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了08年金融危機、15年股災,20年投資顧問老王昨天辭職了

昨天,杭州慶春路上的一家證券營業部裡,投資顧問老汪整理了自己的辦公桌。

昨天,是他在這裡工作的最後一天。

將近50歲的年齡,跳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老汪沒想到,他挺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5年的股災,卻在2018年7月,在監管層力挺股市、市場各方高唱“政策底”“估值底”的時點選擇離開。

你所不知道的投資顧問

“投資顧問這個行當,乍一聽上去十分高大上,但在國內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老汪告訴記者,“在許多局外人眼裡,投資顧問就是‘股神’的代名詞,他們似乎無所不能、無事不曉。大到宏觀經濟、國家政治;小到公司業績、小道消息,投資顧問總能對這些信息瞭如指掌、完美分析。也正因為如此,在許多場合(包括線下的投資者交流會或是媒體見面會),你總能看到許許多多的投資者在那裡畢恭畢敬地喊你一聲‘老師’。這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至少看上去是那樣。”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老汪緩慢地點上了一根菸,煙霧繚繞著,“投資顧問是一個舶來品,雖說在國內也有二十來年的歷史,但卻不像國外那樣歷久彌新(美國在1929年大蕭條之後,花了近十年的時間確立了《投資顧問法》和《投資公司法》,並對投資顧問行業做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在北美髮達國家,投資顧問的定義是比較純粹的,他的工作就是提供投資建議、進行資產管理。”老汪說,而在中國,投顧除了提供投資建議,更多的一項工作其實是銷售。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中國證券投資顧問有4萬人,而中國股民的數量為1億人。也就是說,每個投資顧問差不多要應對2500人,這是一個需求度很高的職業。

不過,由於互聯網券商以及“佣金戰”的興起,對投顧的考核更多地與券商經紀業務聯繫到了一起。“說白了,投顧就是一個高級點的客戶經理,可以推薦股票,但不能忘記‘拉客戶’。”老汪坦言,在一些老牌券商,老資歷的客戶經理工作許多年後,名下的資產達到一定數量(通常是3000萬-5000萬元)就能變成投資顧問。 但如果在一個考核期內,名下的資產流失過多,又會降級成客戶經理。

“這樣的設置非常有問題,因為投資顧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營銷客戶和應對資產考核上,他的研究能力就會下降,所推薦的股票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老汪說。

老投顧:是什麼導致了我的離開?

2007年2月,上證綜指2800多點;而到現在,上證指數依然在2800點左右徘徊。

“說中國股市是一個十分難操作的市場,這一點也不過分。億萬股民懷揣著‘財務自由’的夢想衝進了股市,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卻為了解套回本苦苦掙扎。尤其是今年,指數下跌了15%,許多散戶的虧損則在30%以上。”老汪說,這對於許多證券從業人員而言同樣是災難性的。

證券公司並不害怕熊市,但他們害怕投資者不交易。

老汪告訴記者,“糟糕的市場環境讓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這個市場。面對虧損,大家開始不交易,這又反過來作用於股市。缺乏成交量的A股變得比以往更加疲軟。對於投資顧問而言,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你推薦的一些股票可能本身並沒有問題,它們的估值也非常低,安全邊際很高。但因為市場環境不好,這些股票始終沒有表現。久而久之,客戶也就失去了耐心,他們或者轉戶或者變成了不交易的‘殭屍戶’,而這對投顧來說,意味著收入的下降。”

事實上,這正是導致老汪離職的直接原因。在最近的6個月中,老汪拿到手的收入扣除社保以及五險一金以外僅有3000多元,這對於一位年近50歲的老投顧來說是十分難以接受的。

老汪的案例絕非個案。由於市場環境不好,今年以來整個證券行業的收入都出現了下降。在最新公佈的上市券商半年報業績快報中,僅有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實現淨利潤增長,其餘全部下滑,有的預計下滑幅度甚至超過60%。即便是那些年證券公司引以為豪的投行業務同樣出現了大幅下降,今年5月份,就有傳出某知名投行員工月收入不足5000元,最後靠向部門老總申請特別基金還房貸。這對於那些曾經年收入過百萬元的“投行金領”們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老汪舉了一個例子:不久前,公司曾來過一位90後的年輕投顧,入職6個月後就跳槽到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銷售。當時公司有很多人不理解這個年輕人的舉動,但老汪覺得合情合理,資本是逐利的,從業人員也是一樣,上半年樓市的行情火爆,而股市則相對冷清,這導致大量資本轉而湧向樓市。“那些有客戶資源的年輕人紛紛選擇了跳槽,因為在那裡更容易達成他們的夢想。”老汪說。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正在改變證券行業

國內投資顧問的危機並不僅僅因為市場環境,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也在衝擊著這個仍然以“營銷”為導向的傳統行業,倒逼他們轉型。

2016年12月,招商銀行在自有App平臺上推出了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這也吹響了國內商業銀行進軍智能投顧市場的號角;2017年11月,工行也推出了智能投顧品牌——“AI投”;今年4月,中國銀行投資顧問產品——“中銀慧投”正式上線。

在非商業銀行體系中,宜信財富、恆生電子、理財魔方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投顧產品。

老汪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大趨勢,擁有大數據、集成算法的AI將比人類投資顧問更善於計算和分析。因此,對於絕大多數的證券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而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研究分析上,因為只有客戶的資產真正出現增長了,客戶才願意把更多的錢投入到這個市場。證券公司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未來證券公司比拼的應該是投研能力、專業素養,而不是大打佣金戰。

對於中國股市的未來,老汪表示,“正像我接觸證券市場的20多年時間,每一次熊市都不會將中國股市擊垮,而牛市會隨之到來。現在來看,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市盈率分別約為12倍、20倍、39倍。很多傳統行業、週期性行業估值已處於歷史底部,在這個時候過度悲觀顯然是不合適的。換句話說,中國股市可能正處於黎明前的最後一段‘黑夜’。”

面對離開,老汪有些不捨、有些不甘,他依然熱愛著這個行業。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放下”和“順勢而為”是他這20多年的時間裡從證券市場學會的。下一步,老汪可能會去一傢俬募公司,對於他而言,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結局,但也有可能是個不錯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