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劃分爲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總面積3.62萬平方公里。全市共轄12個縣(區),總人口378萬人,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百色市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和壯語,境內流行壯語等語言。壯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壯文化、壯族織錦文化、北路壯劇文化、壯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是西南地區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口岸五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成為中國與東盟雙向開放的前沿。百色市是以鋁為主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工業基地、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也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的特殊區域。

2015年3月25日,授予“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歷史沿革

​“百色”由“博澀寨”演變而來,系壯語,意為山川塞口地形複雜的地方。一說系壯語“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據傳在鵝江與澄碧河匯合處,有一無底深潭,岸邊有村莊,村女經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樂業—布柳河漂流

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百色屬象郡。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秦末漢初,百色為南越國屬地;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今百色屬鬱林郡增食縣地。

三國時,今百色屬吳,仍歸鬱林郡增食縣地。

晉初,增食縣改為增翊縣,今百色屬晉興郡增翊縣地。

南北朝,百色屬晉興郡增翊縣地。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隋朝,百色屬鬱林郡宣化縣地。

唐朝,在今百色地置羈縻添州(屬江南道黔州都督府),歸樂州和武隆縣。

五代十國,今百色先屬楚,後屬南漢,仍稱添州、歸樂州和武隆縣地。

宋朝,除歸樂州不變外,改武隆縣為武龍縣,置古天縣(縣治在今那畢鄉大和村),屬羹州路添州。增置龍川州、唐興州、睢暇州。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元朝,升田州為田州路,今百色仍稱武龍縣,羈縻歸樂州、龍川州、唐興州、睢州、天州(宋古天縣)。屬田州路。

明初,撤銷羈縻龍川州、歸樂州、唐興州、睢暇州以及武龍縣,其地併入田州。

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為田州土州。今百色為田州土州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屬思恩府,府治駐武緣縣(今武鳴縣)。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設廳制,遷思思府理苗同知駐百色謂百色廳。翌年建城。這是百色得名之始。

光緒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升百色廳為百色直隸廳(廳治駐今百色鎮)。統轄恩陽州判(今田陽地)、恩隆縣(今田東縣)、上林土縣(今田東思林鎮)、下旺土司(今平果縣海城地)等地。

同年,劃下田裡(今四塘鄉全境、那畢鄉七塘一帶、百色鎮全境、永樂鄉百練村等地)、武隆縣(今百色百蘭鄉、龍川鄉及田陽坤平鄉之一部)、龍篆裡(今巴馬縣西部)、篆裡四都(今巴馬縣城、巴料、定馬等中部地區)歸百色廳治所屬。這是百色有屬之始。全境東西長360裡,南北寬95裡。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民國元年,百色直隸廳改稱百色府,二年廢府設百色縣。原百色直隸廳、百色府所屬的土州、土縣均劃出另置縣,與百色縣同屬田南道(民國2年(1913年)設,道治駐百色)。

民國15年(1926年)廢道。

民國18年(1926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縣蘇維埃政府,縣下屬的龍篆裡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龍川(時屬凌雲縣)等六個區、五十一個鄉分別成立了區、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19年(1930年),廣西始建民國制度,百色縣屬百色民團區。

民國23年(1934年)設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改稱行政督察區),百色縣屬之。

民國31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廣西改劃為7個區和15個區,百色縣屬第五區。區署駐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縣解放,仍稱百色縣,歸百色地區領導(行署駐百色鎮)。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稱百色市(縣級)。

2002年6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47號)同意撤銷百色地區和縣級百色市,設立地級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右江區。百色市設立右江區,以原縣級百色市的行政區域為右江區的行政區域。百色市轄原百色地區的田陽縣、田東縣、平果縣、德保縣、靖西縣、那坡縣、凌雲縣、樂業縣、西林縣、田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右江區。6月19日,自治區政府以桂政發32號轉發國務院批文。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綠色山城、鵝城”之稱

2005年,百色市撤併鄉鎮50個。其中:右江區5個、田陽縣5個、田東縣3個、平果縣5個、德保縣6個、靖西縣5個、凌雲縣2個、隆林各族自治縣5個、西林縣3個。從6月8日起,全市正式啟動實施鄉鎮撤併工作,並在6月底前完成。

2013年8月,經自治區批准,右江區永樂鄉建制變更為鎮建制,百色市一同獲得撤鄉建鎮的還有田陽縣五村鄉、平果縣鳳梧鄉、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西林縣那勞鄉等4個鄉。

2015年8月1日,《民政部關於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撤銷靖西縣設立縣級靖西市的批覆》(民函〔2015〕247號):撤銷靖西縣,設立縣級靖西市,以原靖西縣的行政區域為靖西市的行政區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駐新靖鎮新華街339號。靖西市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百色市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