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與海豚大圖鑑

鯨與海豚大圖鑑

小露脊鯨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小露脊鯨

英文名:Pygmy right whale

學名:Caperea marginata

又稱侏露脊鯨。是小露脊鯨科唯一的成員,也是須鯨中體型最小的一種。由於數據缺乏,目前科學家對這種生物的生活狀態瞭解不多,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鯨不曾是捕鯨業的目標之一。科學家估測小露脊鯨可能生活在南半球的中高緯度海域。成年小露脊鯨約4米-6.5米,出生時的體型還尚未清楚,可能會有1.6米-2.2米左右。

灰鯨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灰鯨

英文名:Gray whale

學名:Eschrichtius robustus

又稱東太平洋灰鯨。是灰鯨科唯一成員。分佈於鄂霍次克海、南韓及東太平洋。在北大西洋也曾有分佈,但此族群在300年前已經滅絕。上世紀40年代前灰鯨一度瀕危,但經過多年來的保護,如今種群得到回覆,目前全世界灰鯨數量約有15000頭-20000頭左右,無危。成年灰鯨可達12米-14米。出生時的幼鯨約有4.5米-5米。

鬚鯨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小鬚鯨

英文名:Common minke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又稱矛頭鯨,鬚鯨科最小的一員。它們分佈於北大西洋和及北太平洋,在南方的海洋也有發現。目前全世界的小鬚鯨約有182000頭左右,無危。成年小鬚鯨長度可達7米-9.8米,出生的幼鯨約長2.4米-3.5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南極小鬚鯨

英文名:Antarctic minke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bonaerensis

又稱南方小鬚鯨,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小鬚鯨的亞種,直到後來從線粒體DNA測試才發現南極小鬚鯨其實是獨立物種。南極小鬚鯨分佈於南半球的海洋,夏天靠近南極,冬天則向北遷徙。由於缺乏數據,目前科學家推測這種生物的數量可能超過50萬頭。成年的南極小鬚鯨長約7.2米-10.7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鯨約2.4米-2.8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塞鯨

英文名:Sei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borealis

又稱北鬚鯨,世界上第三大鬚鯨。它們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尤其是在遠離海岸的海洋深層。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塞鯨種群如今集聚下降了近80%,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但也有觀點提出異議,認為塞鯨在世界分佈至少有28000頭以上,但真實數據目前還有待考察。成年塞鯨可達12米-15米。出生幼鯨約4米-5米。“塞鯨”這個名稱是從挪威語的“Pollock”(青鱈)而來的,青鱈是種與塞鯨同時間出現在挪威海岸邊的魚類。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布氏鯨

英文名:Bryde's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brydei

又稱熱帶鯨。1913年才被發現,因此人們對它的瞭解還甚少。主要分佈在熱帶、亞熱帶、部分的溫帶水域,而除了北冰洋外,布氏鯨的活動範圍幾乎包括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分析其現存數量可能會有9萬頭左右。成年布氏鯨可達11.5米-14.5米,出生時的幼鯨約3.4-4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藍鯨

英文名:Blue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世界上第一大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一大的動物。曾在世界各大洋中均有分佈,但在上世紀遭到了過度捕殺,如今約只有5000-12000頭左右,瀕危。目前主要族群生活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冰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成年藍鯨可達27-30米,幼鯨出生時約6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長鬚鯨

英文名:Fin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

又稱真鬚鯨。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世界上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在世界上僅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冰洋一帶海域有分佈。自1929年-2007年,這個物種隨著捕鯨業的發展,已經下降了將近70%,目前約只有6000-14000頭,瀕危。成年長鬚鯨體長可達20米,而生活在南極洲的亞種最長可長到26.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6.5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角島鯨

