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是姓王的人口最多嗎?

柳育龍


“君到山西來,才知故鄉事。”炎黃子孫講究尋祖認宗,山西常常是繞不過的血脈之源。“王”姓在山西是大姓,大約每10個山西人中就有一個姓王。王姓在太原、大同、陽泉、晉中、運城、晉城、朔州都是第一大姓。



天下“王”姓出太原。要說為何太原成為王姓“龍頭”,還要從王氏一族的淵源說起。在太原晉祠博物館院的晉溪書院內就設有一座子喬祠,成為太原王氏朝宗謁祖的殿堂。子喬祠內供奉的王子喬是世界公認為黃帝的42代後人、周靈王的太子,名晉,本姓姬。子喬年輕有為,仗義疏財,直言時弊,因觸怒靈王被貶為庶人,十七歲時“駕鶴昇天”。子喬的兒子宗敬曾任司徒官職,他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遂辭官避居太原。宗敬一家與鄉鄰和睦相處,深得同情與愛戴,大家因其為王者之後,都以“王家”尊稱,此後全族也王姓自居,子喬則被尊為王姓始祖。

王姓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相傳黃帝是少典的兒子,本姓公孫,因居姬水之濱,故而改為姬姓。而後黃帝一子承襲姬姓,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二是出自為姓,為齊王田和的後代;三是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四是由北方他族改為王姓而來;五是出自賜姓後冒姓的王族。



王氏後來成為太原地區最顯赫的望族:北魏定太原王氏為天下四大姓之一,唐太宗將太原王氏定為天下五大姓之一。王氏家族的發展,以晉朝時最為鼎盛。史籍曾有歌唱王姓、謝姓兩大世族在晉朝時無比顯赫的詩句:“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王氏家族之氣派與繁盛,由此可見一斑。王氏植根晉汾,支分脈衍,就現所知的有兩百多個,其中著稱的衍派為“開閩王”、“琅琊王”、“三槐王”、“潮州王”、“瓊崖王”、“贛湘王”等。王氏後裔人才輩出,比如秦朝大將王翦、東漢名臣王允、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唐朝文學家王勃和王維、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等。



王氏根在太原,“枝傳海外”,王氏子孫遍及世界各地,以東南亞為數最多,足跡遍及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如在泰國,王姓約佔旅泰華人一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海外的王氏後裔,紛紛回到太原尋根問祖。


太原晚報


天下王姓出太原。據山西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信息發展研究中心統計,在我省山西籍人口中,王姓以3296847人高居榜首,佔山西總人口的9.8%,也就是說大約每10個山西人中就有一個人姓王。調查發現,這一結果與全國第一大姓氏也正好吻合。

除王姓之外,超過100萬人口的姓氏排名前十位的分別為:張姓3179973人;李姓2986463人;劉姓1688325人;趙姓1197107人;楊姓1063177人;郭姓1016489人;陳姓610547人;高姓596363人;馬姓503660人。

而具體到我省各市,第一大姓又有所不同。王姓在太原、大同、陽泉、晉中、運城、晉城、朔州是第一大姓,張姓或李姓位居第二。而在忻州、臨汾、呂梁,張姓是第一大姓,王姓或李姓是第二。長治的第一大姓是李姓,王姓排第二。

據專家介紹,王姓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相傳黃帝是少典的兒子,本姓公孫,因居姬水之濱,故而改為姬姓。而後黃帝一子承襲姬姓,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二是出自為姓,為齊王田和的後代;三是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四是由北方他族改為王姓而來;五是出自賜姓後冒姓的王族。

總之,王姓因來源不一,所以分支也眾多。從數量上來看,歷史上以出自周文王之後,周靈王太子的那一支派名氣最大,後發展成王姓的主流。王氏之所以成為我國人數最多的大姓之一,一個重要的歷史原因,就是歷來帝王子孫多稱王子、王孫,其後代也有許多以王為姓的。

所以說王姓的最初起源,第一個王姓始祖,是世界公認為黃帝的42代後人、東周的王子喬。王子喬本名姬晉,字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生活年代距今2500年前,大概就是太原建城的那段時間。王子喬因為在治水策略上批評了父親,結果被父親一怒之下廢黜為庶人,17歲抑鬱而亡。太子晉的兒子敬宗後來在周朝擔任司徒的官職,中年時避居於太原,因是王室後代,敬宗以王為姓,尊太子晉為王姓始祖,從而開創了太原王氏,也是最早的王氏一族。王敬宗死後就葬在晉陽城北,稱為“司徒冢”。


山西新聞網


不是,太原是王姓和張姓的來源,但不一定是最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