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就見冬棗紅 滄縣小許莊村綠然拱棚冬棗提前上市

七月就见冬枣红 沧县小许庄村绿然拱棚冬枣提前上市

許寶軍(中)和技術員挑選冬棗。王燁 攝

長城網滄州訊(記者董傳輝 徐亮 通訊員王燁)滄縣綠然農業專業合作社從前年建社開始,在合作社發起人許寶軍的帶領下,全村種植設施大棚冬棗200畝,實現經濟、生態雙豐收。目前,許寶軍試驗的溫室拱棚冬棗成熟上市,比露地冬棗提前3個月。一個“早”字,讓張官屯鄉小許莊村的冬棗一公斤賣到了50元。

日前,記者驅車剛到小許莊村、省道285旁邊的綠然冬棗大棚,健談的許寶軍就打開了話匣子:“去年冬棗大豐收了,收益不錯,今年又建了50畝冬棗大棚。大棚冬棗受天氣影響小,防冰雹,病蟲害少,打藥少,糖分高皮薄色澤好,深受客戶歡迎……”

七月就见冬枣红 沧县小许庄村绿然拱棚冬枣提前上市

大棚冬棗採摘。王燁 攝

拱棚冬棗七月

走進大棚,棗樹成行、棗掛枝頭,滿眼碧玉,棗香撲鼻。靠近細看,部分冬棗已褪去了青色,略泛紅潤,不遠處,幾個村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冬棗。

“俺這冬棗6月底就有熟的了。7月2日就賣了60多斤。北京的棗商過來定棗,要的量比較大,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他們。”許寶軍說。

露地栽培的冬棗要10月份才能成熟,而冷棚的冬棗也要八九月份才能成熟。許寶軍的大棚冬棗,為啥7月份就能成熟?

“這,就是許寶軍的訣竅。”前來指導生產的滄縣林業局技術專家王愛華指著棚頂說。

許寶軍把棚頂由原來的平頂樣式改進為拱棚,然後,在大棚上安裝了手搖式棉被收放機,這樣可以隨時將大棚覆蓋上棉被。

“冬天的時候,棉被可以保暖。俺這棚裡暖和了,棗樹發芽早,坐果也早,自然成熟的時間就提前了。”許寶軍說出了自己的“秘籍”,夏天的時候,將大棚覆蓋上棉被,還能起到避陽遮蔭的效果。

七月就见冬枣红 沧县小许庄村绿然拱棚冬枣提前上市

許寶軍察看冬棗長勢。王燁 攝

敢想敢做技術領先

“頭腦靈活,敢想敢做”,是村民對許寶軍的一致評價。正是由於這樣的性格,從開始種植冬棗,他就琢磨著如何技術領先,提高效益。

許寶軍種冬棗,起於1999年,先到山東沾化、無棣考察冬棗種植,隨後張羅著置換土地,種植了冬棗樹13畝。

他從山東請來技術員,在當年生的小棗苗上嫁接冬棗樹苗,成活率達到了80%。在跟師傅學習管理技術的同時,他還自己摸索研究出了“頭年種植、次年結果”的新技術。

咬一口冬棗,那叫一個脆甜。“那時候都等不到成熟,樹上的棗就讓收購商給訂了,特別搶手,一畝地賣一萬元錢。”許寶軍的臉上寫滿了笑意。嚐到冬棗種植的甜頭後,他帶頭成立了冬棗種植協會,投資500萬元成立了合作社,為村民提供種苗,聘請技術顧問為村民們提供指導。在許寶軍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了冬棗的種植隊伍中,目前冬棗種植面積佔到耕地的90%。許寶軍也先後被評為農村青年科技致富帶頭人、河北省技術能手,獲全國綠化獎章。

七月就见冬枣红 沧县小许庄村绿然拱棚冬枣提前上市

冬棗早熟樂了村民。王燁 攝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露天冬棗種植大獲成功,但是許寶軍並沒有止步於此。2005年,他得知山東無棣縣有個棗農扣冷棚種冬棗,一畝地就能賣10萬元,效益是露地冬棗的10倍。

“別人成功了,咱為啥不可以?”許寶軍又開始了大棚試驗。當年,他就將部分露天冬棗改成了兩個冷棚進行栽培。“當時想法比較簡單,扣的就是菜棚,而且沒有控制好樹勢,長出來的棗,雖然皮薄,但是口味不甜反酸。”雪上加霜的是,隨後兩年的扣棚種植接連失敗。

轉機,出現在2014年。許寶軍和棗商聊天中,得知陝西有些地方種植大棚冬棗。當年10月,他就驅車前往,考察學習,回家規劃建冷棚。但是2015年的連天陰雨和2016年的雹災天氣,把露地冬棗砸壞了,大棚冬棗產量受損。

接連遭遇失敗的許寶軍並沒有灰心,“露地冬棗容易受到天氣影響。大棚冬棗即使管理得不好,效益也比露地冬棗高。”堅定要找到成功種植大棚冬棗的鑰匙,許寶軍又多次去陝西大荔縣取經。

學習回來,他並沒有照搬大荔模式,而是繼續做實驗,根據本地土質改進大棚設施,現在拱棚溫室冬棗反季豐收。“今年來看,試驗算是成功了。”暢想未來,許寶軍滿懷希望,要將大棚冬棗種植進行到底。前幾天,他和村民們又在大棚裡鋪設了暖氣管道,冬天時,就可以給棗樹供地暖,這樣的話,明年6月初就見冬棗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