英文名:Omura's whale

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

又稱大村鯨,直到2003年才被正式確認與命名。因為模式標本是擱淺在日本山口縣的角島,故俗名“角島鯨”。它的學名omurai則是為了紀念日本的鯨豚學者大村秀雄。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這種鬚鯨的瞭解還不是很多。已知分佈海域為西太平洋地區,標本來自日本、臺灣、菲律賓、澳洲與所羅門群島。角島鯨外形極似長鬚鯨,但成年體型只有11米左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座頭鯨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又稱大翅鯨。在世界所有的重要海洋中均有分佈,但在地中海地區相對較少。上世紀末一度瀕危,經過極力保護之後,如今種群數量得到恢復,約6萬頭左右,無危。成年座頭鯨可達11.5-16米之間,剛出生時的幼鯨則長約3-6米。座頭之意源自日文ザトウ,本意是琵琶,這主要是指座頭鯨的頭部很像日本的琵琶。

露脊鯨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弓頭鯨

英文名:Bowhead whale

學名:Balaena mysticetus

又稱格陵蘭露脊鯨。與其他喜歡在全世界範圍游來游去的鬚鯨不同,弓頭鯨一生都在北極及附近水域度過。據統計,目前這種生物在全世界的種群量應該超過10000頭,無危。成年弓頭鯨可長到14米-1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米-4.5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北大西洋露脊鯨

英文名: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

學名:Eubalaena glacialis

北大西洋露脊鯨主要分佈在大西洋西北部。在1643年-1951年之間,曾有不低於5500頭(或者是其兩倍的數字)慘遭殺害。如今它們的種群可能只有300頭左右,瀕危。成年北大西洋露脊鯨可長到13米-16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5米-6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北太平洋露脊鯨

英文名:North Pacific right whale

學名:Eubalaena japonica

一度認為它們是北大西洋露脊鯨的另一族群,如今主流觀點認為它們是獨立物種。北太平洋露脊鯨主要分佈在日本南部、白令海峽及美國北部海岸。據統計如今它們只剩下200只左右,瀕危。如果不積極保護,200年後它們很有可能就滅絕了。成年北太平洋露脊鯨可達15米-18.3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5米-6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南露脊鯨

英文名:Southern right whale

學名:Eubalaena australis

它們夏天主要分佈在南部近南極洲的地方,冬天則會北遷。相比兩位北方親戚,南露脊鯨的數量恢復的還是不錯的,據統計目前約有7500頭以上,並且種群日益上升,無危。成年南露脊鯨可達17.5米-18米,出生時的幼鯨約4.5米-6米。

抹香鯨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小抹香鯨

英文名:Pygmy sperm whale

學名:Kogia breviceps

又稱次抹香鯨,短頭抹香鯨。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對這種生物的瞭解還不是很多。只知道它們喜歡生活在熱帶至溫帶水域,在我國臺灣海域也曾有發現。小抹香鯨體型接近海豚,成年可達3.5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鯨則有1.2米。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鯨長有假鰓,讓人一眼望去以為是條魚,但其實只是一種偽裝裝飾而已。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侏儒抹香鯨

英文名:Dwarf sperm whale

學名:Kogia sima

又稱歐文氏小抹香鯨。它們比小抹香鯨還要迷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一種鯨。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已知這種鯨一般集中在大陸架的邊緣生活,比較喜歡溫暖的水域。與小抹香鯨一樣的是,侏儒抹香鯨的眼睛後方也長有假鰓。成年後它們可長到2.1米-2.7米。出生時的幼鯨約1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抹香鯨

英文名:Sperm whale

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又稱巨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也是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的“潛水冠軍”。抹香鯨廣泛分佈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都可發現它們的踨跡,其中以深且富生產力的海域為最。長久以來抹香鯨遭到捕殺,因為其除了富含鯨油與鯨腦油之外,身體中偶爾還會產生龍涎香。這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昂貴的香料之一,直到人工合成替代品誕生之後,抹香鯨的命運才得以好轉。目前全世界的抹香鯨約36萬頭,但有學者認為它們的數量有下降的趨勢,目前屬於易危。成年抹香鯨可達10米-20米。出生時的幼鯨約3.5米-4.5米。

一角鯨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白鯨

英文名:Beluga whale

學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白鯨,以多變的叫聲和豐富的面部表情而聞名於世,有“海中金絲雀”之稱。白鯨主要分佈在環北極地區,主要集中於北緯50°-80°之間。白鯨有高度的“戀家情懷”,每年都有回到出生地的習性。目前全世界的白鯨數量約10萬頭以上,但部分地區的族群面臨威脅,近危。成年白鯨約4.2米-4.9米。出生時的幼鯨約1.5米-1.6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一角鯨

