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特色名菜有哪些?

晨風2516


無錫特色美食介紹

凡是美景處必有美食。無錫不僅是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更是有眾多特色小吃的美食天堂。來到無錫怎能不嚐嚐當地的特色小吃呢?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去嚐嚐無錫最出名的幾種美食,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哦!

無錫美食是中華文化美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華美食的基礎上,加入了無錫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而製成的具有無錫地區特色的美食。無錫美食隨著近幾年來無錫旅遊的升溫而漸漸的被人們所熟知,無錫美食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

無錫美食推薦

無錫飲食屬“四大菜系八大幫”的蘇菜系蘇錫幫,口味偏甜。

著名小吃有王興記的蟹粉小籠和餛飩、三鳳橋醬排骨、清水油麵筋等。  

無錫水產豐富。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魚為水中上品,白緦魚骨少、無泥土味、入口細膩滑爽;秋季湖蟹,體壯黃肥,包你饞得合不攏嘴。

賽王記——無錫小籠和開洋餛飩(全無錫最好吃的,在錫惠公園對著映山湖的後門口。)  


熙盛源——小籠(健康路和南禪寺,普通餛飩,4元/兩,感覺是最好吃的。)  

毛華玉蘭餅——振興路菜場和清揚路家樂福對面,每天五六點就賣光了。 

揚州包子館——南禪寺揚州包子館裡面的包子很不錯,推薦三丁包。  

小峰夜宵——南長街“小峰夜宵”的骨頭煲,湯的配料很古怪,異常的鮮。

聚鑫園麵館——主打的大骨湯麵和各種現炒的面澆頭,吃頓面也能吃得很豐盛很滿足。(廣益中華美食城)

無錫小籠包

無錫的特色小籠包又叫小籠饅頭,皮薄肉多,是百年傳統小吃。無錫特色小籠包是無錫的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曆史。小籠個大偏甜,具有南方口味,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饅頭緊酵皮薄、餡多滷足、鮮嫩味香,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鮮美可口。 品嚐點:健康路、南禪寺——熙盛園

紅湯麵

是江南一帶特有的細面,很考驗下面師傅的水平,面要恰到好處,不能太生也不能太爛。大骨原湯以骨頭、雞殼、蟮骨等加入各種調料,連番熬製而成。不能使用任何添加劑,香精,味精,雞精等人工合成物, 6個小時,才熬出一桶清湯——絕對的精華。這樣的湯麵才屬上乘。  品嚐點:廣益中華美食城C區1樓——聚鑫園麵館

無錫三鮮餛飩

無錫三鮮餛飩是用鮮肉開洋和榨菜作為餡料,並以肉骨頭骨煲湯作為高湯,別具風味。三鮮餛飩起源於錫山市東亭鄉民間,後逐步發展為無錫傳統名點。鮮肉、開洋、榨菜製成餡心,故稱“三鮮”。並以肉骨頭吊湯、豆腐乾絲、蛋皮絲為佐料。皮薄、餡多、湯鮮的三鮮餛飩,是無錫最受市民喜愛的大眾化點心。品嚐點:錫惠公園後門口——賽王記

玉蘭餅

1850年由無錫孫記糕團店創制,因正值玉蘭花開時節而得名。此餅選用糯米粉加開水糅合成小塊,做成餅胚,包入菜豬油、豆沙、鮮肉、玫瑰、芝麻等餡心,放入平底鍋用油煎烙,呈金黃色,外皮香脆,內殼軟糯,甜鹹適口,香味誘人。品嚐點:清揚路家樂福對面——毛華美食


糖芋頭 

糖芋頭是無錫傳統名點,創制於1858年。它選地方產的上等芋頭的芋籽,去皮、洗淨、放鹼,燒至芋籽呈紫紅色時再轉為火燜,放入紅塘和甜桂花,煮沸即成。具有芋艿酥爛、色澤鮮紅,甜湯鮮潔、香味四溢等特點,是老少皆宜的應時小吃。品嚐點:清揚路家樂福對面——毛華美食

