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1\\\

穿越千年時空的史詩,想念不懷戀

一點點閃現的信息碎片,足以激盪起內心的萬潮澎湃。

古代中國人的底氣有多強大?

  • 漢武帝劉徹打下一個混不吝的帝國,讓陳湯有了上書「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由此我們以漢人自居。
  • 唐太宗李世民笑納「天可汗」,陸海絲路連接東西方文明,那會的長安,更像是一個全球化的“聯合國”。萬國來朝,讓長安走向了世界的巔峰。由此唐人街成為了近代海外華人聚集地的標配。
  • 宋朝重文輕武,雖然在軍事上風格軟弱,但在武器準備上,其先進程度遠遠領先世界。萬國仰神京,禮樂縱橫;九陌六街平,萬物充盈......,
    「清明上河圖」展示了一個商業繁榮的黃金時代。據史料研究,得出一組數據:北宋時中國人均GDP為228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為427美元,為各朝代第一。由此,表明我們曾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 明成祖朱棣開啟多元主義,大航海的貿易時代,「鄭和七下西洋」到訪過近40個國家,六百年後,2005年肯尼亞拉穆群島一名叫謝里夫的女孩,代表村裡1000多人,完成了祖輩夢迴“大明”尋根問祖的夙願。由此,證明華夏子孫曾經的輝煌觸及到遙遠的非洲。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古代的中國,為我們留下了文化自信的雄渾底氣,而支撐這一底氣的是孔孟之道,諸子百家,瓷器、絲綢、茶葉、書法、國畫、造紙、印刷、指南針、火藥......

這些數不盡的中國文化標籤,每一個都是國家的超級品牌印象,都是曾經走過的一段波瀾壯闊般史詩的旅程,也都是我們強大底氣的自信砝碼……

倘若這種強大,驚豔到強悍,就會讓人有嗜血的狂躁。猶如炎炎夏日,聒噪的鳴蟬急迫渴求交配的對象。

文獻記載:1717年世界外交史上發生了一則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聞: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與鄰國普魯士國王達成一項交換協議,用自己600名驍勇、英俊的御林軍將士換回127件中國瓷器,世稱“近衛花瓶”,至今仍陳列在德國德累斯頓博物館內。

瓷器換守衛國家的武士,僅憑這一項就能折射出古代中國文化的魅力對世界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2\\\

然而過去的一切,終究是昨日之事不可追

伴隨著近代文化、科技的全面沒落,在當代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製造成了低質低價的代名詞,很多人以擁有一件歐美日的產品為榮,這是一種生活品質的象徵,更重要的是這能讓自己臉上有光,於是在國外出現了搶購潮,在國內出現了代購潮……

當董明珠女士提出震撼人心的口號「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也只是再次重塑我們過往歷史的輝煌:在古代中國製造業強大的那個時代,歐洲社會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為擁有一件中國產品而感到自豪。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再回首看看,如今的香奈兒、路易•威登、勞斯萊斯等產品,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些有特色的“土特產”而已,遠不及當年我們老祖宗生產的那些產品的影響力。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所以,我們有必要再重新審視下歷史,一個被人類歷史經驗反覆證明過的基本常識:一個民族長時間呆在自我舒適區裡,不思進取,不屑吸收其他文明的優勢,最終只會平庸了所有的生存技能,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中,不是掉了隊,就是被碾個稀碎……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演繹了這樣的悲劇!

當西方打開中世紀的黑暗之門,進入文藝復興(14世紀到17世紀)時,這個千年帝國卻一直躺在光輝燦爛,舒適的溫床上,無力去迎接一個暫新的文明時代,到了1453年,盛極一時的拜占庭帝國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中,走到了盡頭。

中國的遭遇也好不到哪去,近代的100多年裡,一直活在屈辱中!

在封建時代,我們的農耕文化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羨慕不已。相比元清兩朝少數民族的武力征服,漢人雖然地位低,但依然保留了文化自信的高傲底氣,我們文化沒有被消滅,反而同化了其它文化。

而最近這一次則不同,一群遠道而來的“洋人”,在歷經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之後,“突然”加速度發展,進入了蒸汽機的工業時代,實現了對農耕文化的彎道超車。

而我們此時的農耕文化,已經幾乎不具備任何優勢,而他們的工業文化則是一個新物種,一種更為先進的文化和文化孕育下的科技,然後闖入我們家裡,把我們打得遍體鱗傷,然後搶走值錢的財物……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曾經地球上的霸主恐龍到了白堊紀末期,為什麼會突然滅絕了,面對外部環境突然發生的變化,措手不及,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只能被動地接受挨宰的命運!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顯然,我們比東羅馬帝國幸運多了!

