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在南開北京校友會的演講:意料之外的大學生活和創業心路

週日在南開大學北京校友活動:11.15 南開發聲,我做了一個演講。在演講的前幾天,我猶豫是做一個客套的"母校演講" ,還是講講真實經歷和感受,最後選擇了後者。從現場反饋效果很好,龔克校長還邀我回學校分享一次。看來坦誠直率,不僅在我們公司受到歡迎,在哪裡都一樣。

張一鳴在南開北京校友會的演講:意料之外的大學生活和創業心路

分享下當時的演講記錄:

大家好!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南開讀書的歲月,和我創業的故事。作為一個既沒有顏值,籃球也打得不好,也不是學生會主席的南開普通技術男,實在沒有想到,10年後我會站在這裡。謝謝校友會給我這個機會。

前幾天,北京迎來了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作為一個福建人,看到雪是很興奮的,這是北方人無法理解的。我不由回想起大一的時候,大概是2001年這個時候,我在宿舍,拉開宿舍窗簾時看到外面下雪,非常激動,同宿舍的北方同學都嘲笑我,這有什麼好激動的。但是他們不知道,我的家——福建龍巖——傳說中1970年曾經下過一場雪。可以想象我有多麼新奇。能看到雪,真的是我報考南開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填高考志願的。之前有媒體報道,說我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只用了5分鐘。因為當時我只把把幾個維度篩了一下,只剩下一個解 :首先,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其次,必須要靠海,第三,不能離家近,第四,冬天要會下雪……

我為什麼要這麼選呢?綜合性大學,是不要像中科大那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供求關係不平衡,找女朋友難度太大……靠海,是因為我喜歡吃海鮮。不能離家近,因為我中學在一個縣城(福建龍巖),經常我還沒回家,考試的成績和在學校的表現就已經傳回家了。所以,我選擇大學的標準是,一定要在父母不能突然跑學校來找我的城市。冬天會下雪,是因為確實是沒見過,真的很想玩。幾個維度綜合起來就是:一個會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冬天會下雪的,濱海大都市……

不知道各位怎麼選擇南開,反正篩選下來發現,符合上面幾個條件的沒有其他學校,只有一所——南開大學。我就是抱著這種美好憧憬,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集體生活。

還記得2001年的秋天,出了當時的天津火車站,我才理解了濱海大都市……無論是城市還是大學,跟我想象的都還挺不一樣的。我入學前,從福建出發,先去了廈門大學,確實是濱海校園。我又去了廣州,在中山大學體會了一下,最後到了北京,在清華北大轉了一圈,之後,最後到了咱們母校……

我記得出了火車站,打了輛金盃牌出租車,路遇衛津河,衛津河也跟我想的不一樣……車子直接開到老體育館門口,不知道老體育館還在不在?那時的建築看上去有點破,也沒有泳遊館,沒有現在的綜合樓啊,一些今天很好的建築,當時都沒有。這還不算失望的,最難過的是,第一年我住在王頂堤的儒苑公寓,每天早上要騎自行車,吭哧吭哧20分鐘才能到校園——富康路。去年,我聽龔校長說,要把本科生都放到校內,想說早點這樣就好了啊。

但是,南開的學習風氣特別好,我們住在校外,上午上完課都不能回宿舍,但自習室天天滿座,佔到位置都特別不容易,我只能去蹭隔壁天津大學的……生活無比寂寞無聊,我也不知道其它“大”都市是什麼樣子的……什麼CBD、外灘、金融街,都是無法想象的。同樣是學校門口,清華東門是五道口,南開東門的衛津路,五道口和衛津路簡直是兩個世界。有時候上午沒課,去外面溜達溜達吧,比如大名鼎鼎的濱江道,感覺像小賣部一條街……

當然,大三時條件好了,有些微電子專業、軟件專業包括研究生專業都搬到泰達開發區,那裡的風景無比優美,各方面都很現代化,但更無聊了……人稀少到什麼程度呢,大街上光滑得可以溜冰,5分鐘才來一輛車。最有記憶的集體活動,是週末去翠恆春吃水煮魚,或者在城管不來的日子,晚上到學院後馬路吃烤串。總之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要打發,有些同學熱衷的打牌、喝酒、玩遊戲,我都不喜歡,至於參加學生社團,背GRE出國,這麼上進的想法,我也沒有。