梅花糕  

梅花糕是無錫風味小吃。用麵粉拌成漿狀,注入烤熱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鮮肉、菜豬油、玫瑰等各種餡心,再註上麵漿,撒上白糖、紅綠瓜絲,用灼熱的鐵板蓋在糕模上烤熟即成。糕呈金黃色,形如梅花,鬆軟可口,口味香甜。  品嚐點:振新路上的小店

無錫醬排骨、無錫清水油麵筋、惠山泥阿福並列為無錫三大名產而馳名中外,興於清光緒年間(1872-1909年),隨著無錫市工商業的迅速發展,許多肉店聘名師,苦經營,創名牌,爭生意,先後出現過"老三珍","陸稿薦","老陸稿薦","真正陸稿薦"等牌號。由於各家相互競爭,肉骨頭的質量不斷提高。

無錫三白(太湖三白)

無錫三白指無錫太湖三白。太湖三百一般是指的清蒸銀魚、白蝦、白魚,注意食材一定要新鮮。

白魚~三白當中白魚的個頭算是最大的了,但在魚類中其體積也還是屬於“小”字輩。白魚是太湖較為名貴的經濟魚類之一。古時就已是上貢朝廷的貢品了。魚身較為狹長,表面穿著一層密密的銀色細鱗。腹部微攏,兩頭稍翹,因此又叫翹嘴白。那身材和模樣也算個美人坯子了。白魚肉質比較細嫩,一般當地的做法有:清燉、香糟煎、剁成泥以後做魚丸。我在無錫吃的是清燉白魚。一隻袖珍白盆端上桌來,一路已是香氣四溢,魚肉潔白細嫩,鮮美極了。

白蝦~清代《太湖備考》上關於白蝦的記載是“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白蝦的殼很薄很薄,周身通體透明,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鈣和鐵。當地的漁民撈白蝦的方法也很是奇特,不用網更不用鉤,成為太湖上一景:用一把幹樹枝紮成捆然後用根長竹竿插入幹樹枝中再扎穩,將樹枝投入水中,小蝦就會自己往樹枝裡鑽。到時候了,一把操起竹竿下的樹枝回到船上,一陣拍打,小蝦們就紛紛從樹枝裡落到船上。這白蝦,怎麼做都好吃,哪怕就一鍋水開了擱點鹽進去白灼了,送進嘴裡都是一個鮮甜。當地很多人都拿它做成醉蝦,這邊都已經醺醺然了,那邊還在不停地蹦彈,拿一隻擱嘴裡,嫩得要命,又鮮美無比。


銀魚~銀魚大概算三白裡大家比較常見的了。宋代詩人“春後銀魚霜下鱸”的一句名句,這銀魚就與鱸魚一起成了河鮮中的上佳珍品。銀魚簡直就是個美人坯子。模樣極像那一根俊俏卻又有些清高的潔白玉簪。活著時它是通體透明的,體內無刺無骨又無腸,沒有一點兒腥味。由於體表無鱗所以不好存放,一離開水面就立刻死去,一死身體就變成了銀白色,所以叫銀魚。銀魚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什麼香酥銀魚、芙蓉銀魚、銀魚羹等。我一般喜歡做芙蓉銀魚,其實也就是銀魚炒雞蛋,將雞蛋打碎攪勻,把銀魚放進蛋液裡,放些鹽,然後鍋裡放油,一通拼命翻炒就可以了。銀魚煮湯我也喜歡,味道依然只能用天然的鮮美來形容。

無錫三大名產

無錫醬排骨、無錫清水油麵筋、惠山泥阿福並列為無錫三大名產而馳名中外,興於清光緒年間(1872-1909年),隨著無錫市工商業的迅速發展,許多肉店聘名師,苦經營,創名牌,爭生意,先後出現過"老三珍","陸稿薦","老陸稿薦","真正陸稿薦"等牌號。由於各家相互競爭,肉骨頭的質量不斷提高。