在100多年的屈辱中,我們靠著頑強的毅力活了下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華民族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直至21世紀的今天,憑藉著中國人活在當下,只爭朝夕的勤勞智慧,在短短不到40年時間裡,我們追趕了此前西方200多年的發展歷程。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的進步源自於向西方文化的學習。

雖然我們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很多領域,已經獲得了令世界矚目的飛躍式的發展,也令我們自信心滿滿,但一談到自己的文化,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就沒了底氣,甚至尷尬到令人無奈……

英語文化的地位超越了國語,典型的例子就是,有錢的學渣們蜂擁出巢,在國外非著名大學混跡幾年,鍍個金回來就能裝金碧,比我們高貴不少。最令人可怕的是,社會的中間力量,國內的白領精英層也在拼命地學習西方文化的各種知識,尤其是以方法論為主的知識,在白領精英階層中受到廣泛的追捧!

例如,《金字塔原理》一書,南海出版公司在短短4年時間印刷了31次,上至政界、商界、學界,下至企事業單位的職場人士,把它奉為思維訓練、解決問題的一本實用寶典。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3\\\

為什麼傳統中國文化在當代產生不了這種現象級的文化效應

關鍵性差別就在於“實用”二字。

舉個例子:我們幾十個字的一段話,西方人可以寫成一本書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出自《大學》的這段話,用具象思維來說就是“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鐵杵成針”的思想智慧。

而西方人與我們如出一轍的思想觀點,用其擅長的方式“掰開了,揉碎了”,洋洋灑灑幾萬字,演繹成一本書叫《刻意練習》,從觀點、原理、邏輯、案例、數據、實操方法,最後結論。

而這恰恰是實踐了《大學》所言“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的文化精髓,結果成功征服很多白領精英們的認知,成為他們精神領地膜拜的文化智慧。

然而,《大學》在這些人中,鮮有人問津。相比《道德經》的境遇相對就好很多了,但卻成了很多人附庸風雅,往自己臉上“貼近”的化妝品……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注重思想智慧的「成果展示」

傳統文化以極簡優雅的方式傳播思想智慧,你想實現成就,那就請自己去探索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坐而論道”,講究一個“悟”字。

傳統文化有很明確的目標導向(三綱八目),但僅僅是停留在認識論上,偏重一種索引式的精髓文化,大致的路徑是:思想智慧+節點綱要+故事事例。

就像傳統文化的精髓“三綱八目”,看似為我們架設了一條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進階路徑,但缺乏實操性的方法論。

例如,格物致知,《大學》是這有說的:“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中庸》認為:“盡人性,則盡物性”。

然而,道理是這麼個道理,說得再好聽,也架不住形而上的“空洞”和殘酷現實的差距,這就為“缺乏悟性”的普通大眾帶來了極大的探索障礙。

相反,西方的知識型文化在“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這方面的實踐上做得比我更出色,讓白領精英階層一眾“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兩相比較,我們的“傳統文化”自然也就敗下陣來!

這就好比,有一個人告訴你“如何掙錢”,另一人告訴你“錢是什麼,為什麼要掙錢”,你會更願意傾聽誰說的話呢?

普遍意義上的人性,就是這樣的現實!

從普世的角度來說,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等同於深不可測!換句話說,就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容易迷失方向……

如何表裡精粗無不到?如何盡人性?雖然我笨,但我是個有上進心的人,麻煩您能告訴我具體怎麼做嗎,給指條明路,我照著這個套路的方法去學習實踐,可否?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對於大眾而言,我們需要道層面的思想智慧,但更需要法層面的邏輯步驟:一二三……,有可借鑑實操,參照方法的行動路線,這樣才能有機會最大程度上實現“道法術”後的那個“器”的結果。

所以說,精髓式的文化,反上映了我們文化屬性的「不確定性」,過於概念化,也過於碎片化,缺乏邏輯原理和實操方法的普世性價值!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一談到國學,很不爽地說:“道理這個東西,咋說咋有理,煩不煩啊,叨叨了幾千年了,人性不還是那個鳥樣?國學沒有實質性的創新,既沒有嚴謹的科學邏輯,更談不上有什麼實用方法,學這玩意幹嘛!再說我絕大多數年輕人面臨的是現實殘酷的競爭,光有形而上的思考,沒有形而下的有效手段,我們怎麼在社會混,不學西方的方法論,拿什麼和人拼實力……”

然而,面對傳統文化的這種窘境,我們沒有理由怪罪這種精簡文化的存在方式。

事實上,它的存在有著自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受限於時代背景的條件約束:

  • 一是,在造紙術未成形之前,人們的書寫工具極其不便,也不易保留、運輸,只能極力壓縮,文字大多以“微言大義”的方式來傳播;
  • 二是,避免知識被有邪惡用心的人掌握,要有師傅帶入門,有傳承,才讀得懂。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有趣的是,少數傳統文化也能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例如,《孫子兵法》一書之所以被世各國政要、商界精英、軍事指揮家及不少大眾奉為經典進行學習、研究,其關鍵性驅動力就是實用,具有很強的借鑑性、實操性功能。