所以,大學生活起初是讓人有點失落的,但慢慢地從安靜樸素的校園和踏實努力的氛圍中,我還是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後來,當我回想這段時光時會發現,好的老師,優秀的同學,好的圖書館,南開都有,其實,想象中的繁華和熱鬧並不重要。怎麼打發這些時間呢?我主要在做三件事情 ,一是寫代碼,因為我是搞技術的,二是看書,看了很多很多書,三是修電腦。基於此收穫了三件事:耐心,知識,夥伴。

先說耐心。有耐心,能獨處,並基於長期思考做判斷,而且不為短期因素所幹擾,耐心地等待你設想和努力的事情逐步發生,這對創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事實上,你經常想象的很美好,設計的也很完整,你也很努力,但你所期待的事情,經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生。這種耐心,絕對是在南開磨練出來的。

這裡有個插曲,2001年,我剛進南開是在微電子專業,後來轉到軟件工程,轉院的原因,是因為我花很長時間,才能在麵包板上做一個正弦波信號發生器,還經常不能。學了一年多,卻沒有看得見的效果,讓我很焦慮。但軟件工程比較快,你寫個程序馬上就能跑起來,發揮作用,甚至還能在校外兼職,所以我就轉到軟件工程。說明我當時還是個性急的人。轉過來後才發現,生活也沒多大變化,依然是日復一日,圖書館啊,實驗室啊。

怎麼面對枯燥的生活?人物傳記是非常好的心靈雞湯。我讀了很多人物傳記,如果說有收穫,就是發現那些偉大的人,在沒有成為偉大的人之前,也是過著看起來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這些事情最後從點連成線,成就了他們。

我畢業後參與創立了酷訊、飯否、99房、到現在的今日頭條,每一段創業經歷,都挺寂寞的,尤其在苦悶糾結的時候。還有一個因素,前些年,創業環境還不像今天,也沒有什麼車庫啊,創業咖啡館,盛總(盛希泰)也沒做孵化器,一堆公司都在五道口華清嘉園、東昇園創業,平時在居民樓裡查資料,研究用戶需求,敲代碼,誰也不認識你,也可能你的想法都不錯,但不會馬上轉化到產品上,你必須要承受那樣的漫長時光的煎熬。現在回想,耐心非常重要,不僅是等待的耐心,還要有耐心做深入思考,還要有耐心地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

我創立公司的時候,招過一些大都市名校的實習生和應屆生,他們的確實想法很多,但拉長時間軸來看,我覺得很多人本應該可以做的更好。因為他們技術的基礎能力沒有持續提高,很快就去取巧了,很多人沒有讀過那些枯燥但很重要的書,最重要的是,很多重要的事情沒有耐心深入的思考,以及耐心的堅持。也許他們的大學生活太精彩吧。

我覺得,有些心智,確實需要在比較安靜的環境裡才能培養,比如踏踏實實做事,做事情不講捷徑,儘可能基於長期來做思考。

今日頭條小有所成的時候——我更新一下,盛師兄剛說的五億美金估值是去年年初的時候,因為保持低調作風,不能對外說太多,實際上現在超過5億美金很多很多了——大概2013年初,我收到過來自巨頭很好的投資offer,每年大概1~2次,對方給很多的資源,給大量的數據,比VC更高的估值,上億的捆綁安裝渠道、幾千萬UV的web流量,等等。接受這個offer,可以在半年內,業務增速快幾倍,但是,過早接受投資並站隊,對公司長遠不是一個特別好的事情。面對巨大的誘惑,我保持了冷靜獨立的思考,想了整整一個星期。我想在南開那麼漫長的寂寞我都熬過來了……就不差這半年了。既然想好了方向,就不要走捷徑了,於是拒絕了這個offer。這個決策為今日頭條成長為今天這樣一個獨立的,平臺級的公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之後到現在,每天都面對很多誘惑,包括天價的併購,我們都堅持住了。這離不開南開的薰陶。