無錫醬排骨

無錫醬排骨顏色是醬紅色,滷的非常爛,不塞牙縫,鹹中帶著甜味。無錫排骨的烹製十分講究。一是選料精,需取三夾精的草排為原料。這種草排為原料。這種草排,一頭豬身上只有七八斤,它的特點是肉質細嫩。二是作料要好,需要用黃豆醬油,綿白糖,老廒黃酒,還有蔥、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調。三是操作要嚴,一百斤生的肉骨頭,要加醬油十二斤,白糖三斤,黃酒三斤,用文火燒兩個小時。最後製得六十四斤左右的無錫排骨,並保持其特色。

無錫醬排骨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江蘇名菜,其色澤醬紅,肉質酥爛,骨香濃郁,汁濃味鮮,鹹中帶甜,充分體現了無錫菜餚的基本風味。

無錫清水油麵筋

外地人到無錫,除了吃肉骨頭,油麵筋也是不能錯過的一道美味。無錫本地產的油麵筋與周邊蘇州、常州地區的油麵筋無論從口感、大小形狀等都有很大區別。只有在無錫當地,按照傳統操作手法炸出來的麵筋才能真正稱得上無錫清水油麵筋。當江南地區夏熟豐收時令,大量新鮮菜籽油上市,剛榨出來的新鮮菜籽油炸油麵筋的是最佳時節。

無錫的油麵筋是由麵粉中分離出來的筋,傳統制作是用摻加了鹽的麵粉放在清水裡反覆揉洗,小粉被清洗後最後剩下面筋。這即是傳說中水面筋,無錫話又稱為生麩。最後我們用素油開油鍋,把這生麩放油裡炸,生麩一遇到油立馬急劇膨脹,皮脆而內松,表金黃而裡晶白,這才是真宗的油麵筋。而清水一說,也並不是在清水中漂洗的意思,而是用比較乾淨的素油而稱。用好的素油炸出來的麵筋光亮薄而透明,而其他地區的麵筋往往都是筋不足而面有餘,行業內的人又稱這類麵筋為漿油麵筋。漿油麵筋含有的麵粉較多,分量較重,成本就低,顏色比較暗黑,表面光滑,香味和油條味很是相似,燒湯會糊,而且還皮肉分離,是無法跟無錫的清水油麵筋相比的。

無錫油麵筋的兩個傳說:一是,傳說清朝咸豐年間,無錫惠山腳下一座尼庵有位尼姑善烹素齋,素齋的主要原料即是水面筋。但到了熱天,水面筋隔夜易變酸變質,來用齋人數又不確定,她就把剩餘的水面筋下油鍋炸上一炸,這一炸令水面筋急劇膨脹,皮脆而內松,表金黃而裡晶白,煞是可愛,於是油麵筋便驚豔亮相啦。屈指算來,已有二百五十年曆史了。

二是,無錫人向來喜愛到寺廟吃素齋。清乾隆中期,無錫寺廟僧人將生麩油炸後入菜,其時,所制油麵筋起鍋就癟。後來,有個叫錫大的飯館店主,用生麩經鹽水浸泡油炸成清水油麵筋。至乾隆末期,清水油麵筋製作工藝逐漸定型。咸豐年間,北門外出現第一家專營油麵筋的馬成茂麵筋店,並在店外掛“無錫名產”大字招牌,還寫文章在上海報紙介紹,麵筋聲譽日增。

