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究竟是一種官職還是地位的象徵?

忘憂清樂閣主


古代中央政府,丞相是官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宰相在古代歷史上,只有遼朝是官職。

宰相是指各朝各代類似丞相職務的官職統稱。


一.丞相是官職,古代的皇帝,綜理國家大事,軍民工農財文法,繁瑣雜務,根本忙不過來,於是自春秋戰國始設置丞相一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為百官之首,相當於現在的政府首腦,總理、首相職務。

如秦朝助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封建帝國的丞相李斯,漢朝助漢高祖劉邦成就帝業的“漢初三傑”之一的丞相蕭何。


二.宰相,只有遼朝設為官職。

宰相是在不設丞相的朝代,對行使丞相職權官職的統稱。

如唐宋,不設丞相一職,唐太宗始設“同中書門下三品”之職,後改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使丞相職權,員額不定,由多人充任,以分職權,習稱宰相。


又如,明初設置丞相,不久裁撤,以內閣大學士行使丞相職權,內閣首輔亦稱宰相。

再如,清朝始仿明制,以殿閣大學士行使丞相職權,可以稱為宰相。

但清朝自雍正皇帝設立軍機房,後改軍機處,軍國大事皆經辦理,為清朝最高中樞權力機關,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取代殿閣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殿閣大學士變成皇帝授予文武勳臣的榮譽性加銜職務。




z山海


感謝邀請。“宰相”一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中,原文是“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



“宰相”者,宰是指主宰的意思,相是指相輔佐之意。兩者合起來,就是指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君主或者皇帝一人之下,負責統領百官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種通俗的稱謂,本身並不代表具體的官職。

那麼,宰相的職責是什麼呢?漢朝的陳平說過,“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簡單的說,宰相就是上輔天子,下安黎庶的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宰相的職能在歷代對應的官職都不同。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相”,著名的晏子就是齊國相,孫叔敖為楚相。

到了東漢、三國時期,出現了“相國”,例如董卓,後來又出現了“丞相”,出名的有曹操、諸葛亮等人。



即使到了明代朱元璋廢除了“丞相”一職後,內閣有了很大權力,內閣首輔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宰相,例如嚴嵩、張居正等人都是一代名相。

清朝內閣權力萎縮,軍機大臣成為實際上的宰相,出名的有阿桂、和珅等人。


桅子花香


是一種官職,僅次於皇帝,即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百官之首。在秦朝時叫丞相,秦之前有叫大良造,商鞅就擔任過此職。楚國叫太宰,屈原當過此職。在唐朝時叫僕射,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當過此官職。在唐開元以後及兩宋期間通常叫宰相,王安石,歐陽修,文天祥就當過。明朝洪武年間李善長,胡惟庸當過。之後就再無宰相之稱。嚴嵩,張居正只是大學士名銜。清朝也叫大學士,李鴻章,曾國藩也不叫宰相,但權力與宰相相當。

順便問一下,我回答過好多問題,怎麼沒見人給我發過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