英文名:Narwhal

學名:Monodon monoceros

又稱獨角鯨,因為雄性長有像螺旋狀犄角般的長牙而得此名,西方國家認為它正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原型。一角鯨主要分佈在北極海域,在北大西洋、格陵蘭海、白令海也都有分佈。長久以來,人們為了獲取一角鯨的牙齒而瘋狂殺戮,如今它們的數量大約在5萬頭左右,近危。雄性一角鯨可達4.7米,雌性可達4.2米。出生時的幼鯨約1.5米-1.7米。一角鯨雖然得名於此,但雄性鯨有500分之1的幾率會長出雙長牙,額外長出的右側長牙通常會比左側的短。

海豚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小虎鯨

英文名:Pygmy killer whale

學名:Feresa attenuata

又稱侏虎鯨,因為體型類似虎鯨而得名。小虎鯨性格兇猛,甚至族群之間也會發生自相殘殺的現象。全世界均有它們的身影,但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只知道在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數量為38900頭。成年小虎鯨可達2.1米-2.6米。出生時的幼鯨約80釐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短肢領航鯨

英文名:Short-finned pilot whale

學名: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又稱圓頭鯨。在世界各地的熱帶、亞熱帶以及溫暖帶海洋中都有它們的身影。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它們的研究還有待提升。但根據習性我們得知,領航鯨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生活的哺乳動物,它們少則10-30只為一群,多則60只為一群。科學家估算僅在熱帶東太平洋就可能生活著589000只短肢領航鯨。成年短肢領航鯨約3.6米-6.5米長,剛出生的幼鯨約1.4米-1.9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長肢領航鯨

英文名:Long-finned pilot whale

學名:Globicephala melas

又稱長鰭領航鯨、黑圓頭鯨。除了北太平以外的冷溫帶與亞極地,在其他海域都有它們的身影。由於數據缺乏,比較準確的一次統計實在1987年-1989年,當時的長肢領航鯨約有75萬頭左右。長肢領航鯨相比它們的親戚短肢領航鯨前肢明顯更長一些,社交性也更豐富,可組成達100頭左右的群落,有時候它們還會和寬吻海豚和灰海豚進行社交。長久以來長肢領航鯨每年都會遭受一次丹麥法羅群島居民的大規模捕殺,被當地居民稱之為“傳統慶典”。如今這一民俗引起的全世界的關注和反對,並強烈呼籲丹麥政府取消這一殘忍活動。成年長肢領航鯨可達3.8米-6米。剛出生時的幼鯨約1.8米-2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虎鯨

英文名:Killer whale

學名:Orcinus orca

又稱逆戟鯨、殺人鯨。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生物。由於經常在電影、電視以及水族館中演出,所以家喻戶曉。大自然中,虎鯨遍佈世界各地的海洋,尤其在極地海域特別常見。即便如此,科學家們對虎鯨的研究依舊是數據缺乏,主要是分佈太廣和太分散了,僅在熱帶東太平洋地區就約有8500只,在其他海域也均有分佈。虎鯨是海洋中的霸者,就連兇殘的大白鯊也是它的食譜之一。成年虎鯨可達5.5米-9.8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鯨約2.1米-2.5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瓜頭鯨

英文名:Melon-headed whale

學名:Peponocephala electra

瓜頭鯨屬唯一成員,因為有尖瓜狀的腦袋而得名。瓜頭鯨主要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深水海域,在菲律賓及澳大利亞普遍可見,在夏威夷終年可見。它們的數量目前在全世界約有5萬2千餘頭,屬於無危物種。成年瓜頭鯨長約2.1米-2.7米,出生時的幼體約1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偽虎鯨

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

偽虎鯨屬唯一成員,因為背鰭露出水面時看起來很像虎鯨,因而得名偽虎鯨。這種生物十分罕見,但其在世界各地的溫帶至熱帶海域均有發現。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可知在熱帶東太平洋的數量約39800頭,在我國及日本沿海則約有16000頭左右。成年的偽虎鯨可達4.3米-6米左右,出生時的幼體約1.6米-1.9米。

