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黨課」以「政治效果」檢驗政治能力

「微党课」以“政治效果”检验政治能力

「微党课」以“政治效果”检验政治能力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提出的重大要求。對黨員幹部來說,政治素質是第一素質,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新時代,進行黨的自我革命和偉大社會革命,如何提升政治能力,怎樣才能講好政治?

講政治,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品格。不妨設想一下,如果一邊表態“堅決擁護”,一邊卻打著“政治正確”的旗號幹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事情,談何講政治?如果只圖虛名不顧實效,“決心”在嘴上,“打算”在會上,“落實”在紙上,談何講政治?正因如此,講好政治,就要反對“偽忠誠”,用火眼金睛辨別“高級黑”與“低級紅”,解決“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

講政治,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講政治並不是喊空洞的口號、搞蒼白的表態、做無用的虛功,關鍵在於落到實處。一方面,沒有脫離業務的政治,也沒有脫離政治的業務,任何具有政治意義的大事,都必須通過具體工作來實現。另一方面,講政治最終要體現在政治效果上,要看是否加強了黨的領導、實現了黨的意志、鞏固了黨的根基。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領導幹部的政治能力,指出“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講好政治何嘗不是如此?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是一門科學,因此講政治也是講科學,需要尊重和遵循政治規律。換句話說,旗幟鮮明講政治,既要有堅定的立場,也要有科學的方法。

從目標來說,要善於抓住人心講政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同時強調,“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中央的考慮,是要為人民做事。各級幹部也不能眼睛總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今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容更加廣泛,不僅包括物質的“硬需要”,還包括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軟需要”。在互聯網上,億萬網友的價值共鳴,有時候比利益訴求更加強烈。許多領導幹部都談到,不管是城市棚戶區改造,還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只要牢牢站穩人民立場,與時俱進把握新訴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在對人民負責中更好地對上級負責,把支持我們黨的人搞得多多的。反之,工作只做給上面看,甚至不惜忽略多數民意,這種做法,表面上好像是對上級負責,實際上是應付上面、為自己的私利考慮。這種政治上的“精緻利己主義”,既不可能為人民服好務,更不可能把上級精神落實好。

從過程來講,要善於把握規律講政治。實事求是是最大的黨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工作,要有雄心壯志,更要有科學態度。”善於把握規律,是我們黨成就一切事業的最大本領。體現在政治能力上,就是專業能力、專業精神。以新聞工作為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幹部除在政治上可靠外,總需要在理論上、筆頭上、口才上或其他專長上有“幾把刷子”,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裡手。這提醒我們,傳達精神不等於重複表達,政治立場要體現為政治效果。面對複雜多變的輿論環境,如果只有立場、沒有效果,只講原則、不講方式,聲音傳不出去、受眾聽不進去,那就只是自說自話、自娛自樂,搞不好還會引發新的負面輿情。再比如,中央黨校提出“用學術講政治”,既講“是什麼”,更講“為什麼”,講出了理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也讓學員進一步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 今天,我們黨掌握的執政資源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豐富,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展工作,比投入、比氣魄、比聲勢,很多時候並不難,難的是始終遵循客觀規律、恪守專業精神,面對政績誘惑時,能克服急功近利;面對任務考核時,能堅持實事求是;面對一張藍圖時,能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

從結果來看,要善於推動發展講政治。發展是最大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紮紮實實的發展成果,沒有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空談理想信念,空談黨的領導,空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空談思想道德建設,最終意識形態工作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作為長期執政的黨,我們黨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總負責人,服務的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追求的是治國理政的總體績效,依靠的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講政治就是要算總賬、算大賬,絕不允許花拳繡腿、表面熱鬧、短期行為。評判領導幹部的政治能力,就要看通過其執政行為,黨的執政根基是鞏固了還是削弱了,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子孫後代的長遠利益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鉅,儘管我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還有許多需要加快彌補的發展短板。因此,講政治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實、幹實事、求實效上來,堅持新發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堅戰,不斷把我們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旗幟鮮明講政治,還要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尤其是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條清晰主線。但是,全面從嚴不是鼓勵不幹事,也不等於不許犯錯。旗幟鮮明講政治,就要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既要全面從嚴,也要科學容錯。不能一邊是“鞭打快牛”,一邊卻總讓“老黃牛”吃虧;不能破解難題時就把闖將當作“排頭兵”靠前用,出現失誤時則把他們當“責任人”往前推;不能什麼事不幹、四平八穩的,反倒成了“不倒翁”。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到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體現的正是對“政治賬”的考量,對“政治效果”的重視。今年5月,中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強調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要求,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接下來,如何把這些要求落細落小落實,直接關係到政治生態的營造、幹事創業的動力、改革發展的推進。

從駕駛97年前的南湖紅船,到掌舵新時代的復興巨輪,我們黨的責任更大了,擔子更重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鍛造擔當的寬肩膀、錘鍊成事的真本領,以“政治效果”檢驗政治能力,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就能以今天的奮鬥成就明天的光榮。

「微党课」以“政治效果”检验政治能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第18期中青二班學員,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副主任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2018年7月27日第1版

「微党课」以“政治效果”检验政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