第二件事,看書。寂寞的大學生活,給了我人生最安靜的閱讀時光。不論是幽靜的老圖——不知道還在不在,溫馨的泰達學院圖書館——我覺得是世界上最好的校園圖書館,還是高大上的泰達開發區圖書館——因為就在附近所以也常去蹭,那些在圖書館看書的日子都還歷歷在目。我用別人打遊戲、打牌的時間,閱讀了各種各樣的書,或者說亂七八糟的書,包括各個專業的書,包括人物傳記,也有各種境內外的報刊雜誌。

泰達圖書館真的很棒,你需要哪本書,只要在BBS上留個言,他們就會買回來,特別好,而且會買很貴的書,比本部還要好,而且是按美元計的書。看書看累了,我就到新開湖畔發個呆,或者在泰達公園散步,給自己列出各種各樣與短期目標無關的問題來思考。這些問題對短期確實沒有影響,但有這樣的環境,去思考長期問題挺好的。

當然,那時候,我也有困惑,覺得看的這些東西和思考的問題都很有意思,但在生活中沒什麼用。直到後來我進入互聯網行業並開始創業,各種各樣的知識才連成線,幫我理解行業、理解管理,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領域,包括如何讓信息得到更有效率的組織和分發,從而改變各行各業的效率。

11年,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地鐵上讀報的人、賣報的人越來越少,年初還有,年底幾乎沒有了, 同時,11年是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高峰,是08年、09年、10年三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的總和。我想,這是信息傳播介質的變革,手機很可能會取代紙媒成為信息傳播的最主要載體,又因為人和手機的對應關係,手機隨身攜帶,個性化推薦的需求一定會增加,於是我創辦了今日頭條。它是一個基於大數據的推薦引擎,連接信息和人的工具。就像扎克伯格創辦FB連接了人和人,Travis創辦Uber鏈接了人和車,今日頭條是讓信息和人更廣泛和高效率的匹配。

目前,今日頭條累計下載用戶超過3.1億,日活用戶超過3000多萬,每天使用總時長超過是15億分鐘。今日頭條已經有1000多名員工,在天津的分公司,也有超過百人的規模,在天津有超過一個多億的投資。

跟校友彙報一下,我創辦今日頭條的時候,業內至少有5家公司從事移動資訊客戶端的業務,看起來一片紅海,但是因為我們對於信息分發有更深入的理解,對機器學習的研究更深入,我們用完全不同的技術方式代替人工的方式,目前,在移動端上,今日頭條的用戶規模已經是幾家門戶的總和了,可以說當之無愧地超越了前一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在南開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同伴。作為一個不怎麼參與集體活動的理工男,怎麼保持社交呢?主要靠修電腦和編程建網站……後來,同學聚會,打招呼的方式基本是:hi,你的電腦還是我裝的。

當年PC整機還不普及,於是我常年混跡天津的硅谷—鞍山西道……幫大夥挑配件。提及這段,還有個頗為心動的經歷。我裝過的電腦有幾十臺,當然大部分是女同學……不但要幫忙裝電腦還要經常保修。沒錯,就像你們想象的那樣,修電腦為我帶來了人生重大的收穫——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

另一個收穫是,在校園裡,我接了不少外包的項目。包括我太太她們系的網站(當然是免費的)。因為這門手藝加上兼職,大四的時候,我每月能有超過兩三千的收入,在當時,絕對是土豪。那時候,和同學一起泡實驗室,熬到半夜一兩點,會請大家集體去烤串。一週能吃2-3次。西南村燒烤的記憶太深刻了,我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記憶是會延續的,當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過了春節,我們公司就要搬去新大樓,一想到公司樓頂露臺應該可以搭一個燒烤架,我就回想起在南開開心的日子。

當時和我吃燒烤的人很多是對編程感興趣,而且志趣相投的同學朋友,有我同一級的,微電子專業的,軟件工程專業的,還有師兄師弟,後來也相繼加入我創辦的公司,成為了我們公司的技術骨幹,也是創業夥伴。

離開校園10年,我越來越發現:你應該相信,你的經歷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聯繫起來,而你會受益於這些經歷。

最後,感謝南開,成為我人生很重要的一段經歷。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