這也證明了文化的本質在於“實用性”,才會更加有影響力和傳播力!對於大眾來說,文化的實用性是才是王道。所以你能看到,市面上賣的最好,受眾最廣的一定是那些有實操性、可以模仿性的書籍,而那些所謂的紅極一時,勵志雞湯類的書實際上還賣不過一本關於養生食譜這方面的書。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西方近代文化的特點,注重思維方式的「路徑體驗」

西方近代文化大致的邏輯路徑是:觀點、原理、邏輯、案例、數據、結論,實操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實用性”,講究一個借鑑、模仿,少走彎路。從認識論到實操的方法論形成一個知識閉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很容易成為了知識白領精英階層頂禮膜拜的文化對象。

它為大眾架設了一條清晰的成長路徑,你可以參照那些智者、成功者總結的智慧、方法去模仿體驗,獲得更快的自我價值的成長速度,縮短自己的奮鬥歷程。

哪怕你是一個智商很普通的人,只要堅持按著他們的套路去刻意練習,就能獲得不小的收益。這就是實用性文化的魅力所在!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4\\\

西方文化真正的厲害之處是兜售夢想

西方近代文化直接激發人性最頂層的慾望點:為夢想而生。

看看美國主流電影中塑造各種不同角色的“世界英雄”,渲染“一己之力拯救世界,讓世界和平”的文化理念,讓全世界的人都趨之若鶩,你自然就會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凡人類所做的事情,皆源於兩種動機,性的衝動和成為偉人的慾望。”

中國傳統文化,同樣也有著偉大的夢想“治國、平天下”。但提倡先宏觀的集體主義,然後才是微觀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恰恰背離了人性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本性,反而遠離了普世的現實意義。

自利性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永遠是第一位,不要低估了人性的陰暗!

所以我們不難看到,歷代王朝不少讀書人實現了“治國、平天下”的夢想,很多人最終也逃不過為了“一己之私”,可以出賣天下蒼生的利益。至於人名,多的數不過來,你我也知道,就不提了。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相反,西方文化更倡導濃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夢想,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其實這是一種很接地氣的文化,符合人類的天性中訴諸關切自身利益的剛性需求。反觀我們的文化,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有點過於高大上了。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簡而言之,西方近代“人本主義”文化,及較為嚴謹的邏輯科學,在人的心理預設了一個美好的期望值,抓住了人性普遍意義上渴求:

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天資平平的人,也可以從一個普通者逆襲為一個偉大的人物!

同時,也為大眾架設了一條人生通往實現自我成就,具有可操作性的進階階梯!

面對如此一手知識乾貨,一手心靈雞湯的的西方文化,在這個知識和技能分工細化、急速渴求成功的時代,無法為夢想提供清晰路徑的中國文化讓普遍急功近利心態的年輕人失去耐心 ,而傳統之沒落也只是一種必然,或說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自然結果。

但為此,我們就可以對中國傳統文化妄自菲薄嗎?

很多當代年輕人,也包括很多留過學的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坐而論道”,不是嗤之以鼻、冷嘲熱諷,就是言之鑿鑿的認為它是垃圾。

5\\\

這一切,誰之過?

極力為自己辯護是人性的本能,就像一個人做錯100次有99次都不會承認這是自己的問題,不論這個錯誤有多嚴重。

中國傳統文化的沒落,錯不在文化本身,而是錯在傳承和使用文化的人。其罪有三:

❶、對傳統文化搞盲目崇拜

比如,老子、孔子、孟子等的那一套,2000多年來,我們只是在樂此不疲的註解、註解、註解,講故事、講故事、講故事,試圖成為古人聖賢肚子裡的蛔蟲,沒有一點實質的創新。還有的人藉著聖賢的威名招搖過市。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的那一套,被激勵的後人們卻創新出了更多的文化知識分支,這其中最閃耀的科學文化。

❷、對傳統文化不去深耕細作

如晉•葛洪《抱朴子》曰:「古者事事醇素,今則莫不雕飾,時移世易,理自然也」。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背離了“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的原則,缺乏創新和細節的深度研究。

❸、對傳統文化要麼破壞,要麼歪曲。

勉強拿來的往往也是一些虛無主義或權謀詭計的東西,真正的精華也不願花功夫來研究,開發出與時俱進的東西。

三罪相加,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元氣大傷,西方文化也只學了個半吊子,結果呢?就變成了下面的這樣……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6\\\

沒有文化自信,我們只是看上去的那麼強大

久遠的輝煌和與之近代一百多年的貧窮落後、屢遭外敵欺凌,兩者的不相稱,造就了目前中國人普遍遺留下自卑心理的慣性。

雖然我們已經邁向了強國序列,自信心暴漲,但長期承襲的自卑感,一時半會很難消除。似乎這種自信有多強大,伴隨的自卑就有多強烈!

