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朋友圈」里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現在保險購買途徑,非常多,除了傳統的人與人之間的銷售,越來越多的銷售及宣傳,發生在(移動)互聯網上。

例如:淘X、支付X、騰X、京X、攜X.......眾多平臺利用自身用戶流量,開展保險代理。打開自己的朋友圈,時常冒出保險宣傳和保險推薦......

互聯網、微信,看似讓我們有了更多的自由選擇、透明度和優惠。可是,現實往往比理想骨感。

這篇文章,就以最直觀的方式,向大家展現鮮為人知的一面,給大家更多的參考。一些陷阱,也不一定侷限於互聯網,而是廣泛存在的。

當然,我們的初衷,不是揭保險的“黑”,正是認可保險的價值和意義,更希望大家能積累些經驗,提升自己的辨識能力,理性看保險,買到真正實用的保險,而不是因噎廢食。

一、“保費返還” 的陷阱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可以返還保費的保險,你是否覺得更划算?保費真的沒白花?

如果真這樣想,就有問題了!

以上圖為例,除了大大的“返還”,你是否注意到:48種重疾、保障到47歲。

市場主流重疾險,保障範圍拓展到100種以上疾病,“保險責任縮水”,這是其一;

其二,買了保險的人通常會有種錯覺,就覺得可以終身無憂了。然而48歲之後,是沒有保障的。醫學數據顯示,人生的疾病風險,從40歲起,直線上升。請問,你48歲之後,最需要保障的時候,怎麼辦?

其實,“返還型”重疾還不止這個坑,很多人也不適合這種保險。深度剖析,請點擊這篇文章:關於“返本”、"滿期返還"的保險,不得不說的幾個貓膩!

二、“確診先賠” 的陷阱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一經確診,先行賠付”,正常人都會這樣理解:醫院確診了保險中的疾病,保險公司就應該立刻理賠。

然而,遺憾的是,保險公司理賠時沒這麼幹脆!

其實,除了少數保險責任,是醫院確診就可以賠,例如惡性腫瘤,很多疾病的理賠,都是有明確理賠要求,即疾病要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或用特定的手術治療方式。

例如:

  • 腦中風,要確診後180天后進行鑑定,是否遺留永久性後遺症;

  • 心臟相關疾病責任,要求心功能障礙要達到四級(最嚴重級別);

  • 燒傷責任,要求達到三度燒傷(最嚴重程度),並且體表面積20%以上;

  • 冠狀動脈手術,要求採用開胸外科手術;

把所有的保險責任,都簡化為“確診就賠”,無疑是誇大其辭,留下理賠糾紛風險,對消費者極不負責任!

每種保險的理賠,都會有理賠條件,這不是保險本身的錯,只有明確理賠範圍,才能計算風險和成本。試想,就連醫保,國家也沒有100%報銷,也明確規定,哪些藥可報,哪些要自費。

所以,誤導人的更多是銷售過程中,沒有把這些講清楚,而不是保險本身,這個要客觀看待,也建議不要心存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為保險公司可以包乾。

三、“便宜”的陷阱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這麼便宜的保險、這麼有愛心的宣傳,是否讓你動心?

你知道麼?以上圖為例,有個很容易被忽視的點,身故時只賠“保費”而不是保額,即它不保障身故責任,如果身故,只賠80元,而不是10萬。

保費便宜,並不是說保險就不好。便宜有很多正常的原因,例如保障時間短,只保障一年,又或者是保障的範圍更小。但保費,在一定程度是跟風險保障成本是成正比的。

我們買保險,不要只盯著價格,一定要看清楚,保障責任全面麼?保險實用麼?否則,只看到保費便宜,以為什麼都保,就會留下理賠糾紛風險,保險其實並不保險。

四、“100%報銷”的陷阱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普通消費者以為的100%報銷,是指不用自己掏一分錢,保險公司全部報銷。

可是,你知道,保險中100%報銷,真實意思是什麼?

先科普下“醫保報銷"常識:醫保可以報銷的範圍,是納入醫保目錄內的藥物或者醫療服務,醫保目錄外的,比如很多進口藥,醫保是不能報銷的。

在商業醫療中,也基本遵循這個報銷原則。如果保險宣傳中,沒有特別明確說:可以報銷自費藥。則它的報銷範圍,通常只限醫保目錄內的藥物或醫療服務。

100%報銷,其實是指在醫保目錄範圍內,合理的醫療費,在社保先報銷後,剩餘部分,商業醫療險可以繼續報銷。注意:醫保外的仍需要自費!