無錫五色湯圓

五色湯圓又叫掛粉湯圓,柔韌有嚼勁,軟潤又滑口,常用鮮肉和菜豬油配上芝麻做餡芯。

無錫脆鱔

無錫脆鱔又叫梁溪脆鱔,是將梁溪鱔魚切絲後經過兩次油炸而成,鬆脆爽口營養豐富。

1、脆皮銀魚

  銀魚是太湖特產,肉嫩無骨,味道鮮美。此菜系將銀魚通條拖上調好味的麵糊,下六成熱的油鍋中慢炸而成,外皮香脆,魚肉鮮嫩。

2、銀絲面

  是無錫特色名點之一。它選用精白粉,放入雞蛋,經過糅合,軋成麵條,用肉骨頭、雞肉吊湯。銀絲面色白似雪,條細似弦,湯清味鮮,柔滑軟爽,美味可口,是市內外顧客喜愛的點心。

3、海棠糕

  創制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後逐漸成為無錫風味小吃之一。它將麵粉、酵粉用冷水調成漿狀,在特製模具裡刷上少許水油,注入麵漿放入豆沙、鮮肉、菜豬油等餡心,再用麵漿蓋面,加上糖豬油丁和紅、綠瓜絲、瓜子仁等,蓋上撒上白糖的鐵板放在煤爐上烤熟。香甜可口,熱食尤佳。

4、太湖船點

  江蘇名點,著名米制食品。由熟米粉裹餡心後,捏成各種形狀,蒸制而成。餡心有葷、素、鹹、甜之分。太湖船點起源不遲於明代,因作為太湖遊船上的點心而得名,後經歷代名師不斷研究改進,將花卉瓜果、魚蟲鳥獸等各種形象引入船點,終於形成了小巧玲瓏、栩栩如生,既可觀賞、又可口嘗的特色點心。

5、小籠饅頭(小籠包)

  是無錫的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曆史。它選用上等麵粉、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等特色。饅頭緊酵皮薄、餡多滷足、鮮嫩味美,秋冬時,餡心中回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

6、方 糕

  無錫傳統名點。方糕用特製的方型木質模板,篩入糕粉,顯出凹型,分別放入鮮肉、豆沙、菜豬油等餡心,篩上一層糕粉,刮平,用刀劃成塊線,上籠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質柔軟、餡心豐滿、具有常有濃郁的江南風味。

7、梅貢餅

  是無錫傳統名點。它選用精白麵粉、熟豬油、水做成油酥麵粉,將制好的鮮肉、豆沙、棗泥、椒鹽、芝麻、玫瑰、蔥油、南腿、開洋等各種餡心,分別包入油酥內,下火用大號炭幾,上火提爐用白煤,上下夾烘將餅正、反各翻兩次,鍋面裡外對調烘熟即成。梅貢餅呈金黃色,皮酥層薄,出爐熱吃,味香可口。(更多無錫美食信息可訪問縱橫天地旅行網)

8、桂花糖粥

  無錫傳統名點。它的製作方法是:將糯米淘洗乾淨,投入紅棗、豌豆,加入冷水,用旺火燒煮,待糯米粒開花後,加入甜桂花和白糖;繼續煮至稠狀即可。糖粥稠而不糊,紅棗白粥,色澤誘人,桂花飄香,甜香可口,很適合市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口味。

9、太湖銀魚

  俗稱麵條魚,身長3寸左右,形體細長,色白無鱗,通體透明,柔若無骨。用銀魚烹製的佳餚有“銀魚丸子”、“炸銀魚環”等,味道鮮美。

10、油豆腐乾

  無錫傳統小吃。將老豆腐用刀切成1釐米厚,逐塊放入油鍋煎成金黃色,盛入碗中,用剪刀剪碎,澆上熟醬油、甜麵醬、蔥末、薑末,白糖等佐料即可食用。此小吃香氣誘人,外脆內嫩。


清音悠韻1


無錫菜,來於無錫,蘇州和常熟,也叫“蘇州菜”,常用酒糟調味,擅長各類水產。花色精細,濃中帶甜,尤其鮮香酥爛。

無錫菜點在製作工藝上也注重情景交融的運用,菜餚配色和諧,造型絢麗多彩。無錫的傳統菜點“

鏡箱豆腐

”、“

太湖船點

”、“

天下第一菜

”,創新菜“

鳳谷錦雞

”、“

魚米滿倉

”,無錫的名宴“

西施宴

”、“

乾隆宴

”等等,注重了太湖水鄉風情的借用,充分體現了無錫菜點的文化內涵,注重與生活、與自然環境、與現實生活的融合,充分顯示了無錫飲食文化追求美、起點高的特點!