喙(huì)鯨科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阿氏槌鯨

英文名:Giant beaked whale

學名:Berardius arnuxii

又稱南方四齒鯨、阿氏貝喙鯨、阿氏喙鯨、南槌鯨。是大型的喙鯨類,主要分佈在南半球環南極地區。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目前這種生物的數量還不太瞭解。已知它們喜歡群居生活,有時群體可達50頭之多。阿氏槌鯨以章魚、烏賊和深海魚為食,成年可達7.8米-9.7米,出生時的幼體可達4.5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貝氏槌鯨

英文名:Baird's Beaked Whale

學名:Berardius bairdii

又稱貝氏喙鯨、巨瓶鼻鯨、北槌鯨。一度被認為是阿氏槌鯨的北方變種,直到1910年才確認為獨立物種。貝氏槌鯨主要分佈在北太平洋溫帶與亞北極深水海域。雖然自古以來就曾遭到捕殺,但直到如今人們對其瞭解依舊很少。由於數據缺乏,僅統計約在北太平洋東部有1100頭左右、在日本海域則有7000頭左右。貝氏槌鯨同樣喜歡群居,有時多達50頭。它們以章魚、烏賊和深海魚為食。成年可達10.7米-12.8米。出生時的幼體約4.5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北瓶鼻鯨

英文名:Northern bottlenose whale

學名:Hyperoodon ampullatus

是目前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一種喙鯨。“瓶鼻”指的是其像燒瓶一般的嘴喙。它們主要分佈於北大西洋海域水深1000米處。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對其在全球的數量並沒有具體統計,但僅在北大西洋東部就約有4萬頭左右。自1850年-1970年期間,超過65000頭的北瓶鼻鯨曾遭到捕殺,目前部分亞群可能依舊呈下降趨勢。成年北瓶鼻鯨可長到7米-9米,出生時的幼體約3米-3.5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南瓶鼻鯨

英文名:Southern bottlenose whale

學名:Hyperoodon planifrons

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對其的瞭解多來自擱淺的個體。已知這種生物分佈在南極北方到至少南緯30°的南半球深水寒冷海域,種群數量至少在59萬頭以上。成年南瓶鼻鯨可長到6米-7.5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9米-3.5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鏟齒中喙鯨

英文名:Spade-tooth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traversii

又稱鏟齒喙鯨,是喙鯨科中最為罕見也是人類瞭解最少的一種。起初在1872年新西蘭皮特島科學家發現了其下顎骨骼,直到2010年才第一次發現擱淺的活體(一對母子,後來死去)。起初科學家認為這只是格氏中喙鯨,但經過DNA認證發現它就是一直以來傳說中的鏟齒中喙鯨。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只知道其分佈在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溫暖深海水域,族群數量至今還是謎團。成年鏟齒中喙鯨可達5米-5.5米左右,初生個體資料不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索氏中喙鯨

英文名:Sowerby'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bidens

人類最早發現的喙鯨科動物,已知在北大西洋東、部溫帶與亞北極水域都有分佈。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們對它們的種群數量並不瞭解。雖然是極易擱淺的一種喙鯨,但在海上的目擊記錄卻寥寥無幾。成年索氏中喙鯨可長到4米-5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4米-2.7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安氏中喙鯨

英文名:Andrew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bowdoini

安氏中喙鯨,已知研究資料極少,在其分佈範圍內約只有35次左右的發現記錄,全部是擱淺個體,大部分在新西蘭與澳洲發現。由於數據缺乏,至今它們的數量還是個迷。成年安氏中喙鯨可長到4米-4.7米,出生時的幼體約1.6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哈氏中喙鯨

英文名:Hubb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carlhubbsi

又稱胡氏中喙鯨,在1945年被發現時曾一度認為是安氏中喙鯨,但後經鑑定為新物種。這種喙鯨主要分佈在北太平洋冷溫帶水域,尤其在日本本州東北部海岸一帶比較集中。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它們的種群數量還不瞭解。成年哈氏中喙鯨可長到5米-5.3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5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布氏中喙鯨