就像飽受海內外詬病的中國式旅遊、購物、炒房……,折射出了什麼?

坦白說,一個飽受苦難、壓迫的民族,沒有經歷過愛的洗禮,也沒有感受過愛的徹悟,又如何懂得愛,學會去愛!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只有高貴典雅、自信的人才會去愛惜自己的每一片羽毛……

不自信導致不自愛,表面卑微但內心無比窮橫,缺乏包容性,偏執易怒,以暴制暴,充滿了破壞力。

由此引發了“倉稟食而不知禮節,知書而不達理”的社會亂象,常常幹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你會看到每天這片土地上,地鐵、公交、馬路上演了無數醜陋的眾生相……

更可笑的是,一些所謂的導演,扭曲了心態,通過譁寵取寵的方式拍攝一些諸如“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這樣令人皆笑啼非的抗日神劇,以來洩憤,顯示“我朝的威武”!看來一句“東亞病夫”的帽子,夠我們的“自卑心”作祟很久!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縱觀歷史,一個民族真正強大的底氣來自於文化上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每一公民的靈自魂,也是國家和公民一種外在顯露的氣質。

自信→自愛→自尊→自強,這是一個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靈魂邏輯,自信是這條邏輯鏈條上驅動力的源點。

自信才能成為強者中的王者。

在這點上,我們不得不佩服這樣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上千年時間與空間輪轉的流散中,歷經滄桑依然保持自信的文化靈魂和與之產生的凝聚力與榮辱感,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抓住了機遇,這就是1948年誕生的以色列,一個強大且強悍的國家。

相比之下,我們何止是稍遜風騷!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7\\\

過去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可以改變過去的意義。

幾乎所有的繁華都逃不過“盛極必衰”的週期噩夢。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懷念過去,就是對死亡的默唸!過去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可以改變過去的意義。

自卑是為了更好的超越!知恥而後勇!自卑是面對現實,超越是反轉現實!

如何讓我們的文化產生自信,讓我們這個民族再次獲得強大的底氣?

關鍵詞是“優越感”。

只有讓大眾感受到文化的優越感,才能讓我們擁有強大的底氣去自信。

如何創造文化的優越感?

  • 一是,創造出具有廣泛普世價值意義,帶有路徑體驗步驟,能夠讓普通大眾借鑑的、模仿的實用性方法論文化。
  • 二是,提倡個人英雄主義,努力成就自我,然後努力成就他人。就像傑克·韋爾奇在《商業本質》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在你成為領導者之前,成功的全部就是自我成長;當你成了領導者,成功的全部就變成幫助他人成長。

而時下所謂的國學熱,解決不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優越感。繼續一味熱衷於論道,講故事,試圖以情動人,只會離現實更遠!幾千年以來,我們不也是如此反覆操作嗎?可結果又怎樣呢?

商鞅有云:“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如此,“之乎者也”的認知論,已經足夠多了,也足夠的經典,而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誇張點說,只是一個方法論的距離!方法論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從一個感性文化走向一個理性文化,從情治走向理治,把碎片化的傳統文化精髓,結合當代的知識語言,運用因素分析法或說是要素思維,形成一個以邏輯性原理為核心,有實操性方法步奏的知識架構體系,從認識論延伸到方法論,為大眾架設一把攀爬夢想的階梯。

結束語

懷念過去,就是對死亡的默唸!過去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可以改變過去的意義。看似衰落的傳統文化能給我們的文化崛起,帶來怎樣的一些思考和啟示……

僅僅一本《武經總要》裡面蘊含的實用性文化就足以震撼你的心靈。如果工業革命發生在中國,它今天的命運一定會成為一本教科書,被開發出很多種具有普世性的思維方法,只能說可惜了!而是“四書五經”究竟還有多少巨大的價值思維等著我們去開發……

下面看看這些因我們之前的落後而被耽耽誤掉的實用文化之“文物”。

  • 《道德經》中國早期金字塔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 宋《武經總要》兵書中的金字塔組織架構實戰運用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 宋《武經總要》兵書中的表格和今天的excel表如出一轍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 宋《武經總要》兵書中的表格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 宋《武經總要》三分法的產品說明書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 宋《武經總要》兵書中的思維導圖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 宋刊本《重校正活人書》中的思維導圖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注:限於篇幅,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武經總要》這本書。

  • 中西方對比:八卦思維和東尼博贊思維導圖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 剪紙藝術,一種上升為藝術的思維導圖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自卑與超越!我們離大國底氣的文化自信、優越感,還差一個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