“和尚”在佛教梵文裡的意思是“師”,是尊稱,指的是達到一定的資格後堪稱為人師的意思,並不是誰都可以稱為”和尚“的,因此,題主稱現如今和尚的生活是什麼樣,應指的是所有出家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們的國家,實行的是開放的文化政策,只要是有利於人民精神生活發展的,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於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都會取其精華來弘揚。

佛教雖然最初傳自印度,但經歷過千百年的中國文化的洗禮重組後,自然也是我們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古到今方方面面地影響著我們祖祖輩輩們的生活、社會觀念、行為和思維方式。

比如唐宋很多詩人詞人的作品和思想就深受儒釋道中釋也就是佛教的影響,典型的如王維、蘇東坡等,包括王陽明,年輕時候也是熟讀佛經的。

當然,佛教傳到中華大地後,幾經浮沉,也深受我們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思想的影響,比如禪宗的產生和興起,就是典型的儒釋道結合的產物。

因此中國佛教(包含漢傳和藏傳佛教),皆為我中華之瑰寶,對於安定人心,充實文化,促進社會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能因為中間某個人的某種行為而進行片面的定論。

但也要看到,無論哪一種思想,都是利弊並存,需要我們用其精華時棄其糟粕,這種糟粕,也許是思想本身存在的,也許是我們對思想的理解的偏差造成的。對於佛教亦是如此。

同時,因為佛教文化的特殊性,容易受到世人的關注,對於很多的熱點事情和人物,也應在瞭解清楚事實後再做判斷,切不可人云亦云。而應中正客觀地去看待,否則,迷失的可能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身。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聖人也有犯錯的時候,何況我們人乎?對於違反社會法規與倫理道德的,我們應堅守原則,予以依法處理,或社會予以輿論抨擊,絕不留情。但對於文化,我們則應有包容之心。

佛家講究慈悲喜捨,確實有很多出家法師為此而立身修行,也的確有一些修行中迷失的修行人,也會犯有常人之過。這也是為何要修行的原因之一吧,無論出家還是在家修行,只是方式不同,都在同一個社會,要完全跳脫出時代和社會,達到至聖的境界,都是一樣需要過程的。因此,”放生池內,大魚吃小魚“,說的便是,同一個社會下的生存法則和規律是一樣的。

要活下去,要發展,要延續法脈,要更好地傳播,實現本文化的價值和使命,都是要組織社會資源,都是要處理許多社會和人之間的事情,都是要面對很多物質和精神生的困頓與焦慮,都要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對佛法修行的誤解和困頓,從而產生一些因人性的弱點而出現的種種問題。在《楞嚴經》中彌勒佛就提到累世以來也曾貪圖富貴,攀援貴姓,亦是不斷清修方才斷舍。可見心之弱點之多,去除之難。

在某一部佛經中就有說過,佛法是佛法,佛法也不是佛法,非佛法的也是佛法,換句話說就是,佛法講究性空,空有不二,於人中慈悲、無分別心。因此,對於出家人來說,是捨身釋命為大眾,弘揚、實證佛法,以戒律為師延續法脈,這是令人欽佩的。

但就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中正客觀地以平等心將佛門問題本質上看為社會問題和人性問題,不以此而一棍子打死或人云亦云、眾口鑠金,只要是善的文化,都兼容幷包、平靜以待,愛護有加,這便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尊重了。

(喜歡就請關注九一賦能教育,讓教育為你賦能)


九一賦能教育


我接觸過一些,說說我的見聞吧。很多不方便說,細節也不好透露,只能從簡。


1.廈門一個寺廟的小和尚 他不善言辭,從小出家,在寺廟裡做類似文書的工作,相當於方丈的筆桿子吧,方丈對外的文稿,基本都是他潤色寫的。去過他的住所聊了好多次,很簡陋,聊著聊著就常說起一些怪力亂神的見聞。記得有一個在澳洲讀書的小姑娘皈依了他,寒暑假回來據說都會去看他,我見過一次。


2.一個在加拿大讀研究生的90後和尚 我沒見過他。他有微博,還有點火,好多比丘尼都關注了他。據說是家境不錯,也有說是供養,反正是在加拿大讀著書,看他朋友圈也討論政治、也為寫論文痛苦,還很喜歡玩遊戲,如果不是著裝,根本看不出是個和尚。


