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富春山居圖》

很多人都知道,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被分成了兩段。現今,一段在臺北,一段在大陸。你可否知道,這幅畫還有另一個版本?

真假《富春山居图》
真假《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先說一下真跡,《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在晚年用了七八年時間才完成的一幅作品,是黃公望為一個叫無用師的人所繪製的,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此畫線先由無用師珍藏,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現在說一下另一幅《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大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有一幅名為《富春山居圖》的畫被徵入宮,熱愛書畫的乾隆皇帝見到後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沒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圖》。兩幅《富春山居圖》,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兩幅畫實在是太像了,真假難分。

其實,此前弘曆已經得到了那一卷《富春山居圖》,也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後世稱之為子明卷。在專家看來,子明卷仿製的漏洞並不難發現,但乾隆帝的書畫鑑賞水平並不足以看出這些漏洞,就這樣,贗品被乾隆誤作真跡,為此他還特意請大臣來,在兩卷《富春山居圖》上題跋留念。來觀畫的大臣無一例外地歌頌了皇帝熱愛藝術、不拘泥真偽的廣闊胸懷,可誰也不敢點破:這幅畫它本來就是真跡。

乾隆對此畫寶愛有加,近乎痴狂。最後,他把畫上題跋到幾乎填滿所有空白,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同一人在同一畫中題跋最多的記錄。

真假《富春山居图》真假《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上的乾隆題跋

不管乾隆帝對這幅畫的鑑定結論何等荒謬,贗品《富春山居圖》被他視若珍寶,五十餘年來題跋五十五次,也算是價值連城了。

我們慶幸的是,被乾隆帝認為假貨的《富春山居圖》真跡在宮裡被靜靜地存放了兩百多年,免於破壞。《子明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們研究乾隆書法演變與生平故事的一手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