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村的振興之路

六安網訊(馮靜)夏日的傍晚,筆者來到舒城縣闕店鄉餘衝村,空氣格外清新,農田裡的作物鬱鬱蔥蔥,潔淨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戶戶,正在田間地頭勞作的村民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山村大地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然而誰能想到,這個風景秀美的村莊,曾經是舒城縣闕店鄉的重點貧困村,也是省級貧困村,村民們長期被行路難、用水難、用電難、致富難等問題困擾。

餘衝村位於闕店鄉中部,屬丘陵地帶,是闕店鄉四個貧困村之一,全村轄28個村民組,共859戶30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1戶557人。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地形條件複雜,基礎設施薄弱,外出務工成了村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後,在縣、鄉各級部門的幫扶和支持下,餘衝村兩委幹部群眾不等不靠,堅持以脫貧攻堅為主線,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抓手,以貧困戶增收為突破口,圍繞“人脫貧、村出列”目標,充分發揮脫貧攻堅的各種政策優勢,終於在2017年成功脫貧出列,昔日的窮山溝逐漸邁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振興之路。

強基礎,讓村莊靚起來

餘衝村村屬面積較大,村民多分散居住,以前村民組之間不通水泥路,主幹道狹窄,與闕店街道相距甚遠且不通公交,村民們想要到集市只能依靠步行,每逢下雨道路便泥濘不堪,百姓苦不堪言。就這樣餘衝村漸漸成為“窮鄉僻壤”的代名詞。

近年來,餘衝村將加快本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先後投入約6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對餘衝村主幹道和本村境內葉轉路進行了拓寬,27個自然村莊修通了水泥路,新建葉老機耕橋一座,徹底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大力實施農村飲用水工程,全村境內全部開通了自來水,改造當家塘8口,加大對黃泥崗支渠和龍衝十一號支渠實施清淤力度,對餘衝村一號臺區和二號臺區進行了改造,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用電正常,提升了農村生活質量。2017年,該村還投入30餘萬元新建了村黨群活動中心和便民服務大廳,村級辦公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群眾組織活動更加豐富。

據餘衝村黨支部書記楊定山介紹,該村將圍繞基礎建設持續發力,隨著這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實施,餘衝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水、電、路都暢通了,新村部也建成投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鄉村慢慢地“靚”起來。

興產業,讓集體強起來

餘衝村由於地處偏遠,資源匱乏,缺乏產業發展支柱,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殘和婦孺,勞動力大量流失,村級集體經濟凋敝,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基礎設施建好了,餘衝村開始立足村情,大力發展主導產業。該村山林資源豐富,歷來有種植板栗傳統,於是將板栗種植作為特色主導產業,擴大種植規模至1480畝,種植面積佔村總種植面積的35%,人均種植面積提高到0.48畝,全村從事板栗產業戶數達到了771戶,同時大力發展生豬等養殖項目,增加群眾收入。

為盤活村集體經濟,破解“空心村”難題,餘衝村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和路徑,在杭埠河畔投資新建了農家樂,簽定3年租賃合同,每年租金3萬元;新建120KW光伏發電站,於2017年6月併網發電,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7萬元;同時新建兩個香椿種植大棚,入股舒城宏博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努力,村集體經濟收入於2017年底首次突破了10萬元。有了集體經濟後,村兩委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抓幫扶,讓群眾富起來

扶貧先扶志,只有幫助貧困戶“扶”起脫貧的志氣、挺起脫貧的腰板,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才能真正激發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餘衝村村民李昌玉便是一個典型,2016年,他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起初他的“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覺得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又是殘疾,就應該靠國家的各項扶貧政策養著。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瞭解到這種情況後,經常去他家走訪,鼓勵他打起精氣神,依靠自己發展生產,併為他規劃了養豬和種香椿的發展路線。考慮到他不懂技術,沒有資金,安排他到縣裡培訓養豬和種香椿技術,還申請了專項扶貧貸款扶持。

有了技術和資金後,漸漸地,他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他成立了昌玉生豬養殖基地和昌玉香椿種植專業合作社,飼養了600多頭生豬,種植了15畝香椿,生活漸漸變得好起來。除了自己脫貧致富,他還積極帶動別的貧困戶尤其是殘疾人貧困戶脫貧致富,聘請貧困戶到他的養豬場幫忙,就這樣昔日的“上訪戶”變成了“脫貧示範戶”。

2014年以來,餘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181戶557人,減少到22戶55人,貧困戶發生率從2016年的8.8%下降到1.55%,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這個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已成了山清水秀、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