無錫的飲食屬“四大菜系八大幫”的蘇菜系蘇錫幫。錫幫菜的特點是鹹甜適口,擅長燉、燜、蒸、炒,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醬排骨、清炒蝦仁、響油鱔糊、蟹粉豆腐、太湖三白、糟煎白魚……網友評出的無錫十大名菜,你最喜歡哪一道?

無錫十大名菜

肉釀麵筋

糟煎白魚

水晶大玉

脆皮銀魚

梁溪脆鱔

腐乳汁肉

無錫醬排骨

魚皮餛飩

肉釀生麩

鏡箱豆腐


藝人小凱


無錫鴨卷鮮

“鴨卷鮮”以鴨蛋皮包裹著肉餡極其鮮美,所以無錫話稱之為鴨卷鮮,一般酒席上才吃的到,一個無錫特色菜分享給大家。

-需要材料-

  • 鴨蛋三個
  • 豬肉適量
  • 蔥少許
  • 鹽適量
  • 黃酒少許
-步驟-
1

鴨蛋三個,加黃酒去腥,鹽調味

2

把蛋液調勻

3

用電餅鐺攤鴨蛋皮

4

油燒熱倒蛋液

5

用工具把蛋液攤平,攤圓

6

一個鴨蛋皮完成了

7

用一個平盤放蛋皮

8

把剁好的肉餡均勻的抹在蛋皮上

9

捲起來即可

10

放入鍋中蒸熟,大約十五分鐘

11

可切片燒湯

12

這是成品,特別的鮮美


愛唱歌的月兒


無錫有那些特色菜在網上已經講了好多了,今天我就不講了。我今天就講一下好多人都說的無錫菜甜的事,其實在江南吳地一帶凡紅燒的菜都是偏甜的,但為啥大家獨對無錫菜評論說甜呢?我認為跟我們無錫的三鳳橋紅燒排骨有關,這紅燒排骨在全國都有名氣是無錫的一張名片,但偏偏全國大多數地方的人不喜歡把菜做成甜味。他們以為無錫菜就剩下甜味,其實大家不瞭解無錫菜裡面就紅燒的菜才會做成甜味,而且這甜味也不是一味的甜。它是甜中帶鹹的,是甜鹹混合的味道,是符合烹飪的原則的。在烹飪原理中有句話“甜出頭鹹收口”,所以如果我吃的無錫菜是甜鹹分明的話就不是正宗無錫大師傅燒的,可以說他就不是無錫人。因為他不是當地人就沒有這個味覺。不要一味說無錫菜甜不好吃,甜其實是無錫菜的特色,去了甜就不是無錫菜了。你要想一下如果川菜去了麻辣還是川菜嘛。好了不說了就到這裡了。


衛戈2


無錫除了名菜的無錫燒排骨以外就是太湖三白名氣比較大,口味鮮甜,不過我在夜市上吃到一款紅燒太湖小雜魚,讓我感覺很有特色,現在介紹給大家,有機會去嚐嚐。



jack148059619


無錫特色的美食,基本已經失傳了,不管是小籠包還是餛飩,三鳳橋的排骨,早已不正宗了,說實在的,三鳳橋排骨也就能騙騙外地人,本地人都不吃,主要原因就是無錫在經濟高速發展,外來人口大量湧進之後,本幫菜幾乎沒有招架之力了,畢竟無錫人太少太少了,小時候上學還提倡說普通話,再過十年二十年可能連本地方言都要絕跡,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這也是種莫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