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已經淪爲「弱勢羣體」?盤點銀行人面臨的四大困境

2015年,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的張建國曾表示:“銀行是弱勢群體”,這引起了網友們的一陣嘲笑。然而在今天看來,這句話似乎變得越來越真實。

在新的金融科技的影響下,銀行的內大批崗位有可能被技術取代。

銀行已經淪為“弱勢群體”?盤點銀行人面臨的四大困境

首當其衝的便是櫃員崗位。銀行櫃員作為各大銀行網點的一線崗位,隨著金融移動手機端功能的加強,崗位的存在價值不斷降低。客戶的絕大多數業務需求已經可以在手機APP上解決,一年到頭也去不了幾次銀行。沒有了客戶,櫃員崗位必然會不斷減少。

信審和風控崗也受到了金融科技的強烈衝擊。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會讓銀行對個人或公司的信用審核能力,以及風險判斷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其準確度、工作效率、處理成本是人工不可比擬的。未來,人工審核必將會退居二線。

理財經理的職業生涯也將遭遇發展瓶頸。除了我們熟悉的餘額寶,人們可以通過支付寶以及微信購買品類多樣的理財產品,親自去銀行找理財經理進行投資的人正在不斷減少。而且互聯網的理財產品門檻低,往往幾千元甚至一元就可以購買,銀行理財動輒“五萬元起”的門檻卻將大量存款不多的民眾拒之門外。在不遠的將來,智能投顧也將大範圍取代人工服務。

銀行已經淪為“弱勢群體”?盤點銀行人面臨的四大困境

銀行的信用卡、借貸業務也會遭受打擊。比如支付寶的“花唄”,已經成了淘寶族的常用支付手段,在線下也可以使用,在功能上和一般信用卡無異。支付寶的“借唄”以及微信的“微粒貸”還可以已更低利息、更高效率進行放款,芝麻信用超過一定分值還可以不用抵押進行貸款,這都使銀行的業務受到壓縮。

銀行已經淪為“弱勢群體”?盤點銀行人面臨的四大困境

搜一搜新聞,銀行網點關閉,員工降薪、離職潮的新聞越來越多,靠壟斷躺著賺錢的銀行終於被逼著坐起來了。如此看來,銀行在未來將逐漸淪為弱勢群體可能還真有點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