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遭遇「境外煩惱」

中歐班列遭遇“境外煩惱”

自2016年以來,中歐班列的發展勢頭迅猛,輻射範圍快速擴大,貨物品類逐步拓展,開行質量也大幅提高。不過,中歐班列雖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但由於其仍處於發展初期,還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境外運營困難就是其中一個。

“堵車”痛點顯現

以歐洲段佈列斯特-馬拉舍維奇口岸為例,鐵路運營公司面臨口岸基礎設施落後,以及波蘭境內鐵路線路維修等硬件問題,如果完全解決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加之歐洲地區各項程序審批和執行處理緩慢,短時間內很難有高效的應對措施。

為此,各鐵路運營公司吸取了2017年下半年出場站擁堵、班列晚點的教訓,今年上半年就都在積極尋找新的口岸作為繞行線路,並新開了布魯茲基、薩斯托凱、加里寧格勒、多布拉口岸作為班列常態運行的口岸。雖然新開口岸各方面並不完善,但是也已成為緩解佈列-馬拉口岸擁堵的良好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班列集中到達口岸也是造成擁堵的原因之一。由於鐵路運營公司為了集貨方便,通常都選擇在下半周(週四—週六)發運,導致班列也會集中時間抵達口岸,而口岸的基礎設施、作業設備、人力資源等不能完全滿足高峰作業的需求,勢必會導致班列在口岸的堆積和延誤發運。顯然,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措施還是需要在國內錯峰發運,均勻抵達口岸。

由於各家歐洲段境外運營商經常在口岸根據班列的不同需求而選擇不同的換裝車站,或者一個換裝車站同時服務於幾家鐵路運營公司,導致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不便,這些不便甚至成為2017年倡導的在寬軌段實施“3變2”模式沒能順利實施的原因之一。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嘗試按照優勢線路到站整合國外的鐵路運營商。1~2家鐵路運營商負責一條線路和到站,並要求其不斷優化價格和服務。例如,今年剛剛成立的DBO鐵路運營有限公司(DBOBahnoperatorGmbH)就是一家歐洲中立的鐵路運營商,可以為中國的班列公司提供優質的鐵路運營服務,並持續優化境外口岸以及鐵路運營服務。

“進站難”亟須解決

當中國始發車站存在7×24的滿負荷作業時,目的車站就會遇到超負荷運作的問題,再加上口岸自身的擁堵問題,更會增加目的車站的接車和作業難度。所以,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措施還是錯峰發車,平均抵達。

但當班列不能平均抵達時,假如此時是一家鐵路運營(RailOperator)公司負責該線路,雖然面臨延誤,但可以根據班列從歐洲口岸發車的時間,預測出其抵達車站的時間,並提前做出安排接車和作業的準備。反之,如果多家運營商經營一條線路並需要進同一個目的車站時,就會出現“進站難”的問題,如由於擁堵,班列抵達卻不能進站。

同樣,鐵路運營公司如果在同一個城市選擇不同的到站車站,也會遇到麻煩。以漢堡班列為例,有的運營商同時選擇擇德鐵DUSS車站或EUROGATE車站,並且兩個車站的切換並無規律可循,這就給客戶提貨造成了極大不便。

除此之外,即使在組織安排上已經做了最大限度的優化,但隨著中歐班列的增加,也難免會出現車站作業能力飽和的問題,畢竟1~2個到站很難滿足中國諸多城市的班列開行需求,這就要考慮車站基礎設施的擴容或者選擇新的到站。

關於擴容,據瞭解,杜伊斯堡港正在計劃新建車站和堆場,以促使杜伊斯堡成為中歐班列最大的抵達和集散中心。渝新歐班列公司也在車站附近收購了6000多平方米的倉庫,以服務於客戶將杜伊斯堡作為歐洲的集散中心,同時此舉也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杜伊斯堡拖車資源的缺乏。

提高滿意度

隨著中歐班列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認識並體驗到鐵路運輸服務的優越性,特別是內陸貨源,不必再通過一系列繁瑣流程,從卡車到港口再經海運抵達中國。當前,中歐班列除了直達班列,還是主要通過杜伊斯堡覆蓋西歐和部分南歐城市,以及通過漢堡覆蓋北歐,如果能在德國或者歐洲南部選擇一個車站作為樞紐來覆蓋南歐,則能緩解現在杜伊斯堡車站的壓力。

目前,雖然中歐班列的數量在增長、線路在多元化、服務在增加,但是客戶在運輸時效上的體驗滿意度卻在降低,這就需要中歐班列運營參與者一起不斷優化鐵路和車站運營,穩定時效,不斷提高客戶對中歐班列產品的體驗滿意度,將中歐班列產品打造成為和類似海空運的中歐間主要運輸方式之一。

來自:物流時代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