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中槍不忘給國家節約1億兩白銀,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永遠都揭不掉的傷疤。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當時由於李鴻章的“保船避戰”政策,整個北洋水師覆沒在渤海灣內。事後,為與日本議和,當時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在慈溪太后的勒令下趕赴日本商定協約。

他中槍不忘給國家節約1億兩白銀,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提到李鴻章有人會說他是個賣國賊,因為李鴻章一生代表清廷簽下了許多割地賠款的不平等辱華條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他也曾組建淮軍血腥鎮壓農民起義軍。也有人說他功大於過,因為他一手主導洋務運動,創建中國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對於這樣的歷史人物,有功有過每個人的評價看法都不一樣也無對錯之分。而我們今天來談談一件發生在簽訂《馬關條約》的事,從中看出李鴻章也並非一昧的賣國賊。

他中槍不忘給國家節約1億兩白銀,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甲午戰爭的次年1895年,李鴻章被慈溪太后任命為全權大臣並授予他割地賠款的全權趕赴日本議和。抵達日本的馬關次日,便開始了談判。這次談判桌上的日方代表正是發動甲午戰爭的伊藤博文,這個伊藤博文在日本也是個鐵腕政治人物。雙方在談判桌上針鋒相對,但奈何這次日本是戰勝方,李鴻章作為戰敗國處境尷尬。好在李鴻章盡力維護清朝的氣節,氣度上不輸伊藤博文,所以第一輪談判雙方不歡而散。

他中槍不忘給國家節約1億兩白銀,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接著第二輪談判中,李鴻章要求議和以前先停戰,然而日方針鋒相對提出包括佔領天津在內的四項苛刻無理要求,迫不得已李鴻章暫時撤回停戰提議,達成了不停戰而和談的目的。日本此舉正是想用武力威脅清廷。好在李鴻章義正言辭地當場拒絕了日方要求。就這樣談判處於僵持中,打破這種僵境確實一次意外。這件事發生在李鴻章會住所的路上,一名日本人突然衝出開槍行刺李鴻章,好在只是造成了左眼下受傷。

他中槍不忘給國家節約1億兩白銀,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這件事是世界輿論譁然,令日本政府極為狼狽,談判氣焰也銳減。李鴻章趁著這個機會立馬開始第三、第四輪談判最終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並且賠款數額也從三億兩降到兩億兩。也達到了李鴻章談判前所說的“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目的。

他中槍不忘給國家節約1億兩白銀,發誓“終身不履日地”

在《馬關條約》強烈刺激下,李鴻章發誓“終身不履日地”。之後有一次在日本港口換輪船,75歲高齡的李鴻章因誓言不坐日本小船擺渡,而毅然在兩艘輪船見架一塊板子蹣跚挪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