3.佛學院的學生 中國有好多個佛學院,也有類似本科、研究生的學制,他們也學英語、政治,還有其他與佛法相關的學科。我去佛學院和小和尚們聊過好幾次,也供養過一些大小禮品,大多數是家境不好出了家,或者一時困頓出了家,他們也用微信,也看抖音,也為金錢困擾,也需要考慮畢業後的去處(就業問題)。


4.大和尚們 當做大和尚們的座上賓,也目睹過他們的待客之道,說的好聽一些這些人都非常通透了,本質上是企業家,經營著一座廟宇,需要結交三教九流,需要撈錢,需要撈名,世俗社會里能想到的,都可以看到映射。


我以前在朋友圈發過一句話,可以用在這作為結尾:其實,哪都紅塵滾滾,根本無處可逃。


詹萬承


首先,必須告訴大家,並不是每個身著僧袍的都是和尚,你在一些媒體上見到的那種吃肉喝酒、花天酒地,甚至有出售藏書秘籍、禪醫秘方、少林聖藥等等行為,均非真正的僧人所為,你在各種短視頻平臺所見到的那種開磚斷石、飛簷走壁,或吃肉喝酒花天酒地的,基本都是當地的武館拳館的老闆,又或是當地武術院校的教練;而那些走訪全國各地賣秘籍賣藥方的,無非就是騙子無疑了。他們只是普通人,雖然身份和角色不一樣,但身著僧袍的目的是一樣的,都為了借用少林寺的名聲,故而穿上僧袍做到了以假亂真。

那麼,網上那些關於少林寺負面的諸多問題都是空穴來風麼?也並不是。 大家都清楚,無風不起浪,如果少林寺真真正正像電影中那樣,僧人們都是清心寡慾、一心向佛、六根清淨、無慾無求,便不可能在民間流傳出種種是非,更不可能在網上呈現出各種非議。少林寺很早便被規劃成5A級旅遊景區。作為河南旅遊的最大品牌,作為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作為傳統武術的發源地,少林寺時時刻刻都在媒體和大眾的監督下,正所謂一群人盯著一個人去挑毛病,總是能挑出來一些問題,這一切註定了少林寺不會平靜。有人總是抱怨釋永信為什麼不廢除少林寺門票,這種想法是很可笑的,既然少林寺劃成了旅遊景區,門票的事情自然會有旅遊局和旅遊公司來管理,你去逼一個寺院的方丈廢除門票,就好像是逼迫一個學校的校長去修改教科書一般。

很多人問過我,怎樣的要求才能在少林寺做和尚?在少林寺出家要求是很高的,而且過程很複雜,要報政府批准,登記造冊,還要授大戒法會,把你從一個俗家弟子變成真正的出家弟子,需要遵守的戒律特別多,從沙彌戒的“實習和尚”,到比丘戒的“轉正和尚”,再到菩薩戒的“資深和尚”,過程很複雜,中間也需要很多關係。

做和尚真的有利可圖麼?答案是不一定。雖然這些年方丈釋永信身邊的弟子和侍從有部分人還俗後過得風生水起,有開辦武校或者拳館的,有進入劇組做特約顧問或動作指導的,沒還俗的也有部分“升職”做了其他地區“分寺”的住持或方丈,但你不清楚,每年還有被“開除”掉的另外一部分不合格和尚。 如果你真的一心向佛,便不要總想著發財,更不要抱著想發財的心去做和尚,戒貪很重要。和尚要經歷的很多,對人心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嵩山少林寺武院陳傲東


現代的和尚,在大眾的眼裡,已經儼然和教師、醫生等行業一樣,非議極多,甚至已經背離了原先的定位,成了賺錢的職業,而那些方丈們都是百萬、千萬富翁。

很多寺廟,不僅香火旺盛,甚至一般和尚都超越了公務員,成了最賺錢和最受尊敬的職業。

至於那些假和尚,假大師,就都不用說了,寺廟的收入“全靠這些‘大師’忽悠”,成為其“掘金“的主力。那些懷揣虔誠的遊客跨入這些寺院的門檻的瞬間,就成為待宰的羔羊,少則數百,多則幾萬。在“大師”語言暴力的恐嚇之下,佛門威嚴的氣場和心誠則靈的心理暗示自然戰勝理性,而那源源不斷的功德錢最終落入了寺廟的口袋。

還有一些“花”和尚,更是肆無忌憚,到處沾花惹草.....