此外,醫療險也要求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就醫才可報銷,如私立醫院、高端診所、高端病房、專家病房等,是無法報銷的。

所以,瞭解這些知識,對你有幫助,並不是每個銷售人員都會告訴你這些細節。投保容易,理賠難,就產生於這些細節中。

五、“可續保到終身” 的陷阱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市場上有很多百萬報銷額度的醫療險,價格親民、不限治療方式、不限用藥,關鍵還可續保到終身。這樣的保險,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麼?

其實,”可續保”並不代表保險公司承諾一定續保,正如上圖中,“本產品根據賠付情況 、醫療費用水平、被保險人身體情況等因素,綜合判斷後決定該產品續保政策”——這家保險公司就非常明確的告訴你,續保政策是不確定的。(

注:並不是每家公司都這樣

通常哪些情況下不能續保呢?

  • 賠付太高,保險公司不賺錢,保險公司不再接受續保;

  • 產品不再銷售了;

  • 消費者身體情況太差,保險公司評估風險太大,不再接續續保;

只要這些情況均不出現,投保人就可以繼續續保,這就是所謂的“可續保到80歲”。

當然,這類醫療險,無法做到終身保證續保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保險公司未來是虧是盈,誰也說不準。

這類保險值不值得買?

非常值得,因為它確實能解決大病的治療費用。但買之前,一定要確認,是否包含這一段話:

“續保時,我們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者使用保險情況而拒絕被保險人續保,或者單獨調整被保險人的續保保費”。

就是說,無論以後你的身體是否有病,是否有理賠過,都可以繼續續保,只有保險還在銷售。

同時,作為消費者,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類保險的價值和侷限限。同時,這類保險不能替代長期保險,建議為自己配置重疾險等中長期保險,給未來增加一份更確定的保障。

六、“防癌險” 的陷阱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防癌險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保險,由於惡性腫瘤高發(2015年惡性腫瘤年新發病近400萬例、原位癌近6萬例 )、年輕化的態勢,補充一份防癌險是很有必要的。

市場主流的防癌險,通常包括兩部分責任:惡性腫瘤,及極早期的惡性病變(含原位癌、皮膚癌等)。早期惡性病變,通常還未轉移,危害較小,治療費用比較少。一些互聯網上的防癌險,很多並不包含早期惡性病變,需要特別注意。

為什麼要提原位癌?原位癌,其實治療難度不大,治療費用也不高,但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叫原位癌,買了防癌險,卻不保原位癌,就會傷了人心。

2017年10月11日,中國消費者報刊登一篇文章:《患“原位癌”遭拒賠 太平洋保險未明示被判賠償》。這個保險糾紛,就是因為買的防癌險中,不包含早期惡性病變。

所以,買防癌險,儘量買得全面。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這類朋友圈消息,惡意炒作保險要停售、保險公司賠錢所以將要漲價、額度有限、售完即止等等,製造緊張氛圍。

其實,這些都是套路!

保險公司如果因為虧損要停售,為什麼不偷偷下架?還要大張旗鼓地昭告天下?還嫌虧損得不夠多麼?

保險額度有限、趕緊搶售?天下做生意的道理都一樣,從不做虧本的生意,開門迎客,誰不希望多些客戶,怎麼會把想買的客戶往外推?

絕大部分產品停售無外乎幾種原因:

  • 產品過時,需要有新產品推出;

  • 產品沒有競爭力,需要通過升級提升競爭力;

  • 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超預期導致無法營利,需要停售止損;

  • 監管部門有要求,某類產品不合規需要下架;

除少部分是由於監管原因,大部分所謂停售都有炒作的成份,你願意當接盤俠麼?

其實回看3-5年,對保險有研究的人就會發現,如今的保險產品,要比之前的產品好很多,而隨著保險市場越來越成熟,未來的保險一定比現在的設計得更好。

當然,我們不是說等以後再買,畢竟越往後,越有可能買不到保險,因為身體情況可能不符合投保要求。就像買房,如果你是剛需,就不要等著降價。只是提醒,買保險要懂得辨別!另外,對於眼中只有自己利益,沒有客戶利益的無良業務員,你放心麼?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隨著保險市場的白熱化競爭,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之間,也頻繁爆發口水戰,甚至不乏惡性中傷和捏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沒有基本職業道德的從業人員,不僅傷害的是整個保險行業的聲譽,更是對消費者的誤導和無視。

然而諷刺的是,這種堂而皇之的誤導,很多吃瓜群眾卻照樣買單~不得不說,防坑指南,任重道遠

“互聯網”、“朋友圈”裡的保險套路,其實這些你可以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