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羣?所以......

“真正內心強大,人格健康的孩子。他的內心有一束光,總是會和真正值得相知的人相交,或者用他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價值。”

孩子不合群?所以......

為了合群而盲目改變

放學時飛飛的媽媽和我談起飛飛的情況,飛飛媽媽說她最近很苦惱。飛飛回家之後,放下書包就要看電視,她不讓看,飛飛還說“媽媽,別的小朋友都在看鬼吹燈的電視劇,就我沒看,他們下課就都不和我玩,嫌棄我沒看和他們沒有共同的話題。”

剛聽到這話時,飛飛媽媽為了孩子和同學有話題,就讓他看了兩集鬼吹燈。結果飛飛迷上了,天天回家不做作業就在追著看電視。

飛飛媽媽沮喪地和我說:“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呢?為了能合群,成了只看電視不讀書,考試肯定什麼都不會啊。可是不讓他看吧,又怕他不合群,只知道學習成為書呆子。”

我對飛飛媽媽說:千萬不要為了孩子這樣的合群,而放縱孩子看電視。電視可以看,但不是為了迎合別人而看,而且現在主要是學習呢,回家第一時間得學習做作業,有空閒時間了可以適當看一下。

處處想贏得他人的關注,結果卻總不美好

怕孩子不合群,所以迎合大家要去看電視。記得以前有一個朋友說“我追劇,還真不是為了看劇,而是為了有談資。”為什麼要有談資?因為要合群啊,身邊的人都在追劇。大家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地說劇裡邊有趣的情節。

基於這樣的擔憂,父母會把這樣的心理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看到有孩子在討論遊戲技能,甚至還組成了遊戲團隊,就對比自己孩子一點也不會,唯一的優點就是學習不錯。但是不合群,會不會變成書呆子啊!

其實,這只是你的擔憂。有時不合群並不怕,怕的是你教育有問題,為了合群而錯誤地迎合大眾。

朋友給我講她看了《芳華》,發現一個不合群被排擠的事,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電影一開頭,劉峰將何小萍接到文工團來。

小萍原以為離開那個感受不到丁點溫暖的家,迎新她的將是全新的充滿了希望的未來。報到的第一天就被打臉了。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女教官讓她表演幾個動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替她拿衣服的團友,突然對她露出鄙夷之色,嫌她衣服上有汗臭,團友們見此情景笑作一團,她已經開始被孤立的命運。

儘管一直在努力討好,除了劉峰外,幾乎沒有人把她當回事。處處想贏得他人的關注,結果總是成為笑料。

朋友剛上初一時,進入全新的集體,她想使每個人都喜歡她,如同《芳華》中的何小萍、劉峰。她把媽媽買給自己喜歡吃的糖果帶到學校,分給同學、室友。

儘管如此,也沒有得到每個人的喜歡。那時她還和媽媽抱怨有人在背後說她壞話。

孩子不合群?所以......

關注孩子本身比關注是否合群更重要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集體生活裡,一定有人是格格不入,或者是被排斥的。

那個被排斥或是犯眾怒的人,可能是因為中途加入,也可能是過人的優秀,還可能是因為家境貧寒,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個性的原因,不懂迎合。

那時不懂為了合群而迎合大家取悅別人,現在她懂得了不必為了合群而刻意取悅他人,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人生在世,最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不必軟弱,更不要玻璃心。真心朋友,有二三個就很好了。

不如把努力合群的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讀書,工作,當有一天,足夠強大,圈子不請自來。

有很多的父母怕孩子獨處,造成了內向的性格。事實上,心理學家把人分為內、外向,並沒有說好與不好,他們只是我們性格中的不同傾向。

與其去操心孩子能不能合群,該不該迎合大眾。不如把重點放在栽培自己的孩子身上。

孩子不合群?所以......

接納才能釋放

一位作家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小時候其實是個發育比較遲緩、體弱的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通常同齡人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而且他學習成績也不算好。所以,整個童年其實他很孤獨的。但是他有一個熱愛閱讀的媽媽,從小就帶他閱讀群書,他在書裡找到很多樂趣。

當他被批評或者被排斥時,他就找一個地方看書,書裡有神怪、有魔法,是很有意思的,他能馬上回到自己的世界裡找到樂趣,看輕自己受到的際遇,覺得這些自己遇到的事,書裡都有,而且還有更大的困難,因而也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了。

說不清是被迫,還是他自己的選擇,或者是順應,當他一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總是能感覺到清明、快樂。漸漸地這就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能夠為自己活著,並且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不是很好嗎?

我們常常說“孩子,我希望你長成你自己要長成的樣子,而不是我期待的樣子。”那就去放下你的焦慮,接納孩子。

真正內心強大,人格健康的孩子。他的內心有一束光,總是會和真正值得相知的人相交,或者用他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價值。

其實,不必在獨處與合群之間取捨徘徊。最重要的還是要幫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成為他自己。不隨波逐流,不盲目屈從,而應有優良品性、有主見、有自己的獨立思想。

大腦智庫--中國個性化教育引領者(brainbase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