當然,什麼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論,佛教徒良莠不齊,不能歸罪與佛教。和尚來自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有品質善良的,有品質下劣的,有動機純正的,有動機不純的,有高尚的,也有卑劣的。我相信這個世間,仍有到處講經說法,一面自己修行,一面化度人家的高僧。

很讓我震撼的一次,是數年前,親眼在城市的郊區一個小鎮,看見幾十名衣衫襤褸的和尚(走近後看清是尼姑)排著隊行走在路邊。

後來才知道,她們是海城道源寺(屬於海城大悲寺下院)的尼眾,這是屬於每年一度的秋季二時頭陀(行腳)。她們的行腳不固定,但一般都是沿著國道或者省道走,每次距離500到1000公里不等。

據說行腳期間,遵守戒律,一路不住旅店,(她們也沒有錢,都是持金錢戒律)在農村,鄉間的柴草垛、樹林、橋洞過夜。中午到某一城鎮,託缽乞食。路過繁華之處,目不斜視,低頭觀自在。

也許這樣的僧尼,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吧!


清顏2017


和尚自身不僅要自律,更需要大眾的監督和批判。

直接上圖。。。。。


和尚從古至今一直是一特殊的群體,在大家很多人心中對於和尚的印象都是打坐、唸經、修行。每天過著清苦的生活,但是,近年來媒體對於和尚的醜聞不斷報道,以至於和尚一詞黑化,現代人對和尚都是諷刺,調侃,嘲笑等等負面體現。


不要一概而論 不能徹底否定

附網上流傳的遼寧大悲寺的作息時間表: 凌晨2:00 起床 2:15 起香 坐禪 3:15 開靜 (擊鼓鳴鐘) 4:00 早殿 5:00 第二支香 5:30 止靜 6:30 開靜 6:40 第三支香 止靜 7:30 開靜 誦楞嚴咒十遍 9:30 過齋(吃飯) 10:30結齋休息至11:55,自由活動,洗嗽縫補 12:00第四支香 12:30止靜 13:30 開靜 14:00 學習戒律 16:30 晚課 17:30 第五支香,行香。 18:20 止靜 19:20 開靜 聽法至20:30(擊鼓鳴鐘) 21:00 自習 22:00 止大靜(休息)。 [不同寺廟略微不同]

現代社會的和尚又有了不同的變化,一樣的打坐唸佛,一樣的強身健體,但是現在的和尚們生活更加現代化,也更加的豐富多樣化了,不再是枯燥無味了

其中最有名聲的可能就是前幾年火起來的“延禪法師”,他也就一名僧人,也是出家在寺廟生活,同樣的吃齋唸佛,打坐誦經,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他還開通了微博,也經常在自己的微博中更新動態,向好友傳達著現在僧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顛覆了人們印象中枯燥無味的僧人生活。

他也有電腦也上網,因為現在畢竟是信息時代,就算是再封閉的人也要和外界溝通,也要交流,所以現在的和也是有自己的業餘生活的,也會接觸網絡,只是他們心中還是向佛的,還是信仰著佛的,只是生活的習慣發生了一些變化而已。

和尚斬斷紅塵,一心向佛,只為求得身心清淨,無牽無掛,但是出家為僧不代表就是和這個世界斷了聯繫,畢竟還是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只是信仰的不同罷了,所以把和尚枯燥的生活和現代技術相結合不僅能與時俱進,還能把佛教向世界傳遞。

但是要注意警戒作為一個佛教信仰的傳播者,藉著佛學文化的影響,傳播一些偏離原有價值觀作品,是不負責任的。滿帶炫耀性的題材,會誤導大眾對佛學的認知。

還是那句話,和尚自身要自律,也需要大眾的監督。


稻008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file_sign": "b59a73b7ad1ae68a1615826df97046eb\

張華8882


塵世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佛繫心”以慈悲為懷。

如果你拿古裝電視劇裡和現實生活中的和尚做對比,那你只能是電視劇看多了,還活在劇情中。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如果這些和尚們墨守陳規,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又如何去普渡眾生呢?

