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春秋金盉為水器,通體保存完好,造型新穎。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它的上部為缽形,下為鬲狀,中間設箅隔,鬲部有一短流。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另伸出一把手,把手頂部裝飾獸首並向內弧卷,構思巧妙。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其身裝飾蟠螭紋及三角雲紋。獸首額上有一字銘文“金”。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這類青銅器為調和酒與溫酒之器,主要流行於淮河流域,目前在安徽等地發現十幾件,其中以這件金盉藝術水平最高,而且上有銘文,更屬難得。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春秋龍虎鈕蓋變形交龍紋鼎為食器,是春秋早中期秦國製品,鑄造工藝頗為精湛,為早期秦國青銅器的代表作。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其設計頗為巧妙:鼎上設置一個扁平的器蓋,蓋正中設一環形鈕;兩側出榫,插入鼎耳內;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蓋邊緣還有意增厚,並設有三個小卡子,使蓋與鼎身之間扣合得非常緊密。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如果再穿過蓋上的環形鈕和兩個鼎耳加裝一根木條的話,扣合更為嚴密,絲毫不必擔心鼎內食物灑出來。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鼎蓋周邊還裝飾有三條立龍與三隻伏虎,亦相當精彩。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春秋龍紋流鼎的鼎口一側設一流口,鼎中液體可通過流口傾倒出來,故而當時稱之為“流鼎”。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這件小鼎應鑄造於春秋早中期的晉國,異常小巧精緻;另一側把手作貘首形。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鼎上置一平蓋,蓋面中間立一獸鈕,獸鈕為犬形,昂首端立,身插雙翅;獸鈕前後ide蓋面之上各飾一首雙身的怪獸,其虎首龍身,身體盤曲,互相糾纏。小鼎整體構思奇異,充滿了神秘氣息。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春秋蟠螭紋鼓座為樂器,造型奇特,就像是扣著的一個大鍋,但上面還接有一根圓管,上下貫通。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經查驗,其上所鑄蟠螭紋竟與陝西侯馬晉國鑄銅遺址出土的陶範範模上的花紋相同,由此可證:這是春秋晚期晉國宮廷中使用的鼓座!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中國古代講究“鐘鼓之樂”,鍾指編鐘,鼓指的就是建鼓,建鼓與編鐘等配套共同演奏宮廷音樂。這件鼓座就是建鼓的底座。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保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嵌錯社會生活圖案壺等銅器上都有這樣的鼓的畫面。這件青銅鼓座,是中原地區發現的唯一一件,頗顯珍貴。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戰國斑紋鉞屬於中國古代“式八般兵刃”之一,但在商周時代,它還是擁有政治、軍事大權的象徵。這件戰國時期的斑紋鉞,就是2400年前南方地區楚國某一大貴族之物。它的形狀非常特殊,後半部與當時流行的銅戈相一致,前端則為中原地區鉞的形態,有一個較大的圓刃,從而形成上、下、左三面刃,即可前刺,又可鉤殺,還可以橫砍,比一般的戈、鉞威力要大的多。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這件鉞還有一個令人不可思議之處,那就是平鋪在鉞上的銀白色斑點。通過電子顯微鏡的觀察,每一個斑點竟然變成了類似蠍子的模樣——不規則的圓點周圍均伸出三個小鉤子。有專家推測,它們是中國古代二十八星宿中的天蠍。這種肉眼很難分辨清晰地圖案,成分是銅錫合金,既不是嵌進去的,也不是鑄造而成的,更不是銅鏽,它的製作方法今天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戰國錯銅鳥獸紋壺為酒器,鑄造於2400年前戰國早期。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通體滿嵌紫紅色花紋,聯通三角形的格欄,從上至下共有16層之多。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壺身的主紋帶重點表現龍、虎、獸面及鹿等多種動物,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它們頗具抽象意味,藝術性很強。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這些紫紅色圖案鑲嵌而成,以紅銅為原料。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它們色澤紫紅,與呈青灰色或呈金黃色的壺身在色彩和光澤兩方面均形成強烈反差,裝飾效果極佳。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這件銅壺通體錯嵌大面積紅銅紋飾,應採用了二次澆注技法。其圖案繁複,工藝美觀,為難得的藝術佳品。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戰國錯銅蟠螭紋錍(音批)是古代的酒器,腹部扁平,很像軍用的水壺。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它們是騎馬民族最先發明和使用的,便於攜帶。因其造型奇特,鑄造工藝難度很大,所以存世數量稀少,備受各方珍視。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其造型端莊,鑄工精整。壺口沿用紅銅包鑲,頸部錯嵌一週三角形紅銅飾,腹部設五層嵌紅銅裝飾的方格欄,格欄內填模製的蟠螭紋,細密而規整。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戰國嵌錯社會生活圖畫壺距今約2400年,通體嵌錯表現“鄉射禮”、“大射禮”等周代貴族生活的圖畫。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其中器身圖畫從上到下分為四層。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裝飾這一類圖畫的青銅器,流行於春秋末至戰國前期的三晉地區,但出土數量極少,它們內容豐富,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戰國綯紋矮足敦是一種盛裝飯食的器具。這件戰國早期銅敦,與常見的球形敦不同,形制少見。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敦蓋上面裝飾三個圓雕小鈕。其中一個小鈕表現得是虎食人形象——一頭猛虎正雙爪緊抓一人,並將人壓在身下,虎口暴張,作撕咬狀。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為何採用虎食人形象?有專家認為,這體現了貴族對臣民與奴僕們的一種威懾力量;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虎曾被當作圖騰,虎食人,並非真的是虎在撕咬人,而是虎與人擁抱正在交媾,體現了古人們的一種崇拜觀念!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另外兩個小鈕,一個表現猛虎正在撕咬野豬,一個表現得是一隻正側臥在地的幼年小象;雖然他們個體都很小,但生動逼真,虎身上的絨毛與象身上的鱗片等都清晰刻劃出來,質感很強。以虎、象組合為裝飾,前所未見。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春秋戰國青銅器


注一: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注二:文字參考展覽說明等。


相關文章: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