英文名:Blainville'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densirostris

骨骼密度位列第一的喙鯨科生物,其拉丁學名中的“densirostris”正是“骨質緻密的嘴喙”的意思。已知這種喙鯨可能是該屬中分佈最廣泛的物種,在夏威夷歐胡島外海、南太平洋社會群島外海、巴哈馬東北部均有目擊記錄,可能在大多數熱帶海域都有分佈。由於數據缺乏,科學家對其瞭解還有待深入,目前只估算出約有32678頭左右生活在太平洋東部。成年布氏中喙鯨約4.5米-6米長,出生時的幼鯨約1.9米-2.6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熱氏中喙鯨

英文名:Gervai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europaeus

又稱傑氏中喙鯨,歐洲中喙鯨。目前可能仍沒有目擊記錄,但卻是一種經常在北美洲海岸擱淺的喙鯨。似乎這種生物只分佈於大西洋熱帶與暖溫帶海域。在北大西洋西岸、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擱淺頻率最高。由於數據缺乏,對這種生物的種群數量我們還不瞭解。成年熱氏中喙鯨可長到4.5米-5.2米,出生時的幼體約1.6米-2.2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銀杏齒中喙鯨

英文名:Ginkgo-toothed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ginkgodens

因為牙齒酷似銀杏葉而得名,最早是在日本沿海被發現並命名的。雖然偶有捕獲記錄,但科學家對其主要研究更多來源於擱淺個體。已知這種鯨主要分佈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熱帶、暖溫帶海域。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對他們的種群數目還不瞭解。成年鯨可長到4.7米-5.2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1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格氏中喙鯨

英文名:Gray'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grayi

是中喙鯨屬中人類研究最深入,也是最易擱淺的一種喙鯨(也有科學界認為它應該屬於獨立的物種Oulodon屬,目前還有爭議)。有時候它們會集體擱淺,在1874年就曾有28頭格氏中喙鯨一起擱淺於新西蘭查塔姆島的記錄。雖然缺乏數據,但根據擱淺頻率可以得知這種喙鯨的數量應該是很多的,它們主要廣泛分佈於南半球溫帶水域,主要在南緯30°-45°之間。成年鯨可長到4.5米-5.6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米-2.4米。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赫氏中喙鯨

英文名:Hector'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hectori

或稱作賀氏中喙鯨,是以James Hector爵士(新西蘭威靈頓博物館創建者)之名命名的一種喙鯨。由於缺乏數據,科學家們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擱淺記錄來推測,這種喙鯨可能生活在南半球溫帶各地海岸,但恐怕種群數目並不多。成年赫氏中喙鯨約4米-4.5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2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長齒中喙鯨

英文名:Strap-tooth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layardii

又稱長齒鯨,是中喙鯨屬中體型最大,也是最容易辨認的一種生物。雄鯨下顎長著一對粗長的牙齒,並且向上朝後彎曲。隨著年歲的增長,有的個體牙齒能長到30釐米長,甚至會形成交叉並影響嘴巴的開合。這種奇特喙鯨分佈廣泛,在南半球冷溫帶海域呈環南極分佈。由於缺乏數據,它們的種群數量還是個謎,但根據大量的南半球擱淺記錄來看,這種喙鯨的數目應該是可觀的。成年長齒中喙鯨可長到5米-6.2米,出生時的幼體約2.5米-3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中文名:特魯氏中喙鯨

英文名:True's beaked whale

學名:Mesoplodon mirus

又稱初氏中喙鯨,奇妙喙鯨(拉丁學名中的“mirus”即“奇妙”之意)。過去認為僅分佈於大西洋,但現已確認在南半球亦有分佈。罕有目擊記錄,曾有科學家發現有3頭特魯氏中喙鯨在北卡羅來納州外海約600英尋(大概約合1097.28米)深處移動。同樣是數據缺乏,我們對其種群數量還有待深入研究,但可能它們在北大西洋的數目並不少。成年特魯氏中喙鯨約4.9米-5.3米長,出生時的幼體約2米-3米長。

鯨與海豚大圖鑑

- 李墨謙 -

他就是那天出現的模特

鯨與海豚大圖鑑

青年插畫師、青年國畫家。

喜好自然之美,熱愛動植物,

繪畫主題因此也多於此。

更多海洋知識,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