多年前,和尚使用手機,電腦、開車、乘坐飛機等,引起社會公眾廣泛議論。其實,這些在我看來,是佛教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做到了“與時俱進”。譬如,30多年前,如果沒有電影《少林寺》的拍攝和播出,少林寺也不會那麼早的走向世界,也就沒有後來的發展和享譽全球的知名度。

又如現在,成為網紅的延參法師,他早在2012年6月,通過網絡,開通自媒體,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延參法師微博內容和令人親近性格走紅網絡,倍受追捧。“延參法師”的走紅不僅僅是因為他佛法道理深刻,而是他喜歡賣萌的性格。不過賣萌歸賣萌,延參法師的佛學悟性也是網友追捧的原因之一,他用通俗的話解釋生活中遇到的點滴,不少網友都說“更懂人生”了。

多年來,因工作關係。數次接觸一些佛教或道教類高的大僧,他們的生活雖然不像人們意識觀念中的“苦行僧”那樣,但也不是那種豪華、鋪張的那樣。按照清規戒律,他們真正的生活還是很平淡的。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真諦,感悟這個社會的發展。一日三餐,簡樸平淡,早晚功課雷打不動。

前兩年,網上經常出現遼寧海城大悲寺苦行僧和其他寺院和尚對比的文章及照片。引起社會大眾的議論,很多人紛紛為海城大悲寺苦行僧點贊,稱其為真正的和尚,真正的修行者。而那些用手機、電腦、出門坐汽車、飛機的和尚卻成了大眾眼中的假修行者。確實是這樣,如果沒有對比,就沒有大眾對其辱罵,也不會引起風波。但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待問題,因為和尚的修行,並不是過的越苦越能修行,這只是大眾對佛教修行的一種誤解。

說到和尚修行,很多人認為,找個清靜的地方,遠離這個世間紅塵才可修,或者搞個閉關、出家才能修,卻不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將修行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法法是心,塵塵是道。隨緣修行,隨機參禪證悟,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行住坐臥乃至吃飯穿衣、種地砍柴、遊山玩水,無不是參禪悟道。如果離開現實生活而尋道覓法,反而會離道更遠。

佛陀之學,以戒為師,以慧為本。戒自心生,離心無戒,離戒無定,離定無慧。心若得戒,無驚無怖,無憂無慮,無貪嗔痴,無慢無疑,無凡無聖,無一切惑,亦無一切智,無生無滅,無垢無淨,無增無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叢林,無塵世,無威儀,亦無不威儀。縱入火坑,亦得清涼。言語道斷,唯修得證。


李明德


至於和尚生活是什麼樣我認為主要是取決於佛教徒對和尚的看法和態度。

釋迦牟尼佛本人一生都在與個人崇拜對抗,不斷地轉移門徒對他的注意。他深知,重要的不是他的生平和人格,而是他的教法。他的弟子只要遵循這種方法修道,也會獲得同樣的證悟。但是如果人們開始崇拜喬達摩這個人,他們就會偏離自己的修行,並且這個崇拜會助長一種只會阻礙靈性發展的毫無意義的依賴。

--英國著名比較宗教學者凱倫·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

看著現在某某大師,某某高僧,讓信佛人像粉絲追星一樣甚至比追星投入更多精力和資金,我總會想起有些人總是習慣了一百零八一百零八的不斷撥弄它,不斷的唸佛、持咒、求菩薩保佑加持,而忘了那個著名的小段子:一個孩子問一個老人,我們唸佛求菩薩,為什麼觀音菩薩手裡也拿念珠,他求誰?

老人說:觀音菩薩這是在告訴我們,求人不如求己。也忘了我更應該念念迴歸的是我的那顆本自具足、能生萬法的自性寶珠。

每當有人強調“依止上師”,我都會感到深深的恥辱

因為人們總是習慣了快點找個師父,而人們只需要選擇相信他,就能不再有任何煩惱需要自己面對。至心祈禱他,相信他並“視師如佛”,才是最殊勝的無上法門。而忘了佛陀在經中所言的十種不輕信:

1)不因傳說而輕信;

2)不因傳統而輕信;

3)不因謠言而輕信;

4)不因經典記載而輕信;

5)不因邏輯推理而輕信;

6)不因學說推論而輕信;

7)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

8)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

9)不因說者外表而輕信;

