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日,浙江沿海漁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一物一景,皆為人情,都是故鄉。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7月23日,帶來滾滾熱浪的大暑節氣正式登場。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至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中國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後,熱死泥鰍”“大暑到,暑氣到”等諺語。

而對於浙江沿海一帶,尤其是台州椒江的漁民來說,這一天,也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大暑日,浙江沿海漁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漁民推著“大暑船”來到碼頭。(圖片來自中國台州網)

在通往碼頭的街道上,你會看到有這麼一支隊伍,他們盛裝打扮,幾個年輕力壯的“大力士”扛著一艘漁船,身邊緊跟著敲鑼打鼓的樂隊、手持香火的老人以及做著表演的民間藝人。他們浩浩蕩蕩地穿過椒江街頭,引起眾人圍觀。這就是椒江傳承了上百年的祈福活動——送大暑船。

“送大暑”是台州獨特的民俗

椒江區葭芷街道是一個位於台州灣內的古老漁鎮,這裡的漁民千百年來以出海捕魚為生。

傳聞在清朝同治年間,椒江葭址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其是大暑節前後,最為兇險。當地居民認為是五位“瘟神”(後衍變為“五聖”)——相傳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鍾仕貴五位神靈所致。於是,便在葭沚江邊建了一座“五聖廟”,時常進行祈求許願,希望祛病消災。後來沿江漁民逐漸變多,為了出海平安,大家決定在“大暑”這一天集體供奉他們,並將載有供品的船隻送至椒江口外,供神靈享用,祈求平安。

大暑日,浙江沿海漁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10多個壯年男子先將飄紅掛綠的大暑抬往江邊。(圖片來自網易LOFTER)

“大暑船”往往需要葭芷一帶的漁民們花上一兩個月時間才能製作完成,一般為木頭材質,船的模樣比照真漁船相應縮小比例,一般長8米,寬2米左右,木工完成後還要在船身加上漆和彩繪,然後放在廟中供香客們供拜,靜靜地等待著大暑節的到來。

年過七旬的卓兆聰師傅做得一手好木活。“以前我們都是私下裡偷偷做的,怕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現在好了,政府也重視保護了。”卓師傅說,以前的大暑船都是用木頭做的,不像現在只用毛竹搭架,重量更為笨重,船內還供奉著活的小豬和小羊呢。

到了大暑節這天,10多個青壯男子先將飄紅掛綠的大暑船從五聖廟抬往江邊。隨後,參加廟會的全體隊伍,沿葭沚主要街道逶迤而行,最後來到江畔。待潮水漲滿、大暑船被拖進江面時,正好開始退潮。藉助著潮水的力量,大暑船順江而下,越漂越遠。

“最終,這艘船會被大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漂遠、沉浮,以此祈福人們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生活安康。”負責造船的手藝人說。

漁民過大暑節,千人送“大暑船”

大暑船內設有神龕、香案,以備供奉。船內載有豬、羊、雞、魚、蝦、米、酒等食品,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頭、棉被等生活用品。

如今,送“大暑船”時,還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日,浙江沿海漁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香客隊伍。(圖片來自網易LOFTER)

大暑日,浙江沿海漁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兒童表演。(圖片來自網易LOFTER)

一路上,鼓號隊、腰鼓隊在“大暑船”前後護送,五頂轎子抬著“五聖”,隊伍中還有“濟公”、“八仙”、“楊家將”、“唐僧師徒”的身影,以及兒童裝扮成各種魚和蚌的表演,場面熱鬧非凡。

最後是香客隊伍。這樣的一支隊伍,前後大約1裡半之長,近千人。每至空曠地,各個表演方陣就會停下來表演一番。沿途圍觀群眾爭相擁睹,場面壯觀,一直伸延至江堤上。

除了“大暑船”,大暑節氣,天熱人易中暑,因此在飲食上也頗有講究。椒江人會吃薑汁調蛋,台州其他地區則有吃銀耳湯、仙草糊的民俗習慣,也有一些老年人喜歡吃雞粥。

新藍網,2017年7月22日,《百年習俗!台州市椒江區大暑節“送大暑船”》

華夏經緯網,2017年7月22日,《送大暑船:漁民信仰的嬗變》

中國台州網,2016年7月23日,《椒江千人送“大暑船”》

大暑日,浙江沿海漁民“送走瘟神”保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