10)不因師長所言而輕信。

更加忘了佛陀親口所言的“依法不依人”,反而在現實裡讓自己成了大搞黨同伐異、山頭幫派、人我是非的幫兇,而這壓根早就背離了學習佛法的初衷。


世紀博雅MBA教育


以我在寺院多年的觀察,簡單回答幾個問題。

第一,就是現在很多人覺得出家人非常有錢,什麼開名車,用名手機,戴名錶之類的。但是實際上,多數的寺院出家人單資(所謂的工資)一般情況下是300元,寺院住持大概在500元,除此之外,如果出家人在寺院擔任一些職務,那麼可能每個月的生活費多出100—200元的補助。現在社會發展,也要求寺院的出家人在一定程度上跟進時代,比如有的人看到出家人開車,就說和尚也開車,很多人看電視劇多了,以為出家人出門都騎馬,可是現在交警也不讓啊。

第二:現在出家人在寺院,除了擔任執事以及其他崗位需要外,每天早上3/4點就要起床誦經,下午4點也要上晚課,平時接待信眾,處理寺院事務,自己完成自己定的功課,還有其他佛事活動安排,尤其是大叢林,很多活動連在一起,法師休息的時間不多。在佛教裡,有結夏安居,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相當於社會上的暑假,但是即使這三個月也是不能休息的,有的寺院三個月安排連續誦經拜佛活動。

總之,不管你對佛教是不是相信,要去評價佛教,評價寺院,評價出家人,首先要去調查瞭解,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另外,很多人也會說,現在很多出家人如何如何,這裡面也有兩點要說:

1、中國佛教真正的出家人,也就說中國佛教協會認證的,有戒牒等證明的佛教教職人員22萬人左右,但是社會上的假和尚大概有50多萬,而且上至佛教協會,下到每個寺院都沒有執法權,也即使說,即使看到假和尚騙人或者做了不如佛法的事情,只能說說而已。

2、有人說現在寺院收門票啊,其實很多寺院都是被景區綁架的,不過現在各種情況好多了,尤其是在國家頒佈宗教事務條例以來,很多景區開始做出了行動,全國性的皈依證都可以免票,還有比如重慶華巖寺經過努力,景區停止收取門票,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對於寺院來說,每一個人來都是歡迎的,都是不收取門票的。

本來還有一點,突然忘記了,就說到這裡。


佛都金陵


我去過東林寺兩次,每次都是一週左右。在寺院吃住和出家人的作息時間相同。我來告訴你現如今的出家人是怎麼生活的。

1,早課,每天早上4:30分上早課,那麼就必須是早上四點起床。無故不參加早課的出家人,一兩次會被批評,不改就會被趕走。

2,6點早課結束,6點半到7點吃早飯,吃飯有儀式,要先供佛,飯前唸誦沒有唸完不能吃飯。吃飯時不能出聲,要什麼只能以手示意,有專人給你服務。飯堂的桌子是那種長條木桌,一排一排的,有在寺院做志願者的人來回巡視,為需要的人添菜添飯,大家都吃完了後,會有飯後儀式,只要一開始,個別沒吃完的人要停下了,等唸完儀軌再吃。吃完飯再排隊出飯堂,也是不能出聲的。

3.8點種就開始寺院的各項工作,每個人都是各司其職的。可以說沒有一樣是為自己做的事。有法會的時候更忙。

4.11點開始吃中午飯,也吃飯前要供佛,唸誦儀軌。程式和早飯一樣。去寺院吃過堂飯一點湯都不能剩下,有多少拿多少。不好吃你拿了也要吃完。

5:11:30差不多吃完飯,午休一個多少時。這期間那些接待客人的出家人是沒有休息的。

6.1點開始下午的工作,也是各司其職。

7.五點上晚課,也是任何人不能缺席。

8,晚課結束後,會還有其他的修行活動,

9,9點鐘休息,也有的出家人打坐是不睡覺的。

沒有寫晚飯,因為寺院大部份出家人過午不食,晚飯叫藥石,意思是當藥吃。上完晚課後有想吃的就吃點,晚飯很隨意,也很簡單。

寺院裡出家人的生活,比想象的苦的多。出家出家,就是你出家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為自己做的,你不能為了好吃的好玩的等個人享受而做事。出家人所做的都是為大眾。

說到收入,東林寺的出家人每個月有一兩百塊的費用。寺院規定出家人不能收供養。我們當時供養大安法師,他隨手就把錢塞功德箱裡了。

十方大眾的錢是不能隨便用的,個人沒有福報用了這錢會損福折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